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平
目的评价全麻期间静脉注射预防性止吐剂量氟哌利多(0.625 mg和1.25 mg)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0.625 mg氟哌利多组(D1组)和1.25mg氟哌利多组(D2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后至外科切皮前,持续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10 min内每隔1 min的标准II导联心电图,并分析经心率修正的QT间期(QTC).记录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后病人恢复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3~6 min,D1、D2组QT间期分别延长15±40 ms 和22±41 ms,与C组(12 ±35 ms)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 (P > 0.05).在给药后10 min,三组间较基础值QTc间期延长超过10%的患者数量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三组病人恢复情况和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各组均未见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预防性止吐剂量的氟哌利多未引起全麻术中QT间期显著性延长.
作者:武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HPLC-ELSD法,汉邦C18柱(4.6 mm×150 m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 ml; 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5℃,载气流速为2.8 L·min-1. 结果黄芪甲苷在4.0~18.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8.0%.结论该方法分离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准确,可广泛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发现,实验所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是否用氨试液洗涤,显著影响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举涛;徐文方;刘金旗;马凤余;陈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复方黄连颗粒中盐酸小檗碱含量TLCS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S法,展开剂为正丁醇-冰乙酸-水(5∶1∶1),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0912~0.2736 μg性线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 6,平均回收率为100.80%,RSD=3.53%(n=5),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应不低于15.0%.结论该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杨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以来经胃镜检查,由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8例病例予以分析总结.结果 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病灶部位包括胃角2例;胃窦1例;胃体大弯侧2例;胃体小弯侧1例;胃底近贲门2例.肉眼所见多为灰白色或灰黄色小结节,质地偏硬,多伴溃疡,周围隆起.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为3例,超越粘膜下层或浸润全层的为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各为4例.随访8例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随访期由3个月至40个月不等.除一例伴有腹腔广泛转移的患者已死亡外,其余均健在.结论胃类癌为少见病,在胃肠道肿瘤中占0.4%~1.8%.胃镜检查是术前发现胃类癌的重要手段,病理学诊断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是后确诊的主要方法.胃类癌的治疗及预后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作者:倪万流;陈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治疗转归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1月至2004年6月56例老年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基础疾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转归.结果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占医院感染的34.3%,发病时间超过30 d者多占44.6%(25/56),基础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主.死亡率30.4%.结论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住院时间长,原有基础疾病是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颖;孙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级乙大班麻醉学专业(42~43小班)学生60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1人.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麻醉学专业认识比较好,态度比较端正,同学们主要兴趣在临床麻醉学,授课老师教学态度、水平、方法与效果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对考试成绩分析表明与临床麻醉学比较疼痛治疗学与危重病医学考试成绩较好,临床麻醉学成绩分布接近正态分布,但是疼痛治疗学与危重病医学成绩是非正态分布.这次调查研究可能为今后麻醉学专业课教学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参考,可能提高今后麻醉学专业课教学水平与效果.
作者:李元海;方卫平;张健;顾尔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与抒罗康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红霉素静脉点滴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10 mg·kg-1·d-1静脉点滴5~7 d,然后改为每周连服抒罗康3 d的序贯疗法.结果对照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6.3±1.8)d,治疗组(4.2±1.6)d,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为(13.8±4.8)d,治疗组(9.8±3.2)d,罗音消失时间对照组为(6.2±1.3)d,治疗组为(5.1±1.8)d,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缩短.结论阿奇霉素与抒罗康治疗支原体肺炎有明显疗效,序贯疗法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道昉;张喜风;杨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测定成药桂枝茯苓胶囊中肉桂酸、桂皮醛和丹皮酚的含量.方法用HPLC法,Shim-pack CLC-ODS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0.1%磷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肉桂酸的线性范围为0.42~2.52 mg·L-1(r=0.999 8),桂皮醛的线性范围为3.60~36.00 mg·L-1(r=0.9998)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为6.05~60.5 mg·L-1(r=0.999 9).平均回收率肉桂酸为98.21% (RSD=2.64%,n=5),桂皮醛为96.28% (RSD=1.40%,n=5),丹皮酚为98.78% (RSD=1.49%,n=5).结论此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桂枝茯苓胶囊的含量测定,且所测三种主要成分之间无干扰.
作者:华剑;武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四神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以甲醇-水(72∶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五味子醇甲在16.12~193.44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98.614%,RSD为3.625%.结论该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四神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以及指征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106例剖宫产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 33.9 %,剖宫产率逐年在增加,1995年为25.78%,2003年为43.8%,2004年为40.91%,前后5年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增加显著,两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剖宫产的上升,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且在择期剖宫产手术中,子宫切除率及产后出血率较阴道试产后手术组为高.结论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的升高并没有明显降低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并且,择期剖宫产术的母儿预后较临产后手术母儿预后为差.剖宫产率的上升因素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变化大,因此,剖宫产率的增加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应引起广大社会和专家的关注.
作者:潘维君;方艳梅;阮红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儿科于2002年1月~2004年8月采用复方康纳乐霜(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方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我院2000~2003年间所进行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全血中环孢素A(CsA)浓度的监测结果加以分析,以便探讨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更好地开展CsA浓度监测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 )测定12例allo-HSCT患者全血中CsA浓度.结果全血中CsA线性范围为25~1600 μg·L-1,低检测浓度为10 μg·L-1,回收率为90.14%,日内和日间变异均小于9.0%.监测 allo-HSCT患者CsA血药浓度共107例次:达有效血药浓度(100~400 μg·L-1) 74例次(69.2%);低于100 μg·L-1为19例次(17.7%);高于400 μg·L-1为14例次(13.1%).12例患者CsA平均血药浓度为218.61±110.04 μg·L-1,每位患者的血药浓度波动较大,且个体差异也较大.结论 CsA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allo-HSCT患者进行CsA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言才;刘会兰;孙自敏;沈茂林;刘斌;屈建;陈礼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妇产科妊娠剧吐是指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不能进食,以至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1].由于病因尚不明确,故影响治疗效果,尤其对合并重度营养不良者,常规治疗往往不能奏效,为挽救孕妇生命,以终止妊娠为代价.但自从应用肠外营养治疗妊娠剧吐后,明显提高了疗效.我院采用肠外营养治疗妊娠剧吐中重度营养不良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玲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缺氧发作是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为先心病)较为常见的急诊之一.由于存在右室流出道狭窄的病理基础,当在需氧量增加、体循环阻力下降、右室流出道反应性痉挛等多因素协同下,使心室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增加,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与pH值下降,而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本文分析16例患儿引起缺氧发作原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以达到预防或终止缺氧发作的目的.
作者:程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5%葡萄糖、0.9%氯化钠、5%木糖醇中的杂质变化.方法将头孢哌酮溶于3种输液后,用改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放置过程中的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及杂质变化.结果测得头孢哌酮的含量>93%,主要杂质头孢哌酮降解物B及在3.1、3.8和4.3 min三处出现的杂质,在常温下放置8 h后<0.8%.结论头孢哌酮在以上3种输液中是稳定的.
作者:金慧萍;吴敏;张晓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片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本品的有关物质及含量,并对崩解时限、溶出度等进行控制;C18柱,流动相为乙腈-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检测波长为261 nm.结果本品在8~80 m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3 %、99.37%、99.45%,小检测量0.2 ng,有关物质含量低于2.0%.结论 RP-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又可监控杂质,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作者:汪正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初产妇120例分为S组、F组、N组(各40例).S组和F组采用PCEA,N组不镇痛.药物,S组:舒芬太尼0.3 mg·L-1+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 ml;F组:芬太尼2 mg·L-1+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 ml.观察各组不同时段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NACS评分.结果镇痛组间用药5 min后及停药2 h后的VAS评分有显著差异,其他时段无显著差异.镇痛组瘙痒发生率高,其中F组更高,其他不良反应少见.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NAC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明显高于N组.结论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好,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但舒芬太尼较芬太尼镇痛强,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更少,更适合用于分娩镇痛.
作者:舒敬华;夏东云;邱国美;敖青华;张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滑膜部分切除、骨赘咬除、半月板修整或成形、游离体摘除、软骨修整、软骨下骨钻孔等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病例110例,左膝36例,右膝74例.结果所有病人随访,平均随访16月;优良率为91.7%,差为8.3%.结论关节镜手术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推荐.
作者:徐洪港;徐斌;冯瑛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其中有些肿瘤单独化疗的治愈率已达30%以上,如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近代文献报道其总的治愈率已超过90%;有些肿瘤单独化疗的治愈率虽低于30%,但化疗和手术相结合,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独手术治疗[1].临床上应用化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大多具有细胞毒性,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据周玺[2]报道,护士在打开安瓿颈部和溶解各种粉剂药品时的一瞬间,会产生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化疗药物产生的含有毒性微粒的气体溶胶体或气雾逸出,通过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加之药物的蓄积作用,则有可能引起脏器损害和致癌[3].我院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加大职业防护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对化疗药物危害性的防护意识,制订出化疗药物安全操作常规,切实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各种防护行为得到了满意的提升,并筹建化疗药物配制中心,有效地维护了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和安全.
作者:傅雪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6例患者中,首次就诊即确诊的只有4例,其余12例在入院前均被误诊.结论误诊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对大动脉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认识不足;缺乏全面体检,尤其脉搏、血压及血管杂音等的检查.
作者:单曙光;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钱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