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杰胜
目的 观察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42例肝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治疗后PT、INR、AT-Ⅲ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Fbg 、APTT、TT、PTA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能部分改善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
作者:邱洁;冯艳红;张永臣;孟九大;张建琼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该文通过对近30年关于中药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 、残留农药种类、含残留农药中药品种研究的248篇期刊文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 显示对中药农残的研究日趋深入,但研究的中药品种有待扩大.该文对中药农药残留的监测、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及中药农残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作者:丁平;田友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增强CT:非增强区域>3cm或者占胰腺的30%以上,CT值25~50 Hu)、脓肿或假性囊肿(CT值<10 Hu) 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1].SAP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由于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易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往往需要重症监护和手术干预处理,资源消耗大,病死率高达20%~30%[2];国外为25%~30%[3,4].
作者:刘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讨论两种无缝线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复明行动中分别采用反眉状及梯形两种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等资料,共计老年性白内障213例245眼.结果 两组术后1、7、14 d视力及14 d角膜散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两种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安全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等优点,适合在基层白内障复明行动中应用.
作者:杨国科;赵军民;刘钢生;刘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红旱莲中金丝桃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柱为 C18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为35℃.结果 金丝桃苷浓度在5.8~58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形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8%,RSD=1.07%.结论 该方法 灵敏度高、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红旱莲药材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周光姣;周亚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腹腔镜技术对10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观察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102例中94例(占92.15%)发现了明显的盆腔病变.慢性盆腔炎及输卵管炎是引起不孕的首位病因,占41.17%;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占25.49%.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高的是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100%,低的是内异症38.46%;术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结果 与腹腔镜下美蓝通液符合率66.67%;腹腔镜术后妊娠率44.57%.结论 腹腔镜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盆腔病变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玲;沙玉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儿鼾症全麻恢复期的安全性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65例小儿鼾症患儿麻醉恢复期进行密切观察,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正确掌握拔管指针、液体管理、维持小儿正常体温.结果 65例患儿麻醉恢复期取得满意效果,安全返回病房.结论 严密的观察及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是保证小儿鼾症患儿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的关键.
作者:吴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评价抗菌药物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疗效、费用分析.方法 对我科2008年1月~2008年10月住院的白细胞总数正常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治疗组总有效人数175例,占93.1%,一般治疗组总有效人数147 例,占93.0%,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抗菌药物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抗菌药物治疗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结论 使用抗菌药物不能缩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治疗费用.
作者:李亚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再造浓缩丸中天麻素的含量.方法 用乙醚萃取法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采用Cromosil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1.5∶ 98.5),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 ml·min-1.结果 天麻素进样量在0.08~1.20 μg(r=0.999 9)范围内呈线性,加样回收率为98.77%(RSD=5.0%).结论 前处理方法 能有效去除干扰物质,保护色谱柱,所得样品组分分离度好,简便快速,结果 准确可靠,可用于制备再造浓缩丸质量控制所需的供试品溶液.
作者:崔颖;戴萍萍;陆忠祥;路小东;吕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细胞免疫对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制定的<结核病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结核病化学疗法与免疫疗法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母牛分枝杆菌(M.vaccae,Mycobacterium vaccae)菌苗是唯一被推荐的免疫治疗制剂.
作者:张鑫;陶立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分析120例LC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0例行LC患者,发生胆总管损伤1例,术中出血3例,中转2例.结论 严格掌握LC适应证,正确处理好Calot三角,精细操作,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必要时果断中转手术.
作者:韩文秀;孟翔凌;徐阿曼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院内感染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间22例确诊为院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多、住院时间长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易感因素.2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有16株(72.7%),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几乎全部耐药(敏感率为9.1%),对含酶抑制剂类药物、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率较高(敏感率为63.6%~100%);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全部敏感(敏感率为100%).结论 新生儿科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发生存在易感因素.此类细菌绝大部分为产ESBLs菌株,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为其首选药物.
作者:罗智花;王琍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原辅材料的不断创新,进入临床的新药品种越来越多.口服缓控释制剂具有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治疗窗窄的药物,可保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使血药浓度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有效冶疗浓度范围内,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可降低给药频率,使用更方便[1]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作者:朱福海;许杜娟;孙淑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均匀设计将试验有关因素的各水平数均匀分散在实验范围内,使每一个试验点都有更好的代表性,减少了实验次数,且实验结果 可用计算机处理,在寻找佳实验条件、佳配比等方面是选择优化条件的有力工具,因而其作为一种筛选研究手段,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中;本文就上述内容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作者:孙晓英;吴莹;徐庆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来氟米特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早应用于器官移植.近年来,在免疫性疾病领域,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外,在全身性红斑狼疮、在肾小球疾病、皮肤疾病等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来氟米特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薛海;张士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混悬液的沉降体积比检查中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振摇、读数等操作进一步明确检查操作细则.结果 振摇力度、不同读数方式造成测定结果 不一致.结论 应尽快统一操作细则,以保证检查结果 的一致性.
作者:李锐;覃志高;张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制盐酸普萘洛尔分散片.方法 以崩解时间为指标比较了不同崩解剂的作用,以正交试验设计确立佳处方.结果 崩解剂以羧甲淀粉钠和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效果优,佳处方崩解时间为39.64 s,溶出度远大于普通片.稳定性试验表明制剂质量稳定.结论 该研究选用四种不同崩解剤,以正交试验筛选,确立制定了制备该分散片处方,且溶出迅速.
作者:完茂林;孙玉亮;张群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用于儿童患者全麻时的诱导,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50例需全麻插管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所有患儿均不给术前药,入手术室后面罩分别直接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复合纯氧(1~2 L·min-1),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可合用阿曲库铵0.6 mg·kg-1保证肌松.结果 诱导成功率均为100%,七氟醚组患儿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应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异氟醚组(P<0.01).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小儿使用高浓度七氟醚的吸入诱导平稳而快速,与用异氟醚相比,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麻醉满意,安全可控.
作者:高立群;张炜;徐向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该院2008年上半年度临床用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对2008年1月~2008年6月临床用药10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9~60岁年龄段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ADR以皮肤反应多,其中各种皮疹和瘙痒症常见.结论 只有加强ADR的监测与及时报告,不断掌握药品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审慎用药,才能避免或减少ADR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丁玉玲;王金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种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托泊苷植入剂的有关物质及含量.方法 采用C18柱,乙腈-醋酸盐缓冲液(pH4.0)(2∶ 5)(取醋酸钠5.44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000 ml,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降解产物制备方法 为将溶液置80℃水浴中破坏30 min.结果 该法能很好地分离依托泊苷及有关物质,检测限为0.05 μg.结论 本方法 同时检测依托泊苷植入剂的有关物质及含量,方法 准确、方便、实用性强.
作者:叶红杨;王世亮;周浩炳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