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吴昊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中3个成分的含量:5-羟甲基糠醛(5-HMF)、莫诺苷和马钱苷.方法 采用Venusil ABS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1 ml·min-1,柱温 30 ℃,检测波长284、240、238 nm.结果 5-HMF 、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00.62%、100.53%.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中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含量.
作者:刘少静;杨黎彬;赵宁;王小库;朱改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优选功血宁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芪甲苷为指标,选择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个因素,考察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组合确定为A3B2C2,即黄芪等八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2 h.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为功血宁颗粒的制备提供了依据.
作者:黄顺旺;陈师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并总结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病史及临床特点,CT特征,降低CT诊断的漏诊及误诊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TO患者,结合其临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TO的CT诊断.结果 共总结国内42例TO患者的CT表现,其主要表现为:气管及支气管前壁、侧壁(后壁通常不受累)多发增生性散在或多发结节突向管腔,部分甚至钙化.结论 高分辨率CT(HRCT)薄层扫描作为一种重要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在确诊疑似TO患者时具有高灵敏性,应受到重视.
作者:黄从刚;陈谦学;赵仁平;熊君;李茜;余成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明确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细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特点,为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0月~2010年12月送检的所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送检标本554份,分离菌株146株,G-菌占69.18%,G+菌占13.70%,真菌占17.12%;G-菌主要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入室48 h内与48 h后的G-菌菌株分布略有不同,大多对亚胺培南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万古霉素保持着对G+菌100 %的抗菌活性.结论 根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临床资料,合理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作者:王楠;张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洁净手术部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准,净化空调系统是卫生学和工程学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投入运行时常面临事情多、压力大、问题复杂等现象,存在着医院感染控制的难点及薄弱环节.该文重点根据它的净化原理,分析常见故障隐患,制定并实施详细、合理、科学的监控程序和办法,促进净化系统安全、平稳、良好地运行,防范医院感染风险.
作者:王菊霞;晏笑葵;孙会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14例变应原检测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2例),在GINA方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所有患者在治疗初始时记录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治疗结束后回访以上指标.结果 治疗组中疗程满12 个月者53例,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n=52)相比亦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中除用药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1年前后均未见明显差异.62 例进行SIT 患者中,无大局部反应及全身性反应出现.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瑾;吴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验证STAGO 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测定FIB的分析测量范围(AMR)和临床可报告范围(CRR).方法 按照NCCLS EP6-A文件要求,对本实验室STAGO公司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检测FIB进行AMR和CRR的验证实验.结果 FIB的功能灵敏度为0.47 g·L-1;AMR在1.3~8.83 g·L-1;CRR在0.47~45 g·L-1之间.结论 STAGP 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测定FIB的AMR和CRR能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蔡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收治35例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患儿均在监护条件下给予抗病毒、退热等处理,由外院转入17例患儿未在重症早期使用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18例)采取加强治疗,包括:(1)静脉注射常规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2.5~5.0 g,分1~2 d给予;(2)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每天0.2~0.3 mg·kg-1,IVIG前用;(3)有肢体无力、易惊或肢体抖动5例,加用20%甘露醇.结果 35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没有1例出现重症危重型.治疗组平均住院日6 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9 d,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重症早期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缩短住院日,明显改善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后.
作者:马辉;郁文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雷诺嗪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 以0.9 %的盐酸水溶液为溶出介质,溶出方法为转篮法(100 r·min-1).结果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2 nm测定雷诺嗪的浓度,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0~200 mg·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4 %(RSD = 1.26 %);3批样品在2、6、12 h的释放量分别为标示量的30%、60%、70%以上.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释放度测定.
作者:贾晶莹;刘罡一;张梦琪;陆川;余琛;蒋新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乳磨牙早失后牙弓长度的变化.方法 对年龄6~9岁儿童患者28例28颗早失乳磨牙没有带保持器的,通过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临床测量,比较牙弓的长度的改变情况.结果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比较患者每三个月早失乳磨牙形成的间隙的变化情况,证明乳磨牙间隙在前六个月的间隙变化较快,牙弓长度的变化大.结论 乳磨牙早失后牙弓长度比对侧正常牙弓长度减少,早失后应尽早用间隙保持器保持乳牙早失的牙弓长度,为恒牙的正常萌出提供保证.
作者:谢玲;蒋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46例,按照血糖及OGTT试验结果分为血糖正常组(NGT)(n=85)、空腹血糖受损组(IFG)(n=65)、糖耐量减退组(IGT)(n=62)和2型糖尿病组(T2DM)(n=34),所有患者均行静息心率测定并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四组患者的静息心率、心律失常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糖代谢异常各组的静息心率明显升高,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心脏射血分数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比例增高,糖代谢异常可引起静息心率增快,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增多及心脏功能减退.
作者:李雪琴;李红;朱永芳;闻碧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甘露醇联合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4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减压.其中治疗组经肠梗阻导管注入甘露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腹围缩小程度、腹部X平片气液平面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中转手术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腹痛和腹胀缓解率分别为(19/20)95%、(15/20)7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为[(35.2±1.4)h,(43.0±3.9)h](P<0.05),腹围减小程度分别为[(15.0±1.5)cm,(13.2±1.4)cm](P<0.05),气液平面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1.7±7.0)h,(8.9±1.3)d与(53.3±9.2)h,(13.2±1.4)d](P<0.05),中转手术率[(1/20)5%,(5/20)2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肠梗阻导管灌注甘露醇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非手术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田国伟;张从雨;郑小超;徐爱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导致的肝脏损害及其一系列病变,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ALD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纤维化(AHF)、酒精性肝硬化(AC)等.该文综述了ALD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病情进行不同治疗,包括:戒酒;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治疗;肝移植等.
作者:管文婕;吕雄文;杨万枝;代雪飞;李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ammaglobin、CEA、P53的表达情况,mammaglobin、CEA、P53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使用实时PCR(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mammaglobin、CEA、P53的表达,并将mammaglobin的表达情况与后两者进行对比.结果 14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中10例mammalobin、CEA、P53高表达,4例无异常表达;3例原位癌中有2例高表达,1例无异常表达;4例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病病人外周血中mammalobin、CEA、P53均无异常表达.结论 mammaglobin是乳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mammaglobin结合CEA、P53联合检测可能会成为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及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特异性标记物.
作者:李传应;陈柯;顾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中冲洗液的使用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佳方法.方法 1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76例患者采用改良QB-Ⅰ型腔镜灌注法加压注入冲洗液;对照组84例采用传统灌注法注入冲洗液.结果 改良冲洗法与传统高挂法在平均手术时间一期碎石成功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相比较,前后分别为26.43 min与59.24 min、97.37%与85.71%、1.22%与3.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QB-Ⅰ型腔镜灌注泵的传感输液器改造后,保证了冲洗液的压力和流速、明显减少了冲洗液中气泡形成,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安全有效,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夏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治疗小儿脾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116例小儿脾损伤施行医用胶粘涂、脾修补、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Ⅰ组),脾部分切除、脾部分切除+脾动脉结扎、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内移植术(Ⅱ组)和非手术(Ⅲ组)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Ⅱ组术后3周血小板计数较术前及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6月后降至正常水平;Ⅱ组血液痘痕红细胞计数术后3周、6个月及2年以上较术前均增加(P<0.05),Ⅰ组仅术后3周随访高于正常;免疫功能检查,Ⅱ组IgM在术后3周、IgA术后6月内低于术前.B超、CT或核素扫描:6月内脾裂伤完全愈合Ⅰ组95%,Ⅲ组占95.2%.Ⅲ组术后6月以上移植脾块显像清晰,成活脾块占植入总数的97.3%,其中94.5%脾块明显增大.本组114例治愈,2例患儿因严重合并伤于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各2例,4例膈下感染,1例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3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未见其他并发症.2年内因感染到医院就诊频次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儿脾损伤选用恰当的方式保脾治疗,安全、有效,远期并发症少.
作者:孟立俊;周理好;周宗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和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脉络膜脱离组(A组)和非脉络膜脱离组(B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对比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术后脉络膜脱离复位率、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和视力变化.结果 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A组与B组相近(χ2=1.26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均能一次手术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全部复位,B组术后2例再脱离;A组术后视力提高4例(26.7%),不变7例(46.7%),B组术后视力提高9例(45%),不变9例(4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χ2=0.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与不伴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顾起宏;柯根杰;石磊;王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测定脑心通片中芍药苷含量的HPLC法.方法 采用VP-ODS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75:425:0.4);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在10.04~80.32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0.45%.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脑心通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黎娟;张雪梅;王蓉;李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在妊娠7~10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孕周在7~10周,孕囊大横径大于40 mm.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术前48 h口服米非司酮胶囊(Ⅱ)50 mg,然后行B超导视下无痛负压吸引术;对照组术前不服用米非司酮,行B超导视下无痛负压吸引术.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子宫复旧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子宫复旧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应用于孕周7~10周,孕囊大横径≥40 mm的人工流产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子宫复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芳;胡红彦;项良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经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经伤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差别.方法 采用后路经伤椎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的变化,评价其术后伤椎椎体复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压缩得到明显改善,压缩百分比由术前平均43.7%减小到术后平均3.2%(P<0.05).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伤椎椎体压缩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三月到一年随访,随访期间复查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结合;黄学应;任戈亮;沈颂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