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科陶瓷树脂粘接研究进展

费健;骆小平

关键词:牙科陶瓷, 修复体, 树脂粘接
摘要:目前,牙科陶瓷材料因为具有极佳的光学性能而能为患者制作美学要求较高的修复体.陶瓷材料脆性较大,在许多临床条件下必须要依靠树脂粘接才能使全瓷修复体与基牙支持组织牢固地结合,从而使得修复体长期耐用.对牙科陶瓷树脂粘接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端粒酶与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衰老的研究

    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基本要素之一,目前种子细胞主要来源是自体的同源细胞,存在容易衰老,不易大量扩增的缺陷.端粒及端粒酶在细胞的衰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回顾有关研究,探讨端粒酶在延缓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作者:沈干;王彦;丛笑倩;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肠黏膜下层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小肠黏膜下层(SIS)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组织如膀胱、肌腱、韧带、硬脑膜和血管等的修复,具有部位特异的组织再生能力,在部分组织缺损的修复中,可获得结构和功能上的重建,但在某些组织如输尿管也存在粘连与功能不能重建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SIS可望作为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

    作者:罗静聪;杨志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纳米控释系统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纳米控释系统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由于它的超微小体积,使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对纳米控释系统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行评述,表明纳米粒子作为生长因子控制释放、信号分子传递和基因转染的载体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发明;金岩;吴织芬;王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生物材料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是生物材料与机体反应的重要内容,而研究细胞对材料的趋化、黏附、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内部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并监测细胞的重要功能分子表达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于炎症反应的各方面研究也为提高生物材料相容性和建立生物材料评价的免疫学指标提供了依据.

    作者:丁婷婷;章平;孙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可生物降解材料聚己内酯在医学上的应用进展

    聚己内酯是一种被FDA批准的可生物降解的聚酯材料.由于其具有在组织中可降解的能力,因此成为组织工程中可能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材料.对聚己内酯的一些重要特性和当前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指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艾合麦提·玉素甫;王振斌;朱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可降解生物材料聚乳酸/磷酸钙陶瓷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聚乳酸和磷酸钙陶瓷都是骨组织工程中常用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前者是人工合成的多聚物,在体内降解时间较长,可起到临时支架的作用,不同结构的聚乳酸又有不同的生物特性;后者生物活性好,亲和性高,但是脆性大,抗折强度低.两者的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能成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吴巧凤;陈槐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

    基因芯片技术的诞生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它以一种全面、综合、系统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生命现象.同时,它还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大方法学突破,也是新药开发筛选的新方法.

    作者:尚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囊化移植的研究进展

    微囊移植技术能起有效的免疫隔离作用,为解决排斥反应、供体缺乏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目前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发展为成熟,但近海藻酸-钡交联微囊也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好评.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可使移植物较长时间存活,并维持良好功能.猪胰岛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良好供体.微囊移植虽尚不适于临床,但经不断完善必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武林枫;翟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学超声图像分析的研究进展

    超声成像是四大医学影像技术之一,由于其特有的实时性、无损性、廉价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诊断,因此,有必要对医学超声图像的计算机分析进行研究.从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及组织定征和生物测量三个医学超声图像分析的主要方面对国内外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发展前景.

    作者:毕英伟;邱天爽;李小兵;刘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牙科陶瓷树脂粘接研究进展

    目前,牙科陶瓷材料因为具有极佳的光学性能而能为患者制作美学要求较高的修复体.陶瓷材料脆性较大,在许多临床条件下必须要依靠树脂粘接才能使全瓷修复体与基牙支持组织牢固地结合,从而使得修复体长期耐用.对牙科陶瓷树脂粘接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作者:费健;骆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纳米材料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开发

    临床上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十分常见,但骨缺损的治疗至今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在此领域的应用开发日益得到学者的重视.就纳米材料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开发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谭葆春;杨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仿生嗅觉神经芯片的研究进展

    嗅觉神经芯片是在电子鼻和细胞传感器研究的基础上,在芯片表面培养嗅觉感受神经元所构成的一种神经芯片.该技术是通过用微电极阵列等芯片技术记录气体分子作用于神经元膜表面嗅觉受体产生的动作电位而达到气体检测的一种更具仿生意义的生物电子鼻技术.在嗅觉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嗅觉芯片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论述,重点介绍了嗅觉细胞的培养和神经芯片技术等嗅觉芯片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刘清君;许改霞;徐莹;秦利锋;李燕;叶学松;李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SonoVueTM--一种新型超声对比剂的研究进展

    SonoVueTM是一种新型第二代微泡型超声造影剂,内含SF6,外被稳定的磷脂外壳.它的抗压性能较好,安全性高.由于其特殊的药理学及声学特性,结合特殊的超声检测技术,产生了一种新的显像模式--对比增强超声(CEUS).它可明显提高临床超声检查技术水平,应用价值可与核医学、对比增强CT和MRI相当.

    作者:刘丽萍;王智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MRI中电磁场对人体心脏影响的模型仿真研究

    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通过电磁场对人体心脏影响的模型仿真,计算出心脏体段由磁共振成像(MRI)时变梯度场感应的涡流,并与已有的心脏刺激阈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心脏感应涡流的峰值离推荐阈值尚有一定距离.人体在常用的梯度场和几千赫兹的切换频率下感应出的电流不足以引发心室震颤,但是,梯度场切换频率的提高可能会引发心室震颤.

    作者:陶贵生;夏灵;何超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快速原型技术在颅颌面整复中的应用

    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形制造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已深入到医学领域的诸多学科,其中颅颌面整复方面的研究更显活跃.概括介绍快速原型技术及其在颅颌面整复方面的研究近况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作者:张庆福;吕春堂;周中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机接口:大脑对外信息交流的新途径

    基于脑电(EEG)的脑-机接口(BCI)是在人脑和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全新对外信息交流和控制技术,概述了基于EEG的BCI技术的科学意义与应用前景,并介绍了BCI主要研究方法和类型.

    作者:万柏坤;高扬;赵丽;綦宏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