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铮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在妊娠7~10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孕周在7~10周,孕囊大横径大于40 mm.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术前48 h口服米非司酮胶囊(Ⅱ)50 mg,然后行B超导视下无痛负压吸引术;对照组术前不服用米非司酮,行B超导视下无痛负压吸引术.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子宫复旧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子宫复旧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应用于孕周7~10周,孕囊大横径≥40 mm的人工流产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子宫复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芳;胡红彦;项良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合成一系列新的甘氨酸衍生物,并初步筛选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 以川芎嗪、甘氨酸、阿魏酸等芳酸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了6个川芎嗪芳酸醚类甘氨酸衍生物,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MS确证.结论 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药理结果初步显示化合物1a、1b、1c、1d、1e、1f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2%、6.5%、15.9%、6.7%、5.1%、3.2%.
作者:邬皓;李家明;盛日正;周鹏;钟国琛;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经腰骶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9月,采用经腰骶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19例有不同程度腰骶部持续疼痛,11例伴下肢放射痛,8例单侧下肢肌力、感觉减退,2例伴鞍区麻木.术前使用四联抗结核2~4周,待结核中毒症状改善或血沉呈下降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8个月,平均20个月.12例男性患者均无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等症状.下肢放射性疼痛、鞍区麻木症状消失.2 例轻度腰骶部疼痛,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手术治愈率90.4%.结论 腰骶段椎体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作者:罗鹏;方忠;李光辉;熊伟;李锋;李红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发生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而姑息性化疗是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一线化疗后疾病进展且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仍需要接受二线治疗,然而目前尚无标准的二线化疗方案,故寻找一线化疗失败后的解救治疗方案就显得尤其的重要.近十多年来,许多新药包括多西紫杉醇、伊立替康及吉西他滨等已被试验用于晚期食管癌的化疗,而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进步,也为食管癌的内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刘晨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优化O/W复方苯甲酸乳膏处方并考察乳膏质量.方法 采用反射线单纯形法进行处方优化,考察乳膏稳定性及伸展性.结果 佳处方:苯甲酸120 g、水杨酸60 g、乙二胺四乙酸(EDTA)1 g、亚硫酸氢钠 1 g、十二烷基硫酸钠 15 g、十六醇 40 g、白凡士林 45 g、液体石蜡 40 g、甘油200 g、硬脂酸100 g、单硬脂酸甘油酯50 g、纯化水加至1 000 g,制备的复方苯甲酸乳膏质量稳定,伸展直径约55 cm.结论 此O/W复方苯甲酸乳膏制备工艺简单,工艺过程对操作者损害小,适用于医院制剂配置和临床使用.
作者:李清玉;刘圣;刘斌;苏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中3个成分的含量:5-羟甲基糠醛(5-HMF)、莫诺苷和马钱苷.方法 采用Venusil ABS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1 ml·min-1,柱温 30 ℃,检测波长284、240、238 nm.结果 5-HMF 、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00.62%、100.53%.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中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含量.
作者:刘少静;杨黎彬;赵宁;王小库;朱改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治疗小儿脾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116例小儿脾损伤施行医用胶粘涂、脾修补、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Ⅰ组),脾部分切除、脾部分切除+脾动脉结扎、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内移植术(Ⅱ组)和非手术(Ⅲ组)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Ⅱ组术后3周血小板计数较术前及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6月后降至正常水平;Ⅱ组血液痘痕红细胞计数术后3周、6个月及2年以上较术前均增加(P<0.05),Ⅰ组仅术后3周随访高于正常;免疫功能检查,Ⅱ组IgM在术后3周、IgA术后6月内低于术前.B超、CT或核素扫描:6月内脾裂伤完全愈合Ⅰ组95%,Ⅲ组占95.2%.Ⅲ组术后6月以上移植脾块显像清晰,成活脾块占植入总数的97.3%,其中94.5%脾块明显增大.本组114例治愈,2例患儿因严重合并伤于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各2例,4例膈下感染,1例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3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未见其他并发症.2年内因感染到医院就诊频次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儿脾损伤选用恰当的方式保脾治疗,安全、有效,远期并发症少.
作者:孟立俊;周理好;周宗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甘露醇联合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4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减压.其中治疗组经肠梗阻导管注入甘露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腹围缩小程度、腹部X平片气液平面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中转手术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腹痛和腹胀缓解率分别为(19/20)95%、(15/20)7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为[(35.2±1.4)h,(43.0±3.9)h](P<0.05),腹围减小程度分别为[(15.0±1.5)cm,(13.2±1.4)cm](P<0.05),气液平面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1.7±7.0)h,(8.9±1.3)d与(53.3±9.2)h,(13.2±1.4)d](P<0.05),中转手术率[(1/20)5%,(5/20)2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肠梗阻导管灌注甘露醇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非手术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田国伟;张从雨;郑小超;徐爱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促通技术,分别治疗后4周8周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指数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促通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瑞全;肖洪波;朱宗俊;罗金发;吴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收治35例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患儿均在监护条件下给予抗病毒、退热等处理,由外院转入17例患儿未在重症早期使用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18例)采取加强治疗,包括:(1)静脉注射常规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2.5~5.0 g,分1~2 d给予;(2)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每天0.2~0.3 mg·kg-1,IVIG前用;(3)有肢体无力、易惊或肢体抖动5例,加用20%甘露醇.结果 35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没有1例出现重症危重型.治疗组平均住院日6 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9 d,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重症早期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缩短住院日,明显改善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后.
作者:马辉;郁文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意义.方法 收集399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其中食管炎8例,食管溃疡5例,食管癌15例,胃炎301例,胃溃疡30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炎4例,十二指肠溃疡29例,十二指肠癌2例.核酸测序作为金标准方法,分析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的价值.结果 荧光PCR法检测胃组织中,阳性数206份,阳性率51.6%,其中胃炎阳性151例(50.2%,151/301),其余各组阳性率与金标准一致,阴性数193份,阴性率48.4%.Mcnemar检验示,配对比较显示金标准法与荧光PCR法无统计学差异(P=1.000).以测序法为金标准,荧光PCR法的灵敏度为99.5%,特异性为98.5%,准确度为99.25%,Kappa值=0.985(P=0.009).结论 荧光PCR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人胃组织幽门螺杆菌.
作者:梁利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14例变应原检测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2例),在GINA方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所有患者在治疗初始时记录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治疗结束后回访以上指标.结果 治疗组中疗程满12 个月者53例,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n=52)相比亦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中除用药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1年前后均未见明显差异.62 例进行SIT 患者中,无大局部反应及全身性反应出现.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瑾;吴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ammaglobin、CEA、P53的表达情况,mammaglobin、CEA、P53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使用实时PCR(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mammaglobin、CEA、P53的表达,并将mammaglobin的表达情况与后两者进行对比.结果 14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中10例mammalobin、CEA、P53高表达,4例无异常表达;3例原位癌中有2例高表达,1例无异常表达;4例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病病人外周血中mammalobin、CEA、P53均无异常表达.结论 mammaglobin是乳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mammaglobin结合CEA、P53联合检测可能会成为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及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特异性标记物.
作者:李传应;陈柯;顾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中冲洗液的使用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佳方法.方法 1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76例患者采用改良QB-Ⅰ型腔镜灌注法加压注入冲洗液;对照组84例采用传统灌注法注入冲洗液.结果 改良冲洗法与传统高挂法在平均手术时间一期碎石成功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相比较,前后分别为26.43 min与59.24 min、97.37%与85.71%、1.22%与3.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QB-Ⅰ型腔镜灌注泵的传感输液器改造后,保证了冲洗液的压力和流速、明显减少了冲洗液中气泡形成,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安全有效,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夏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临床医学模式,是一种临床思维方式,指将当今所获得的佳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全面地综合评价,为临床医疗、科研、医学教育和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服务.普外科继续教育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占有重要作用,需引入循证医学教育观点.
作者:胡孔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脓毒症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病死率高,目前仍是危重病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脓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非常常见,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脓毒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并发心血管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该文以心血管自主神经调控为切入点,对脓毒症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及相关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余海洋;俞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三花解毒饮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 326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162 3~0.814 9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0.97%(n=3).结论 此法专属性强,重现性高,可作为三花解毒饮含量控制标准.
作者:范锋;李小伟;陈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自2005年~2010年收治的45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好发于65岁(71.1%)以上患者,经抢救遗留并发症或死亡的患者均>65岁.大多数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有57.8%为文盲或小学毕业;所有患者均从未接受过正规糖尿病教育,88.9%患者从未进行过自我血糖监测;有51.1%从未到内分泌专科就诊,且很少复诊;不恰当药物治疗比例较高达51.1%;48.9%合并心脑血管或肾脏并发症;疗效及预后与低血糖昏迷持续的时间有关,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结论 缺乏糖尿病知识、高龄、合并多种并发症、非专科不恰当药物治疗及饮食不当等是诱发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重要因素,昏迷时间过长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糖尿病教育,尤其是低血糖防治宣教.
作者:武秀玲;韩忠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7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有2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介入治疗效果,包括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即刻成功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或急诊CABG等),无复流或慢血流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89.5%(229/256),PCI即刻成功率为98.4%(252/256)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4/256),慢血流发生率2.3%(7/256),出血发生率为1.2%(3/256),1例PCI术后6 h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5 h发生梗死部位支架前急性血栓形成,2例患者分支血管闭塞,7例患者术中出现慢血流,4例患者在术后不同程度地出血.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或者择期介入治疗切实可行,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提高.
作者:陈多学;吴桥;江荣炎;卜令同;王敏;耿旭影;汪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乳磨牙早失后牙弓长度的变化.方法 对年龄6~9岁儿童患者28例28颗早失乳磨牙没有带保持器的,通过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临床测量,比较牙弓的长度的改变情况.结果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比较患者每三个月早失乳磨牙形成的间隙的变化情况,证明乳磨牙间隙在前六个月的间隙变化较快,牙弓长度的变化大.结论 乳磨牙早失后牙弓长度比对侧正常牙弓长度减少,早失后应尽早用间隙保持器保持乳牙早失的牙弓长度,为恒牙的正常萌出提供保证.
作者:谢玲;蒋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