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hina Med 2007将再续精彩

闻宜;段鹏飞

关键词:中国, 展览中心, 医疗仪器设备, 国际贸易中心, 人民解放军, 联合主办, 总公司, 展览会, 卫生部, 集团, 后勤, 股份, 北京
摘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惠通(集团)总公司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07年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China Med 2007)将于2007年4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展品选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常规医疗设备的维修及方法

    本文主要叙述了医疗设备的维修及方法和在高等领域的处理办法及管理.

    作者:王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适形断层调强放疗光栅系统(YPSUN4000金雀系统)

    适形断层调强放射治疗是前沿的一种调强技术,采用类似CT的模式,分层沿环形对肿瘤进行照射治疗,适形断层调强光栅(MLC)是其关键设备.断层调强光栅直接外挂在各类加速器上,装拆方便,配合治疗床的旋转及移动,实现调强放疗.

    作者:黄文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国介入医疗器械产业迅猛发展——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器械发展规划研讨会

    2006年9月9日,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器械发展规划研讨会.

    作者:叶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第四届全国临床医学工程学会委员换届大会在京召开

    2006年9月15日第四届全国临床工程学会委员换届大会暨学术研究会在北京金泰海博大酒店隆重召开,大会由焦海川副主任主持.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俞梦孙院士为主任,以焦海川、任国荃、卢爱丽、王澍仁、王智彪等专家教授为副主任,以张楠为秘书长,马永春、陆庆国为副秘书长的新一届领导核心.当选的学会第四届委员会有全国各地委员49人(其中常委23人).

    作者:蔡晓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第三届医学成像和虚拟现实会议(MIAR 06)后记

    今年8月17号和18号在上海富豪东亚大酒店召开了为期两天的第三届医学成像和增强现实会议(MIAR06).MIAR前两届分别在香港和北京开,但这次的规模和影响力要比往届更大.同时此次会议与相关的工业界保持紧密的关系,部分赞助商包括西门子、NDI、GE等公司,而且来自NDI公司的代表在会后颁发了企业冠名的佳学生论文奖.

    作者:陈刚;顾力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环氧乙烷灭菌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环氧乙烷灭菌医疗器械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如何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灭菌确认,及在灭菌确认中应注意的初始污染菌和短周期循环等事项.符合国际和国内相关规范的灭菌过程是无菌医疗器械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

    作者:黄进;王向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柯达全面推行农村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

    2006年9月7日,第15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CHINA-HOSPEQ)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召开,国内外各大中型医用仪器设备公司携其新产品在展会上亮相.在场外展区,柯达以新Point of Care CR巡展车展示了其新农村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的理念.

    作者:严晓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Novosorb

    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目前成为科研机构的主要研究领域.人们一直在寻找并研发低成本、具有生物兼容性、可吸收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作者:叶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NASA利用实时3维超声成像技术,研究太空飞行对宇航员心脏造成的影响——研究重点评估宇航员心脏质量减轻的原因

    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近日宣布,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正在使用飞利浦iE33超声波心脏成像系统和QLAB量化软件,评估太空飞行对搭乘航天飞机的宇航员的心脏造成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技术还将用于评估国际空间站和地面模拟环境中宇航员的心脏情况.NASA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是太空飞行引起心脏质量减轻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食管覆膜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目的:评价覆膜内支架对食管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食管癌患者,病变按吞咽困难分级:2级2例,3级6例,4级4例.12例患者分别进行食管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12例病人置入13枚支架,12例病人6个月存活率83%(10/12),一年存活率33%(4/12).结论:食管内支架是治疗食管癌有效的姑息性疗法,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石永胜;孙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微量输液泵流速质控中探索的相关问题

    医疗质量的安全是医院管理中永恒的主题,就医院输液泵的质量安全上,存在的问题是医院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输液现在已经成为医院为普及的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依靠重力输液来解决较轻的病状.但是对于危重病人,临床上要求根据药物和患者情况不同配以适当的输液速度,这就需要输液泵来辅助临床输液,但是输液泵输液时存在很多误差,输液泵流速质控成为了我们对临床质控的一个大的研究课题.如何把输液误差降到低,如何让病人享受低风险的输液治疗,这就是本文要探索的问题.

    作者:陈燕暘;肖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基于DSP的大容量心电监护系统

    新型的动态心电信号处理和存储系统,以TI公司出品的TMS320VC5509DSP芯片进行整个系统的控制和数字滤波,以仪用放大器AD620为前置放大,以低功耗大容量Flash存储器K9K1G080UOM为存储器,在软件部分,采用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是一个存储量大,精度高,噪声低,共模抑制比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便携式家庭用心电监护系统,方便的实现了对病人实时动态的长时间监护,详细的介绍了软硬件构成,实用性强,性价比高.

    作者:李晓艳;李兴平;刘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36例临床Ⅰ~Ⅱ非小细胞肺癌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病人年龄58~88岁,中位年龄74岁,Ⅰ期25例,Ⅱ期11例,病灶小于3cm17例,3cm以上19例.采用真空袋固定,Philips公司CT模拟机定位及VARIAN公司的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小于3cm病灶采用弧形照射结合2~3个适形固定野,剂量10~15Gy/次,共3~5次,3cm以上病灶采用非共面适形野,剂量5~8Gy/次,共6~12次,计划要求95%以上PTV体积接受95%以上剂量.按100%等剂量线计算处方剂量,全肺V20控制在≤25%.结果:近期疗效中完全缓解(CR)率为53%,部分缓解(PR)率为36%,无进展(NR)率为11%,总有效率(CR+PR)为89%.肿瘤直径小于3cm者CR率为76.5%,而3cm以上者CR率为31.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2.4%、38.5%.Ⅰ期、Ⅱ期1年生存率分别为96%、54.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57%、43%.放射性肺反应早期多为0级,Ⅰ级9例,Ⅱ级3例,晚期肺反应多为Ⅰ级,Ⅱ级6例,无Ⅱ级以上早期及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失败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

    作者:修霞;李高峰;李明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China Med 2007将再续精彩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惠通(集团)总公司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07年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China Med 2007)将于2007年4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

    作者:闻宜;段鹏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国内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彩超隆重上市

    2006年9月16日,彩球飘飞的迈瑞大厦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来自全国超声业界的100多名专家、知名学者及媒体代表聚集一堂,共同见证了迈瑞公司研制的国内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DC-6的隆重上市.

    作者:李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构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召回制度的思考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情况,分析了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基础,后就如何建立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召回制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就制定召回制度应考虑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雯;肖忆梅;李海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PET/CT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女性的生命健康.每年全世界有几百万人发病,我国虽然是低发区,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发病绝对人数庞大,尤其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乳腺癌已经跃居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

    作者:韩丽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分子靶向药物与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是长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手术、放、化疗是肿瘤治疗的3大主要治疗手段,临床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唯一路径.为此,肿瘤界的学者们一直努力探究以放化疗同步、化疗或放疗与手术合理结合或序贯、精确放疗技术的应用等综合治疗方案,以寻求大限度的提高肿瘤控制率、大限度的降低治疗毒性并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迎选;曹京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与肺癌CT诊断的对比探讨(附39例报告)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39例.依据手术病理和临床追随结果对活检病变作出后诊断.结果:39例胸部病变均有终临床诊断结果,穿刺活检诊断的正确率为94.8%(37/39),并发症包括气胸2例,肺实质少量出血2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作者:何萍霞;刘家袆;刘东红;罗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