学术投稿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CT诊断并文献复习

黄从刚;陈谦学;赵仁平;熊君;李茜;余成新

关键词: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病史及临床特点,CT特征,降低CT诊断的漏诊及误诊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TO患者,结合其临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TO的CT诊断.结果 共总结国内42例TO患者的CT表现,其主要表现为:气管及支气管前壁、侧壁(后壁通常不受累)多发增生性散在或多发结节突向管腔,部分甚至钙化.结论 高分辨率CT(HRCT)薄层扫描作为一种重要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在确诊疑似TO患者时具有高灵敏性,应受到重视.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制药工程类课群理论课教学效果

    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群中各课程涉及大量的设备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内容抽象、复杂,如何将晦涩难懂的、文字加图片的平面教学转变为生动有趣并易于理解的音频、动画、三维画面和色彩立体呈现的情景教学,提高课群理论课教学效果,该课群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将从该课群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前景及特点、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群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层面和空间.

    作者:刘先进;李家明;俞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悬吊式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悬吊式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悬吊式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免气腹组)92例,及同期气腹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气腹组)78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悬吊式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似(P>0.05).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手术安全有效,与传统气腹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作者:陈立芬;徐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洁净手术部净化系统运行初期故障隐患分析与医院感染风险防范

    洁净手术部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准,净化空调系统是卫生学和工程学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投入运行时常面临事情多、压力大、问题复杂等现象,存在着医院感染控制的难点及薄弱环节.该文重点根据它的净化原理,分析常见故障隐患,制定并实施详细、合理、科学的监控程序和办法,促进净化系统安全、平稳、良好地运行,防范医院感染风险.

    作者:王菊霞;晏笑葵;孙会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1年1月我院用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47例和28例的疗效.结果 骨折处均顺利愈合,无切口感染.因骨质疏松骨折碎裂髋内翻2例.Harris 评分系统:动力髋螺钉优良率76.6%(36例),锁定钢板优良率89%(25例),统计学无差异.结论 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手术后病人早期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动力髋螺钉更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作者:周骏武;匡文忠;胡召云;吴丙虎;周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西环素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缝隙连接分布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西环素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并通过分析缝隙连接的重新分布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多西环素干预组.采用Langendorff灌注系统,制备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间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通过Western-blot方法及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心肌Cx43的分布及含量.用电生理方法观察多西环素对缺血再灌注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组及多西环素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MMP-9水平显著增高(P<0.001).多西环素干预组较缺血再灌组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01).多西环素干预组再灌注后自发性室速的发生率有所减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著降低(P<0.05).多西环素能够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Cx43侧化分布,但Cx43的数量没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 多西环素可通过减少MMP-9的表达,减轻缺血后缝隙连接的侧化分布并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李镇;严激;徐健;朱红军;余华;程敏;陈康玉;沈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三花解毒饮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三花解毒饮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 326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162 3~0.814 9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0.97%(n=3).结论 此法专属性强,重现性高,可作为三花解毒饮含量控制标准.

    作者:范锋;李小伟;陈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尼莫同防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尼莫同防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对1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过先后行外周静脉持续泵入尼莫同注射液和口服尼莫同片,观察其疗效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 173例患者未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9例患者自动出院,死亡13例.结论 尼莫同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显着降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死亡率,给药期间人文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靳玉萍;程春梅;刘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及体重关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 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和生长状况关系,探讨影响其体重增长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营养状况和体重增长状况,logistic回归分析宫外生长发迟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1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符合条件入选,出生胎龄(224.9±15.2)d,平均体重(1342.4±140.8)g,开始喂养时间2 d.肠外营养中应用氨基酸占53.9%,开始使用时间(4.2±2.7)d,平均使用时间(8.7±6.2)d,起始剂量为(0.92±0.39)g·kg-1;应用脂肪乳剂占36.7%,开始使用时间(4.2±2.2)d,平均使用时间(10.4±7.4)d,起始剂量为(0.84±0.19)g·kg-1.总热卡达到推荐热卡摄入标准120 kcal ·kg-1·d-1的日龄为(13.2±5.4)d,口服热卡达到推荐热卡摄入标准100 kcal ·kg-1·d-1的日龄为(14.5±5.4)d,平均体重增长速度为(15.1±4.0)g ·kg-1·d-1.118例单胎患儿中以体重计算,出生出现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占63.6%,至出院时出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73.7%,较出生时明显增加.其中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喂养不耐受,以及IUGR是导致EUGR 的因素(P<0.05).结论 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住院期间存在营养和生长问题,不能达到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速度.应当尽早胃肠内营养,并积极合理的应用胃肠外营养.

    作者:诸宏伟;潘家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川芎嗪芳酸醚甘氨酸衍生物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目的 合成一系列新的甘氨酸衍生物,并初步筛选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 以川芎嗪、甘氨酸、阿魏酸等芳酸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了6个川芎嗪芳酸醚类甘氨酸衍生物,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MS确证.结论 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药理结果初步显示化合物1a、1b、1c、1d、1e、1f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2%、6.5%、15.9%、6.7%、5.1%、3.2%.

    作者:邬皓;李家明;盛日正;周鹏;钟国琛;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结合我院骨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骨科本科生教学的经验,着重探讨骨科本科生教学的特点及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作者:张文志;段丽群;尚希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油灌肠剂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甘油灌肠剂用于结直肠癌术前清洁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以甘油灌肠剂灌肠,对照组以传统方法(0.1%~0.2%肥皂水)灌肠.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肠道准备彻底,并发症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结论 甘油灌肠剂使用方法简便、安全、肠道准备彻底,病人痛苦明显减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以替代传统方法(0.1%~0.2%肥皂水)的灌肠剂.

    作者:胡锦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山茱萸生品中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苷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中3个成分的含量:5-羟甲基糠醛(5-HMF)、莫诺苷和马钱苷.方法 采用Venusil ABS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1 ml·min-1,柱温 30 ℃,检测波长284、240、238 nm.结果 5-HMF 、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00.62%、100.53%.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中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含量.

    作者:刘少静;杨黎彬;赵宁;王小库;朱改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诊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回顾性研究

    目的 明确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细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特点,为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0月~2010年12月送检的所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送检标本554份,分离菌株146株,G-菌占69.18%,G+菌占13.70%,真菌占17.12%;G-菌主要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入室48 h内与48 h后的G-菌菌株分布略有不同,大多对亚胺培南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万古霉素保持着对G+菌100 %的抗菌活性.结论 根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临床资料,合理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作者:王楠;张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复方硼砂溶液(稀)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

    目的 建立复方硼砂溶液(稀)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常规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验证试验中试验组的加菌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可检出阳性菌,阴性菌不能检出.结论 可以采用常规法进行复方硼砂溶液(稀)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刘全芳;郑绍忠;张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荧光PCR法检测人胃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核酸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意义.方法 收集399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其中食管炎8例,食管溃疡5例,食管癌15例,胃炎301例,胃溃疡30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炎4例,十二指肠溃疡29例,十二指肠癌2例.核酸测序作为金标准方法,分析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的价值.结果 荧光PCR法检测胃组织中,阳性数206份,阳性率51.6%,其中胃炎阳性151例(50.2%,151/301),其余各组阳性率与金标准一致,阴性数193份,阴性率48.4%.Mcnemar检验示,配对比较显示金标准法与荧光PCR法无统计学差异(P=1.000).以测序法为金标准,荧光PCR法的灵敏度为99.5%,特异性为98.5%,准确度为99.25%,Kappa值=0.985(P=0.009).结论 荧光PCR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人胃组织幽门螺杆菌.

    作者:梁利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支气管哮喘6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14例变应原检测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2例),在GINA方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所有患者在治疗初始时记录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治疗结束后回访以上指标.结果 治疗组中疗程满12 个月者53例,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n=52)相比亦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中除用药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1年前后均未见明显差异.62 例进行SIT 患者中,无大局部反应及全身性反应出现.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瑾;吴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经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经伤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差别.方法 采用后路经伤椎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的变化,评价其术后伤椎椎体复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压缩得到明显改善,压缩百分比由术前平均43.7%减小到术后平均3.2%(P<0.05).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伤椎椎体压缩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三月到一年随访,随访期间复查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结合;黄学应;任戈亮;沈颂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窦道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窦道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用刮匙刮除窦道内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及周围硬化的瘢痕组织,清除伤口内异物肉芽肿后,予以持续负压的方式修复伤口.结果 自2006年 8月~ 2010年10月收治的13例体表慢性窦道,病程均1个月~半年以上,术后7~10 d切口拆线,窦道均一期愈合,随访到8例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此方法手术简便,易操作.手术损伤小,避免换药,减少了患者痛苦,伤口愈合加快,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大大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发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术麻醉的比较

    目的 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用于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矫治术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手术的患儿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1.5~3.5岁,均为择期手术随机分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每组各30例.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1和咪达唑仑0.1 mg·kg-1.将两组患儿分别采用全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收集各组HR、BP、ECG、SpO2、EtCO2、静脉麻醉剂和吸入麻醉剂的用药量、手术全程时间、麻醉全程时间、术毕拔管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等相关监测数据并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全程时间、麻醉全程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ECG、SpO2、PetCO2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HR、BP、静脉及吸入麻醉剂用药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遏制髋关节截骨时的强烈刺激,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优于单纯全身麻醉的方法,为该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文;汪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循证医学在普外科学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临床医学模式,是一种临床思维方式,指将当今所获得的佳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全面地综合评价,为临床医疗、科研、医学教育和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服务.普外科继续教育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占有重要作用,需引入循证医学教育观点.

    作者:胡孔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