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又新
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文献资料.了解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近年来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因磷酸二酯酶同功酶种类的不同,分布的不同及选择性的不同等诸多原因,呈现不同的临床作用.选择性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治疗多种疾病,已成为应用及开发强心药、血管舒张药、平滑肌舒张药、抗哮喘药、抗抑郁药等新热点.
作者:李小明;胡爱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为今后高血压性脑溢血的治疗提供更有效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大程度地降低脑溢血的发生率,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300例高血压脑溢血资料进行调查,并对有可能造成患者不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有147例(49 %)患者不知道自已有高血压,153例(51 %)患者不能正确地按照医嘱治疗、监测.各项不遵医行为按得分(分值越高表示其遵医程度越差)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血压监测、定期复查、规则服药.分析原因主要与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对疾病了解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帮助患者提高院外自我监测能力,培养遵医行为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作者:郑丽英;徐红英;章泽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股骨粗隆间是老年人常见创伤,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骨折期间牵引时间过长,并发症多,不愈合率高.Gramma钉内固定牢靠,创伤小,有加压抗旋等优点,术后能较快下床活动,大大减少并发症,也能有效加强骨折愈合[1].我科自2002年6月~2005年8月采用Gr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匡海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9-[2-(膦酰甲氧基)乙基]腺苷-钠盐(PMEA-Na)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观察PMEA-Na的致突变性.结果 PMEA-Na在50~5000 μg·皿-1剂量范围内,加与不加S9活化系统条件下,对TA97、TA98、TA100、TA102四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对照的2倍,即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当药物浓度为48、24、12、6 mg·L-1时,活化条件下各浓度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5%.在非活化条件下,药物浓度为48 mg·L-1培养48 h时,染色体畸变率为10%,因此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为阳性;小鼠静脉注射PMEA-Na剂量为1 000、500、250 mg·kg-1时,骨髓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明显增加,即微核试验结果为阳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PMEA-Na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
作者:闫英超;王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全身药物治疗结合龈上洁治术治疗牙龈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牙龈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龈上洁治治疗组、全身用药结合龈上洁治治疗组,比较两种疗法治疗前后牙龈炎临床参数的变化.结果全身用药结合龈上洁治治疗组疗效优于龈上洁治治疗组.结论龈上洁治术结合全身用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为;吴光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效果和模式.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高危新生儿30例(男18例,女12例)为干预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模式进行早期干预,同时设立同期的高危儿31例(男19例,女1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围产期情况和环境因素相似.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5);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能防治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模式简单易行,并易被家长接受.
作者:查会芳;汪爱晶;王翠平;张敏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脂肪肝(Fatty Liver,FL)是肝脏脂蛋白代谢紊乱,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合成速度大于将其泌入血液的速度,TG大量堆积于肝脏而致的一种病理改变.正常人每100 g肝湿重约含4~5 g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胆固醇约7%,余为胆固醇酯.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1].
作者:咸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链霉素的含量.方法利用硫酸链霉素的专属反应-麦芽酚反应,用硫酸铁铵溶液作为显色剂,检测波长为528 nm.结果供试品含量在2.0054~10.272 m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加样回收率:99.0%,RSD=0.5%(n=6).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快速测定方法.
作者:刘军玲;阚家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汉族人群HLA-DQ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联性.方法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各HLA-DQ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eta 分析软件包Revman 4.2,在基因分型水平上,对各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等位基因DQA1*0102 、DQB1*0601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危险基因(均P<0.05),它们的合并OR值分别为:1.82,1.95;等位基因DQA1*0301、DQA1*0302、DQA1*0601、DQB1*0301、DQB1*0302、DQB1*0401和DQB1*0503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保护基因(均P<0.05),它们合并OR值分别为:,0.72,0.43,0.36,0.40,0.39,0.24,0.4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SLE与HLA-DQ的某些等位基因具有关联性,且存在区别于其他人群的特殊性.
作者:陈跃华;陈明;范昌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Cyclin D1和Bcl-2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2例口腔鳞癌手术切除标本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中Cyclin D1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Cyclin D1表达率67.7%(42/62),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未见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也未见表达,在癌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58.1%(36/62),两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Cyclin D1和Bcl-2两种蛋白在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口腔鳞癌组织中Cyclin D1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过表达的Cyclin D1与Bcl-2可作为评价口腔鳞癌组织分级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王银龙;周洲;王元银;阚存辉;陈新;徐文华;陈乔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吸氧、对症支持处理的同时应用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感染、吸氧、对症支持处理的同时给予常规雾化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在缓解干咳、喘憋等症状、减少吸痰次数及缩短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魏利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髓外复发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确诊APL 68例,正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64例达到完全缓解(CR),其中8例发生髓外复发,分别对其临床特征,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CNS)是APL髓外复发主要部位(87.5%),皮肤和双侧内耳道少见,3例同时伴骨髓复发(37.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5岁与APL CR后髓外复发具有相关性(P<0.05),无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初诊WBC>10×109是髓外复发的高危因素(P<0.001,P=0.005);而性别,初诊血小板计数和APL细胞形态学类型,是否发生维甲酸综合征等均与髓外复发无明显相关性.5例患者因未获CR2或CR2后出现骨髓复发死亡(62.5%).平均生存期仅5.8月,明显低于单纯骨髓复发26.3月(P<0.05).结论初诊高白细胞负荷是APL髓外复发的主要高危因素, CNS是APL的主要髓外复发部位,APL一旦出现髓外复发则预后很差.
作者:郑昌成;吴竞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2例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分别行1次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灶获得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前后宫颈直径分别为4.0~6.0 cm(5.30±0.63)和3.0~5.0 cm(4.10±0.52),两者比较有显著意义(t=2.55, P<0.05),且质地变软.术中宫旁组织手术容易剥离,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病理检查各断端均未见癌细胞.结论 术前介入治疗可以作为宫颈癌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慈靖;戴家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血液净化领域新成就之一,通过不断完善的滤过、吸附和超滤等技术,清除外来毒物、药物和体内产生的各种生物致病因子.不仅成为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主要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非肾病领域,如化学性中毒、脓毒症的抗炎治疗、严重创伤、烧伤、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已成为各种危重病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重要疗法之一.脓毒症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创伤、烧伤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临床治疗上虽然有早期干预,各种细胞因子以及炎症介质的拮抗剂的应用,但收效甚微,总体没有改善脓毒症的预后,但自CBP应用于脓毒症治疗以来受到了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及其在脓毒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余又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柴黄胃宁颗粒的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氯仿-甲醇-水(13∶ 6∶ 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液浸板,在100℃加热5~7 min至斑点显色清晰.在530 nm和700 nm处双波长反射式锯齿形扫描,建立薄层扫描测定法.结果黄芪甲苷的量在1.0~5.2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平均回收率为97.09%,RSD=1.42%.结论薄层扫描法操作简便、快捷、重现性好.
作者:方云;吴新安;赵刚;汪天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腌制贮存对原料用温莪术中挥发油的影响.方法温莪术药材分别用10%、20%、30%及40%氯化钠溶液腌制6个月.按药典法(甲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结果不同浓度氯化钠腌制的药材与鲜药材相比总挥发油含量相似,莪术醇含量高于鲜药材.结论该结果可为原料用温莪术的GAP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林观样;潘晓军;蔡进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商品名:中人氟安)单点一次性犬皮下植药后局部毒性反应,了解皮下给药的安全性.方法用专用植入针,分大、中、小三个不同剂量于犬后腿皮下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植入不含氟尿嘧啶的空白辅料颗粒.结果大、中剂量组植药部位有局部发红,毛发稀疏、皮下硬结等局部刺激反应,小剂量组无病理变化.结论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单点一次性植入剂量500 mg,产生的组织损伤是可修复的.
作者:陈向红;许健健;喻平;周丽春;窦红漫;孙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病人分为rhGH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名患者,根据烧伤情况,又将他们分为手术组(植皮)和非手术组两组,治疗组采用rhGH 0.4 IU·kg-1·d-1肌肉注射,并分析比较两组一般状况,检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创面感染情况及供皮区的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创面感染率和供皮区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体重下降减少.结论 rhGH对烧伤患者治疗作用明显,并且是安全的.
作者:马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43例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回顾性研究来评价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该院2003年3月-2005年10月43例B超导向经皮肝脏穿刺术检查的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研究,来探讨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结果仅1例患者发生肝脏包膜下出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5例,胆管细胞癌12例,转移性肝癌18例,肝脓肿5例,3例未发现肿瘤细胞.结论 B超导向下经皮肝脏穿刺术获取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对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还可对肝脓肿、肝脏恶性肿瘤进行局部治疗.它具有高安全性、高成功率、高阳性率及微创伤、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伟训;金珍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生个人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方法统计儿科门诊三个月中急性呼吸道疾病231例,经验治疗中按常规不用或延迟使用抗生素情况.结果 73例完成全程随诊及治疗,其中62例 (占84.9%)常规治疗(不用抗生素)痊愈,10例(占13.8%)延迟使用抗生素也均获得痊愈,1例疑肺炎支原体感染收住院.结论医生个人在防止抗生素过度使用问题上的作用突出,但受周围环境影响,建议普遍实行抗生素使用登记制度以利监管.
作者:洪防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