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物理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丁永利

关键词: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五官超短波, TDP
摘要:目的 观察五官超短波加远红外线(TDP)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五官超短波加TDP进行治疗(综合组),40例采用单纯五官超短波(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两组间疗效(综合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差异有显著性(z=4.944,P<0.05).结论 在五官超短波基础上加用TDP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五官超短波.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感冒灵胶囊中咖啡因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灵胶囊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Venusil MP-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25: 7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3 nm;柱温:20℃.结果 咖啡因在0.07648~0.68832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99.6%,RSD为0.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丁宏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14例体会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0月~2008年1月在膝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Schatzker分类,Ⅰ型6例,Ⅱ型3例,Ⅲ型5例,术前全部经影像学检查全面评估关节损伤情况.所有病例均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植骨并中空螺钉内固定,行关节内损伤的处理.术后均未辅助外固定方式,指导下逐步功能康复训练,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11个月~2年,平均16月.疗效评定根据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2.85%.结论 关节镜技术的优势在于复位完全,发现合并损伤,早期处理,促进关节创伤后内环境紊乱的恢复,降低了手术的感染率,保护了血运,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住院时间更短,患者痛苦小,预防使用抗菌素减少,住院费用更节约.

    作者:李军;张庆;左才红;杨安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研究和改革应用

    21 世纪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教学实际,总结了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现代教学方法及研究的研究和应用.并针对呼吸内科的理论教学特点,介绍了在教学中应用新型教学方法的具体设置.认为临床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养.

    作者:张妍蓓;张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预见性护理在大面积烧伤股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2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应用股静脉置管治疗期间,实施预防导管脱出、感染、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预见性护理,观察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者股静脉置管42例次,置管成功率约为95.23%,置管期间未见导管脱出、大血肿及静脉炎发生,无静脉血栓形成及导管阻塞现象,置管处无红肿、硬结发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大面积烧伤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银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阿魏酸钠氯化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钠氯化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方法 用 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0.02%的磷酸溶液-甲醇-四氢呋喃(60: 35: 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310 nm.结果 阿魏酸钠的低检出限为0.2 ng,阿魏酸钠与各杂质峰分离良好.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阿魏酸钠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肖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阿伐斯汀中残留钯元素

    目的 建立一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残留钯元素的方法.方法 阿伐斯汀原料药经前处理和稀释后,直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 残留钯元素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0~400.0 μg·L-1,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12.5 μg·L-1.方法 回收率在96.8%~102.6%之间,RSD =2.2%(n=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迅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阿伐斯汀中残留钯的测定

    作者:王超;张平;王刚;Ren Ya-wei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物理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五官超短波加远红外线(TDP)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五官超短波加TDP进行治疗(综合组),40例采用单纯五官超短波(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两组间疗效(综合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差异有显著性(z=4.944,P<0.05).结论 在五官超短波基础上加用TDP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五官超短波.

    作者:丁永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MEWS对急诊创伤患者临床评估的研究

    目的 评价MEWS评分对急诊科成人创伤患者临床评估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13例成人创伤患者入急诊科即刻行MEWS评分,追踪其伤情、去向和1月内预后,统计分析MEWS与患者伤情、去向、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结果 MEWS评分分值与急诊创伤患者伤情、收ICU住院、病死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5、0.732、0.337.MEWS评分有较准确区分急诊创伤患者是否入住ICU的能力,其AUROCC为0.932,佳截断值为4分(入急诊科即评分); MEWS评分有中等区分急诊创伤患者可能存活和可能死亡的能力,其AUROCC为0.852,佳截断值为6(入急诊科即评分).结论 MEWS评分能够适用于对急诊创伤患者快速临床评估,尤其是对合理分流创伤患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凌鹏;邓跃林;祝立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早期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序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15例,PN+肠内营养(EN)组25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不良反应TPN组较EN+ PN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安全、价廉的优点,胃癌患者术后 PN应联合应用E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早期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肠功能恢复.但术后正确的护理是确保营养支持有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脂肪肝危险因素的分类

    在我国,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预防措施的相对滞后,脂肪肝发病率持续上升.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当肝脏对脂肪合成能力增加和(或)转运入血的能力下降时,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甘油)在肝内蓄积过多,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即为脂肪肝[1].

    作者:陈义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置导尿管治疗前尿道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方法治疗前尿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9例采用输尿管镜下经尿道置尿管治疗前尿道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9例患者,均经试导尿证实为前尿道断裂,全部采用输尿管镜下置导尿管术.术后随访1~12个月,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置尿管治疗前尿道损伤方法,是较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刚;方志启;陈冬;武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甘草黄柏洗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甘草黄柏洗剂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小檗碱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分别对甘草黄柏合煎液及合并液进行测定.结果 小檗碱含量在甘草黄柏合煎液与合并液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在制定甘草黄柏洗剂的提取工艺时,以黄柏与甘草分煎后再合并,有利于黄柏中小檗碱的充分利用.

    作者:胡文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强氧化离子水配合液氮冷冻治疗尖锐湿疣观察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我国液氮冷冻治疗是比较常用的方法[2],但氮冷冻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其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比较大[3].

    作者:吴玉梅;向全桂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传统法(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和气管按压法促进排痰的效果,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随机将2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实施传统法和气管按压法,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法.结果 实验组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传统法和气管按压法的配合使用,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许丽;詹贵英;方映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金属夹在胃肠道疾病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目的 观察金属夹在诊治胃肠道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内镜中心放置金属夹病例.经内镜活检孔反复置放金属夹,直到达到了诊治的目的 .观察放置的成功率、并发症,随访放置的有效性.结果 26例患者平均使用金属夹3.2枚,成功率100%;止血治疗16例,即时止血率100%.1例胃Dieulafoy病患者,在金属夹治疗24 h后,因再次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15例随访4周,未再出血;4例粗蒂和广基息肉电切前后分别用金属夹进行了预防性治疗,无出血和穿孔; 6例金属夹定位的病灶和手术切除病灶位置完全一致.治疗后均无发热、腹痛等症状.结论 金属夹能有效治疗胃肠道出血、预防电切息肉后出血和穿孔并能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善峰;李祥;石振旺;王志红;李兆梅;戴丽;余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针灸方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灸治疗,对照组应用镇静安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AMD和PSQ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和PSQ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均有较好的疗效,针灸治疗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曹伟群;孙相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三种方法提取防风挥发油的气质联用成分分析

    目的 对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溶剂提取法(SX)、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提取防风挥发油,用气相-质谱(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13 种化学成分;溶剂提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18种化学成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21种化学成分.结论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更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作者:夏伦祝;彭代银;汪永忠;李毛全;章俊如;段贤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肥西县临床医师心肺复苏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

    目的 评价安徽省肥西县部分临床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实际效果.方法 应用心肺复苏培训设备对每个人员进行模拟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检测复苏时按压幅度、按压频率、按压间释放压力、胸廓起伏,同时记录开放气道、5组CPR按压及通气的时间,根据培训前检测中发现的不足采取针对性培训,再行培训效果检测.结果 培训前心肺复苏操作总体合格率较低,尤其以开放气道生疏、按压过快为主,培训后明显提高了合格率.结论 肥西县部分临床医师CPR操作水平不高,经培训后明显改善.

    作者:王佐;周武生;黄迎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MA)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将107例T2DM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大血管病变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age)、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白蛋白(GHbA1c)、高血压(HT)及微血管并发症(MI)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为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T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合并HT的T2DM患MA的几率为非HT的T2DM的11.038倍.结论 HT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对糖尿病病人预防MA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本富;殷应传;梅周;何凡;赵玉蓉;王道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胃粘膜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及随访研究

    目的 分析胃粘膜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价不同程度异型增生患者癌变的危险性.方法 对我院10年间经内镜病理诊断的1612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中74例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的内镜随访结果及临床意义.结果 在≥60岁患者中,中度异型增生占34.8%,明显高于轻度者(P<0.01);重度异型增生占66.6%,与轻度、中度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60岁患者中,位于贲门部的异型增生占51.1%,明显高于其它部位(P<0.01).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随访中未发现有癌变者,而重度异型增生有9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50.0%.结论 60岁以上老年人面临着患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胃癌更大的危险,尤其在贲门部位.重度异型增生是胃癌的高度危险因素,异型增生是胃癌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

    作者:毛增贵;石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