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氰咪胍引起帕金森病1例

曹崇玉

关键词:甲氰咪胍, 十二指肠溃疡, 服药, 反复发作性, 心脑血管, 疼痛, 高血压病, 外伤史, 上腹部, 走时, 自主, 症状, 下肢, 头晕, 口服, 剂量, 饥饿, 患者, 抖动, 钡餐
摘要: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反复发作性疼痛半年余来我院就诊.疼痛饥饿时加剧,进餐后缓解.胃、十二指肠钡餐X线摄片提示:十二指肠溃疡.立即给予口服甲氰咪胍每次0.2 g,每天3次,晚上1次剂量加倍.服药3 d后症状明显缓解,服药7 d出现头晕,乏力,两手抖动,第9天起两下肢起步困难,行走时发抖,并出现不自主摇头.既往无类似发作史,无心脑血管、高血压病史,无外伤史,近期无服药史.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331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变化的原因.方法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为0.5~2.0 μg*L-1.结果共监测331例,<0.5 μg*L-1的74例,>2.0 μg*L-1的20例,在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的237例.结论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原因多样而复杂,应重视监测,以保证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

    作者:徐雯宇;王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一氧化氮(NO)在脑内具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作用.生物体内L-精氨酸与O2在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下生成NO.脑缺血发生后即有短暂的NO增高,主要由神经元的nNOS及血管内皮的eNOS介导,24 h后出现延迟性的更为明显的NO升高,这可能源于nNOS及iNOS的缓慢上调.不同来源的NO在脑缺血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NO对神经元的损伤可能与其介导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及其自身的氧化还原状态有关.NO的半衰期很短,大量研究通过对NOS、L-氨酸及特异性酶抑制剂的了解,熟悉不同来源的NO的作用,有助于脑缺血的临床治疗及愈后.

    作者:陈琳;高署;胡成穆;彭磊;李荣;李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000份病案分析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

    2001年底,我省某三甲医院从33个临床科室1~8月份全部归档病案中抽出1 000份,按照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组织一批老专家对这1 000份病案逐份逐条逐项打分评定,得出每个科室病案质量高低,随后举行为期1 wk的病案展览,吸引了卫生行政部门及省内同行前来参观,展览延长了1 wk.

    作者:张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以Annexin V/PI法检测新风胶囊对AA大鼠滑膜、胸腺及胃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以Annexin V/PI法检测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 AA)大鼠滑膜、胸腺及胃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新风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喋呤(MTX)对照组、雷公藤多苷(triperygium wilfordii polycoride tablet, TPT)对照组和新风胶囊(xinfeng cepsule, XFC)治疗组.记录各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及体重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CM)以Annexin V/PI法测定各组大鼠滑膜、胸腺及胃黏膜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XFC、TPT及MTX组治疗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显著降低(P<0.05~0.01),XFC组治疗后AA大鼠体重增加(P<0.05),而TPT及MTX组体重无变化(P>0.05);模型组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率低于胃黏膜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XFC组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率高于胃黏膜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TPT及MTX组(P<0.05~0.01).结论XFC与MTX、TPT一样能降低AA大鼠关节炎指数,在增加AA大鼠体重、促进滑膜、胸腺细胞凋亡及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方面优于MTX和TPT.新风胶囊的作用机制是促进滑膜细胞凋亡,抑制滑膜增生;促进胸腺细胞凋亡,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保护胃黏膜.

    作者:刘健;夏伦祝;冯艺戎;高家荣;刘新平;陈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强化现场考察规范研究行为

    药品注册现场考察是指药品注册过程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研究、试制样品单位的研制条件和相关记录进行现场检查,抽取样品的过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对申请新药临床研究、生产、已有国家药品标准品种的生产及部分补充申请(如中药增加薄膜包衣、中药各种丸剂间改变、新药技术转让、持有新药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申请该药品的批准文号、集团内品种调整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必须进行现场考察.

    作者:许伏新;陈咏梅;王艳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干化学法与镜检法检测尿红细胞相关性观察

    目的观察尿液十项分析仪(简称尿仪)与显微镜检测(简称镜检)尿中红细胞的相关性.方法住院患者送检的晨尿标本1 421份,同时进行两种方法检测,将结果分析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85.4%,其中阴性完全符合率为100%,阳性完全符合率为14.8%.结论尿仪检测的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镜检,尿仪检测BLD≤1+,可忽略镜检;>1+则必须镜检;明显不符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必要时与医师保持联系.

    作者:董万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正确认识和处理十个关系扎实做好新时期药品监管工作

    新年度我们的工作任务很重、要求很高.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我感到迫切、紧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

    作者:刘自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浅论临床药师的经济责任与合理用药

    2002年1月21日,国家卫生部等联合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与管理暂行规定>,首次明确规定要在所有医院实行临床药师制.从而为实现医院药学从传统的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与研究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医院药学适应病人需求和现代化医院建设及改革发展的结果.

    作者:庄旭琴;刘祥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用于甲亢全麻诱导的评价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用于甲亢全麻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甲亢女性病人40例,依据诱导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20)为硫喷胺钠-司可林组,Ⅱ组(n=20)为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组,Ⅲ组(n=21)为非甲亢病人,麻醉诱导方法与Ⅱ组相同.观察病人气管插管条件、血液动力学及心肌氧耗的变化.结果3组病人均可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优良率均达100%),但Ⅰ组部分病人呈现麻醉偏浅.3组病人诱导插管后血液动力学与诱导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Ⅰ组各项指标变化均较显著,Ⅱ和Ⅲ组变化较小.Ⅱ和Ⅲ组组间比较,HR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它参数部分时点Ⅲ组较Ⅱ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咪唑安定-维库溴铵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诱导,对于甲亢病人优于传统的硫喷妥钠-司可林诱导,但与非甲亢病人相比,仍嫌剂量偏小,尚待继续研究后进一步调整.

    作者:李家宽;周祖兴;徐忠厚;彭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消毒防腐药以不同形式注册原因初探

    近段时期,在药品质量检查和卫生监督中发现,一些生产企业生产外用消毒防腐药,不以药品形式注册,而是通过向卫生行政部门以消毒剂注册生产和销售.如: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甲酚皂溶液(来苏尔)、乙醇(医用酒精)、聚维酮碘溶液(碘伏)、高锰酸钾速溶外用片、醋酸氯己定溶液(洗必泰)等品种.以上均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消毒防腐药.但同时也是以消毒剂形式注册的品种.

    作者:金向东;郑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方麻可滴鼻液中醋酸可的松盐酸麻黄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麻可滴鼻液中醋酸可的松、盐酸麻黄素的含量.方法利用先分离后测定方法.结果测得醋酸可的松方法回收率为100.00%,RSD为0.34%;盐酸麻黄素方法回收率为99.99%,RSD为0.72%.结论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尹文光;魏礼芝;许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氧氟沙星注射液含量测定HPLC法的改进

    目的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氟沙星注射液中氧氟沙星的含量.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250 mm×4.6 mm,5μ),以0.05 mol·L-1枸橼酸溶液∶乙腈=83∶17(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4.0)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于293 nm波长处检测.结果线性范围为10.30~103.00 mg·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9%,RSD=0.68%(n=3).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快速准确,干扰小等特点,可用于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利;王举涛;鲁晓蓉;吴德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基础.但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缺乏直观性,大多表现为内容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分子结构式多、化学反应式多、循环途径多、代谢通路长等特点,表现了内容的复杂性.

    作者:熊江霞;汪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循证医学的产生、基础及实践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正悄然兴起一股研究、应用和推广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的热潮,循证医学的理念正逐渐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以指导卫生管理、高层决策、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等,循证医学对医学发展的贡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余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现状与治疗

    近年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在国内被引起高度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对该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该文参考近年的研究资料,从ICP的发病原因、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黄和平;周丽;章国华;龙子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温肾Ⅰ号对慢性肾衰肾阳虚大鼠血清睾酮及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肾Ⅰ号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肾阳虚的预防作用.方法用腺嘌呤灌胃造成大鼠CRF肾阳虚模型.CL-72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T),酶标仪测腹腔巨噬细胞(MC)功能,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温肾Ⅰ号具有显著降低腺嘌呤所致CRF肾阳虚大鼠BUN、Cr,24 h尿蛋白定量,减轻腺嘌呤对大鼠肾脏的病理损害作用.同时对MC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MC产生的一氧化氮(NO)量.结论温肾Ⅰ号可预防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肾阳虚大鼠肾功能恶化,降低蛋白尿,提高其免疫力,从而有效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作者:章国华;陈雪功;龙子江;李云龙;张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5个丹皮酚酯的合成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丹皮酚与相应的酰氯反应得到5个新的丹皮酚酯,其结构通过光谱法确证.它们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MTT法和集落形成法进行了评价.初步的体外生物试验结果表明,5-硝基-2-呋喃甲酸的丹皮酚酯对人肿瘤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结果和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5-Fu相近.

    作者:潘显道;费勤志;朱承根;梁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儿童EB病毒感染40例

    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年龄相关,轻者无症状,重者危及生命.婴儿感染EB病毒通常无症状,也可以仅有扁桃体肿大充血、发热等症状.在学龄儿童EB病毒感染可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出现淋巴结、肝脾肿大等.现将我科1998年2月~2003年2月收治的4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秦义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乳膏的含量

    目的建立奥硝唑乳膏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312 nm为测定波长,测定奥硝唑乳膏中奥硝唑的含量.结果奥硝唑线性范围为6.0~18.0 mg·L-1,r=0.999 9,回收率99.4%,RSD=1.1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制剂中的辅料不干扰测定,可用于奥硝唑乳膏的含量测定.

    作者:戴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减少甲状腺术后切口瘢痕形成的技术改进

    颈部手术的瘢痕影响美容,为使甲状腺肿瘤病人术后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作者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切口处理做了改进,减少瘢痕形成,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巧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