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汪荣华;钱崇付;任东平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对2005年1月~2008年9月上报的19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对2005年1月~2008年9月年马鞍山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在19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儿童和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茶多酚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目的 制备茶多酚磷脂复合物(TP-ph),考察它的脂溶性和脂质过氧化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茶多酚与茶多酚磷脂复合物在茶多酚特征吸收峰位置的吸收值差;以表观油水分配系数K值的测定考察茶多酚磷脂复合物包埋构成及完整性.考察对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的抑制率;抗油脂脂质过氧化性能的测定考察比较茶多酚磷脂复合物的抗氧化性能.结果 包埋构成及完整性指标显示茶多酚磷脂复合物显著降低了茶多酚在其特征峰位置的吸收值.茶多酚磷脂复合物与茶多酚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在两种脂溶性有机溶剂中的K值分别为27.4和4及115.9和0.00037.抗氧化指标考察显示茶多酚磷脂复合物和茶多酚对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的单位质量抑制率分别为50%和94.1%.单位质量抗POV性能方面,在98℃,78 h末,T80-ph、迷迭香提取物、T80 和Ve的POV值分别为106.67、165.3、200.3和202.8.结论 用磷脂包埋茶多酚从构成和完整性指标看是切实可行的,茶多酚磷脂复合物显著增加了茶多酚的脂溶性.且茶多酚磷脂复合物显著增加了茶多酚的抗脂质过氧化性能.

    作者:戴彦韵;邵卫樑;杭晓敏;姚晓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e-Ne激光照射联合贝复剂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疗效观察

    放射性皮肤溃疡往往是乳腺癌、晚期妇科肿瘤和头颈部肿瘤在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科自2006年11月~2008年12月用He-Ne激光照射联合贝复剂(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以皮肤病变为首发症状的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ggressive NK cell leukemia,ANKL)为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leukemia,LGLL)中一型,为CD3-NK系LGL增生所致.1990年由Imamura, N.等首次提出,2001年WHO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列入成熟(外周)T/NK细胞肿瘤,成为一个独立的病种[1].AN KL 多见于亚洲人群,主要见于少年和青壮年,有证据表明其发病与EB 病毒相关.患者常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时可有淋巴结肿大,但皮肤受损少见.近我们诊治1 例以皮肤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病例,现报告如下,并就该病的认识现况作一文献复习.

    作者:梁虹;姚福生;严红;赵海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远志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远志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影响远志萃取的因素,建立了超临界CO2萃取佳条件.结果 远志超临界CO2萃取佳工艺为:压力30 Mpa,温度45℃,流速25 kg·h-1,时间1.5 h.结论 用超临界CO2萃取远志可以较好的获得其脂溶性成分,提取物可以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章俊如;高家荣;汪永忠;段贤春;夏伦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34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处理方法 .方法 根据前列腺大小,膀胱结石大小及数目,采取电切镜钩夹法,经尿道碎石法及耻骨上小切口切开膀胱取石法,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 1例膀胱穿孔改为开放手术,34例皆无电切综合症,术后皆无结石残留,排尿通畅.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应根据前列腺大小,结石大小及数目,选择不同的术式处理,做到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王华;陆兆祥;黄玉良;梁法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网站建设维护及发展探析

    我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网站的建设给我院提供了对外交流的新的平台,通过网站不仅能更好的宣传医药知识和医院发展的现状,更好地向社会宣传和展示我院形象,更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从而赢得社会的关注和好评,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1].我院于2006 年7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http://www.tlhos.com.现就医院网站建设、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及未来医院网站的发展,进行探析.

    作者:王唐虎;杨雯;龚艳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了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剂型种类,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分析方法 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襄河;周艳萍;王琨;叶继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近30年中药农药残留研究状况与探讨

    该文通过对近30年关于中药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 、残留农药种类、含残留农药中药品种研究的248篇期刊文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 显示对中药农残的研究日趋深入,但研究的中药品种有待扩大.该文对中药农药残留的监测、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及中药农残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作者:丁平;田友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均匀设计及其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均匀设计将试验有关因素的各水平数均匀分散在实验范围内,使每一个试验点都有更好的代表性,减少了实验次数,且实验结果 可用计算机处理,在寻找佳实验条件、佳配比等方面是选择优化条件的有力工具,因而其作为一种筛选研究手段,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中;本文就上述内容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作者:孙晓英;吴莹;徐庆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两种无缝线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两种无缝线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复明行动中分别采用反眉状及梯形两种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等资料,共计老年性白内障213例245眼.结果 两组术后1、7、14 d视力及14 d角膜散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两种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安全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等优点,适合在基层白内障复明行动中应用.

    作者:杨国科;赵军民;刘钢生;刘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中4种维生素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中4种维生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甲醇和三乙胺-冰醋酸-甲醇-0.015 mol·L-1庚烷磺酸钠(0.2∶ 7.5∶ 75∶ 8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维生素B1、核黄素磷酸钠(以维生素B2计)、维生素B6、烟酰胺分别在1.6109~16.1091 μg、0.1608~1.6075 μg、0.1630~1.6298 μg、2.4138~24.1379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以上.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RSD%=0.27%,n=9)、101.1%(RSD%=0.73%,n=9)、100.5%(RSD%=0.38%,n=9)、100.6%(RSD%=1.04%,n=9).结论 本法准确、简便、快捷,可以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中维生素B1、核黄素磷酸钠(以维生素B2计)、维生素B6、烟酰胺的含量.

    作者:李祥胜;阚家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分析120例LC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0例行LC患者,发生胆总管损伤1例,术中出血3例,中转2例.结论 严格掌握LC适应证,正确处理好Calot三角,精细操作,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必要时果断中转手术.

    作者:韩文秀;孟翔凌;徐阿曼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腔镜在女性不孕症患者盆腔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腹腔镜技术对10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观察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102例中94例(占92.15%)发现了明显的盆腔病变.慢性盆腔炎及输卵管炎是引起不孕的首位病因,占41.17%;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占25.49%.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高的是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100%,低的是内异症38.46%;术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结果 与腹腔镜下美蓝通液符合率66.67%;腹腔镜术后妊娠率44.57%.结论 腹腔镜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盆腔病变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玲;沙玉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008年我院上半年106例药品ADR报告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2008年上半年度临床用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对2008年1月~2008年6月临床用药10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9~60岁年龄段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ADR以皮肤反应多,其中各种皮疹和瘙痒症常见.结论 只有加强ADR的监测与及时报告,不断掌握药品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审慎用药,才能避免或减少ADR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丁玉玲;王金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沉降体积比检查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目的 对混悬液的沉降体积比检查中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振摇、读数等操作进一步明确检查操作细则.结果 振摇力度、不同读数方式造成测定结果 不一致.结论 应尽快统一操作细则,以保证检查结果 的一致性.

    作者:李锐;覃志高;张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外科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外科胆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8六年间接受胆道手术的患者在术中所取胆汁进行培养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 .结果 从200例培养阳性的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29 株,包含了43个菌种.革兰阴性杆菌75.1%,革兰阳性球菌24.0%,混合感染为13.0%.其中大肠埃希菌35.4%(81/229)居首位,其次为肠球菌属14.4%.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达44.4% (36/81),克雷伯菌属ESBLS阳性率16.6%(4/24).细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性也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 胆道感染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肠球菌属居第二,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较高,胆道感染细菌多重耐药严重.

    作者:唐水兵;王中新;王兴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对CN0甲状腺癌分区淋巴清扫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区清扫的范围.方法 术前、术中判断临床无淋巴结肿大(CN0),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及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治疗组,两组随后均行甲状腺癌根治+VI、IV区域的淋巴结清扫,再对两组淋巴结清除个数、前哨淋巴结分布及转移情况分析.结果 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对VI区淋巴结清扫比常规清扫获得的淋巴结个数增加,两者相比P=0.004;对VI区淋巴结定位的灵敏度100%,特异度100%;VI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3.75%,IV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1.25%,两者相比P=0.744.结论 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对VI区淋巴结清扫比常规清扫更彻底;选择性VI区与IV区淋巴结清扫具有相同意义.

    作者:严宏;陈江田;方公贤;卢衡;程协枝;陈壮威;夏传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非诺贝特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缓释片在健康男性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单次服用0.25 g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连续服用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6 d,用HPL-UV测定血浆中的非诺贝特酸浓度,比较单次用药和多次连续用药后体内非诺贝特酸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DAS2.0进行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检验.结果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单次服用0.25 g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后,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5.25±1.27)h,(4.93±0.71)h;Cmax为(8.58±2.77) mg·L-1,(9.75±3.44) mg·L-1;AUC0-96为(188.34±65.66) mg·h-1·L-1,(194.02±56.58) mg·h-1·L-1.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连续服用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6 d后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tmax为(5.06±0.92) h,(5.04±0.93) h;Cav为(7.25±2.32) mg·L-1,(8.03±3.27)mg·L-1;AUCss为(174.06±55.67)mg·h-1·L-1,(192.66±78.53)mg·h-1·L-1.结论 连续用药6 d体内达到稳定血药浓度,单次用药和多次用药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相似,体内无明显蓄积现象.非诺贝特缓释片和胶囊单次用药和多次用药后均显示生物等效.

    作者:李晓祥;赵亚男;周理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比较各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3年8月至1994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61例中的94例接受各种保肛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排便功能、 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5年生存率,低位吻合术为83.33%(5/6),超低位吻合术为79.17%(38/48),Park′s手术为64.00%(16/25),Bacon手术为66.67%(10/15).低位吻合术后局部复发率为0.00%(0/6),超低位吻合术为4.17%(2/48),Park′s手术为12.00%(3/25),Bacon手术为13.33%(2/15).超低位吻合术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为98.00%.结论 在各种保肛手术中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明显优于Park′s和 Bacon手术.术式应根据病变部位、生物学特性、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选择.

    作者:刘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25个根管治疗术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 分析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25颗,对治疗失败的患牙根据初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拍X线牙片及治疗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进行分析,明确根管、牙冠及根周情况,总结分析失败原因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结果 125例治疗失败的患牙中欠填59例(47.2%),牙冠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26例(20.8%),牙周牙髓联合病16例(13.2%),超填10例(8%)遗漏根管9例(7.2%),牙折5例(4%).结论 根管因预备和充填不当等造成的根管清理不彻底、封闭不严使根管系统再感染及牙冠充填材料松动活脱落导致冠渗漏造成根管系统再感染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效清除根管内感染物、阻断感染源、防止再感染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核心.

    作者:孙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