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代芳;王长江;章秋;贾敬华;胡红琳;何勇;左春林

关键词:吡格列酮, 脂联素, 2型糖尿病, 游离脂肪酸
摘要: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吡格列酮组(22例)和安慰剂组(23例),干预治疗12周后比较其血清脂联素、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同时测血糖、血压、血脂、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β细胞功能(HOMA- IR).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脂联素、游离脂肪酸水平无明显差别,经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FFA水平下降(P<0.05),血清脂联素升高与FFA下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吡格列酮除改善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外,还可使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FFA水平降低,提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FFA、升高脂联素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来氟米特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来氟米特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早应用于器官移植.近年来,在免疫性疾病领域,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外,在全身性红斑狼疮、在肾小球疾病、皮肤疾病等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来氟米特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薛海;张士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腔镜在女性不孕症患者盆腔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腹腔镜技术对10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观察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102例中94例(占92.15%)发现了明显的盆腔病变.慢性盆腔炎及输卵管炎是引起不孕的首位病因,占41.17%;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占25.49%.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高的是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100%,低的是内异症38.46%;术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结果 与腹腔镜下美蓝通液符合率66.67%;腹腔镜术后妊娠率44.57%.结论 腹腔镜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盆腔病变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玲;沙玉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9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05年1月~2008年9月上报的19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对2005年1月~2008年9月年马鞍山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在19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儿童和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作者:汪荣华;钱崇付;任东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沉降体积比检查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目的 对混悬液的沉降体积比检查中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振摇、读数等操作进一步明确检查操作细则.结果 振摇力度、不同读数方式造成测定结果 不一致.结论 应尽快统一操作细则,以保证检查结果 的一致性.

    作者:李锐;覃志高;张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网站建设维护及发展探析

    我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网站的建设给我院提供了对外交流的新的平台,通过网站不仅能更好的宣传医药知识和医院发展的现状,更好地向社会宣传和展示我院形象,更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从而赢得社会的关注和好评,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1].我院于2006 年7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http://www.tlhos.com.现就医院网站建设、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及未来医院网站的发展,进行探析.

    作者:王唐虎;杨雯;龚艳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均匀设计及其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均匀设计将试验有关因素的各水平数均匀分散在实验范围内,使每一个试验点都有更好的代表性,减少了实验次数,且实验结果 可用计算机处理,在寻找佳实验条件、佳配比等方面是选择优化条件的有力工具,因而其作为一种筛选研究手段,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中;本文就上述内容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作者:孙晓英;吴莹;徐庆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黄精总皂苷和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黄精是常用滋补中药.系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Mill.)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茎.世界上有40多种,我国就有30余种,药用品种10余种.<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精有3种原生药:黄精(P.sibiricumRedoute)、多花黄精(P.cyrtonemaHua)和滇黄精(P.kingianumColl.et Hemsl).

    作者:祝凌丽;徐维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观察

    目的 观察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42例肝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治疗后PT、INR、AT-Ⅲ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Fbg 、APTT、TT、PTA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能部分改善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

    作者:邱洁;冯艳红;张永臣;孟九大;张建琼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芜湖市药品检测车运行情况分析与体会

    药品检测车是以车为载体,在原有快速检验 (化学反应,颜色反应,薄层色谱,显微检查) 的基础上,集现代信息技术、无损伤检测技术与科学的监管理念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1~3].药品检测车的运行,使监检结合更加融洽,把药品快速检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基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打击假劣药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4].

    作者:叶杰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分析120例LC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0例行LC患者,发生胆总管损伤1例,术中出血3例,中转2例.结论 严格掌握LC适应证,正确处理好Calot三角,精细操作,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必要时果断中转手术.

    作者:韩文秀;孟翔凌;徐阿曼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脉冲振荡肺功能测试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阻抗

    目的 应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呼吸阻抗及肺通气功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探讨IOS测定在哮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3例健康人及44例哮喘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分别测定肺通气功能及呼吸阻抗值,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后,IOS测试参数中的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5)、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围气道阻力(R5-R20)和周围弹性阻力(X5的负值)等参数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激发试验前后及哮喘组激发试验前各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IOS各参数与肺通气功能参数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IOS测试参数能全面地反映患者呼吸生理的动力学特征,是判断哮喘患者气道阻塞部位及阻塞程度的敏感指标.

    作者:胡先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PET/CT和MSCT联合应用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18F-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r tomography 18F-FDG PET/CT)和多排CT( 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联合应用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7例SPN患者均行PET/CT及肺部病灶MSCT检查,影像诊断结果 与病理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例SPN中,MSCT诊断正确64例,误诊23例,误诊率26.4%.PET/CT诊断正确70例,误诊17例,误诊率19.5%.MSCT和PET/CT联合诊断,80例诊断正确,7例误诊,误诊率8.0%.MSCT、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2%、68.1%、79.8%;89.5%、61.3%、81.4%和97.7%、74.2%、91.5%.MSCT和PET/C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625,P=0.239),MSCT、PET/CT与两者联合应用诊断SPN的准确性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 SPN的MSCT和PET/C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MSCT或PET/CT诊断肺结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SCT和PET-C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MSCT或PET/CT单独诊断.

    作者:汪世存;方雷;潘博;展凤麟;谢强;谢吉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笑气吸入配合缩宫素静滴用于原发性宫缩乏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笑气吸入配合缩宫素静滴对原发性宫缩乏力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产程中出现原发性宫缩乏力的产妇120例,静脉滴注缩宫素同时给予笑气吸入的60例为观察组,单纯静脉滴注缩宫素的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产程长短、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活跃期、第二产程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笑气吸入配合缩宫素静脉滴注用于原发性宫缩乏力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李素霞;余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小儿鼾症术后全麻恢复期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小儿鼾症全麻恢复期的安全性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65例小儿鼾症患儿麻醉恢复期进行密切观察,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正确掌握拔管指针、液体管理、维持小儿正常体温.结果 65例患儿麻醉恢复期取得满意效果,安全返回病房.结论 严密的观察及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是保证小儿鼾症患儿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的关键.

    作者:吴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 回顾并分析本院16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31例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 主动中转开腹病例19例,主要原因为胆囊三角严重粘连,胆囊萎缩及胆道变异,被动中转开腹病例12例,主要原因为术中大出血及胆道损伤,31例均治愈.结论 充分认识胆囊动脉变异和胆道变异,不断提高的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中转开腹率,但在遇到意外情况或手术难度极大时应适时主动中转开腹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作者:郝民强;李明宏;周松阳;王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自发性气胸9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提高自发性气胸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不同年龄组(老年组:年龄≥60岁,青年组:年龄≤40岁)自发性气胸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气胸类型和治疗方法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继发性气胸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两组气胸发病的诱因无显著差异(P>0.05).胸痛发生率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两组气胸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需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比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结论 老年人继发性气胸多见,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明显,需要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比率较高.青年人气胸胸痛多见,胸腔穿刺抽气常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荣光生;仇煜;赵世光;严玉兰;施德重;严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25个根管治疗术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 分析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25颗,对治疗失败的患牙根据初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拍X线牙片及治疗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进行分析,明确根管、牙冠及根周情况,总结分析失败原因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结果 125例治疗失败的患牙中欠填59例(47.2%),牙冠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26例(20.8%),牙周牙髓联合病16例(13.2%),超填10例(8%)遗漏根管9例(7.2%),牙折5例(4%).结论 根管因预备和充填不当等造成的根管清理不彻底、封闭不严使根管系统再感染及牙冠充填材料松动活脱落导致冠渗漏造成根管系统再感染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效清除根管内感染物、阻断感染源、防止再感染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核心.

    作者:孙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近30年中药农药残留研究状况与探讨

    该文通过对近30年关于中药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 、残留农药种类、含残留农药中药品种研究的248篇期刊文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 显示对中药农残的研究日趋深入,但研究的中药品种有待扩大.该文对中药农药残留的监测、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及中药农残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作者:丁平;田友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依托红霉素颗粒含量测定的探讨

    目的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依托红霉素颗粒中红霉素的含量.方法 根据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水解产物在482 nm波长处有大吸收的特点,对依托红霉素颗粒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与微生物法测定方法 比较.结果 本法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6%(n=5);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与微生物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法缩短了检验周期,快速,适用于该制剂的快速含量测定.

    作者:王和协;董帮兴;刘红;汪玉萍;林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异质性的疾病,其治疗不仅包括减重、降雄、减轻胰岛素抵抗、促排卵及手术治疗,中医药和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也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曹芬;李伟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