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油灌肠剂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胡锦秀

关键词:甘油灌肠剂, 结直肠癌, 肠道准备,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甘油灌肠剂用于结直肠癌术前清洁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以甘油灌肠剂灌肠,对照组以传统方法(0.1%~0.2%肥皂水)灌肠.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肠道准备彻底,并发症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结论 甘油灌肠剂使用方法简便、安全、肠道准备彻底,病人痛苦明显减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以替代传统方法(0.1%~0.2%肥皂水)的灌肠剂.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川芎嗪芳酸醚甘氨酸衍生物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目的 合成一系列新的甘氨酸衍生物,并初步筛选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 以川芎嗪、甘氨酸、阿魏酸等芳酸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了6个川芎嗪芳酸醚类甘氨酸衍生物,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MS确证.结论 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药理结果初步显示化合物1a、1b、1c、1d、1e、1f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2%、6.5%、15.9%、6.7%、5.1%、3.2%.

    作者:邬皓;李家明;盛日正;周鹏;钟国琛;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静态吸附杜仲叶中绿原酸较合适树脂的研究

    目的 以静态吸附法从杜仲叶提取液中筛选吸附、纯化绿原酸的佳树脂.方法 以绿原酸静态吸附量、解析率、纯度为评价指标分别对NKA-Ⅱ、NKA-9、D-101-1、HPD-100、HPD-600、HPD826、330、AB-8 8种树脂进行考察.结果 NKA-Ⅱ吸附量为18.63 mg·g-1,60%与95%乙醇加合解析率达到70.2%,绿原酸在样品中纯度大于20.30%.结论 NKA-Ⅱ是绿原酸较合适的吸附树脂,可供参考.

    作者:罗剑;吴海振;年四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困难面罩通气的评估及其处理

    面罩通气是临床麻醉及危重病人急救期间气道管理中基本也是重要的技能之一.在面罩通气期间往往会遇到某些意想不到的通气困难,这将关乎患者预后.鉴于气道管理中出现困难面罩通气是一种非常紧急和棘手的状态,若能预先准确评估及全面掌握其处理原则,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现就困难面罩通气的概念界定、预测、处理及特殊情况下困难面罩通气的应对作一综述.

    作者:耿擎天;康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检测脑心通片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脑心通片中芍药苷含量的HPLC法.方法 采用VP-ODS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75:425:0.4);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在10.04~80.32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0.45%.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脑心通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黎娟;张雪梅;王蓉;李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范围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地观察92例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MI梗死范围的影响因素.结果 AMI梗死范围积分(1.71±0.58),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MI梗死范围积分与入院血糖及脂蛋白(α)水平存在相关性(r=0.28,P=0.007;r=0.23,P=0.025),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AMI发病到再灌注时间等影响因素后,其仍有相关性(r=0.24,P=0.021;r=0.27,P=0.018).结论 血糖和脂蛋白(α)与AMI梗死范围有关.

    作者:盛建龙;赵利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诊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回顾性研究

    目的 明确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细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特点,为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0月~2010年12月送检的所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送检标本554份,分离菌株146株,G-菌占69.18%,G+菌占13.70%,真菌占17.12%;G-菌主要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入室48 h内与48 h后的G-菌菌株分布略有不同,大多对亚胺培南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万古霉素保持着对G+菌100 %的抗菌活性.结论 根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临床资料,合理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作者:王楠;张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循证医学在普外科学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临床医学模式,是一种临床思维方式,指将当今所获得的佳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全面地综合评价,为临床医疗、科研、医学教育和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服务.普外科继续教育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占有重要作用,需引入循证医学教育观点.

    作者:胡孔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酒精性肝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导致的肝脏损害及其一系列病变,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ALD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纤维化(AHF)、酒精性肝硬化(AC)等.该文综述了ALD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病情进行不同治疗,包括:戒酒;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治疗;肝移植等.

    作者:管文婕;吕雄文;杨万枝;代雪飞;李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四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初步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四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 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pH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及含量均有明显变化;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8 h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结论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8 h内含量、外观均无明显变化.

    作者:张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全身麻醉剂,它血气分配系数低,对循环呼吸影响小,麻醉诱导快速且易于接受,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本文就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米晓艳;李元海;陈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肺癌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目的 对肺癌患者血清中各微量元素检测指标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以Medline、Embase、CNKI等数据库全面检索1991~2010年10月收录的已发表的相关文献作为文献的主要来源.纳入的研究应包括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样本为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微量元素的检测至少包括Cu、Zn、Cu/Zn、Se、Mn和Fe中的一个.使用Revman软件5.0.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质量评分≥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癌组血清中Cu和Cu/Zn分别增高0.39 mg·L-1(95% CI 0.23,0.55)、0.44 mg·L-1(95% CI 0.39,0.5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Zn和Se分别降低0.18 mg·L-1(95% CI 0.05,0.31)、0.02 mg·L-1(95% CI 0.01,0.03),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Fe 和Mn的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失衡,检测这些微量元素对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徐婷娟;胡世莲;徐维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反射线单纯形法优化复方苯甲酸乳膏处方

    目的 优化O/W复方苯甲酸乳膏处方并考察乳膏质量.方法 采用反射线单纯形法进行处方优化,考察乳膏稳定性及伸展性.结果 佳处方:苯甲酸120 g、水杨酸60 g、乙二胺四乙酸(EDTA)1 g、亚硫酸氢钠 1 g、十二烷基硫酸钠 15 g、十六醇 40 g、白凡士林 45 g、液体石蜡 40 g、甘油200 g、硬脂酸100 g、单硬脂酸甘油酯50 g、纯化水加至1 000 g,制备的复方苯甲酸乳膏质量稳定,伸展直径约55 cm.结论 此O/W复方苯甲酸乳膏制备工艺简单,工艺过程对操作者损害小,适用于医院制剂配置和临床使用.

    作者:李清玉;刘圣;刘斌;苏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术麻醉的比较

    目的 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用于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矫治术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手术的患儿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1.5~3.5岁,均为择期手术随机分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每组各30例.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1和咪达唑仑0.1 mg·kg-1.将两组患儿分别采用全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收集各组HR、BP、ECG、SpO2、EtCO2、静脉麻醉剂和吸入麻醉剂的用药量、手术全程时间、麻醉全程时间、术毕拔管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等相关监测数据并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全程时间、麻醉全程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ECG、SpO2、PetCO2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HR、BP、静脉及吸入麻醉剂用药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遏制髋关节截骨时的强烈刺激,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优于单纯全身麻醉的方法,为该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文;汪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1年1月我院用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47例和28例的疗效.结果 骨折处均顺利愈合,无切口感染.因骨质疏松骨折碎裂髋内翻2例.Harris 评分系统:动力髋螺钉优良率76.6%(36例),锁定钢板优良率89%(25例),统计学无差异.结论 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手术后病人早期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动力髋螺钉更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作者:周骏武;匡文忠;胡召云;吴丙虎;周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

    目的 总结经腰骶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9月,采用经腰骶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19例有不同程度腰骶部持续疼痛,11例伴下肢放射痛,8例单侧下肢肌力、感觉减退,2例伴鞍区麻木.术前使用四联抗结核2~4周,待结核中毒症状改善或血沉呈下降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8个月,平均20个月.12例男性患者均无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等症状.下肢放射性疼痛、鞍区麻木症状消失.2 例轻度腰骶部疼痛,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手术治愈率90.4%.结论 腰骶段椎体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作者:罗鹏;方忠;李光辉;熊伟;李锋;李红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天然药物中药用油脂及脂肪酸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药用油脂及脂肪酸具有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抗炎免疫等药物作用,药用历史悠久,其提取方法一直是药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作为天然药物挥发油提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研究较多且很广泛,该文就天然药物中药用油脂及脂肪酸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陶道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84例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院内感染细菌学与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革兰阴性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细菌和耐药性分布情况以及其临床资料,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以84例痰培养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细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非发酵条件致病菌占55.9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占非发酵菌总数的30.95%.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与患者有无基础疾病、ICU病房入住、三代头孢、氟喹诺酮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有关,并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 院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细菌耐药性较为严重,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徐圣葆;段报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256例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7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有2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介入治疗效果,包括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即刻成功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或急诊CABG等),无复流或慢血流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89.5%(229/256),PCI即刻成功率为98.4%(252/256)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4/256),慢血流发生率2.3%(7/256),出血发生率为1.2%(3/256),1例PCI术后6 h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5 h发生梗死部位支架前急性血栓形成,2例患者分支血管闭塞,7例患者术中出现慢血流,4例患者在术后不同程度地出血.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或者择期介入治疗切实可行,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提高.

    作者:陈多学;吴桥;江荣炎;卜令同;王敏;耿旭影;汪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油灌肠剂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甘油灌肠剂用于结直肠癌术前清洁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以甘油灌肠剂灌肠,对照组以传统方法(0.1%~0.2%肥皂水)灌肠.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肠道准备彻底,并发症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结论 甘油灌肠剂使用方法简便、安全、肠道准备彻底,病人痛苦明显减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以替代传统方法(0.1%~0.2%肥皂水)的灌肠剂.

    作者:胡锦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甘露醇联合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4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减压.其中治疗组经肠梗阻导管注入甘露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腹围缩小程度、腹部X平片气液平面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中转手术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腹痛和腹胀缓解率分别为(19/20)95%、(15/20)7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为[(35.2±1.4)h,(43.0±3.9)h](P<0.05),腹围减小程度分别为[(15.0±1.5)cm,(13.2±1.4)cm](P<0.05),气液平面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1.7±7.0)h,(8.9±1.3)d与(53.3±9.2)h,(13.2±1.4)d](P<0.05),中转手术率[(1/20)5%,(5/20)2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肠梗阻导管灌注甘露醇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非手术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田国伟;张从雨;郑小超;徐爱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