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强;倪谦枝;刘杰;汪伟;孙艳;李玉华
目的 制备抗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卵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并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用于测定甲肝疫苗中的HAV抗原含量.方法 用纯化的HAV免疫健康产蛋母鸡,制备抗HAVIgY,采用多步骤分离纯化IgY,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纯化IgY的蛋白含量,还原型SDS-PAGE分析IgY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纯度,间接ELISA法检测IgY的效价、特异性及其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以纯化的IgY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抗HAV单克隆抗体作为二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疫苗生产过程中的HAV抗原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市售ELISA试剂盒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亲和层析纯化后的抗HAV IgY浓度为3.67 mg/ml;重链和轻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6 000和27 000,纯度为96.78%;效价高为1∶16000;纯化的抗HAV IgY只与HAV呈阳性反应,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肠道病毒71 (enterovirus 71,EV71)均不反应;纯化的抗HAV IgY在25~ 70℃条件下处理15 min及经pH 3.0~ 10.0的Tris-HCL缓冲液处理2h,其抗体效价基本无影响.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HAV浓度在15.62~2 000.00 ng/ml范围内,HAV浓度的对数值与A450值之间呈线性相关,R2=0.935,低检测量为7.81 ng/ml,与市售试剂盒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2 7.结论 制备的抗HAV IgY浓度、纯度、效价均较高,特异性较强,稳定性良好,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可用于检测甲肝疫苗生产过程中HAV的抗原含量.
作者:夏青娟;李树林;孟凡东;赵淑杰;徐晓霞;惠琪;刘令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过表达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对水溶性β-淀粉样蛋白片段1-42(beta-amyloid l-42,Aβ1-42)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质粒pEGFP-NGB转染经Aβ1-42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MTT法检测NGB对损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JC-1染色法检测NGB对损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损伤细胞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oC)和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结果 过表达NGB可明显提高Aβ1-42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P<0.05),抑制损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P<0.01),使损伤细胞内cytoC和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NGB可通过抑制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cytoC、caspase-3和caspase-9等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雄;孙洁芸;高敏娜;李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毒株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及疫苗病毒收获液的传代稳定性.方法 对制备的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毒株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及疫苗病毒收获液进行全面的生物学特性检定;采用RT-PCR法从3个型别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及疫苗病毒收获液中扩增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及神经氨酸酶(neuramidinase,NA)基因片段,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制备的3个型别流感病毒毒株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和疫苗病毒收获液的抗原性与WHO推荐毒株相一致,生物学特性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标准;HA及NA基因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均一致,除H3N2型毒株的NA基因序列外,均与GenBank中登录的相应毒种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 本公司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毒种制备及疫苗生产工艺,能够保持生产用毒株传代生物学特性的一致性及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作者:程鹏飞;马雷钧;王瑜新;杨菲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国产第四代HIV血液筛查试剂的质量.方法 利用HIV-1 p24抗原国家参考品和HIV抗体国家参考品,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7个厂家(A~G)生产的33批第四代HIV血液筛查试剂进行评价.分析A(进口)、B、C试剂对HIV-1 p24抗原弱阳性国家参考品P5检测的S/CO值的变化趋势,及其对HIV-1 p24抗原弱阳性国家参考品P5、强阳性HIV-2型抗体国家参考品18号和中等强度阳性HIV-2型抗体国家参考品19号检测的批间变异系数,计算不同试剂的低检出量理论值.结果 各试剂均符合国家参考品的要求,除A(进口)和C试剂外均有非特异阳性出现.国内、外试剂检测结果均较稳定,未见超过±3 SD的异常结果.P5、18号、19号参考品的批间变异系数均不高于25%,A(进口)试剂的批间精密性优于国产同类试剂.p24抗原参考品低检出量均值为3.2 IU/ml.82%(27/33)试剂优于HIV-1 p24抗原低检出量国家标准要求,70%(23/33)的试剂优于HIV抗体低检出量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2012年3月~ 2013年3月期间国产第四代HIV血液筛查试剂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但与进口试剂相比,国产第四代HIV血液筛查试剂在低检出量和批间精密性上尚有提高的空间.
作者:宋爱京;许四宏;李秀华;聂建辉;赵晨燕;刘强;黄维金;王佑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去除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中Vero细胞残留DNA.方法 采用滤芯(滤板)澄清、鱼精蛋白处理、核酸酶处理、Sepharose 4FF层析纯化或澄清、核酸酶、Sepharose 4FF层析纯化结合的方法去除Vero细胞培养的狂犬病病毒液中的Vero细胞DNA,检测Vero细胞DNA残留量、抗原含量、核酸酶残留量及疫苗效价.结果 0.45 μm UB玻璃纤维澄清病毒液,抗原损失率较小;鱼精蛋白去除Vero细胞DNA,抗原损失量较大;核酸酶处理后,病毒液中Vero细胞DNA残留量仍高于1 ng/ml;经Sepharose 4FF层析纯化,能有效去除浓缩后经核酸酶处理的病毒液中的核酸酶及一定量的Vero细胞DNA;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去除病毒液中Vero细胞残留DNA,DNA残留量<100 pg/ml,疫苗效价≥4.0 IU/ml,均达到《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结论 多种方法结合能有效去除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中Vero细胞DNA残留量,且疫苗效力达到《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
作者:刘杰;刘辉;杨会强;康庄;孙艳;毛川成;何敏;李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层析法纯化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以替代冷酚抽提法,并对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进行初步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方法 采用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去氧胆酸钠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进行前处理,并用Capto adhere 和Capto DEAE阴离子交换凝胶柱串联,对多糖进行柱层析纯化,再通过脱盐去除残留的去氧胆酸钠,获得精制多糖.对缓冲液中的去氧胆酸钠浓度、缓冲液pH值、样品的前处理时间及离子交换流速进行优化,并对建立的层析纯化工艺进行放大,纯化3批多糖,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检测各项质控指标,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检测纯化后的多糖结构.将层析法和苯酚法纯化的多糖分别与破伤风类毒素结合,制备多糖蛋白结合物,对结合物进行异常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 经优化,确定缓冲液的去氧胆酸钠浓度为1.0%,pH值为8.0,样品前处理时间为6h,离子交换流速为2.0ml/min.放大工艺制备的3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各项检测指标均合格,多糖回收率均大于70%,明显高于苯酚法制备的多糖.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层析法与苯酚法纯化的多糖主要峰基本一致,层析法未改变多糖结构.层析法纯化的多糖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异常毒性试验合格,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与苯酚法纯化多糖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小鼠后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 层析法分离杂蛋白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工艺易于放大,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可替代苯酚抽提法用于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纯化.
作者:王雪薇;刘钰;陈敬;焦小玲;王平;张燕斌;林海涛;刘梅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b1对人慢性粒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20、40、80、160、320 μmol/L)的Rb1,MTT法检测其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加入浓度为160 μmol/L Rb1,收集培养24、48和72 h的细胞,经Wright染色后,镜下观察Rb1诱导K562细胞成熟分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12、24、48和72 h的细胞中JAK2、STAT5、p-JAK2及p-STAT5的表达水平.结果 浓度为20~160μmol/L的Rb1对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作用48 h时抑制率达高;经Rb1诱导后,K562细胞体积缩小,核直径减小,核和浆的比例降低,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JAK2的表达水平随Rb1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JAK2的表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各组间STAT5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p-STAT5表达于作用48 h时开始降低,并持续至72 h.结论 人参皂苷单体Rb1可抑制人慢性粒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并诱导其向成熟方向分化,JAK2和STAT5的酪氨酸磷酸化在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为治疗白血病天然中药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柯大智;王建伟;王红宁;顾恒伟;陈地龙;龙轩;王亚平;李春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配方的冻干保护剂对人凝血因子Ⅷ制品干热法灭活非脂包膜指示病毒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效果的影响.方法 取人凝血因子Ⅷ原液,分别加入A、B、C3种配方(氯化钠浓度为C<A<B)缓冲液,经超滤透析制备人凝血因子Ⅷ半成品后,加入>6 LgTCID50/ml的指示病毒PPV,进行冻干、干热法灭活(100℃30 min),检测残余PPV滴度;用筛选出的佳配方制备3批人凝血因子Ⅷ半成品,进行冻干和干热法灭活,检测残余PPV滴度,验证PPV灭活效果;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人凝血因子Ⅷ的成品检测要求对人凝血因子Ⅷ效价、外观、水分、复溶时间和复溶后外观进行检测.结果 在100℃30 min条件下,可有效灭活配方A制备的人凝血因子Ⅷ半成品中的指示病毒PPV,确定配方A为佳冻干保护剂配方;3批凝血因子Ⅷ经干热灭活后,可使残余PPV滴度下降(4.08±0.02) LgTCID50/0.1 ml,且灭活过程对人凝血因子Ⅷ的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步骤活性回收率为(91.1±2)%.结论 已成功研制出1种冻干保护剂配方,应用干热灭活法对人凝血因子Ⅷ制品中非脂包膜病毒PPV具有较好的灭活效果,该方法与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solvent/detergent,S/D)法联合去除/灭活病毒,可有效提高人凝血因子Ⅷ产品的安全性.
作者:李策生;邹莉;李陶敬;胡勇;邢延涛;彭焱;周雁翔;李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减毒活菌疫苗候选菌株R6的安全性及保护效果.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R6和强毒力菌株D39分别经鼻腔感染BALB/c小鼠,通过小鼠毒力试验、定植试验和肺部组织形态观察,评价R6的安全性.将1.0×108 cfu的R6菌株与CT佐剂混合后,经黏膜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亚型及细胞因子,通过主动、被动保护试验及免疫小鼠体内定植试验,观察R6对免疫小鼠的保护效果.结果 不同剂量的R6鼻腔攻毒后,小鼠存活率为100%,显著高于D39阳性对照组(P<0.001),心脏血和脑匀浆标本未见细菌生长,鼻腔灌洗液和肺匀浆中的菌量均显著低于D39阳性对照组(P<0.01),肺部炎症反应较轻,且较快恢复正常.R6菌株与CT佐剂混合后经黏膜免疫的小鼠可产生以IgG1和IgG2b亚型为主的高效价血清IgG,且特异性的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7A水平明显升高;可主动保护60%的小鼠抵抗D39的感染,明显高于市售2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44%),但免疫血清不具有被动保护作用;免疫R6的小鼠可明显减少19F菌株在其呼吸系统的定植.结论 肺炎链球菌减毒活疫苗候选菌株R6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为该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一平;徐绣宇;王虹;尹一兵;孟江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检测白喉毒素突变体CRM197细菌内毒素(bacterial endotoxin)含量的动态显色法(kinetic chromogenic assay,KCA).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acterial endotoxin,BET)稀释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制备细菌内毒素标准曲线系列溶液,各浓度均设3个平行孔,分别与动态显色鲎试剂(kinetic chromogenic analysis 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KCA TAL)反应,绘制标准曲线,验证标准曲线的可靠性,确定佳线性范围、测定范围及低检测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验证方法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 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263x+2.741,R2=0.997,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0.980,阴性对照的反应时间大于标准曲线低点的反应时间,各复孔的变异系数(CV)<10%;内毒素浓度在0.02~2.50EU/ml时,线性关系良好,LOQ为0.02 EU/ml;3个浓度(2.50、0.50、0.02 EU/ml)标准内毒素检测结果的CV均<5%,加入高、中、低3个浓度(2.50、0.50、0.02 EU/ml)标准内毒素的3批供试品检测结果的CV均<10%,回收率在95% ~ 143%之间;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0批次CRM197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回收率在77%~118%之间,其中8批样品的内毒素含量合格.结论 动态显色法检测CRM197中内毒素的含量精密性和准确性良好,能快速、定量检测样品中的内毒素含量,抗干扰能力强,可用于CRM197研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作者:邓杰;张珂;袁涛;李春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猪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以提取的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RNA为模板,PCR扩增猪IL-2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20,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BV220/IL-2.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DH5α,经含Amp的LB平板筛选后,将重组菌于LB培养液中培养,分别于不同培养时间进行活菌计数,绘制重组菌的生长曲线;42℃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尿素纯化后,采用CTLL细胞/MTT比色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正确;重组菌的佳开始诱导时间为重组菌发酵培养10 h;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7 400,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9%,纯化后纯度达95%;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可达3×105 IU/ml.结论 原核表达并纯化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猪IL-2蛋白,为其进一步研究和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凤华;朱战波;江国托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监测2012年吉林省蛟河市14周岁以下儿童麻疹和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评估适龄儿童免疫水平.方法 随机调查了蛟河市9个乡镇的14周岁以下儿童3 157名,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和脊髓灰质炎IgG抗体水平,并采用Excel 2003软件及卡方检验计算器V1.6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乡镇儿童脊髓灰质炎IgG抗体阳性率在93.29%~ 98.70%之间,样本总体阳性率为97.02%;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在94.59%~ 98.55%之间,样本总体阳性率为96.0%;各乡镇间儿童脊髓灰质炎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乡镇间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不同年龄组儿童脊髓灰质炎IgG抗体阳性率在96.30% ~97.74%之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在95.17%~ 97.74%之间;各年龄组间儿童脊髓灰质炎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蛟河市14岁以下儿童人群具有较高的脊髓灰质炎和麻疹免疫抗体水平,已形成了有效的针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的免疫屏障.
作者:祁庆贺;哈杰;范学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重组酿酒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结构性状.方法 采用HPLC法,分别以磷酸盐缓冲液和含去垢剂SDS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分析3批重组酿酒酵母表达的纯化HBsAg VLP的出峰规律.结果 3批纯化的HBsAg样品在不含SDS的流动相条件下,均只在(15.39±0.01) min处出现单一的相对分子质量2 000 000的HBsAg VLP峰,峰面积积分百分含量为(100.00±0.0)%.3批纯化的HBsAg样品在含SDS的流动相条件下,在(15.07±0.02) min处出现相对分子质量2 000 000的HBsAg VLP峰,峰面积积分百分含量为(55.07±0.05)%;在(28.62±0.04) min处出现1个相对分子质量24 000的P24亚基多肽峰,峰面积积分百分含量为(44.93±0.04)%.结论 HBsAg在常规保存条件下为P24亚基通过非共价键或(和)共价键聚合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 000的大分子蛋白颗粒,在含SDS的条件下,HBsAg颗粒可部分解聚为P24亚基.
作者:孙玉杰;马锐;马晓宇;刘旭;王瑜;盛玉博;王辉;黄浩;陈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牦牛肝蛋白BGP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体外抗癌活性.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BGP分别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作为实验组,同时设未处理细胞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BGP(25、50和100 mg/L)作用HepG2细胞12、24、36和48 h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GP(25、50、75、100mg/L)作用HepG2细胞24 h,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BGP均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与未处理细胞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mg/L BGP作用48 h,对HepG2细胞抑制率高(94.99%).各浓度BGP实验组HepG2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间隙加大,细胞间连接不牢固,胞内颗粒增多,呈现生长受阻状态,甚至有细胞脱落,细胞数目减少,其中100 mg/L BGP作用48 h,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不同浓度BGP作用HepG2细胞24 h后,均可不同程度抑制HepG2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与未处理细胞对照组相比,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除25 mg/L BGP实验组),G0/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牦牛肝蛋白BGP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肝癌活性.
作者:郭洁;柳青海;李天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钩端螺旋体疫苗中的苯酚含量.方法 色谱条件:色谱柱:Novo-Pak C-18层析柱(3.9mm× 150mm,4μm),流动相:甲醇-超纯水(40∶6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范围、精密性、重现性、准确性验证及初步应用.结果 苯酚浓度在18.552 ~ 129.864 μg/ml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苯酚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苯酚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主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5%,保留时间的RSD为0.10%;用建立的方法检测6份钩端螺旋体疫苗样品中苯酚含量的RSD为0.5%;准确性试验的总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0%; HPLC法和溴量滴定法测定4批钩端螺旋体疫苗样品中苯酚含量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HPLC法可以更准确地测定苯酚含量,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精密性高,重现性好,无干扰,适用于钩端螺旋体疫苗成品中苯酚含量的检测.
作者:张瑾;王瑾;杨英超;张影;薄淑英;王国柱;辛晓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氨基酸分析是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的有力工具,氨基酸分析在重组蛋白类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应用主要包括: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蛋白精确定量及消光系数计算,为重组蛋白的结构确证及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就氨基酸分析在重组蛋白类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毕华;史新昌;饶春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是生物领域四大表达系统之一.近年,随着Cervarix(R)、Provenge(R)和FluBlok(R)的批准上市,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的发展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同时,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杆状病毒-昆虫细胞技术平台在疫苗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深入.本文拟对杆状病毒-昆虫细胞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人用重组蛋白疫苗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伟善;吴浩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003~2011年连续9年出口韩国的2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E蛋白基因及氨基酸序列的稳定性.方法 提取出口韩国的2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及其生产该疫苗的主种子和工作种子病毒RNA,RT-PCR法扩增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片段后进行测序;将2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E蛋白基因序列中8个关键位点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乙型脑炎病毒弱毒株SA14-14-2应用AlignX比对软件进行分析;检测2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及生产该疫苗的主种子和工作种子病毒滴度.结果 23批疫苗与生产该疫苗的主种子、工作种子的病毒E蛋白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 E蛋白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均由1 500个核苷酸组成,并编码500个氨基酸,同源性100%; 23批疫苗E蛋白基因中与弱毒力密切相关的8个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均未发生改变,与生产该疫苗的主种子、工作种子以及GenBank中登录的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D90195)E蛋白相应位点一致性为100%;生产23批疫苗的主种子和工作种子病毒滴度变化幅度较小,为6.72~7.17 lgPFU/ml,而23批疫苗的病毒滴度变化幅度也较小,为7.02 ~7.61 lgPFU/ml.结论 连续9年出口韩国的2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一致性良好,该疫苗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作者:杨会强;倪谦枝;刘杰;汪伟;孙艳;李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与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在青年中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江西省上饶市卫生学校抽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健康状况良好的15~20岁学生910名,随机分为A、B、C3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分别经上臂外侧三角肌全程接种3针10 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 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和10 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全程免疫后1个月采集接种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 全程免疫后1个月,A组与C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分布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500 mIU/ml的分布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均<0.01),抗-HBs GMC< 10和10~ 499 mlU/ml的分布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1或<0.001).有1名接种者在接种后0.5h有局部疼痛症状,第2天疼痛消失,未见其他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的抗-HBs阳转率和抗-HBs GMC水平均高于低剂量乙肝疫苗,提示青年应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以建立有效的防御乙肝的免疫屏障.
作者:郑俐敏;黄素玲;孙志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钝顶螺旋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钝顶螺旋藻sod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sod,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SOD-GST利用蛋白纯化树脂Glutathione SepharoseTM 4 Fast Flow纯化后,采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重组SOD的活性.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GEX-4T-sod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融合蛋白SOD-GST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 000,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2%,在重组菌裂解上清和沉淀中均有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的融合蛋白纯度为82.4%,浓度为2.8 mg/ml,从可溶性表达产物中纯化的酶的比活性为1 440U/mg.结论 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钝顶螺旋藻SOD,为其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作者:赫慧琛;姜晓杰;高金亮;徐萌杰;王英;王文杰;李炜;祁美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