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宗武;梁朝朝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阶段的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选择.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急性胰腺炎中,急性轻症胰腺炎(MAP)85例全部治愈,急性重症胰腺炎(SAP)35例,其中2例死亡,并发胰周脓肿2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肠瘘1例,其余均治愈.结论对AP伴腹腔积液或弥漫性腹膜炎应予腹腔穿刺灌洗引流、胃管内注或外敷中药等保守治疗,MAP很快治愈;胆道梗阻立即手术或行鼻胆管引流保守治疗,延期手术以消除再发病因.如胰腺感染,立即手术.
作者:刘永庆;解光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片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本品的有关物质及含量,并对崩解时限、溶出度等进行控制;C18柱,流动相为乙腈-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检测波长为261 nm.结果本品在8~80 m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3 %、99.37%、99.45%,小检测量0.2 ng,有关物质含量低于2.0%.结论 RP-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又可监控杂质,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作者:汪正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胃癌合并肺功能异常病人52例.现对其围手术期处理进行以下总结分析:
作者:赵正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日益升高,据统计,在 50~89年的人群中,年龄每增加1岁,其患病率升高1倍,因而心衰主要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心衰占心衰总数的75 %,心衰又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1].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无症状性,充血性和难治性心衰.难治性心衰是心功能Ⅲ~Ⅳ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适当而完善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及消除合并症和诱因后,症状和临床状态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恶化者[2].1998年 11月至2004年 12月,我院应用多巴胺、酚妥拉明与呋噻米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聂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治疗转归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1月至2004年6月56例老年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基础疾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转归.结果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占医院感染的34.3%,发病时间超过30 d者多占44.6%(25/56),基础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主.死亡率30.4%.结论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住院时间长,原有基础疾病是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颖;孙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止痒酊中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甲醇-0.05%三乙胺溶液(45∶55)为流动相,柱温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苦参碱在31.84~157.40 mg ·L-1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4,回收率为96.88%, RSD=1.83 %.结论改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汪魏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以及指征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106例剖宫产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 33.9 %,剖宫产率逐年在增加,1995年为25.78%,2003年为43.8%,2004年为40.91%,前后5年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增加显著,两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剖宫产的上升,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且在择期剖宫产手术中,子宫切除率及产后出血率较阴道试产后手术组为高.结论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的升高并没有明显降低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并且,择期剖宫产术的母儿预后较临产后手术母儿预后为差.剖宫产率的上升因素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变化大,因此,剖宫产率的增加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应引起广大社会和专家的关注.
作者:潘维君;方艳梅;阮红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6例患者中,首次就诊即确诊的只有4例,其余12例在入院前均被误诊.结论误诊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对大动脉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认识不足;缺乏全面体检,尤其脉搏、血压及血管杂音等的检查.
作者:单曙光;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钱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急性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则将导致严重后果.本文收集我院近3年来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昏迷19例的临床资料,就其诊治分析如下.
作者:刘萍;王祺;刘荣莉;郑立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极膏中丙酸倍氯米松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5 μm,4.6 mm×1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丙酸倍氯米松在2.38~23.80 mg·L-1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回收率为99.06%,RSD=0.72%(n=5).结论该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曹高忠;徐晓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儿科于2002年1月~2004年8月采用复方康纳乐霜(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方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以来经胃镜检查,由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8例病例予以分析总结.结果 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病灶部位包括胃角2例;胃窦1例;胃体大弯侧2例;胃体小弯侧1例;胃底近贲门2例.肉眼所见多为灰白色或灰黄色小结节,质地偏硬,多伴溃疡,周围隆起.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为3例,超越粘膜下层或浸润全层的为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各为4例.随访8例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随访期由3个月至40个月不等.除一例伴有腹腔广泛转移的患者已死亡外,其余均健在.结论胃类癌为少见病,在胃肠道肿瘤中占0.4%~1.8%.胃镜检查是术前发现胃类癌的重要手段,病理学诊断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是后确诊的主要方法.胃类癌的治疗及预后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作者:倪万流;陈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生物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基础,生物化学的内容发展更是日新月异,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揭示了遗传信息携带者DNA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化学发展即从主要研究物质代谢的动态过程进入分子生物学时期,近50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各基础学科的面貌,并促进了它们深入发展,而且使临床医务人员对人类疾病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有效推动了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的建立以及新的健康理念的发展.该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足够深度和广度的生化知识,在日新月异的新进展与经典原理方法间进行选择、加工、传授给学生,历来就是生化教师们面临的问题.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学完解剖学、组织学等形态学科后,进入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都会反映生物化学很抽象,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几点体会,以期和广大同行们进行交流,为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作者:程筱雯;朱华庆;周青;汪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柑橘提取物诺必擂停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诺必擂停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诺必擂停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电镜下可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表现.结论柑橘提取物诺必擂停能够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的体外增殖,其机制与诱导K562、HL-60的凋亡有关.
作者:张洪泉;葛慧;成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宿州市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延伸建立基层乡镇ADR监测网络,至今年6月底,市、县、乡三级ADR监测网络初步建立.基层监测网络启动后,全市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较以往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ADR报告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层ADR监测网络的建立,对扩大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范围,全面推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着联系实际,就此项工作的作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作者:张永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其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出现的频率、限定日剂量(DDD)和Ghodse教授建议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为主要指标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69078张门诊处方中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处方数为1503张,占处方比例的2.18%.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中,出现频率依次排列为前3位的是可派、前列康、哈乐,大部分药物的DUI值≤1.00.结论我院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利用情况比较合理,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但可供选择的药物相对偏少.
作者:夏镇萍;卢庆;倪鸿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静脉和硬膜外镇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静脉镇痛(IA组)和硬膜外镇痛(EA)组各30例.静脉镇痛药液为:吗啡40 mg+氟哌啶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硬膜外镇痛药液为:吗啡3 mg+氟哌啶2.5 mg+0.75%布比卡因2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缝皮肤时通过静脉和硬膜外腔给予基础量吗啡2 mg.观察术后4、8、12、24、48 h病人全身情况,疼痛主诉,镇静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IA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A组(P<0.05).EA组的肠蠕动恢复明显快于IA组(P<0.01).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IA组中病人有10%镇静达中度,而EA组无1例发生明显镇静现象.结论 IA、EA均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IA尿潴留发生率低.但易发生明显镇静且肠蠕动抑制较EA明显.
作者:张玲;王美芹;王仁慧;李安宁;何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癌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 93例肺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3组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第一组(NP+250方案)显效率53.13%,一个疗程费用13683元;第二组(NP+500方案)和第三组(NP方案)显效率分别为64.52%和46.67%,一个疗程费用分别为13922元和13443元.第二组方案优于第一组和第三组.结论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卫生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世莲;王卫东;徐维平;胡冰;张琦;殷实;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四神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以甲醇-水(72∶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五味子醇甲在16.12~193.44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98.614%,RSD为3.625%.结论该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四神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测定成药桂枝茯苓胶囊中肉桂酸、桂皮醛和丹皮酚的含量.方法用HPLC法,Shim-pack CLC-ODS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0.1%磷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肉桂酸的线性范围为0.42~2.52 mg·L-1(r=0.999 8),桂皮醛的线性范围为3.60~36.00 mg·L-1(r=0.9998)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为6.05~60.5 mg·L-1(r=0.999 9).平均回收率肉桂酸为98.21% (RSD=2.64%,n=5),桂皮醛为96.28% (RSD=1.40%,n=5),丹皮酚为98.78% (RSD=1.49%,n=5).结论此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桂枝茯苓胶囊的含量测定,且所测三种主要成分之间无干扰.
作者:华剑;武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