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祥
一起医疗事故所引发的思索,作者在文中简述患者情况,因为血压渐低,直至测不出血压而死亡.对此种情况做出浅析.
作者:吴敬龙;郭永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离退休老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先驱者、实践者,为建立革命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宝贵财富.
作者:陈莉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发热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让众多患儿家长担心的.无论是患儿家长,还是临床医生经常会遇到小儿应该什么时候退热、怎样退热等问题.然而近些年来关于小儿退热的论述多集中于退热药的使用,有关小儿退热的其它相关问题却很少有人论述.本篇即围绕小儿退热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阐述.
作者:仇志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病人安全,我们尝试应用不同药物,进行无痛人流术,现将异丙酚及氯胺酮这两种比较常用药的使用疗效作比较.
作者:周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本文旨在让读者了解对于牙病患者而言,口腔保健知识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中选取600例口腔就诊患者进行总结研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归纳,明确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情况.对其中一半的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知识教育工作.经过实验表明口腔保健知识干预前后患者OHI值分布存在明显的变化.得出结论,口腔教育的干预效果显著,口腔患者保健知识普及工作尚需完善,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作者:郭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纳洛酮治疗COPD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在除了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改善通气、使用呼吸兴奋剂等常规治疗外,给予纳洛酮0.4mg或0.8mg静脉注射,给药的间隔时间随患者病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1-2小时之内不等,给药时间为3-5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4%和56.07%,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3.33%,对照组的病死率为46.6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COPD呼吸衰竭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玺;魏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在当今社会不断向老龄化社会发展过度的时期,老年人(≥60岁)科学用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在年龄增大以后,在心血管器官组织上面呈现出结构与功能退化的现象,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还伴有多种疾病,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加强研究,科学用药,提高患者治疗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的药效学影响、老年心血管患者药物治疗特点等方面开展分析,力求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用药方面发挥借鉴作用.
作者:陆德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对待胆囊息肉样病变既不要盲目施行胆囊切除术,同时也不要放过那些可能为胆囊癌或有胆囊癌倾向的病变因不被手术而延误治疗.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时,临床医生应该认评估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人的良、恶性特征.外科干预应该被用于那些有反复症的和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而对于那些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可不手术,但应定期作B超随访观察.
作者:蒋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小儿秋季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应用热毒宁注射液加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热毒宁注射液按体重﹤10kg用 0.5ml/kg.d,10kg<体重<30kg用 0.6ml/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点滴)、病毒唑注射液按10~15mg/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点滴.B组:36例,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用量、用法同上.C组:36例,用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用量、用法同上.3组的发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差异.常规治疗方案相同(如调整饮食、口服和(或)静脉补液,应用微生态类药物,保护胃肠粘膜等).用药3~5天后,观察患儿退热、吐泻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不良反应等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有效率为97.2%,B组有效率94.4%;C组44.4%.A组与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1,P﹤0.05),而A组与B组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在缩短病程、降温等方面明显明显优于病毒唑组,但与两药合用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故用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毒副作用小.
作者:王素云;唐召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肛周脓肿经根治性切开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收治的156例行根治性切开引流术的肛周脓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2例患者于两年后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及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论:根治性切开引流术对肛周脓肿的治疗疗效值得肯定,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力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胃苏颗粒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按照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用药的原则和胃苏颗粒说明书的有关内容,分析50张用胃苏颗粒的处方.结果:胃苏颗粒在临床上,基本能按照中医理论辩证用药,但也存在用法、用量上不正确以及与其他药联用不合理等问题.结论:胃痛应按照中医的分型辩证用药,特别要重视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余芳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通过对3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了手术室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器械护士的配合.结果:30例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虽较多孔时间长,但术中失血少,术后无出血、胆漏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短.结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合作及物品准备周全,术中熟练的手术配合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张玲燕;朱雪琴;李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方式.方法:总结3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护理过程.结果:本组3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有13例患者康复出院;有15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病情较之前明显进步的患者有2例.结论: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给予及时的足部保健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方法,并配以外科局部换药处理,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缩短其住院时间,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并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秀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10例患者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涉及抗感染药物6类,20种;术后单用、联合用药的使用率分别是65.7%、34.3%;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执行规范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以降低耐药性非常重要.
作者:张一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BALP检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对BALP≥250U/L者,结合临床进行血清Ca、P、ALP和X线比较分析.结果:BALP检测具有敏感、特异、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结论:BALP是目前佝偻病早期诊断有价值的实验方法,值得普及和推广.
作者:童人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诊断治疗方法,为临床确诊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7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诊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给予罗红霉素口服巩固治疗.结果:成人支原体肺炎临床多于春秋二季发病率较高,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常伴发热;X线片及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表现多样,无典型特异性;症状出现后7d左右进行血清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有意义.成人支原体肺炎临床常因首发症状不明显、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而导致误诊或漏诊.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临床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血清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确诊为成人支原体肺炎后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曾明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疗效情况.方法:应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532例,每日口服2次,每次100mg,14天为1个疗程.结果:一个疗程(14天)治愈319例,显效106例,总有效率为79.89%.结论:盐酸米诺环素是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黄继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2010年,我院对东营地区2000余人的乡村医生进行了医疗技术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乡村医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了解极为贫乏,尤其是对疾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的演变过程知之甚少.
作者:梁玉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硬皮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6月收诊的28例硬皮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时间为10~56天,平均住院天数为(38.54±10.03)天,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皮肤硬度及雷诺现象等临床指标有明显好转者26例,占总患者的92.86%,无效2例,占总患者的7.14%.结论:在对硬皮病患者采取内外兼治的基础上,还要对相应的临床症状、饮食以及心理进行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韦少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通过总结静脉留置针操作前的准备、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翠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