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e-Ne激光照射联合贝复剂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疗效观察

朱蓉

关键词:He-Ne激光, 皮肤溃疡, 放射性
摘要:放射性皮肤溃疡往往是乳腺癌、晚期妇科肿瘤和头颈部肿瘤在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科自2006年11月~2008年12月用He-Ne激光照射联合贝复剂(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2例新生儿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和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院内感染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间22例确诊为院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多、住院时间长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易感因素.2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有16株(72.7%),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几乎全部耐药(敏感率为9.1%),对含酶抑制剂类药物、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率较高(敏感率为63.6%~100%);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全部敏感(敏感率为100%).结论 新生儿科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发生存在易感因素.此类细菌绝大部分为产ESBLs菌株,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为其首选药物.

    作者:罗智花;王琍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中4种维生素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中4种维生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甲醇和三乙胺-冰醋酸-甲醇-0.015 mol·L-1庚烷磺酸钠(0.2∶ 7.5∶ 75∶ 8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维生素B1、核黄素磷酸钠(以维生素B2计)、维生素B6、烟酰胺分别在1.6109~16.1091 μg、0.1608~1.6075 μg、0.1630~1.6298 μg、2.4138~24.1379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以上.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RSD%=0.27%,n=9)、101.1%(RSD%=0.73%,n=9)、100.5%(RSD%=0.38%,n=9)、100.6%(RSD%=1.04%,n=9).结论 本法准确、简便、快捷,可以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中维生素B1、核黄素磷酸钠(以维生素B2计)、维生素B6、烟酰胺的含量.

    作者:李祥胜;阚家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液基细胞学的开发应用

    液基细胞学是目前脱落细胞学中优质的制片检查技术,利用电化学原理,将机械学、空气力学和流体力学综合应用于细胞的分散、采集和转移过程,并形成薄层细胞制片.本文阐述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分析液基细胞学在临床应用的范围.进一步普及液基细胞学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以提高恶性肿瘤的筛查率.

    作者:郑虹;李俊;孙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芜湖市药品检测车运行情况分析与体会

    药品检测车是以车为载体,在原有快速检验 (化学反应,颜色反应,薄层色谱,显微检查) 的基础上,集现代信息技术、无损伤检测技术与科学的监管理念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1~3].药品检测车的运行,使监检结合更加融洽,把药品快速检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基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打击假劣药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4].

    作者:叶杰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笑气吸入配合缩宫素静滴用于原发性宫缩乏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笑气吸入配合缩宫素静滴对原发性宫缩乏力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产程中出现原发性宫缩乏力的产妇120例,静脉滴注缩宫素同时给予笑气吸入的60例为观察组,单纯静脉滴注缩宫素的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产程长短、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活跃期、第二产程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笑气吸入配合缩宫素静脉滴注用于原发性宫缩乏力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李素霞;余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均匀设计及其在中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均匀设计将试验有关因素的各水平数均匀分散在实验范围内,使每一个试验点都有更好的代表性,减少了实验次数,且实验结果 可用计算机处理,在寻找佳实验条件、佳配比等方面是选择优化条件的有力工具,因而其作为一种筛选研究手段,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中;本文就上述内容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作者:孙晓英;吴莹;徐庆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口服缓控释制剂与药学服务

    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原辅材料的不断创新,进入临床的新药品种越来越多.口服缓控释制剂具有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治疗窗窄的药物,可保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使血药浓度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有效冶疗浓度范围内,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可降低给药频率,使用更方便[1]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作者:朱福海;许杜娟;孙淑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免疫学课堂教学形式及方法初探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该学科突出特点是理论深奥、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学习难度较大.如何深入浅出地讲授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容易学,听得懂、记得牢,是免疫学教学中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课题,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就课堂教学形式及方法针对性地设计了若干问题,对不同专业的医学本科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李群;魏薇;张林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在额窦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病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 及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不同类型额窦病变,行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术后按鼻内镜额窦手术常规处理.随访6个月~6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症状改善或消失,无并发症出现,随访6个月~6年不等,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复杂额窦病变,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能够彻底清除病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疗效满意,是值得选择的术式.

    作者:胡煜;马俊;方国军;杨明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黄精总皂苷和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黄精是常用滋补中药.系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Mill.)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茎.世界上有40多种,我国就有30余种,药用品种10余种.<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精有3种原生药:黄精(P.sibiricumRedoute)、多花黄精(P.cyrtonemaHua)和滇黄精(P.kingianumColl.et Hemsl).

    作者:祝凌丽;徐维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PLC 法测定双黄滴丸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 法测定双黄连滴丸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18 nm.结果 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1~0.5 g·L-1,平均回收率=98.50%,RSD=1.13 %;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024~0.12 g·L-1,平均回收率=98.25%,RSD=0.37%.结论 该方法 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志伟;周礼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盐酸普萘洛尔分散片的处方筛选

    目的 研制盐酸普萘洛尔分散片.方法 以崩解时间为指标比较了不同崩解剂的作用,以正交试验设计确立佳处方.结果 崩解剂以羧甲淀粉钠和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效果优,佳处方崩解时间为39.64 s,溶出度远大于普通片.稳定性试验表明制剂质量稳定.结论 该研究选用四种不同崩解剤,以正交试验筛选,确立制定了制备该分散片处方,且溶出迅速.

    作者:完茂林;孙玉亮;张群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农村地区村卫生室用药情况监测与评价

    目的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药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 收集了样本乡镇55个村卫生室(含集体办和私人办村卫生室,下同)的门诊登记资料和处方,对资料进行编码,并结合处方费用变化情况,对其中抗生素类、抗病毒类、激素类、其他西药、中药、中成药、支持类、维生素类药物使用和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处方平均费用处于上升趋势,抗生素类药物的在村级门诊人次使用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的高比例,抗生素联用情况突出,抗生素、全身用激素和维生素在不同年龄人群和疾病中使用具有明显差异.中成药、支持类药物在村卫生室药物使用和联用比例较高.结论 加强对基层医疗用药监测,进一步完善乡村基本药物目录,规范村卫生室药品使用,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凌春笋;江启成;江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异质性的疾病,其治疗不仅包括减重、降雄、减轻胰岛素抵抗、促排卵及手术治疗,中医药和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也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曹芬;李伟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治相关问题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方法 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90例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顺利康复,14例症状缓解,无明显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溶栓、抗凝、降纤等联合治疗效果满意.针对诱因的预防是必要的.

    作者:张振东;邓福生;刘和斌;邓诗金;郑艮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非诺贝特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缓释片在健康男性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单次服用0.25 g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连续服用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6 d,用HPL-UV测定血浆中的非诺贝特酸浓度,比较单次用药和多次连续用药后体内非诺贝特酸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DAS2.0进行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检验.结果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单次服用0.25 g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后,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5.25±1.27)h,(4.93±0.71)h;Cmax为(8.58±2.77) mg·L-1,(9.75±3.44) mg·L-1;AUC0-96为(188.34±65.66) mg·h-1·L-1,(194.02±56.58) mg·h-1·L-1.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连续服用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6 d后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tmax为(5.06±0.92) h,(5.04±0.93) h;Cav为(7.25±2.32) mg·L-1,(8.03±3.27)mg·L-1;AUCss为(174.06±55.67)mg·h-1·L-1,(192.66±78.53)mg·h-1·L-1.结论 连续用药6 d体内达到稳定血药浓度,单次用药和多次用药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相似,体内无明显蓄积现象.非诺贝特缓释片和胶囊单次用药和多次用药后均显示生物等效.

    作者:李晓祥;赵亚男;周理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利钠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的多肽,临床可用于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预后评估.此外,重组人利钠肽在国内外被用于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作者:程立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中影响听觉诱发电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听觉诱发电位(AEP)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探讨体外循环(CPB)中可能影响AEP的因素.方法 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咪唑安定、乙咪酯、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设立麻醉与体外循环前后14个观察点,采用自身对照观察AEP变化和CPB时灌注流量(AQ)、灌注压(PP)、中心静脉压(CVP)、鼻咽温(Temp1)、直肠温(Temp2)对AEP的影响.术后访视病人.结果 麻醉诱导后AEP迅速下降(P<0.01),切皮、锯胸骨、主动脉插管及转机前AEP升高(P<0.05).CPB期间,AEP降低并与心脏停搏鼻温低时达谷值(P<0.05).恢复循环后AEP值上升,停机时恢复CPB前水平(P<0.05).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AEP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体外手术各时期的麻醉镇静深度变化,有效预防术中知晓.CPB期间,低温、低灌注压对AEP抑制明显.

    作者:马骏;方才;王瑞明;康芳;王瑞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008年我院上半年106例药品ADR报告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2008年上半年度临床用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对2008年1月~2008年6月临床用药10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9~60岁年龄段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ADR以皮肤反应多,其中各种皮疹和瘙痒症常见.结论 只有加强ADR的监测与及时报告,不断掌握药品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审慎用药,才能避免或减少ADR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丁玉玲;王金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前列腺素E1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前列腺素E1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9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单用甲钴铵500 μ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日1次,连续20 d;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前列腺素E1 100 μ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20 d.结果 治疗20 d后,治疗组患者四肢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增加,但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的更显著(P<0.01),而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的略小(P<0.05).结论 前列腺素E1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钢;许丽丽;王海芳;袁立平;颜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