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恩;冯清
目的:探讨如何对肠造口术后的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方法:针对肠造口术后的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改变进行相应的护理,并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自我护理.结果及结论:肠造口患者术后护理的好坏,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清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判定心肌梗死的病变范围、评价心脏功能的强弱对于治疗心肌梗死,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莲红;刘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重症疾病,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护理不及时、不得当,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并探索出佳的护理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许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观察其止痛效果、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5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完全缓解18例(33.6%),明显缓解29例(51.8%),总缓解率为(85.4 %),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方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闫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a-2b局部注射联合中药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疗效.方法: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性病诊断表准>,对纳入的11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56例,在近皮损处注射干扰素a-2b10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联用7天后行激光祛疣处理,干扰素改为每周注射1次;同时口服中药.疗程1月.对照组54例,行激光祛疣处理后口服转移因子6mg,每天3次;伐昔洛韦分散片0.3mg,每天2次;疗程1月.疗程结束后约患者每月复查1次,连续5月.结果:两组总复发率分别为32.14%和55.56%,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干扰素a-2b联合中药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晓皮;熊国根;张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川崎病后临床护理的关键.方法:对3例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的成人川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接受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3例患者的体温迅速降低.结论:在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川崎病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速度,并进行严密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陈慧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对58例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8例患者全部治愈,经随访2-2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学特点,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定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科重症肺炎病例资料,为下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1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10年期间,选我科住院的重症肺炎疾病患者,共100例,按事先制定表格.分类统计10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原学结果,治疗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死亡率等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患儿中男性60例(60.00%),女性40例(40.00%),性别比为1.5:1,年龄介于18天~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0.68)岁,合并2种并发症的患儿多,52例(52%),其次为3种并发症患儿(21例);小于1岁患儿79例,1~3岁19例,3~12岁2例.病原学结果:细菌感染88例次,病毒辣感染24例次,支原体与其它感染6例次,100例患者治愈94例(94.00%),死亡6例(6.00%).结论:重症肺炎有其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好发于婴幼儿,细菌感染多见,应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利用人工网片材料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专利定型产品Marlex Mesh Perfix Plug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7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6h即可下床,恢复较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万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管道的护理.方法:根据泌尿科疾病和尿管性能的不同而决定拔管时间,掌握冲洗的要点,拔管后要注意尿量、颜色、性质及有无自主排尿.结果:本组病人手术成功,未出现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掌握尿管冲洗的要点,熟悉泌尿外科疾病术后的拔管时间,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预防泌尿路上行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曾纪莲;冯月眉;杨述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及时掌握社区内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开展新生儿访视.掌握社区内儿童的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健全相关台帐资料,系统开展健康体检、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在社区儿童保健中实施的综合性措施,可有效控制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提高儿童健康水平,要求我们必须从早做起.
作者:陆红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等.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期来我治疗的78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占患者总数的80.8%,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共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15.4%,另外3例患者属于其它情况.在经过药物治疗后,效果显著的共有67例,效果一般的共有10例,1例患者治疗没有效果.结论:患者要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肺部真菌感染的意识,在病发后进行及时的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詹三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措施,规范科室的皮肤问题管理,减少可预防皮肤问题的发生,并增加科室护士应对各种皮肤问题的能力.方法:运用PDCA四步法,即计划(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ion),计划并实施改进科室的皮肤管理.结果:通过12个月的科室内皮肤问题的监测和统计,改进后比改进前科室里皮肤问题的数量由原来的平均每月8例,减少到平均每月3例.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优效管理.
作者:董莲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常分气滞血瘀、寒凝胞宫、肝肾虚损等型论治.传统方剂如姚红四物汤、温经汤、调肝汤等投入皆有效.其中,以膜样痛经、子宫异位症痛胀较重,然而皆有专方专药施治有效.本文对此诊为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
作者:王风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护理服务的研究,优质服务及基础护理的开展,来塑造护理人员的新形象,从而提高各科室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某乡镇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由此来研究分析基础护理的准确性.优质的基础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有强烈的服务理念,在营造温馨的服务氛围的同时,能提供人文关怀服务,做好每一个细节,并注意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从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结果: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向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护理人员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为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拓展护理服务的新内涵,塑造护理人员的新形象,提升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专科护理的质量,从而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
作者:许红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加强乡镇避孕药具管理工作对稳定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过快增殖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村级联系员业务知识及避孕药具使用的培训和管理,发现避孕药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并随访相关业务.结果:经过对村级避孕药具管理知识的培训和随访,我乡镇避孕药具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节育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加强避孕药具管理,提高村级避孕药具工作服务质量是计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对稳定低生育意义重大.
作者:吴立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老年病人患甲状腺切除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到2011年4月6年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28例老年病人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过程,并详细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128例疾病中,有甲状腺肿瘤单纯摘除手术60例,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28例及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34例,另有甲状腺未分化癌切除手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06.5士28.0)min,患者手术出血量平均为(96.7士11.7)ml,住院时间平均为(6.2士0.6)天,有6例出现了皮下血肿,发生率是4.7%,有46例出现了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机率是35.9%.结论:在老年人群体中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十分必要.在临床中应充分注重老年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认识到年龄对于状腺激素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确认了病情,就应当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作者:陈晓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本文从护理人员方面探讨了骨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把人性化护理理念引入骨科护理以减少安全隐患,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陈素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提高人口素质,重视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院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儿保门诊共接纳83例学龄儿童做智力测试,现总结如下并分析其结果特点以探讨影响儿童智慧发育的因素.
作者:许国珍;李效珍;陈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降低血液检验的误差率.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3月~2011年5月采用上海安泰半自动生化仪AT738测定的常规检验项目产生误差的78例份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1)两次血液检验ALT、AST、ALP、r-GT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次血液检验标本即刻、放置1、2、3h后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时间段空腹血糖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血液检验标本结果的原因较多,规范血液检验规范、及时送检可提高标本的准确率,有助于提高临床确诊率.
作者:周秋月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