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艳妮;李颖;赵蕾;赵淑萍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持续使用药物3周左右效果明显,持续5周使用药物或症状消除.经过2个月后,患儿到医院接受复查,结果显示血清T4均正常,整体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早期对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进行诊治,预后较好.
作者:宋富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门诊收治的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资料,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仅予TDP照射和西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患者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改观.结论:综合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毛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工作,以提高药房工作质量质量.方法:详细制定出一套药房工作流程.结果:药房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很好的效果.结论:合理完善工作制度是确保医院药房工作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我院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治疗组(3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7%.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治愈率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家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制疝环修补针在腹腔镜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对436例小儿斜疝采用自制疝环修补针代替雪撬针实施腹腔镜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结果:436例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单侧361例6~10min,嵌顿疝30例15~25min,双侧45例18~20min;术后未见有阴囊水肿及睾丸疼痛及缺血坏死.术后随访3~6个月320例,6~12个月56例,12~24个月40例,24~36个月20例,均获得成功,无复发.结论:自制疝环修补针可替代小儿疝内环口高位结扎专用的雪撬钩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简便、经济、适合在所有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黄国增;杨利杰;陈荫曾;伍业;谭静;刘广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471例大便的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来揭示我区菌痢的发病情况.方法:取样本粪便直接划线接种于SS琼脂平板上,然后将接种标本置于温度为37℃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带培养结果出来后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在此471例粪便样本中,大便培养为阳性的有89例,阳性率为18.89%.结论:此次统计结果与我国统计菌痢疾病原菌以福氏志贺菌为主的结论相符.
作者:王玖红;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方法:将本院自2010年1月~6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个责任护理组,其中,观察组60例,于术后8~1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为5~10分钟,对照组63例,于术后16~2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同样为5~10分钟.结果: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要早,腹痛腹胀的并发症也有了明显减轻.结论:阑尾炎手术后,患者应在麻醉清醒后(即术后8~10小时)就开始早期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胃肠的蠕动,尽早恢复患者肛门的排气排便功能,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并减轻切口疼痛,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李伙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Weber评分、CD FI血流分级、RI、CA125四方面联合诊断早期卵巢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卵巢肿瘤的Weber评分、CD FI血流分级、RI、CA125四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超声诊断卵巢癌符合率87.5 %,CA125诊断符合率91.7 %,联合诊断符合率100.0 %;四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 %,特异性为98.1 %.结论:Weber评分、CD FI血流分级、RI、CA125四方面联合检查对卵巢恶性肿瘤的筛查及诊断有临床价值.
作者:乌丽娅提赛都拉;伊力努尔沙比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和七氟醚吸入的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近年于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5例纳入研究,观察患者麻醉诱导前( T0 ) 、插管后3 min ( T1) 、切皮时( T2) 、气腹后30 min( T3) 及术毕( T4) 的 的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T1的血压下降,与T0 相比,t=1.89,差异有显著性;T2的血压下降,与T0 相比,t=2.13,差异有显著性;T3的血压上升,与T0 相比,t=1.21,差异无显著性;T4的血压上升,与T0 相比,t=1.33,差异无显著性.(2)与T0相比,T1、T2、T3、T4各时间点的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3)术后发生恶心呕吐者3例,占6.67%.无患者发生术中知晓.(4)自主呼吸于术后5-10min恢复,定向力于术后20min内恢复.结论: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该类手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余汝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前,厌氧菌感染(anaerobicinfection)的防治已成为妇产科临床上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宫颈糜烂是由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38例用x-干扰素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在当今社会不断向老龄化社会发展过度的时期,老年人(≥60岁)科学用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在年龄增大以后,在心血管器官组织上面呈现出结构与功能退化的现象,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还伴有多种疾病,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加强研究,科学用药,提高患者治疗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的药效学影响、老年心血管患者药物治疗特点等方面开展分析,力求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用药方面发挥借鉴作用.
作者:陆德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自2008年5月~2010年9月收治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组(瑞替普酶治疗组)和N组(尿激酶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发病时、3h时cTn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6h的cTnT水平及CK-MB峰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组出现皮下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N组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皮下出血2例,尿血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尿激酶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廉亚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利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06例小儿惊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结果:热性惊厥76例 (71.7%),颅内感染15例 (14.2%),癫痫6例(5.7%),低钙血症7例(6.6%),颅内出血2例(1.9%)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1~3岁42例(39.6%),4天~1岁37例(34.9%),>6岁19例(17.9%),>9岁8例(7.5%).全年均可发病.结论:1~3岁婴幼儿易发生惊厥.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颅内感染次之.
作者:王淑云;邓有敬;方丽君;高利华;黄永禄 刊期: 2011年第08期
2010年,我院对东营地区2000余人的乡村医生进行了医疗技术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乡村医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了解极为贫乏,尤其是对疾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的演变过程知之甚少.
作者:梁玉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营养调理与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和100例正常的婴幼儿对照组进行血清机体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的水平检测.并及时地做好营养调理与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和防御、改善婴幼儿的生活环境等措施.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婴幼儿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异常,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组机体免疫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婴儿对照组(P<0.01);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婴儿对照组(P<0.05).营养调理前与营养调理后及组间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经过营养调理效果显著,并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浪;陆银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3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护理过程.结果:本组3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血糖,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何志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近年来,静脉输液无针化连接管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一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一是有效减少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临床使用方便、可行性强.二是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及工作量,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补液,利于输液管理规范,值得在临床推广.三是有效避免了橡胶类异物沿着静脉输液通路进入人体,因而控制了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置入带膜支架材料治疗食管气管瘘患者晚期及食管癌引起的管腔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三十个置入镍钛合金支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和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探讨.结果:30例患者术后呛咳症状、吞咽困难迅速消失,未有严重并发症.结论:带膜支架材料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狭窄有良好效果,无严重不良并发症.
作者:杜仕建;戴学兵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口服克拉霉素与静滴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1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A组(口服克拉霉素组)和B组(静滴红霉素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1)A组治愈42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B组治愈33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A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1例;B组患儿出现食欲不振4例,恶心2例,呕吐1例.两组患儿症状均较轻微,经调整用药后消失.结论:口服克拉霉素较静滴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效果理想,且临床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秋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九型人格在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九型人格测试表来测试带教老师及护生的人格并且分析各型人格的优缺点,使带教老师能进一步认知自我,了解他人,发掘潜力,更好地使护生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结论:九型人格理论对带教老师及护生的人格归属,性格特征提供有益的帮助,从而加强双方的沟通,更好的完成带教工作,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孙利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