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高忠;徐晓卫
目的应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HPLC法卡马西平TDM室内质控方法.方法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进行血样及质控品中卡马西平浓度测定,并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质控数据并自动创建室内质控图.结果常规条件下卡马西平已知值质控血清的平均值分别为5.94 mg·L-1,标准差(s)为0.104,相对标准差(RSD)1.8%,3倍RSD值均小于10%,以质控结果超过2S为警告限,超过3S为失控限.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易于管理,适用于用HPLC法卡马西平TDM的室内质控.
作者:毛名扬;李顺炜;李国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滑膜部分切除、骨赘咬除、半月板修整或成形、游离体摘除、软骨修整、软骨下骨钻孔等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病例110例,左膝36例,右膝74例.结果所有病人随访,平均随访16月;优良率为91.7%,差为8.3%.结论关节镜手术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推荐.
作者:徐洪港;徐斌;冯瑛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宿州市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延伸建立基层乡镇ADR监测网络,至今年6月底,市、县、乡三级ADR监测网络初步建立.基层监测网络启动后,全市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较以往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ADR报告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层ADR监测网络的建立,对扩大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范围,全面推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着联系实际,就此项工作的作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作者:张永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四神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以甲醇-水(72∶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五味子醇甲在16.12~193.44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98.614%,RSD为3.625%.结论该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四神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缺氧发作是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为先心病)较为常见的急诊之一.由于存在右室流出道狭窄的病理基础,当在需氧量增加、体循环阻力下降、右室流出道反应性痉挛等多因素协同下,使心室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增加,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与pH值下降,而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本文分析16例患儿引起缺氧发作原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以达到预防或终止缺氧发作的目的.
作者:程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考察昂丹司琼注射液与注射用顺铂在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剂量,配制含昂丹司琼与顺铂的配伍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炽灼残渣检查法分别测定配伍液中昂丹司琼与顺铂在25℃、37℃条件下,于配伍后8 h内的含量变化.并同期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和测定配伍液的pH值.结果在25℃、37℃条件下,昂丹司琼注射液与注射用顺铂配伍后,8 h内配伍液外观未见变化,pH值、昂丹司琼与顺铂的含量稳定.结论昂丹司琼注射液可以与注射用顺铂配伍使用.
作者:李元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静脉和硬膜外镇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静脉镇痛(IA组)和硬膜外镇痛(EA)组各30例.静脉镇痛药液为:吗啡40 mg+氟哌啶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硬膜外镇痛药液为:吗啡3 mg+氟哌啶2.5 mg+0.75%布比卡因2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缝皮肤时通过静脉和硬膜外腔给予基础量吗啡2 mg.观察术后4、8、12、24、48 h病人全身情况,疼痛主诉,镇静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IA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A组(P<0.05).EA组的肠蠕动恢复明显快于IA组(P<0.01).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IA组中病人有10%镇静达中度,而EA组无1例发生明显镇静现象.结论 IA、EA均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IA尿潴留发生率低.但易发生明显镇静且肠蠕动抑制较EA明显.
作者:张玲;王美芹;王仁慧;李安宁;何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57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均为单一菌种生长,其中以葡萄球菌居多(33/57占57.9%),金葡菌3株,其他革兰阳性球菌7株;革兰阴性杆菌16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在80 %以上.主要敏感药物有万古霉素、环丙沙星.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敏感药物为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及第3代头孢菌素.57例中治愈35例,好转19例,死亡3例,死亡率5.3%.结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为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在8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均耐药,其临床症状重,死亡率高.
作者:孔少云;程正平;李晓春;罗天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胃癌合并肺功能异常病人52例.现对其围手术期处理进行以下总结分析:
作者:赵正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6例患者中,首次就诊即确诊的只有4例,其余12例在入院前均被误诊.结论误诊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对大动脉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认识不足;缺乏全面体检,尤其脉搏、血压及血管杂音等的检查.
作者:单曙光;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钱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叶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柱,ODS(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水-甲醇-0.25 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乙酸-7%氨水(70∶30∶1.5∶1∶0.2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峰面积与含量有良好的线性(r=0.9997);重复性好(RSD=1.26%);回收率高(X=97.6%, RSD=1.95%).结论方法稳定,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作为此片剂质量检测方法.
作者:张连龙;周华生;叶科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生物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基础,生物化学的内容发展更是日新月异,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揭示了遗传信息携带者DNA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化学发展即从主要研究物质代谢的动态过程进入分子生物学时期,近50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各基础学科的面貌,并促进了它们深入发展,而且使临床医务人员对人类疾病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有效推动了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的建立以及新的健康理念的发展.该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足够深度和广度的生化知识,在日新月异的新进展与经典原理方法间进行选择、加工、传授给学生,历来就是生化教师们面临的问题.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学完解剖学、组织学等形态学科后,进入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都会反映生物化学很抽象,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几点体会,以期和广大同行们进行交流,为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作者:程筱雯;朱华庆;周青;汪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并探讨其概念及诊断标准.方法 30例GISTs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GISTs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可分为四个亚型:平滑肌细胞分化型40%;神经源性分化型10%;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20%;未分化型30%.未分化型间质瘤的免疫表型为Vimentin和CD34阳性(100%).本组研究按Lewin提出的标准判断GISTs的良恶性,结果为良性GISTs15例,潜在恶性GISTs6例,恶性GISTs11例.结论尽管GISTs的光镜下形态相似,但其免疫组化表型却呈异源性,需要做免疫组化以准确定性.
作者:郭以宝;陈忠豪;倪代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其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出现的频率、限定日剂量(DDD)和Ghodse教授建议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为主要指标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69078张门诊处方中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处方数为1503张,占处方比例的2.18%.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中,出现频率依次排列为前3位的是可派、前列康、哈乐,大部分药物的DUI值≤1.00.结论我院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利用情况比较合理,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但可供选择的药物相对偏少.
作者:夏镇萍;卢庆;倪鸿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喜树碱(Camptothecin CPT)能稳定拓扑异构酶Ⅰ和DNA的共价化合物,形成了三元可解离复合物, 通过复制冲突模型造成DNA损伤,终导致细胞死亡.但是DNA损伤后引起凋亡的具体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文简述喜树碱的可能多种抗肿瘤机制,包括不同细胞凋亡通路、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以及端粒损伤作用.并且CPT的作用可能是剂量和时间依赖的双相性,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也有根本上的不同.
作者:赵斌;葛金芳;李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5%葡萄糖、0.9%氯化钠、5%木糖醇中的杂质变化.方法将头孢哌酮溶于3种输液后,用改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放置过程中的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及杂质变化.结果测得头孢哌酮的含量>93%,主要杂质头孢哌酮降解物B及在3.1、3.8和4.3 min三处出现的杂质,在常温下放置8 h后<0.8%.结论头孢哌酮在以上3种输液中是稳定的.
作者:金慧萍;吴敏;张晓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片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本品的有关物质及含量,并对崩解时限、溶出度等进行控制;C18柱,流动相为乙腈-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检测波长为261 nm.结果本品在8~80 m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3 %、99.37%、99.45%,小检测量0.2 ng,有关物质含量低于2.0%.结论 RP-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又可监控杂质,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作者:汪正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日益升高,据统计,在 50~89年的人群中,年龄每增加1岁,其患病率升高1倍,因而心衰主要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心衰占心衰总数的75 %,心衰又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1].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无症状性,充血性和难治性心衰.难治性心衰是心功能Ⅲ~Ⅳ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适当而完善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及消除合并症和诱因后,症状和临床状态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恶化者[2].1998年 11月至2004年 12月,我院应用多巴胺、酚妥拉明与呋噻米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聂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级乙大班麻醉学专业(42~43小班)学生60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1人.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麻醉学专业认识比较好,态度比较端正,同学们主要兴趣在临床麻醉学,授课老师教学态度、水平、方法与效果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对考试成绩分析表明与临床麻醉学比较疼痛治疗学与危重病医学考试成绩较好,临床麻醉学成绩分布接近正态分布,但是疼痛治疗学与危重病医学成绩是非正态分布.这次调查研究可能为今后麻醉学专业课教学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参考,可能提高今后麻醉学专业课教学水平与效果.
作者:李元海;方卫平;张健;顾尔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E试验方法,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的有效稀释浓度.结果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的8倍稀释溶液无干扰作用,其细菌内毒素限值符合规定.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以用于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石庆平;丁峰;郭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