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麻患者术中静脉注射止吐剂量氟哌利多对QT间期的影响

武勇

关键词:氟哌利多, QT间期, 麻醉, 静脉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摘要:目的评价全麻期间静脉注射预防性止吐剂量氟哌利多(0.625 mg和1.25 mg)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0.625 mg氟哌利多组(D1组)和1.25mg氟哌利多组(D2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后至外科切皮前,持续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10 min内每隔1 min的标准II导联心电图,并分析经心率修正的QT间期(QTC).记录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后病人恢复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3~6 min,D1、D2组QT间期分别延长15±40 ms 和22±41 ms,与C组(12 ±35 ms)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 (P > 0.05).在给药后10 min,三组间较基础值QTc间期延长超过10%的患者数量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三组病人恢复情况和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各组均未见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预防性止吐剂量的氟哌利多未引起全麻术中QT间期显著性延长.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昏迷19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急性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则将导致严重后果.本文收集我院近3年来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昏迷19例的临床资料,就其诊治分析如下.

    作者:刘萍;王祺;刘荣莉;郑立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发性大动脉炎12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6例患者中,首次就诊即确诊的只有4例,其余12例在入院前均被误诊.结论误诊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对大动脉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认识不足;缺乏全面体检,尤其脉搏、血压及血管杂音等的检查.

    作者:单曙光;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钱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治疗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滑膜部分切除、骨赘咬除、半月板修整或成形、游离体摘除、软骨修整、软骨下骨钻孔等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病例110例,左膝36例,右膝74例.结果所有病人随访,平均随访16月;优良率为91.7%,差为8.3%.结论关节镜手术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推荐.

    作者:徐洪港;徐斌;冯瑛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治疗转归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1月至2004年6月56例老年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基础疾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转归.结果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占医院感染的34.3%,发病时间超过30 d者多占44.6%(25/56),基础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主.死亡率30.4%.结论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住院时间长,原有基础疾病是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颖;孙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全麻患者术中静脉注射止吐剂量氟哌利多对QT间期的影响

    目的评价全麻期间静脉注射预防性止吐剂量氟哌利多(0.625 mg和1.25 mg)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0.625 mg氟哌利多组(D1组)和1.25mg氟哌利多组(D2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后至外科切皮前,持续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10 min内每隔1 min的标准II导联心电图,并分析经心率修正的QT间期(QTC).记录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后病人恢复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3~6 min,D1、D2组QT间期分别延长15±40 ms 和22±41 ms,与C组(12 ±35 ms)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 (P > 0.05).在给药后10 min,三组间较基础值QTc间期延长超过10%的患者数量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三组病人恢复情况和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各组均未见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预防性止吐剂量的氟哌利多未引起全麻术中QT间期显著性延长.

    作者:武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阿德福韦酯片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片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本品的有关物质及含量,并对崩解时限、溶出度等进行控制;C18柱,流动相为乙腈-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检测波长为261 nm.结果本品在8~80 m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3 %、99.37%、99.45%,小检测量0.2 ng,有关物质含量低于2.0%.结论 RP-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又可监控杂质,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作者:汪正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3种输液中的含量和杂质分析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5%葡萄糖、0.9%氯化钠、5%木糖醇中的杂质变化.方法将头孢哌酮溶于3种输液后,用改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放置过程中的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及杂质变化.结果测得头孢哌酮的含量>93%,主要杂质头孢哌酮降解物B及在3.1、3.8和4.3 min三处出现的杂质,在常温下放置8 h后<0.8%.结论头孢哌酮在以上3种输液中是稳定的.

    作者:金慧萍;吴敏;张晓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喜树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喜树碱(Camptothecin CPT)能稳定拓扑异构酶Ⅰ和DNA的共价化合物,形成了三元可解离复合物, 通过复制冲突模型造成DNA损伤,终导致细胞死亡.但是DNA损伤后引起凋亡的具体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文简述喜树碱的可能多种抗肿瘤机制,包括不同细胞凋亡通路、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以及端粒损伤作用.并且CPT的作用可能是剂量和时间依赖的双相性,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也有根本上的不同.

    作者:赵斌;葛金芳;李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康纳乐霜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60例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于2002年1月~2004年8月采用复方康纳乐霜(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方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运用Excel建立卡马西平TDM室内质控方法

    目的应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HPLC法卡马西平TDM室内质控方法.方法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进行血样及质控品中卡马西平浓度测定,并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质控数据并自动创建室内质控图.结果常规条件下卡马西平已知值质控血清的平均值分别为5.94 mg·L-1,标准差(s)为0.104,相对标准差(RSD)1.8%,3倍RSD值均小于10%,以质控结果超过2S为警告限,超过3S为失控限.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易于管理,适用于用HPLC法卡马西平TDM的室内质控.

    作者:毛名扬;李顺炜;李国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柑橘提取物诺必擂停对K562、HL-60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柑橘提取物诺必擂停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诺必擂停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诺必擂停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电镜下可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表现.结论柑橘提取物诺必擂停能够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的体外增殖,其机制与诱导K562、HL-60的凋亡有关.

    作者:张洪泉;葛慧;成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我校首届麻醉学专业课教与学效果评价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级乙大班麻醉学专业(42~43小班)学生60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1人.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麻醉学专业认识比较好,态度比较端正,同学们主要兴趣在临床麻醉学,授课老师教学态度、水平、方法与效果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对考试成绩分析表明与临床麻醉学比较疼痛治疗学与危重病医学考试成绩较好,临床麻醉学成绩分布接近正态分布,但是疼痛治疗学与危重病医学成绩是非正态分布.这次调查研究可能为今后麻醉学专业课教学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参考,可能提高今后麻醉学专业课教学水平与效果.

    作者:李元海;方卫平;张健;顾尔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肉桂酸、桂皮醛和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测定成药桂枝茯苓胶囊中肉桂酸、桂皮醛和丹皮酚的含量.方法用HPLC法,Shim-pack CLC-ODS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0.1%磷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肉桂酸的线性范围为0.42~2.52 mg·L-1(r=0.999 8),桂皮醛的线性范围为3.60~36.00 mg·L-1(r=0.9998)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为6.05~60.5 mg·L-1(r=0.999 9).平均回收率肉桂酸为98.21% (RSD=2.64%,n=5),桂皮醛为96.28% (RSD=1.40%,n=5),丹皮酚为98.78% (RSD=1.49%,n=5).结论此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桂枝茯苓胶囊的含量测定,且所测三种主要成分之间无干扰.

    作者:华剑;武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种肺癌化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 93例肺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3组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第一组(NP+250方案)显效率53.13%,一个疗程费用13683元;第二组(NP+500方案)和第三组(NP方案)显效率分别为64.52%和46.67%,一个疗程费用分别为13922元和13443元.第二组方案优于第一组和第三组.结论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卫生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世莲;王卫东;徐维平;胡冰;张琦;殷实;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690例T管放置及临床观察

    T管引流是胆道手术中常见、重要的引流方式,其放置方法、术后观察及拨管注意事项皆关系到手术后能否顺利恢复.现将我院1989年1月~2003年12月690例胆道手术后置T管引流及其临床观察探讨如下.

    作者:李广宇;吴陈窖;黄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我院门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利用的处方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其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出现的频率、限定日剂量(DDD)和Ghodse教授建议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为主要指标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69078张门诊处方中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处方数为1503张,占处方比例的2.18%.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中,出现频率依次排列为前3位的是可派、前列康、哈乐,大部分药物的DUI值≤1.00.结论我院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利用情况比较合理,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但可供选择的药物相对偏少.

    作者:夏镇萍;卢庆;倪鸿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止痒酊中苦参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止痒酊中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甲醇-0.05%三乙胺溶液(45∶55)为流动相,柱温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苦参碱在31.84~157.40 mg ·L-1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4,回收率为96.88%, RSD=1.83 %.结论改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汪魏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联合药物膀胱灌注的治疗进展

    术后膀胱灌注药物可以提高浅表性膀胱肿瘤(STCC)治疗的效果,联合用药对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减少其毒副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本文就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联合药物灌注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章宗武;梁朝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PLC-ELSD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HPLC-ELSD法,汉邦C18柱(4.6 mm×150 m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 ml; 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5℃,载气流速为2.8 L·min-1. 结果黄芪甲苷在4.0~18.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8.0%.结论该方法分离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准确,可广泛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发现,实验所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是否用氨试液洗涤,显著影响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举涛;徐文方;刘金旗;马凤余;陈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与注射用顺铂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昂丹司琼注射液与注射用顺铂在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剂量,配制含昂丹司琼与顺铂的配伍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炽灼残渣检查法分别测定配伍液中昂丹司琼与顺铂在25℃、37℃条件下,于配伍后8 h内的含量变化.并同期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和测定配伍液的pH值.结果在25℃、37℃条件下,昂丹司琼注射液与注射用顺铂配伍后,8 h内配伍液外观未见变化,pH值、昂丹司琼与顺铂的含量稳定.结论昂丹司琼注射液可以与注射用顺铂配伍使用.

    作者:李元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