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宋晓波;周曾;丁慧;钟井美;于桂琴

关键词:MP, 呼吸道感染, 肺和肺外器官,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121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MP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有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受累多见.所有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MP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小儿MP感染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检测血MP-IgM可以确诊.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4例HICH的临床资料,分为发生早期再出血组和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124例HICH中27例发生了早期再出血.分析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9个因素对早期再出血的影响.结果发生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因素被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有意义的因素(P< 0.001).结论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具参考性的指标.

    作者:赵飞;吴冬雷;洪正安;胡国武;李军;孙家合;宋怡诚;胡国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全麻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全麻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 40例患者,均分为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麻醉组(Ⅱ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10 min,气腹后20 min,血压,心率,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结果气腹后10、20 min,Ⅱ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术前相比Ⅱ组气腹后10 min血压(BP)明显较术前降低(P<0.05).呼吸频率增快(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更适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尤其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徐银秀;刘波;吴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9-[2-(膦酰甲氧基)乙基]腺苷-钠盐的致突变性研究

    目的评价9-[2-(膦酰甲氧基)乙基]腺苷-钠盐(PMEA-Na)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观察PMEA-Na的致突变性.结果 PMEA-Na在50~5000 μg·皿-1剂量范围内,加与不加S9活化系统条件下,对TA97、TA98、TA100、TA102四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对照的2倍,即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当药物浓度为48、24、12、6 mg·L-1时,活化条件下各浓度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5%.在非活化条件下,药物浓度为48 mg·L-1培养48 h时,染色体畸变率为10%,因此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为阳性;小鼠静脉注射PMEA-Na剂量为1 000、500、250 mg·kg-1时,骨髓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明显增加,即微核试验结果为阳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PMEA-Na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

    作者:闫英超;王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犬皮下局部毒性实验

    目的观察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商品名:中人氟安)单点一次性犬皮下植药后局部毒性反应,了解皮下给药的安全性.方法用专用植入针,分大、中、小三个不同剂量于犬后腿皮下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植入不含氟尿嘧啶的空白辅料颗粒.结果大、中剂量组植药部位有局部发红,毛发稀疏、皮下硬结等局部刺激反应,小剂量组无病理变化.结论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单点一次性植入剂量500 mg,产生的组织损伤是可修复的.

    作者:陈向红;许健健;喻平;周丽春;窦红漫;孙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电化学检测

    目的建立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电化学检测方法.方法循环伏安(CV)、差分脉冲 (DPV)及紫外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结果在0.1 mol·L-1的NaOH-NaH2PO4(pH=11)底液中、100 mv·s-1的扫描速度下丹皮酚在铂电极上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6~1×10-3 mol·L-1 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 0.23-4082.64×C(r=0.998 4),检出限为1×10-6 mol·L-1.应用于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无干扰.

    作者:吴剑;王晔;李端;余恒跃;王启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取代喜树碱20S-羟基酯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

    为了改善取代喜树碱的溶解性、抗肿瘤活性和毒副作用,设计合成了十二个新的取代喜树碱20-位羟基酯衍生物.初步的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取代喜树碱的酯衍生物与其母体化合物具有相近的细胞毒,这个结果可能和该类酯在溶液中自活化作用有关.而体内抑制肿瘤试验显示这些新酯衍生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弱于拓扑替康.

    作者:赵亮;潘显道;刘红岩;赵敬华;吕昭云;付昭娣;梁启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临床观察护理

    近10年来,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与传统的剖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兼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1]不但能取得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特点,使其在观察和护理上明显优于开腹术[2],现报道如下.

    作者:卞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手法对静脉穿刺影响的对照分析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影响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的因素很多,有液体质量、输液管理、穿刺工具以及护士的穿刺技术等,这些都是制约输液质量的关键,而静脉穿刺是实现输液的关键步骤[1].常规的静脉穿刺仍主要依靠护士的视觉和触觉来执行,因此护士穿刺技术凸显重要.如何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减轻护士及病人的心理压力,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就成为门诊注射护理工作的一大焦点.本研究就是观察输液操作中两种方法的应用,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张闽辉;章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HLA-DQ基因多态性的Meta分析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汉族人群HLA-DQ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联性.方法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各HLA-DQ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eta 分析软件包Revman 4.2,在基因分型水平上,对各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等位基因DQA1*0102 、DQB1*0601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危险基因(均P<0.05),它们的合并OR值分别为:1.82,1.95;等位基因DQA1*0301、DQA1*0302、DQA1*0601、DQB1*0301、DQB1*0302、DQB1*0401和DQB1*0503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保护基因(均P<0.05),它们合并OR值分别为:,0.72,0.43,0.36,0.40,0.39,0.24,0.4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SLE与HLA-DQ的某些等位基因具有关联性,且存在区别于其他人群的特殊性.

    作者:陈跃华;陈明;范昌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血性脑病93例听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听力损伤特点,为早期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的93例患儿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分析.结果 93例HIE中ABR异常52例(84耳)总异常耳数率45.2%,重度HIE患儿与轻度HIE患儿ABR异常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93例HIE中I波异常26只耳,占实测耳14%(26/186),Ⅲ、Ⅴ波异常76只,占实测耳40.9%(76/18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IE患儿ABR异常发生率较高,并与HIE临床分度有关,重度HIE患儿ABR异常率高于轻度HIE患儿,脑干水平听觉通路的损伤高于耳蜗和听神经外周损伤.HIE患儿应做ABR检测特别对重度HIE的患儿,以及早发现听力损伤,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叶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氯化钠腌制贮存对温莪术中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腌制贮存对原料用温莪术中挥发油的影响.方法温莪术药材分别用10%、20%、30%及40%氯化钠溶液腌制6个月.按药典法(甲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结果不同浓度氯化钠腌制的药材与鲜药材相比总挥发油含量相似,莪术醇含量高于鲜药材.结论该结果可为原料用温莪术的GAP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林观样;潘晓军;蔡进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免疫机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是目前肿瘤化疗的研究热点,作为逆转耐药的有效途径,免疫机制得到广泛研究.就目前的研究动态,本文从单克隆抗体逆转多药耐药, NK、CTL、LAK等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耐药的影响以及多种免疫效应分子的角度对免疫逆转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宛新安;孙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效果和模式.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高危新生儿30例(男18例,女12例)为干预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模式进行早期干预,同时设立同期的高危儿31例(男19例,女1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围产期情况和环境因素相似.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5);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能防治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模式简单易行,并易被家长接受.

    作者:查会芳;汪爱晶;王翠平;张敏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农村高血压性脑溢血资料调查分析

    目的为今后高血压性脑溢血的治疗提供更有效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大程度地降低脑溢血的发生率,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300例高血压脑溢血资料进行调查,并对有可能造成患者不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有147例(49 %)患者不知道自已有高血压,153例(51 %)患者不能正确地按照医嘱治疗、监测.各项不遵医行为按得分(分值越高表示其遵医程度越差)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血压监测、定期复查、规则服药.分析原因主要与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对疾病了解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帮助患者提高院外自我监测能力,培养遵医行为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作者:郑丽英;徐红英;章泽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口腔鳞癌中Cyclin D1和Bcl-2蛋白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Cyclin D1和Bcl-2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2例口腔鳞癌手术切除标本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中Cyclin D1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Cyclin D1表达率67.7%(42/62),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未见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也未见表达,在癌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58.1%(36/62),两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Cyclin D1和Bcl-2两种蛋白在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口腔鳞癌组织中Cyclin D1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过表达的Cyclin D1与Bcl-2可作为评价口腔鳞癌组织分级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王银龙;周洲;王元银;阚存辉;陈新;徐文华;陈乔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Gr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

    股骨粗隆间是老年人常见创伤,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骨折期间牵引时间过长,并发症多,不愈合率高.Gramma钉内固定牢靠,创伤小,有加压抗旋等优点,术后能较快下床活动,大大减少并发症,也能有效加强骨折愈合[1].我科自2002年6月~2005年8月采用Gr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匡海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雷尼替丁与泮托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应激性溃疡(SU)是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主要症状是出血,可同时伴穿孔,不伴腹痛,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症状[1],是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孟祥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口服黄连上清片预防化疗中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连上清片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0例既往化疗时有Ⅰ~Ⅲ级便秘的肿瘤患者,化疗同时应用黄连上清片.结果入组患者化疗同时用黄连上清片使这些既往发生便秘的再发率下降了90%.结论黄连上清片与化疗同时应用有效地预防了便秘的发生.

    作者:吴一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全身药物治疗结合龈上洁治术治疗牙龈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全身药物治疗结合龈上洁治术治疗牙龈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牙龈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龈上洁治治疗组、全身用药结合龈上洁治治疗组,比较两种疗法治疗前后牙龈炎临床参数的变化.结果全身用药结合龈上洁治治疗组疗效优于龈上洁治治疗组.结论龈上洁治术结合全身用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为;吴光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问题及处理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分析2004年10月~2005年10月30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的临床资料,对出现的11种,252例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 232例问题经处理后顺利完成了EN;12例自行拔管、8例脱管终止EN.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可出现多种相关问题,其中大多是人为因素和使用不当所致,加强EN的监护能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生.

    作者:许庆珍;钱惠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