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后所致的短肠综合征的术后护理

李渭;周洋

关键词:短肠综合征, 营养康复治疗, 护理
摘要:总结1例因肠系膜血管栓塞后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后所致的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术后合理应用肠外静脉营养治疗,从而改善患者全身的情况.后逐渐转向肠内营养治疗,以患者终能够实现正常饮食为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腹部术后拔除尿管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拔除的合适时间.方法:将本组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在术后6h拔除尿管,对比组在术后24h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拔尿管后的排尿情况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尿培养比较:两组拔尿管后分别做了尿液培养,观察组的尿液培养均为阴性,对比组仅有1例患者尿液培养为阳性,两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比较:观察组仅有2例自行排尿失败,成功率为96%,而对比组有18例尿潴留,自行排尿成功率达64%,两组自行排尿成功率对比有显著性的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比组,P<0.01.结论:术后6h拔除尿管可直接减少尿管对尿道长时间的刺激,防止泌尿道感染,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而早期下床活动,增加肠蠕动,防止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作者:陈瑞芳;黄设珍;林团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40例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探讨了40例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诊治经过.结果:临本组经临床内科综合性治疗,治愈31例,有效止血28例(90.3%);手术治疗9例,有效止血6例(66.7%);死亡共2例,死亡率(5%).结论: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首先行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应行紧急胃镜检查,内科治疗无效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作者:姜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64排螺旋CT脑灌注和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中的临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已经确诊的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和12名正常成年人行头颅螺旋CT平扫、CTP(CT脑容积灌注成像)和CTA(CT血管成像)检查.以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P)等参数值,判定脑动脉狭窄所致缺血状况.结果:临床64例患者,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36例,其中8例CTP正常,另外2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脑CTP灌注延迟.双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28例,为双侧脑缺血.结论:脑CTP检查所显示的MTT和TP图能准确显示MCA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灌注损伤,是脑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王晓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微量注射泵在儿科病房使用中的风险管理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儿科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泵)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完善和落实微泵注射安全的防范措施,降低护理的险发几率.方法:针对微泵注射中的风险因素,采取了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建立微泵注射的应急预案、微泵注射中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及培训、护理风险管理成效评价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2年,未发生差错事故,提高了患者微泵注射的安全性和依从性.结论:儿科使用微泵注射的风险管理,能提高注射治疗过程的安全性,也提高了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和医护的认可,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改观.

    作者:赵二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芬太尼透皮贴治疗中重度癌痛5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观察其止痛效果、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5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完全缓解18例(33.6%),明显缓解29例(51.8%),总缓解率为(85.4 %),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方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闫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63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63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观察与护理的方法.结果:本组63例患者,手术治疗57例,保守药物治疗6例;好转出院6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3.2%;住院时间8~26d,平均14.6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症颅脑外伤病情重、转变快、预后差,对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与相关护理,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锦云;陈锁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谈外侧开胸技术改良后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开胸技术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开胸技术有选择性地对胸部肿瘤患者施行胸科手术.其中,行肺楔形切除术7例,肺叶切除术29例,一侧全肺切除术6例,胸腺瘤摘除术3例,纵隔肿瘤摘除术9例,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2例,食管下段癌根治性切除手术6例.结果:全组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损伤小,开胸出血量少,疼痛不明显,术后住院时间短,肺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影响小,术后康复加快,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采用保护胸肌的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可使患者受益.

    作者:李毓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口服克拉霉素与静滴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口服克拉霉素与静滴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1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A组(口服克拉霉素组)和B组(静滴红霉素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1)A组治愈42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B组治愈33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A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1例;B组患儿出现食欲不振4例,恶心2例,呕吐1例.两组患儿症状均较轻微,经调整用药后消失.结论:口服克拉霉素较静滴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效果理想,且临床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秋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用苦碟子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用苦碟子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治疗组(56例),治疗组患者应用苦碟子和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另外一组为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2.5%.结论:用苦碟子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彬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等.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期来我治疗的78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占患者总数的80.8%,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共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15.4%,另外3例患者属于其它情况.在经过药物治疗后,效果显著的共有67例,效果一般的共有10例,1例患者治疗没有效果.结论:患者要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肺部真菌感染的意识,在病发后进行及时的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詹三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谈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总结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医师诊治此病的水平.

    作者:陈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EA和CA-153联合检测对诊断乳腺癌的意义

    目的:联合检测CEA和CA-153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6例已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人,35例乳腺良性病人及68例正常人的CEA和CA-153血清水平检测进行研究.结果:检测46例乳腺癌患者与35例乳腺良性病人组和68例正常人组血清中CEA和CA-153阳性例数和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乳腺良性病人组与正常人组CEA和CA-153阳性例数和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EA和CA-153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钟磊;张荣山;吕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谈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干预组,即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即仅给予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结果:干预组治疗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5%、37.5%和90.0%)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5.0%、32.5%和77.5%).结论:护理干预对控制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有显著疗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朱超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cnd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cnd1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其中I期5例,II期9例,III期10例,Ⅳ期16例(分期标准依据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的修正分期法(AFS-r)[1],I期、II期为早期病例,III期、Ⅳ期为晚期病例),对照成员为30例卵巢组织正常者.结果: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0%;4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2.50%.由此可以看出ccnd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明显增高,两组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组织中,ccnd1在早期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29%,而在晚期病例中其阳性表达率为76.9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 ccnd1是种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为低表达,而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囊肿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表明ccnd1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②ccnd1的表达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期别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阿艳妮;李颖;赵蕾;赵淑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对待胆囊息肉样病变既不要盲目施行胆囊切除术,同时也不要放过那些可能为胆囊癌或有胆囊癌倾向的病变因不被手术而延误治疗.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时,临床医生应该认评估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人的良、恶性特征.外科干预应该被用于那些有反复症的和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而对于那些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可不手术,但应定期作B超随访观察.

    作者:蒋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组),例外42例行开胸术患者(开胸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电视胸腔组术中出血量(40±21)ml,明显少于开胸组(168±85)ml,(p<0.001);电视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开胸组短;电视胸腔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42,4.8%),开胸组术后并发症为(10/42,2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视胸腔镜组手术费用与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开胸组(P<0.05).结论:与开胸术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胸管放置时间短及住院时间短,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手术效果好,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合理选择,唯一的缺点是手术费用较传统开胸组要高.

    作者:张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病症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并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对取得家长的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齐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小儿退热的综述

    发热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让众多患儿家长担心的.无论是患儿家长,还是临床医生经常会遇到小儿应该什么时候退热、怎样退热等问题.然而近些年来关于小儿退热的论述多集中于退热药的使用,有关小儿退热的其它相关问题却很少有人论述.本篇即围绕小儿退热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阐述.

    作者:仇志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在卵巢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Weber评分、CD FI血流分级、RI、CA125四方面联合诊断早期卵巢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卵巢肿瘤的Weber评分、CD FI血流分级、RI、CA125四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超声诊断卵巢癌符合率87.5 %,CA125诊断符合率91.7 %,联合诊断符合率100.0 %;四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 %,特异性为98.1 %.结论:Weber评分、CD FI血流分级、RI、CA125四方面联合检查对卵巢恶性肿瘤的筛查及诊断有临床价值.

    作者:乌丽娅提赛都拉;伊力努尔沙比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卵巢交界性透明细胞腺纤维瘤1例的临床报告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0岁,自觉腹部肿物1月入院.自发病以来,无不规则阴道出血及排液,无腹痛及发热.已绝经30余年.

    作者:王征宇;张效平;吴广忠;马建中;姜滨;梁熙虹;陈光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