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本富;殷应传;梅周;何凡;赵玉蓉;王道年
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并确定了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疗地位.β受体阻滞剂作用机制为阻断β肾上腺能受体,减慢动作电位上升速率,抑制4相除极,从而使心率减慢、收缩压降低和心肌收缩力减低[1].
作者:蔡其云;陈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胸腺肽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TNF-α及IL-2的影响.方法 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以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观察胸腺肽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TNF-α及IL-2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产生免疫性肝损伤,血清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胸腺肽组(P<0.01),而IL-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胸腺肽组(P<0.05);而胸腺肽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可有效地降低TNF-α的值,而提高IL-2的值,从而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胸腺肽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鹏;张楠;王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牙周牙髓综合治疗对逆行性牙髓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89例逆行性牙髓炎进行根管治疗、牙周治疗、调牙合等综合治疗,并于治疗完成后半年、1年、2年进行随访.结果 半年、1年、2年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63% 、76.40% 、69.66%.结论 完善及时的牙周牙髓联合治疗是逆行性牙髓炎治疗成功的有效手段,提高患牙的保存率.
作者:孙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 CKC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Ⅲ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比分析70例CINⅢ患者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宫颈锥切术及全子宫切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CKC与阴道镜多点活检结果完全符合者有43例(61.43%),11例(15.71%)升级,包括9例早期浸润癌,2例宫颈浸润癌,16例(22.86%)降级.28例CINⅢ行全子宫切除术后残留宫颈病理示CINⅢ1例、CINⅡ4例、CINI 3例,炎症20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宫颈锥切术主要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结论 宫颈锥切术可以提高CINⅢ诊断准确率,预防浸润癌的漏诊,是CINⅢ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婷;赵卫东;吴大保;凌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2008年收治的13例经组织学证实的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 结果右侧胸腔 7例, 左侧胸腔 6例.所有的病例CT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胸膜增厚(>1 cm):呈广泛性、结节样、瘤样、不规则状、盔甲样增厚、大量胸水等征象.结论 CT在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的范围,为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张军;朱丹丹;任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MA)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将107例T2DM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大血管病变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age)、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白蛋白(GHbA1c)、高血压(HT)及微血管并发症(MI)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为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T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合并HT的T2DM患MA的几率为非HT的T2DM的11.038倍.结论 HT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对糖尿病病人预防MA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本富;殷应传;梅周;何凡;赵玉蓉;王道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介绍近几年来兴起的芯片电泳技术,以及其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芯片电泳是基于传统毛细管电泳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微全分析系统,具有高速、高效、需样品量极小、低耗等特点,在药物、DNA、蛋白质等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方面有巨大潜力.
作者:李玮;王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卡络磺钠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5-HMT)限量.方法 采用色谱柱:Diamonsil-C18柱(250 mm×4.6 mm,5 μm);0.12%磷酸二氢铵溶液-乙腈(91: 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 5-HMT浓度在1.036~5.180 m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1.05%(n=9).结论 此法简便、准确,适用于卡络磺钠葡萄糖注射液中5-HMT的限量测定.
作者:周光树;黄顺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留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50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均放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术后给予早期的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术中营养管的放置均顺利,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了肠功能的恢复,促进了患者康复,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 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作者:李小平;刘一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测定毓麟Ⅰ号茶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Shim-Pack VP-ODS(150 mm×4.6 mm)色谱柱,乙腈-水(13: 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在0.1096 ~0.548 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 (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3%.结论 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以用于控制质量.
作者:李霁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口腔崩解片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剂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参阅国内外有关论文、综述、专利文献,分析总结口腔崩解片的特点、辅料选择及制备工艺的进展、质量评价方法,并分析口腔崩解片的应用前景发展方向,为我国开展药物新剂型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章行;黄育华;吴素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门诊与住院患者分离菌株耐药性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NCCLS2004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 住院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呋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门诊患者(P<0.05);住院患者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呋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门诊患者(P<0.05);两种细菌住院患者分离菌株ESBLs菌株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门诊患者(P<0.05).结论 社区感染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较高,可用抗菌药物的范围较广,对门诊患者的治疗要选用不同与住院患者的抗菌治疗方案,尽量使用青霉素类或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的使用.
作者:秦克秀;俞凤;李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漏斗胸NUSS微创矫正术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4例胸腔镜下漏斗胸NUSS微创矫正术的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的全程护理.结果 胸腔镜下漏斗胸NUSS微创矫正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塑形可靠等优点.护士应熟悉NUSS手术方法和步骤,掌握器械用途,熟悉手术器械和设备.结论 漏斗胸NUSS钢板矫正手术需要充分了解手术步骤,熟悉器械、仪器的使用,更主动全面配合手术的护理.
作者:虞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五官超短波加远红外线(TDP)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五官超短波加TDP进行治疗(综合组),40例采用单纯五官超短波(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两组间疗效(综合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差异有显著性(z=4.944,P<0.05).结论 在五官超短波基础上加用TDP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五官超短波.
作者:丁永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早产儿由于过早的脱离母体,自身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且免疫力低下,再加上多种高危因素的存在,其预后主要表现神经系统、认知和行为缺陷等,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生后脑的正常发育.现就其影响因素及早期干预做一综述.
作者:刘利梅;潘家华;李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创方法治疗前尿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9例采用输尿管镜下经尿道置尿管治疗前尿道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9例患者,均经试导尿证实为前尿道断裂,全部采用输尿管镜下置导尿管术.术后随访1~12个月,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置尿管治疗前尿道损伤方法,是较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刚;方志启;陈冬;武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12月对142例(16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内窥镜指引下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忠柱;胡明;周正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我院临床药师2006~2008年期间收集到13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132例ADR中,由静脉用药引起的ADR 112例(占84.9%);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 41例(占31.1%),居首位;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损害为常见共68例(占30.8%).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张清文;邢蓉;董永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双黄连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安徽省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及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程度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严重的也可引起死亡.结论 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并开展生产工艺和质量研究,完善药品说明书;医生、患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双黄连注射液的再评价工作.
作者:黄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测定骨折合并脑外伤后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变化情况,并与单纯骨折病人以及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脑外伤后神经生长因子浓度变化与骨折愈合之问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36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骨折组18例,骨折合并脑外伤组1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18例.每例于伤后3、14天抽取外周静脉血运用ELISA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结果 单纯骨折组伤后第3天血清NGF含量升高(88.365±10.066),伤后14天为(120.017±12.06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伤后第3天血清NGF含量明显升高,为(112.365±13.486),伤后14天为(160.715±16.454).其均高于单纯骨折组或正常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合并脑外伤病人血清NGF含量明显升高,提示NGF可能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作者:唐昭军;肖纳新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