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韩爱萍;丁选胜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单药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7年12月至今就诊我院的23例晚期肺鳞癌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ECOG 0~1分,既往一、二线方案化疗无效,予CPT-11 1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重复,化疗2周期后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并记录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因第1周期治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及腹泻退出研究,未能评价疗效.21例可评价病例中无CR患者,PR 9.5%(2/21),SD 38.1%(8/21),疾病控制率CR+PR+ SD 47.6%,多者接受伊立替康单药化疗6周期,骨髓毒性是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他主要毒副反应为疲劳、腹泻、恶心呕吐等.结论 伊立替康治疗难治性晚期肺鳞癌有一定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可以接受.
作者:杜瀛瀛;吴锦;笪洁;刘萍萍;熊福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验证STAGO 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测定FIB的分析测量范围(AMR)和临床可报告范围(CRR).方法 按照NCCLS EP6-A文件要求,对本实验室STAGO公司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检测FIB进行AMR和CRR的验证实验.结果 FIB的功能灵敏度为0.47 g·L-1;AMR在1.3~8.83 g·L-1;CRR在0.47~45 g·L-1之间.结论 STAGP 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测定FIB的AMR和CRR能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蔡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四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 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pH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及含量均有明显变化;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8 h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结论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8 h内含量、外观均无明显变化.
作者:张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以静态吸附法从杜仲叶提取液中筛选吸附、纯化绿原酸的佳树脂.方法 以绿原酸静态吸附量、解析率、纯度为评价指标分别对NKA-Ⅱ、NKA-9、D-101-1、HPD-100、HPD-600、HPD826、330、AB-8 8种树脂进行考察.结果 NKA-Ⅱ吸附量为18.63 mg·g-1,60%与95%乙醇加合解析率达到70.2%,绿原酸在样品中纯度大于20.30%.结论 NKA-Ⅱ是绿原酸较合适的吸附树脂,可供参考.
作者:罗剑;吴海振;年四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意义.方法 收集399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其中食管炎8例,食管溃疡5例,食管癌15例,胃炎301例,胃溃疡30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炎4例,十二指肠溃疡29例,十二指肠癌2例.核酸测序作为金标准方法,分析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的价值.结果 荧光PCR法检测胃组织中,阳性数206份,阳性率51.6%,其中胃炎阳性151例(50.2%,151/301),其余各组阳性率与金标准一致,阴性数193份,阴性率48.4%.Mcnemar检验示,配对比较显示金标准法与荧光PCR法无统计学差异(P=1.000).以测序法为金标准,荧光PCR法的灵敏度为99.5%,特异性为98.5%,准确度为99.25%,Kappa值=0.985(P=0.009).结论 荧光PCR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人胃组织幽门螺杆菌.
作者:梁利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自2005年~2010年收治的45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好发于65岁(71.1%)以上患者,经抢救遗留并发症或死亡的患者均>65岁.大多数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有57.8%为文盲或小学毕业;所有患者均从未接受过正规糖尿病教育,88.9%患者从未进行过自我血糖监测;有51.1%从未到内分泌专科就诊,且很少复诊;不恰当药物治疗比例较高达51.1%;48.9%合并心脑血管或肾脏并发症;疗效及预后与低血糖昏迷持续的时间有关,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结论 缺乏糖尿病知识、高龄、合并多种并发症、非专科不恰当药物治疗及饮食不当等是诱发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重要因素,昏迷时间过长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糖尿病教育,尤其是低血糖防治宣教.
作者:武秀玲;韩忠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窦道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用刮匙刮除窦道内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及周围硬化的瘢痕组织,清除伤口内异物肉芽肿后,予以持续负压的方式修复伤口.结果 自2006年 8月~ 2010年10月收治的13例体表慢性窦道,病程均1个月~半年以上,术后7~10 d切口拆线,窦道均一期愈合,随访到8例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此方法手术简便,易操作.手术损伤小,避免换药,减少了患者痛苦,伤口愈合加快,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大大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发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优选功血宁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芪甲苷为指标,选择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个因素,考察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组合确定为A3B2C2,即黄芪等八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2 h.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为功血宁颗粒的制备提供了依据.
作者:黄顺旺;陈师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促通技术,分别治疗后4周8周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指数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促通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瑞全;肖洪波;朱宗俊;罗金发;吴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甘油灌肠剂用于结直肠癌术前清洁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以甘油灌肠剂灌肠,对照组以传统方法(0.1%~0.2%肥皂水)灌肠.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肠道准备彻底,并发症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结论 甘油灌肠剂使用方法简便、安全、肠道准备彻底,病人痛苦明显减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以替代传统方法(0.1%~0.2%肥皂水)的灌肠剂.
作者:胡锦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处理及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中24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者与30例同期无并发症的单纯行剖宫产术者进行相关对比分析.结果 子宫肌瘤可在产前产时及产后各时期带来不良影响.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肌瘤对生育有较大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治疗,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方法.
作者:汪凤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悬吊式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悬吊式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免气腹组)92例,及同期气腹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气腹组)78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悬吊式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似(P>0.05).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手术安全有效,与传统气腹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作者:陈立芬;徐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测定脑心通片中芍药苷含量的HPLC法.方法 采用VP-ODS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75:425:0.4);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在10.04~80.32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0.45%.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脑心通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黎娟;张雪梅;王蓉;李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乳磨牙早失后牙弓长度的变化.方法 对年龄6~9岁儿童患者28例28颗早失乳磨牙没有带保持器的,通过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临床测量,比较牙弓的长度的改变情况.结果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比较患者每三个月早失乳磨牙形成的间隙的变化情况,证明乳磨牙间隙在前六个月的间隙变化较快,牙弓长度的变化大.结论 乳磨牙早失后牙弓长度比对侧正常牙弓长度减少,早失后应尽早用间隙保持器保持乳牙早失的牙弓长度,为恒牙的正常萌出提供保证.
作者:谢玲;蒋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尼莫同防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对1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过先后行外周静脉持续泵入尼莫同注射液和口服尼莫同片,观察其疗效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 173例患者未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9例患者自动出院,死亡13例.结论 尼莫同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显着降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死亡率,给药期间人文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靳玉萍;程春梅;刘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脓毒症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病死率高,目前仍是危重病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脓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非常常见,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脓毒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并发心血管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该文以心血管自主神经调控为切入点,对脓毒症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及相关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余海洋;俞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多西环素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并通过分析缝隙连接的重新分布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多西环素干预组.采用Langendorff灌注系统,制备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间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通过Western-blot方法及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心肌Cx43的分布及含量.用电生理方法观察多西环素对缺血再灌注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组及多西环素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MMP-9水平显著增高(P<0.001).多西环素干预组较缺血再灌组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01).多西环素干预组再灌注后自发性室速的发生率有所减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著降低(P<0.05).多西环素能够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Cx43侧化分布,但Cx43的数量没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 多西环素可通过减少MMP-9的表达,减轻缺血后缝隙连接的侧化分布并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李镇;严激;徐健;朱红军;余华;程敏;陈康玉;沈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血清肝酶谱的变化.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77例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5'-N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胆碱酯酶(CHE)的水平.结果 HLD患者血清中各项指标的水平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T(P<0.01)、AST(P<0.01)、GGT(P<0.01)、TBA(P<0.01)、TBIL(P<0.01)、DBIL(P<0.01)和ADA(P<0.0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HE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5′-N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肝酶谱检测对HLD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的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君霞;刘庆云;薛明月;杨茜;胡纪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合成一系列新的甘氨酸衍生物,并初步筛选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 以川芎嗪、甘氨酸、阿魏酸等芳酸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了6个川芎嗪芳酸醚类甘氨酸衍生物,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MS确证.结论 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药理结果初步显示化合物1a、1b、1c、1d、1e、1f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2%、6.5%、15.9%、6.7%、5.1%、3.2%.
作者:邬皓;李家明;盛日正;周鹏;钟国琛;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7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有2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介入治疗效果,包括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即刻成功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或急诊CABG等),无复流或慢血流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89.5%(229/256),PCI即刻成功率为98.4%(252/256)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4/256),慢血流发生率2.3%(7/256),出血发生率为1.2%(3/256),1例PCI术后6 h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5 h发生梗死部位支架前急性血栓形成,2例患者分支血管闭塞,7例患者术中出现慢血流,4例患者在术后不同程度地出血.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或者择期介入治疗切实可行,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提高.
作者:陈多学;吴桥;江荣炎;卜令同;王敏;耿旭影;汪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