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中影响听觉诱发电位相关因素分析

马骏;方才;王瑞明;康芳;王瑞婷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体外循环, 低温
摘要:目的 听觉诱发电位(AEP)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探讨体外循环(CPB)中可能影响AEP的因素.方法 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咪唑安定、乙咪酯、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设立麻醉与体外循环前后14个观察点,采用自身对照观察AEP变化和CPB时灌注流量(AQ)、灌注压(PP)、中心静脉压(CVP)、鼻咽温(Temp1)、直肠温(Temp2)对AEP的影响.术后访视病人.结果 麻醉诱导后AEP迅速下降(P<0.01),切皮、锯胸骨、主动脉插管及转机前AEP升高(P<0.05).CPB期间,AEP降低并与心脏停搏鼻温低时达谷值(P<0.05).恢复循环后AEP值上升,停机时恢复CPB前水平(P<0.05).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AEP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体外手术各时期的麻醉镇静深度变化,有效预防术中知晓.CPB期间,低温、低灌注压对AEP抑制明显.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近30年中药农药残留研究状况与探讨

    该文通过对近30年关于中药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 、残留农药种类、含残留农药中药品种研究的248篇期刊文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 显示对中药农残的研究日趋深入,但研究的中药品种有待扩大.该文对中药农药残留的监测、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及中药农残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作者:丁平;田友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比较各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3年8月至1994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61例中的94例接受各种保肛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排便功能、 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5年生存率,低位吻合术为83.33%(5/6),超低位吻合术为79.17%(38/48),Park′s手术为64.00%(16/25),Bacon手术为66.67%(10/15).低位吻合术后局部复发率为0.00%(0/6),超低位吻合术为4.17%(2/48),Park′s手术为12.00%(3/25),Bacon手术为13.33%(2/15).超低位吻合术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为98.00%.结论 在各种保肛手术中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明显优于Park′s和 Bacon手术.术式应根据病变部位、生物学特性、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选择.

    作者:刘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非诺贝特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缓释片在健康男性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单次服用0.25 g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连续服用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6 d,用HPL-UV测定血浆中的非诺贝特酸浓度,比较单次用药和多次连续用药后体内非诺贝特酸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DAS2.0进行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检验.结果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单次服用0.25 g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后,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5.25±1.27)h,(4.93±0.71)h;Cmax为(8.58±2.77) mg·L-1,(9.75±3.44) mg·L-1;AUC0-96为(188.34±65.66) mg·h-1·L-1,(194.02±56.58) mg·h-1·L-1.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交叉连续服用非诺贝特缓释片和非诺贝特缓释胶囊6 d后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tmax为(5.06±0.92) h,(5.04±0.93) h;Cav为(7.25±2.32) mg·L-1,(8.03±3.27)mg·L-1;AUCss为(174.06±55.67)mg·h-1·L-1,(192.66±78.53)mg·h-1·L-1.结论 连续用药6 d体内达到稳定血药浓度,单次用药和多次用药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相似,体内无明显蓄积现象.非诺贝特缓释片和胶囊单次用药和多次用药后均显示生物等效.

    作者:李晓祥;赵亚男;周理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观察

    目的 观察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42例肝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治疗后PT、INR、AT-Ⅲ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Fbg 、APTT、TT、PTA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能部分改善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

    作者:邱洁;冯艳红;张永臣;孟九大;张建琼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分析120例LC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0例行LC患者,发生胆总管损伤1例,术中出血3例,中转2例.结论 严格掌握LC适应证,正确处理好Calot三角,精细操作,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必要时果断中转手术.

    作者:韩文秀;孟翔凌;徐阿曼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依托红霉素颗粒含量测定的探讨

    目的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依托红霉素颗粒中红霉素的含量.方法 根据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水解产物在482 nm波长处有大吸收的特点,对依托红霉素颗粒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与微生物法测定方法 比较.结果 本法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6%(n=5);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与微生物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法缩短了检验周期,快速,适用于该制剂的快速含量测定.

    作者:王和协;董帮兴;刘红;汪玉萍;林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前列腺素E1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前列腺素E1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9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单用甲钴铵500 μ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日1次,连续20 d;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前列腺素E1 100 μ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20 d.结果 治疗20 d后,治疗组患者四肢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增加,但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的更显著(P<0.01),而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的略小(P<0.05).结论 前列腺素E1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钢;许丽丽;王海芳;袁立平;颜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抗真菌药物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由于环境的污染、抗生素的滥用等,真菌感染无论是在发生频率还是在致病菌种方面都在不断增加,真菌感染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公众问题,本文综述了对抗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抗真菌药目前研究进展快速,抗真菌活性较之传统药物有所增强,对真菌感染的治疗有了更好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

    作者:王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红旱莲中金丝桃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红旱莲中金丝桃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柱为 C18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为35℃.结果 金丝桃苷浓度在5.8~58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形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8%,RSD=1.07%.结论 该方法 灵敏度高、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红旱莲药材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周光姣;周亚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免疫学课堂教学形式及方法初探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该学科突出特点是理论深奥、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学习难度较大.如何深入浅出地讲授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容易学,听得懂、记得牢,是免疫学教学中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课题,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就课堂教学形式及方法针对性地设计了若干问题,对不同专业的医学本科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李群;魏薇;张林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脉冲振荡肺功能测试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阻抗

    目的 应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呼吸阻抗及肺通气功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探讨IOS测定在哮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3例健康人及44例哮喘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分别测定肺通气功能及呼吸阻抗值,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后,IOS测试参数中的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5)、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围气道阻力(R5-R20)和周围弹性阻力(X5的负值)等参数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激发试验前后及哮喘组激发试验前各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IOS各参数与肺通气功能参数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IOS测试参数能全面地反映患者呼吸生理的动力学特征,是判断哮喘患者气道阻塞部位及阻塞程度的敏感指标.

    作者:胡先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液基细胞学的开发应用

    液基细胞学是目前脱落细胞学中优质的制片检查技术,利用电化学原理,将机械学、空气力学和流体力学综合应用于细胞的分散、采集和转移过程,并形成薄层细胞制片.本文阐述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分析液基细胞学在临床应用的范围.进一步普及液基细胞学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以提高恶性肿瘤的筛查率.

    作者:郑虹;李俊;孙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小儿气管异物的病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82例住院患儿气管异物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瓜子、花生等零食为主要异物; 1~3岁的幼儿为主要发病对象.结论 小儿发生气管异物主要因为家长监管不力,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尤其对幼儿的零食管理不善.应给家长正确的育儿知识指导;对学龄儿进行健康教育,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加强广泛性社会宣传,提供小儿安全环境,以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作者:丁素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对CN0甲状腺癌分区淋巴清扫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区清扫的范围.方法 术前、术中判断临床无淋巴结肿大(CN0),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及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治疗组,两组随后均行甲状腺癌根治+VI、IV区域的淋巴结清扫,再对两组淋巴结清除个数、前哨淋巴结分布及转移情况分析.结果 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对VI区淋巴结清扫比常规清扫获得的淋巴结个数增加,两者相比P=0.004;对VI区淋巴结定位的灵敏度100%,特异度100%;VI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3.75%,IV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1.25%,两者相比P=0.744.结论 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对VI区淋巴结清扫比常规清扫更彻底;选择性VI区与IV区淋巴结清扫具有相同意义.

    作者:严宏;陈江田;方公贤;卢衡;程协枝;陈壮威;夏传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9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05年1月~2008年9月上报的19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对2005年1月~2008年9月年马鞍山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在19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儿童和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作者:汪荣华;钱崇付;任东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e-Ne激光照射联合贝复剂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疗效观察

    放射性皮肤溃疡往往是乳腺癌、晚期妇科肿瘤和头颈部肿瘤在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科自2006年11月~2008年12月用He-Ne激光照射联合贝复剂(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吡格列酮组(22例)和安慰剂组(23例),干预治疗12周后比较其血清脂联素、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同时测血糖、血压、血脂、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β细胞功能(HOMA- IR).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脂联素、游离脂肪酸水平无明显差别,经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FFA水平下降(P<0.05),血清脂联素升高与FFA下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吡格列酮除改善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外,还可使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FFA水平降低,提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FFA、升高脂联素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作者:代芳;王长江;章秋;贾敬华;胡红琳;何勇;左春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3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疗效影响因素的再认识,提高TURP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熟练掌握技术后3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TURP资料.年龄52~92岁,平均64.8岁.术前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16.3~210.4 ml·s-1,平均46.2 ml.大尿流率(Qmax)平均8.4 ml·s-1,平均尿流率(Qave)平均4.3 ml·s-1,剩余尿量(RU)平均75 ml.IPSS评分平均23分.结果 300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切除前腺组织平均31.8 g,电切时间平均51 min,术中输血1例,无因穿孔或无法控制的出血需改行开放手术的病例,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先兆2例,无TURS发生.255例(85%)患者随访1~32个月,Qmax平均增至16.9 ml·s-1,Qmax平均增至10.8 ml·s-1,RU平均降至15 ml.IPSS平均8分.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术中、术后充分认识TURP疗效影响因素,可进一步提高TURP质量.

    作者:涂和平;汪开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25个根管治疗术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 分析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25颗,对治疗失败的患牙根据初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拍X线牙片及治疗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进行分析,明确根管、牙冠及根周情况,总结分析失败原因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结果 125例治疗失败的患牙中欠填59例(47.2%),牙冠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26例(20.8%),牙周牙髓联合病16例(13.2%),超填10例(8%)遗漏根管9例(7.2%),牙折5例(4%).结论 根管因预备和充填不当等造成的根管清理不彻底、封闭不严使根管系统再感染及牙冠充填材料松动活脱落导致冠渗漏造成根管系统再感染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效清除根管内感染物、阻断感染源、防止再感染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核心.

    作者:孙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动静脉留置针在未扪及肿块乳头溢液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改进未扪及肿块乳头溢液的手术治疗方法 ,使手术定位准确、简便、减少复发.方法 该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对46例临床未扪及肿块的乳头溢液病人术中使用动静脉留置针定位病变乳腺导管,切除病变导管及相应部分乳腺小叶.结果 46例乳头溢液患者术中均准确找到病灶,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动静脉留置针引导有助于确定未扪及肿块的病变乳管和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位置,是一种定位准确、简便、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顾有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