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王素云;唐召秋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 小儿秋季腹泻,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小儿秋季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应用热毒宁注射液加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热毒宁注射液按体重﹤10kg用 0.5ml/kg.d,10kg<体重<30kg用 0.6ml/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点滴)、病毒唑注射液按10~15mg/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点滴.B组:36例,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用量、用法同上.C组:36例,用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用量、用法同上.3组的发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差异.常规治疗方案相同(如调整饮食、口服和(或)静脉补液,应用微生态类药物,保护胃肠粘膜等).用药3~5天后,观察患儿退热、吐泻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不良反应等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有效率为97.2%,B组有效率94.4%;C组44.4%.A组与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1,P﹤0.05),而A组与B组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在缩短病程、降温等方面明显明显优于病毒唑组,但与两药合用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故用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毒副作用小.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优质服务做好基础护理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护理服务的研究,优质服务及基础护理的开展,来塑造护理人员的新形象,从而提高各科室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某乡镇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由此来研究分析基础护理的准确性.优质的基础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有强烈的服务理念,在营造温馨的服务氛围的同时,能提供人文关怀服务,做好每一个细节,并注意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从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结果: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向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的前提.护理人员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为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拓展护理服务的新内涵,塑造护理人员的新形象,提升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专科护理的质量,从而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

    作者:许红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鉴别大黄及部分含大黄中成药的真伪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鉴别大黄及部分含大黄中成药真伪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76:24),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对正品大黄、伪品大黄及以正品大黄投产的黄连上清片中大黄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黄酸进样量在31.6-136.9u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99.36%;伪大黄即河套大黄中未检测出大黄酸,而正品大黄及其中成药制剂黄连上清片中均检出大黄酸.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能够作为鉴别大黄及部分含大黄中成药真伪的有效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张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阑尾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方法:将本院自2010年1月~6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个责任护理组,其中,观察组60例,于术后8~1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为5~10分钟,对照组63例,于术后16~2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同样为5~10分钟.结果: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要早,腹痛腹胀的并发症也有了明显减轻.结论:阑尾炎手术后,患者应在麻醉清醒后(即术后8~10小时)就开始早期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胃肠的蠕动,尽早恢复患者肛门的排气排便功能,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并减轻切口疼痛,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李伙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疗保险拒付现象发生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全民医保时代的到来,将医院带进了医保管理新环境.社保管理机构的拒付制,把医院置于患者无限医疗需求与医保有限支付能力的矛盾之中.如何降低医保剔除率,减少医保拒付,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取得较显著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适霖;庄华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内科作为临床护理学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随着内科临床护理的飞跃发展,中职卫校的内科护理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本文旨在探讨内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韦蓓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PDCA程序在ICU皮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措施,规范科室的皮肤问题管理,减少可预防皮肤问题的发生,并增加科室护士应对各种皮肤问题的能力.方法:运用PDCA四步法,即计划(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ion),计划并实施改进科室的皮肤管理.结果:通过12个月的科室内皮肤问题的监测和统计,改进后比改进前科室里皮肤问题的数量由原来的平均每月8例,减少到平均每月3例.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优效管理.

    作者:董莲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尖锐湿疣 (Condyloma Aumirmtum,CA) 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 povavirus,rmv)感染所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病变.是以生殖器、会阴、肛门为主要发病部位的一 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本文结合实际的医疗经验,浅谈中医药治疗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振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关于加强乡村医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0年,我院对东营地区2000余人的乡村医生进行了医疗技术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乡村医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了解极为贫乏,尤其是对疾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的演变过程知之甚少.

    作者:梁玉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综合门诊部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目前我国对综合门诊部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但是构建起合适的评估体系有利于有关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可以有效地规范综合门诊部的执业行为,进而保障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本文介绍了笔者对综合门诊部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结果,包括综合门诊部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目的,以及该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刘永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

    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出血,其中宫缩乏力性出血占 80%.对于由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应及时进行恰当的治疗,如使用宫缩剂、使用宫腔填塞物、子宫加压缝合、动脉结扎术等,情况严重时则需要进行子宫切除.

    作者:黄颖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草黄酮对离体小肠的作用

    目的:探讨甘草黄酮对离体小肠的作用.方法:应用豚鼠的离体小肠对甘草黄酮溶液的进行试验,并观察不同浓度甘草黄酮溶液对离体小肠的作用.结果:浓度为0.1mg/ml的甘草黄酮对离体小肠的收缩无明显影响,浓度为0.5mg/ml、1mg/ml和2mg/ml的甘草黄酮对豚鼠离体小肠的收缩活动呈抑制作用,其表现为振幅降低、紧张性下降,且随浓度的加大,抑制收缩作用加强.结论:甘草黄酮对离体肠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肠管的收缩幅度,但对肠管的收缩频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金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纳洛酮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纳洛酮治疗COPD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在除了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改善通气、使用呼吸兴奋剂等常规治疗外,给予纳洛酮0.4mg或0.8mg静脉注射,给药的间隔时间随患者病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1-2小时之内不等,给药时间为3-5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4%和56.07%,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3.33%,对照组的病死率为46.6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COPD呼吸衰竭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玺;魏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析避孕药具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目的:探讨加强乡镇避孕药具管理工作对稳定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过快增殖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村级联系员业务知识及避孕药具使用的培训和管理,发现避孕药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并随访相关业务.结果:经过对村级避孕药具管理知识的培训和随访,我乡镇避孕药具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节育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加强避孕药具管理,提高村级避孕药具工作服务质量是计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对稳定低生育意义重大.

    作者:吴立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灸刺络放血法结合健康教育治疗52例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刺络放血法结合健康教育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骨性膝关节炎病人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并给予健康教育,将治疗前和治疗20d后病人疼痛程度、晨僵、肿胀、日常步行活动能力以及疼痛缓解时间进行分级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法结合健康教育治疗骨性膝关节炎,能够快速缓解病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改善步行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余智群;潘洁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用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可改善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种用药方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成本分析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的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成本.方法:我院收治的180例Hp阳性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分别使用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三组用药方案进行小成本分析.结果:三组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相近,无统计学差异,小成本分析表明A组成本低.结论:我院Hp阳性感染患者首选奥美拉唑和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片联合使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成本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作者:陈楚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1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描述甲型H1N1重症流感患儿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月共收治11例甲型H1N1重症流感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临床特征及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经验.结果:11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分布从2岁1月到8岁5月,起病症状均为咳嗽、发热、咳痰,所有病例均有胸片肺部感染病变,采取特异性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起病年龄及症状不典型,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曹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0%酒精冰袋在鼻部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减轻鼻部手术后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舒适.方法:选取200例住院行鼻内窥镜手术后冷敷的患者,将结成冰沙的10%酒精冰袋放置于手术后病人的鼻部,观察病人的疼痛情况.结果:病人疼痛明显减轻,舒适感增加.结论:10%酒精冰袋用于鼻部术后病人局部冷敷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顾志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病症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并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对取得家长的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齐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谈外科病房危机的控制管理

    危机管理是为了应对各种危机事件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其中包括: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医护人员的训练等.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各种危机事件所带来的威胁[1].仔细分析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可以发现,危机事件包含危机发生前、处于危机中及危机发生后三个阶段.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三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缓解危机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袁良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