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尼替丁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110例疗效观察

昂正斌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地氯雷他定, 雷尼替丁, 卡介菌多糖核酸
摘要:目的 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尼替丁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5 mg 1次/d,雷尼替丁150 mg 2次/d,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 ml肌肉注射qod,对照组单用地氯雷他定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60 d,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3.3%.结论 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尼替丁与卡介菌多糖核酸可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FHIT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内膜癌组织中FHIT(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及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2例单纯型增生过长、31例复杂型增生过长、36例不典型增生、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及Ki67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性增生中FHIT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牛(P<0.01),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过长(P<0.01),FHIT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无关,FHIT蛋白表达与Ki67呈负相关(r,=0.450,P<0.000).结论 FHIT蛋白与Ki-67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有用标记物.

    作者:陈晶晶;陈柯;王晓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龟龄集快检方法初探

    目的 建立龟龄集胶囊快检方法 .方法 采用乙醇研磨及氨水湿润、正丁醇研磨,制备供试品溶液,经薄层展开后,分别对补骨脂及人参、淫羊藿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补骨脂、人参、淫羊藿均可用TLC迅速检出.结论 建立的方法 快速、简便,可准确对补骨脂、人参、淫羊藿进行定性鉴别,可作为该制剂的快速筛检方法 .

    作者:杨积慧;黄丽丹;汪玉萍;郝自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9例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单一化疗药物高三尖衫酯碱(H)或柔红霉素(DNR),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予以输注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29例患者中26例完全缓解,完伞缓解(CR)率89.66%;3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姚福生;詹杨;梁虹;严红;陈荃宏;钟龙;吴有智;杨达天;赵海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硫酸镁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毛支)的效果.方法 将83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在相同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25%硫酸镁0.1 m1·kg-1,每日一次,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气促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心率恢复正常、肺部哮呜音消失及咳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硫酸镁是治疗毛支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钟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9 d,无1例肠坏死.结论 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较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姚远;张亚洲;李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进展期胃癌25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方法 对256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中227例行手术治疗,29例放弃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32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其中1例加肝左叶切除术,1例加肝右叶局部转移灶切除术),远端胃癌根治术129例(其中2例加胰体尾切除,1例加脾切除术),近端胃癌根治术51例,15例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捷径手术.化疗246例.结论 手术治疗为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辅助治疗能提高5年生存率、降低并发症,无毒副反应新药临床急需.

    作者:胡育松;汤玉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早期乳腺癌的钼铑双靶X线诊断

    目的 提高钼铑双靶X线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乳腺癌征象:泥沙样微细钙化6例,X线未见明确肿块或结节而钙化灶为惟一恶性征象4例;非对称性密度增高3例;乳腺结构扭曲紊乱1例;局限性皮肤增厚伴乳头下陷1例.结论 (1)泥沙样微细钙化仍是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甚至比直接征象(肿块)更具特异性.(2)非对称性局限性敛密、乳腺结构局部扭曲紊乱,在排除炎症和手术史后,应考虑乳腺癌可能.(3)除恶性钙化外,大于两种间接征象并存时,应高度重视,予以进一步检查或短期复查.

    作者:杨帮本;戴慧;钱荣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1989年Lichten stein提出了无张力疝成形术的新概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外科医生开始了遵循无张力疝成形的原则,以腹腔镜技术行疝修补术的新思考.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0.8%~4.4%[1].近年来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比传统的疝气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减少病人痛苦等优点而大受欢迎.

    作者:党爱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免疫抑制剂是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防止脏器移植排斥.不同的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和毒性均不一样,目前临床上也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来减少各种用药的剂量及毒副作用.

    作者:潘春树;何雪菲;钱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6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王结明;江海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机制研究及治疗对策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种出血性疾病,近年来关于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机制研究及治疗的相关报道较多,本文试做归纳和评析.

    作者:孙成龙;周郁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和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p53、ER和PR在98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ER、PR和p53在98例乳腺癌和26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p53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8.6%,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08);乳腺癌中ER和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分别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ER和或PR阳性表达者生存率高,且乳腺癌中PR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27).多因素回归分析中,PR和临床分期与生存相关.结论 p53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分化密切相关,ER和PR与乳腺癌的发生、分化和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

    作者:李道旺;马成民;王红群;杨枫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高良姜超临界萃取物对应激性溃疡模型大鼠溃疡形成和胃液分泌及生长抑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良姜超临界萃取物(GLJ)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溃疡形成及胃液分泌、血清胃泌素(GAS)和胃黏膜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 以束缚-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大鼠为对象,探讨GLJ对大鼠溃疡指数及胃液分泌、胃蛋白酶活性、血清胃泌素(GAS)和胃黏膜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结果 GLJ能降低束缚-水浸应激性溃疡大鼠的溃疡指数,并可使该模型大鼠胃液分泌量、血清GAS水平和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黏膜SS水平明显回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GLJ能降低束缚-水浸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对此模型胃液分泌、血清GAS、胃黏膜SS水平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可能是其抗溃疡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彭钧;操电群;李小月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21例铅黄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铅黄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6月~2007年4月期间铅黄肠球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医院感染占61.9%,社区感染占38.1%;感染的部位以尿路感染常见,占42.9%(9/21);不管是医院感染还是社区感染大多患者存在易感因素,分别达到61.5%和100%.结论 铅黄肠球菌可引起患者不同部位的感染,大多数感染者存在易感因素.

    作者:谢琴秀;熊自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心肌顿抑与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的研究进展

    心肌顿抑是心脏直视手术和介入治疗后心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局部心肌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增高,引起Ca2+超负荷,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很可能是造成心肌顿抑的关键机制.这些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揭示心肌顿抑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徐锋;葛建军;李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77例不合理配伍处方分析

    目的 对本院住院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用药建议和意见.方法 依据药物说明书等资料调查审核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及归纳分析.结果 审核出存在问题的处方277例,不合理情况可分为药物配伍不当、药物稀释浓度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给药方式不当等几种.结论 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建立合理的用药规范,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晨;马全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近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手段极其有限,而众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DPN上有着多种有效的手段,如有明显疗效的单味中药、临床长期应用的经验方、各种针刺法以及有着良好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熏洗方法 等等.笔者就近年来这些中医药治疗DPN的方法 之研究近况作~概述.

    作者:刘燕;刘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引起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分析108眼小梁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眼中发生浅前房的34眼,发生率为31.48%.滤过过强21眼(61.76%),结膜瓣及角巩膜瓣渗漏10眼(29.41%),脉络膜脱离2跟(5.88%),睫状环阻滞1眼(2.94%).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引起浅前房主要原凼是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大部分病例可以保守治疗.

    作者:王新力;王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结果 从2005年4月至2005年11月共有216例患者人组,剔除4例,其余均完成试验.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腹痛消失天数和消失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转氨酶轻度升高和皮疹等,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孙士其;张振玉;李晓昕;张宜山;唐国都;朱萱;朱人敏;王青;张方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葛根口服液的工艺研究及葛根素的测定

    目的 对以葛根素为功效/指标性成分的口服液进行工艺研究及其含量测定.方法 口服液考察提取和精制工艺,含测采用HPLC.结果 水提提取率可达90%,正交试验优选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为1:8,提取次数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 h.醇沉、壳聚糖澄清效果优于明胶和ZTC 1+1.HPLC测定中前处理操作简便.结论 葛根口服液水提、精制工艺可满足要求,稳定.

    作者:罗琥捷;雷晓林;陈祥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