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菊
离退休老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先驱者、实践者,为建立革命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宝贵财富.
作者:陈莉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胃苏颗粒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按照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用药的原则和胃苏颗粒说明书的有关内容,分析50张用胃苏颗粒的处方.结果:胃苏颗粒在临床上,基本能按照中医理论辩证用药,但也存在用法、用量上不正确以及与其他药联用不合理等问题.结论:胃痛应按照中医的分型辩证用药,特别要重视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余芳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药质量直接影响用药安全和临床疗效,同时也关系着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电视、报纸常见报道有关中药材熏硫问题,以致老百姓谈硫色变,2004年,国家药品管理局就专门下文禁止用硫磺熏制中药材.从2005年起药典也没有中药加工硫磺熏蒸方法了.今年在电视上看到记者在中药材产地暗访.一些药农和经销商反复用工业硫磺过量熏蒸中药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药材的质量.故笔者特就中药材熏硫问题的成因及监管提出一些不成熟看法和建议.
作者:石军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中的临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已经确诊的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和12名正常成年人行头颅螺旋CT平扫、CTP(CT脑容积灌注成像)和CTA(CT血管成像)检查.以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P)等参数值,判定脑动脉狭窄所致缺血状况.结果:临床64例患者,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36例,其中8例CTP正常,另外2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脑CTP灌注延迟.双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28例,为双侧脑缺血.结论:脑CTP检查所显示的MTT和TP图能准确显示MCA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灌注损伤,是脑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王晓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在当今社会不断向老龄化社会发展过度的时期,老年人(≥60岁)科学用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在年龄增大以后,在心血管器官组织上面呈现出结构与功能退化的现象,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还伴有多种疾病,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加强研究,科学用药,提高患者治疗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的药效学影响、老年心血管患者药物治疗特点等方面开展分析,力求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用药方面发挥借鉴作用.
作者:陆德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及时掌握社区内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开展新生儿访视.掌握社区内儿童的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健全相关台帐资料,系统开展健康体检、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在社区儿童保健中实施的综合性措施,可有效控制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提高儿童健康水平,要求我们必须从早做起.
作者:陆红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为确保护理安全,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加强护士法律意识的培训,制定告知程序,掌握沟通技巧,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护士在整个护理活动中实施护理告知,即告知内容和方式,包括入院告知、疾病告知、治疗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出院告知等.结果: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结论:通过有效地实施护理告知,强化护理人员对告知制度的认识,提高护理人员的告知技巧与沟通能力,减少和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真正使患者得到安全、有序、优质的服务.
作者:罗济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肛周脓肿经根治性切开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收治的156例行根治性切开引流术的肛周脓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2例患者于两年后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及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论:根治性切开引流术对肛周脓肿的治疗疗效值得肯定,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力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如何对肠造口术后的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方法:针对肠造口术后的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改变进行相应的护理,并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自我护理.结果及结论:肠造口患者术后护理的好坏,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清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手术方式,总结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6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治疗,总结术式,随访1~3年观察疗效.结果:42例行患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11例患侧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8例单纯甲状腺结节摘除术、5例患侧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全切除;所有病例均手术治愈,随访1~6年无死亡,其中2例声音嘶哑、无甲状腺腺瘤复发、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手术治疗是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首选治疗方法,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单发结节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赵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对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指定护理措施.结果:28例治愈,2例发生肢体坏死导致的截肢.结论:对小腿骨折患者,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其患肢情况,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先兆症状.进行正确护理能有效提高小腿骨折的治愈几率.
作者:王年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发热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让众多患儿家长担心的.无论是患儿家长,还是临床医生经常会遇到小儿应该什么时候退热、怎样退热等问题.然而近些年来关于小儿退热的论述多集中于退热药的使用,有关小儿退热的其它相关问题却很少有人论述.本篇即围绕小儿退热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阐述.
作者:仇志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应用皮下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下肢手术400例,随机分为皮下自控镇痛组(I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II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I组镇痛效果与II组无差异,I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Ⅱ组.结论:皮下自控镇痛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
作者:钟挺;黄丽萍;陈娟;王树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PEG术的患者1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程,出现局部切口感染的患者6例,出现PEG管堵塞的患者2例,后经相应处理均痊愈.对患者行3个月至2年的随访,无出血、腹腹炎、PEG管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PEG术患者行围术期全面护理,术后可自行注食,营养状况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怿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方法:将本院自2010年1月~6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个责任护理组,其中,观察组60例,于术后8~1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为5~10分钟,对照组63例,于术后16~2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同样为5~10分钟.结果: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要早,腹痛腹胀的并发症也有了明显减轻.结论:阑尾炎手术后,患者应在麻醉清醒后(即术后8~10小时)就开始早期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胃肠的蠕动,尽早恢复患者肛门的排气排便功能,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并减轻切口疼痛,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李伙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和七氟醚吸入的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近年于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5例纳入研究,观察患者麻醉诱导前( T0 ) 、插管后3 min ( T1) 、切皮时( T2) 、气腹后30 min( T3) 及术毕( T4) 的 的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T1的血压下降,与T0 相比,t=1.89,差异有显著性;T2的血压下降,与T0 相比,t=2.13,差异有显著性;T3的血压上升,与T0 相比,t=1.21,差异无显著性;T4的血压上升,与T0 相比,t=1.33,差异无显著性.(2)与T0相比,T1、T2、T3、T4各时间点的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3)术后发生恶心呕吐者3例,占6.67%.无患者发生术中知晓.(4)自主呼吸于术后5-10min恢复,定向力于术后20min内恢复.结论: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该类手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余汝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疼痛少、出血少、不留瘢痕、恢复快等优点,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与此同时,其手术前后的护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防治并发症,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使她们在佳状态下接受治疗,以期尽快康复,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主要对腹腔镜手术前后的病房护理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康淑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胃大部切除手术目前仍是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肿瘤的首选术式.该手术创伤较大,而患者大都为中老年病人,营养状况欠佳,故术后的营养支持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林秀微;何新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脑室引流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脑室出血行脑室引流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脑室引流,掌握脑脊液的变化,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进行救治,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结论:脑室引流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是脑室出血治疗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护理上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健红;陈春燕;谭霞;何贤浈;曾佩敏;黄宗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危机管理是为了应对各种危机事件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其中包括: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医护人员的训练等.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各种危机事件所带来的威胁[1].仔细分析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可以发现,危机事件包含危机发生前、处于危机中及危机发生后三个阶段.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三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缓解危机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袁良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