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P-HPLC法测定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叶酸的含量

张连龙;周华生;叶科航

关键词: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 叶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摘要:目的建立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叶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柱,ODS(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水-甲醇-0.25 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乙酸-7%氨水(70∶30∶1.5∶1∶0.2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峰面积与含量有良好的线性(r=0.9997);重复性好(RSD=1.26%);回收率高(X=97.6%, RSD=1.95%).结论方法稳定,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作为此片剂质量检测方法.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化疗病房护士的职业防护

    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其中有些肿瘤单独化疗的治愈率已达30%以上,如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近代文献报道其总的治愈率已超过90%;有些肿瘤单独化疗的治愈率虽低于30%,但化疗和手术相结合,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独手术治疗[1].临床上应用化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大多具有细胞毒性,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据周玺[2]报道,护士在打开安瓿颈部和溶解各种粉剂药品时的一瞬间,会产生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化疗药物产生的含有毒性微粒的气体溶胶体或气雾逸出,通过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加之药物的蓄积作用,则有可能引起脏器损害和致癌[3].我院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加大职业防护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对化疗药物危害性的防护意识,制订出化疗药物安全操作常规,切实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各种防护行为得到了满意的提升,并筹建化疗药物配制中心,有效地维护了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和安全.

    作者:傅雪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柑橘提取物诺必擂停对K562、HL-60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柑橘提取物诺必擂停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诺必擂停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诺必擂停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电镜下可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表现.结论柑橘提取物诺必擂停能够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的体外增殖,其机制与诱导K562、HL-60的凋亡有关.

    作者:张洪泉;葛慧;成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种肺癌化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 93例肺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3组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第一组(NP+250方案)显效率53.13%,一个疗程费用13683元;第二组(NP+500方案)和第三组(NP方案)显效率分别为64.52%和46.67%,一个疗程费用分别为13922元和13443元.第二组方案优于第一组和第三组.结论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卫生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世莲;王卫东;徐维平;胡冰;张琦;殷实;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全麻患者术中静脉注射止吐剂量氟哌利多对QT间期的影响

    目的评价全麻期间静脉注射预防性止吐剂量氟哌利多(0.625 mg和1.25 mg)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0.625 mg氟哌利多组(D1组)和1.25mg氟哌利多组(D2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后至外科切皮前,持续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10 min内每隔1 min的标准II导联心电图,并分析经心率修正的QT间期(QTC).记录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后病人恢复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3~6 min,D1、D2组QT间期分别延长15±40 ms 和22±41 ms,与C组(12 ±35 ms)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 (P > 0.05).在给药后10 min,三组间较基础值QTc间期延长超过10%的患者数量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三组病人恢复情况和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各组均未见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预防性止吐剂量的氟哌利多未引起全麻术中QT间期显著性延长.

    作者:武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关于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生物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基础,生物化学的内容发展更是日新月异,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揭示了遗传信息携带者DNA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化学发展即从主要研究物质代谢的动态过程进入分子生物学时期,近50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各基础学科的面貌,并促进了它们深入发展,而且使临床医务人员对人类疾病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有效推动了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的建立以及新的健康理念的发展.该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足够深度和广度的生化知识,在日新月异的新进展与经典原理方法间进行选择、加工、传授给学生,历来就是生化教师们面临的问题.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学完解剖学、组织学等形态学科后,进入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都会反映生物化学很抽象,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几点体会,以期和广大同行们进行交流,为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作者:程筱雯;朱华庆;周青;汪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治疗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滑膜部分切除、骨赘咬除、半月板修整或成形、游离体摘除、软骨修整、软骨下骨钻孔等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病例110例,左膝36例,右膝74例.结果所有病人随访,平均随访16月;优良率为91.7%,差为8.3%.结论关节镜手术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推荐.

    作者:徐洪港;徐斌;冯瑛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家庭腹膜透析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腹膜透析作为一种肾脏替代疗法,对延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腹膜透析技术的改进,使得患者的生存率不断提高,选择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患者也不断地增多,而并发症的发生仍难以避免.本文对25例家庭腹膜透析患者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护理角度为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前瞻性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程宇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几种虫草无性型及其相关真菌体外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研究

    目的选择较强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菌株及初步确定活性部位.方法基于消耗底物犬尿胺原理,应用分光光度计对20个菌株进行初筛,在此基础上用酶标仪对10株细脚拟青霉进行比较研究,并由相对抑制率初步确定活性部位.结果 RCEF1054、RCEF0943、RCEF1078和RCEF0440菌株活性较强.细脚拟青霉菌丝体不同溶剂先后提取所得产物MAO抑制率不同,氯仿组>甲醇组>水提组.氯仿组抑制率高的菌株是Pt25(63.66%).甲醇和水提物活性较低.10个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均有一定活性,抑制率在15.5%~31.7%之间,较高的是pt12、pt02和pt57菌株.结论不同菌种或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制MAO活性差异显著.细脚拟青霉RCEF0788(pt57)菌株提取物具有较高活性.

    作者:李春如;明亮;杨成;胡丰林;樊美珍;李增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的监测分析

    目的对我院2000~2003年间所进行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全血中环孢素A(CsA)浓度的监测结果加以分析,以便探讨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更好地开展CsA浓度监测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 )测定12例allo-HSCT患者全血中CsA浓度.结果全血中CsA线性范围为25~1600 μg·L-1,低检测浓度为10 μg·L-1,回收率为90.14%,日内和日间变异均小于9.0%.监测 allo-HSCT患者CsA血药浓度共107例次:达有效血药浓度(100~400 μg·L-1) 74例次(69.2%);低于100 μg·L-1为19例次(17.7%);高于400 μg·L-1为14例次(13.1%).12例患者CsA平均血药浓度为218.61±110.04 μg·L-1,每位患者的血药浓度波动较大,且个体差异也较大.结论 CsA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allo-HSCT患者进行CsA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言才;刘会兰;孙自敏;沈茂林;刘斌;屈建;陈礼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E试验方法,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的有效稀释浓度.结果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的8倍稀释溶液无干扰作用,其细菌内毒素限值符合规定.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以用于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石庆平;丁峰;郭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与注射用顺铂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昂丹司琼注射液与注射用顺铂在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剂量,配制含昂丹司琼与顺铂的配伍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炽灼残渣检查法分别测定配伍液中昂丹司琼与顺铂在25℃、37℃条件下,于配伍后8 h内的含量变化.并同期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和测定配伍液的pH值.结果在25℃、37℃条件下,昂丹司琼注射液与注射用顺铂配伍后,8 h内配伍液外观未见变化,pH值、昂丹司琼与顺铂的含量稳定.结论昂丹司琼注射液可以与注射用顺铂配伍使用.

    作者:李元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103例严重多发伤病例的急救护理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经过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全组病例在急诊室仅4例死亡.结论对严重多发伤病例实施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为患者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并探讨其概念及诊断标准.方法 30例GISTs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GISTs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可分为四个亚型:平滑肌细胞分化型40%;神经源性分化型10%;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20%;未分化型30%.未分化型间质瘤的免疫表型为Vimentin和CD34阳性(100%).本组研究按Lewin提出的标准判断GISTs的良恶性,结果为良性GISTs15例,潜在恶性GISTs6例,恶性GISTs11例.结论尽管GISTs的光镜下形态相似,但其免疫组化表型却呈异源性,需要做免疫组化以准确定性.

    作者:郭以宝;陈忠豪;倪代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RP-HPLC法测定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叶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叶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柱,ODS(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水-甲醇-0.25 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乙酸-7%氨水(70∶30∶1.5∶1∶0.2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峰面积与含量有良好的线性(r=0.9997);重复性好(RSD=1.26%);回收率高(X=97.6%, RSD=1.95%).结论方法稳定,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作为此片剂质量检测方法.

    作者:张连龙;周华生;叶科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术后静脉和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和硬膜外镇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静脉镇痛(IA组)和硬膜外镇痛(EA)组各30例.静脉镇痛药液为:吗啡40 mg+氟哌啶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硬膜外镇痛药液为:吗啡3 mg+氟哌啶2.5 mg+0.75%布比卡因2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缝皮肤时通过静脉和硬膜外腔给予基础量吗啡2 mg.观察术后4、8、12、24、48 h病人全身情况,疼痛主诉,镇静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IA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A组(P<0.05).EA组的肠蠕动恢复明显快于IA组(P<0.01).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IA组中病人有10%镇静达中度,而EA组无1例发生明显镇静现象.结论 IA、EA均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IA尿潴留发生率低.但易发生明显镇静且肠蠕动抑制较EA明显.

    作者:张玲;王美芹;王仁慧;李安宁;何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滴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实验组)1.8 g或头孢噻肟钠4 g(对照组),每日2次,共7~14 d.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3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1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91.4%.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264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和5.7%.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迎春;庄伟清;潘雪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缺氧发作原因分析与预防

    缺氧发作是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为先心病)较为常见的急诊之一.由于存在右室流出道狭窄的病理基础,当在需氧量增加、体循环阻力下降、右室流出道反应性痉挛等多因素协同下,使心室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增加,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与pH值下降,而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本文分析16例患儿引起缺氧发作原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以达到预防或终止缺氧发作的目的.

    作者:程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初产妇120例分为S组、F组、N组(各40例).S组和F组采用PCEA,N组不镇痛.药物,S组:舒芬太尼0.3 mg·L-1+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 ml;F组:芬太尼2 mg·L-1+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 ml.观察各组不同时段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NACS评分.结果镇痛组间用药5 min后及停药2 h后的VAS评分有显著差异,其他时段无显著差异.镇痛组瘙痒发生率高,其中F组更高,其他不良反应少见.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NAC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明显高于N组.结论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好,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但舒芬太尼较芬太尼镇痛强,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更少,更适合用于分娩镇痛.

    作者:舒敬华;夏东云;邱国美;敖青华;张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690例T管放置及临床观察

    T管引流是胆道手术中常见、重要的引流方式,其放置方法、术后观察及拨管注意事项皆关系到手术后能否顺利恢复.现将我院1989年1月~2003年12月690例胆道手术后置T管引流及其临床观察探讨如下.

    作者:李广宇;吴陈窖;黄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与急诊病人沟通的技巧

    急诊科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突发伤、批量伤病人的救治.各种疾病的人群年龄不一,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而医疗护理行为又是各种服务与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病人及家属常常比较紧张甚至恐惧,情绪易激动,稍有不慎,会导致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在急诊病人的救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娴熟的操作技巧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病人的信任,让病人得到好的护理,并使各项抢救及护理措施顺利进行,现根据我们实践经验就与急诊病人交流沟通的技巧报道如下.

    作者:沙世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