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TAGO 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测定FIB的性能评价

蔡民

关键词:血凝分析仪, 检测系统, 功能灵敏度, 分析测量范围
摘要:目的 验证STAGO 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测定FIB的分析测量范围(AMR)和临床可报告范围(CRR).方法 按照NCCLS EP6-A文件要求,对本实验室STAGO公司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检测FIB进行AMR和CRR的验证实验.结果 FIB的功能灵敏度为0.47 g·L-1;AMR在1.3~8.83 g·L-1;CRR在0.47~45 g·L-1之间.结论 STAGP 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测定FIB的AMR和CRR能满足临床要求.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医学在普外科学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临床医学模式,是一种临床思维方式,指将当今所获得的佳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全面地综合评价,为临床医疗、科研、医学教育和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服务.普外科继续教育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占有重要作用,需引入循证医学教育观点.

    作者:胡孔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经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经伤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差别.方法 采用后路经伤椎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的变化,评价其术后伤椎椎体复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压缩得到明显改善,压缩百分比由术前平均43.7%减小到术后平均3.2%(P<0.05).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伤椎椎体压缩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三月到一年随访,随访期间复查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结合;黄学应;任戈亮;沈颂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测定山茱萸醇提物马钱苷和熊果酸含量方法

    目的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山茱萸醇提物马钱苷和熊果酸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偏小二乘法建立数学模型,对预测集进行预测,并对实际样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36个样品经内部交叉验证建立预测模型,马钱苷和熊果酸内部交叉验证的均方差MSECV=0.393和0.043.用8个验证样品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R2=98.4%和98.9%,RMSEP=0.239和0.0392.方法 重现性RSD=0.8%&0.6%(n=5),方法稳定性RSD=0.4%&0.7%(n=3).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涉及企业的药品进行快速检查或质量控制.

    作者:张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乳腺癌病人外周血中Mammaglobin、CEA、P53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ammaglobin、CEA、P53的表达情况,mammaglobin、CEA、P53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使用实时PCR(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mammaglobin、CEA、P53的表达,并将mammaglobin的表达情况与后两者进行对比.结果 14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中10例mammalobin、CEA、P53高表达,4例无异常表达;3例原位癌中有2例高表达,1例无异常表达;4例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病病人外周血中mammalobin、CEA、P53均无异常表达.结论 mammaglobin是乳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mammaglobin结合CEA、P53联合检测可能会成为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及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特异性标记物.

    作者:李传应;陈柯;顾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研究

    目的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制得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并对释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研究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辅料和加速稳定性试验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 制得的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药动力学规律.结论 制备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的方法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沈炳香;聂松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脓毒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病死率高,目前仍是危重病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脓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非常常见,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脓毒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并发心血管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该文以心血管自主神经调控为切入点,对脓毒症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及相关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余海洋;俞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检测脑心通片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脑心通片中芍药苷含量的HPLC法.方法 采用VP-ODS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75:425:0.4);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在10.04~80.32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0.45%.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脑心通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黎娟;张雪梅;王蓉;李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256例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7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有2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介入治疗效果,包括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即刻成功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或急诊CABG等),无复流或慢血流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89.5%(229/256),PCI即刻成功率为98.4%(252/256)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4/256),慢血流发生率2.3%(7/256),出血发生率为1.2%(3/256),1例PCI术后6 h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5 h发生梗死部位支架前急性血栓形成,2例患者分支血管闭塞,7例患者术中出现慢血流,4例患者在术后不同程度地出血.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或者择期介入治疗切实可行,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提高.

    作者:陈多学;吴桥;江荣炎;卜令同;王敏;耿旭影;汪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淫羊藿总黄酮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以200 mg·kg-1的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按照50 mg·kg-1、100 mg·kg-1的剂量连续灌胃14 d后,取血测空腹血糖、SOD、MDA,并测定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同时进行糖耐量实验.结果 淫羊藿总黄酮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SOD水平增加,MDA含量降低.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具有降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以及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有关.

    作者:张洁;韩爱萍;丁选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诊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回顾性研究

    目的 明确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细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特点,为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0月~2010年12月送检的所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送检标本554份,分离菌株146株,G-菌占69.18%,G+菌占13.70%,真菌占17.12%;G-菌主要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入室48 h内与48 h后的G-菌菌株分布略有不同,大多对亚胺培南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万古霉素保持着对G+菌100 %的抗菌活性.结论 根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临床资料,合理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作者:王楠;张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荧光PCR法检测人胃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核酸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意义.方法 收集399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其中食管炎8例,食管溃疡5例,食管癌15例,胃炎301例,胃溃疡30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炎4例,十二指肠溃疡29例,十二指肠癌2例.核酸测序作为金标准方法,分析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的价值.结果 荧光PCR法检测胃组织中,阳性数206份,阳性率51.6%,其中胃炎阳性151例(50.2%,151/301),其余各组阳性率与金标准一致,阴性数193份,阴性率48.4%.Mcnemar检验示,配对比较显示金标准法与荧光PCR法无统计学差异(P=1.000).以测序法为金标准,荧光PCR法的灵敏度为99.5%,特异性为98.5%,准确度为99.25%,Kappa值=0.985(P=0.009).结论 荧光PCR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人胃组织幽门螺杆菌.

    作者:梁利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术麻醉的比较

    目的 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用于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矫治术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手术的患儿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1.5~3.5岁,均为择期手术随机分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每组各30例.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1和咪达唑仑0.1 mg·kg-1.将两组患儿分别采用全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收集各组HR、BP、ECG、SpO2、EtCO2、静脉麻醉剂和吸入麻醉剂的用药量、手术全程时间、麻醉全程时间、术毕拔管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等相关监测数据并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全程时间、麻醉全程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ECG、SpO2、PetCO2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HR、BP、静脉及吸入麻醉剂用药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遏制髋关节截骨时的强烈刺激,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优于单纯全身麻醉的方法,为该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文;汪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三花解毒饮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三花解毒饮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 326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162 3~0.814 9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0.97%(n=3).结论 此法专属性强,重现性高,可作为三花解毒饮含量控制标准.

    作者:范锋;李小伟;陈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尼莫同防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尼莫同防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对1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过先后行外周静脉持续泵入尼莫同注射液和口服尼莫同片,观察其疗效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 173例患者未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9例患者自动出院,死亡13例.结论 尼莫同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显着降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死亡率,给药期间人文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靳玉萍;程春梅;刘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CT诊断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并总结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病史及临床特点,CT特征,降低CT诊断的漏诊及误诊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TO患者,结合其临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TO的CT诊断.结果 共总结国内42例TO患者的CT表现,其主要表现为:气管及支气管前壁、侧壁(后壁通常不受累)多发增生性散在或多发结节突向管腔,部分甚至钙化.结论 高分辨率CT(HRCT)薄层扫描作为一种重要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在确诊疑似TO患者时具有高灵敏性,应受到重视.

    作者:黄从刚;陈谦学;赵仁平;熊君;李茜;余成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改良QB-Ι型腔镜灌注法与传统灌注法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中冲洗液的使用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佳方法.方法 1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76例患者采用改良QB-Ⅰ型腔镜灌注法加压注入冲洗液;对照组84例采用传统灌注法注入冲洗液.结果 改良冲洗法与传统高挂法在平均手术时间一期碎石成功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相比较,前后分别为26.43 min与59.24 min、97.37%与85.71%、1.22%与3.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QB-Ⅰ型腔镜灌注泵的传感输液器改造后,保证了冲洗液的压力和流速、明显减少了冲洗液中气泡形成,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安全有效,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夏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和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和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脉络膜脱离组(A组)和非脉络膜脱离组(B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对比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术后脉络膜脱离复位率、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和视力变化.结果 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A组与B组相近(χ2=1.26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均能一次手术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全部复位,B组术后2例再脱离;A组术后视力提高4例(26.7%),不变7例(46.7%),B组术后视力提高9例(45%),不变9例(4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χ2=0.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与不伴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顾起宏;柯根杰;石磊;王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范围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地观察92例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MI梗死范围的影响因素.结果 AMI梗死范围积分(1.71±0.58),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MI梗死范围积分与入院血糖及脂蛋白(α)水平存在相关性(r=0.28,P=0.007;r=0.23,P=0.025),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AMI发病到再灌注时间等影响因素后,其仍有相关性(r=0.24,P=0.021;r=0.27,P=0.018).结论 血糖和脂蛋白(α)与AMI梗死范围有关.

    作者:盛建龙;赵利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山茱萸生品中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苷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中3个成分的含量:5-羟甲基糠醛(5-HMF)、莫诺苷和马钱苷.方法 采用Venusil ABS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1 ml·min-1,柱温 30 ℃,检测波长284、240、238 nm.结果 5-HMF 、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00.62%、100.53%.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中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含量.

    作者:刘少静;杨黎彬;赵宁;王小库;朱改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正交试验研究功血宁颗粒的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功血宁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芪甲苷为指标,选择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个因素,考察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组合确定为A3B2C2,即黄芪等八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2 h.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为功血宁颗粒的制备提供了依据.

    作者:黄顺旺;陈师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