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OSAHS的临床分析

赵华;周克文

关键词:鼻内镜下, 腺样体肥大, 切除治疗, 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上气道阻塞, 注意力不集, 现报道如下, 症状表现, 睡眠结构, 生理变化, 流行病学, 调查显示, 口呼吸, 局限性, 记忆力, 红十字, 发病率, 安徽省, 中频
摘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儿童OSAHS发病率为1%~3%[1].主要症状表现为白天打瞌睡、鼻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夜间睡觉时张口呼吸、打鼾、胸腔反向呼吸、睡眠不宁、遗尿等,究其原因主要为腺样体肥大引起上气道局限性阻塞所致.安徽省红十字铜陵医院自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OSAHS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治疗次间摆位误差变化及主观因素影响研究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BCT)配准误差研究鼻咽癌治疗次间摆位误差变化和治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影响.方法 2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4岁.对其进行放射治疗,每周1次治疗前摆位CBCT扫描,在X射线容积成像(XVI)系统中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X、Y、Z轴平移和绕各轴旋转误差.与误差限值(平移方向<2mm,旋转方向<2°)对比,任意一个方向大于阈值,通过六维遥控床进行自动的摆位误差校正.误差调整后再次扫描并配准获取调整后的误差.分析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变化的趋势.同时根据工作人员分组(4组)统计摆位校正的频率,分析治疗人员的主观因素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 在20例的第1周至第6周的数据中,Y轴和Z轴平移摆位误差及Y轴旋转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对4组工作人员摆位校正频率统计对比,第1组为45.61%,第3组为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4组差别不大(58.82%vs 50.00%).结论 基于CBCT校正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的进行,有一定的减小.而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减少这一影响.

    作者:柏朋刚;黄星武;杨海松;陈传本;倪敏;瞿宜艳;蒋思思;张秀春;李奇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抗人纤维蛋白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scFv)文库,筛选高亲和力抗人纤维蛋白scFv并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人纤维蛋白免疫小鼠,分别扩增小鼠VH和VL基因,经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反应(PCR)将VH和VL基因拼接成scFv基因,SfiⅠ/NotⅠ双酶切克隆人pCANTAB5E噬菌粒载体,转化E.coli TG1构建成库,采用人纤维蛋白原对抗体库进行负筛选,人纤维蛋白进行正筛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阳性克隆的抗原特异性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构建了库容为8.7 × 106的抗人纤维蛋白 scFv库,ELISA测定显示scFv具有较高的抗原特异性;抗人纤维蛋白scFv基因序列长732 bp,编码244个氨基酸,VH和VL基因均有明确的3个互补决定区和4个骨架区.结论 成功构建了抗人纤维蛋白scFv文库,并筛选到高亲和力的抗人纤维蛋白scFv,为新型血栓显像剂的开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王沂;张春明;王洋;郝建秀;宋娜玲;刘金剑;贺欣;刘鉴峰;闫玉军;王德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动脉导管未闭与肺动脉狭窄介入诊疗中的辐射剂量分析

    目的 了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诊疗中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以便有效开展和加强受检者医疗照射的防护,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158例介入治疗患儿,其中男性77例,女性81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年龄4岁;体质量5.7~42.0 kg,平均体质量14.2 kg.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118例,肺动脉狭窄(PS)球囊扩张术40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电影采集模式为小儿心血管模式(ped CARD);帧频控制30 f/s;透视模式为脉冲控制,4f/s;根据年龄不同选择管电压在60~70kV,管电流自动调节;对比剂为非离子型370 mgl/mL碘普罗胺.回顾性分析不同术式、不同年龄患儿进行透视时间、皮肤辐射剂量.结果 PDA透视时间(4.66±3.59) min,PS(5.62±2.79) min,两种手术透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同一种手术中透视时间差异较大.皮肤辐射剂量范围1.20 ~ 107.00 mGy,平均皮肤辐射剂量22.45 mGy;PDA患儿诊疗时,透视+电影采集总皮肤辐射剂量为(20.24±13.52)mGy;PS患儿诊疗时,透视+电影采集总皮肤辐射剂量为(41.88±29.24) mGy;两组患儿皮肤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皮肤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量的皮肤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种类手术透视时间的长短与年龄、体质量关系不大,造成透视时间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患儿病变的部位、性质、形态、大小及手术操作者的操作技术和防护意识,要降低辐射剂量,就要缩短透视时间,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操作技术和防护意识是至关重要.

    作者:路春兰;于彤;赵东辉;赵晶;韩忠龙;李博超;李东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OSAHS的临床分析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儿童OSAHS发病率为1%~3%[1].主要症状表现为白天打瞌睡、鼻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夜间睡觉时张口呼吸、打鼾、胸腔反向呼吸、睡眠不宁、遗尿等,究其原因主要为腺样体肥大引起上气道局限性阻塞所致.安徽省红十字铜陵医院自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OSAHS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华;周克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三氧化二砷体内化疗抑制大肠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O3)术前短期体内化学治疗对大肠癌细胞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评价其体内化学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大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消化内镜检查及病理活组织检查诊断为大肠腺癌且计划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5.1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例,保存患者术前行内镜诊断时所取得的癌组织.试验组:As2O3(亚砷酸)注射液10mL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给予患者术前每天1次静脉滴注,连用3d;空白对照组:不用药两组均于第4日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后手术.取术后病理癌组织.将患者术前与术后所取标本进行如下处理:固定、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m2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s2O3体内化学治疗可以使大肠癌细胞P53蛋白、VEGF蛋白的表达下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s23体内化学治疗可以使大肠癌细胞nm23蛋白表达率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203短期体内化学治疗有抑制大肠癌细胞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小兵;杨幼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5~81.0岁,平均年龄48.6岁.对其临床特点、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以心慌、胸闷、气短等多见,占80%;1例出现偏瘫,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90%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所有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以心律失常多见(60%).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可探及纵横交错排列的肌小梁和大小不等深陷的小梁隐窝;非致密化心肌的厚度与致密化心肌的厚度比值(N/C)>2;彩色血流可见隐窝内血流与左心室相通.结论 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无特异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栓塞事件少见.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该病的心肌结构,是该病的首选检查.

    作者:王琦;王华;韩明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双侧股骨近端对称性及解剖形态的三维重建研究

    目的 建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的三维模型,分析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并测量解剖形态的相关参数,研究双侧股骨近端的对称性及解剖形态.方法 选取50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52岁.扫描参数:扫描层厚0.625 mm,扫描电压120kV,扫描电流100mA.扫描范围:自双侧股骨头上10mm至小转子中点平面下50 mm.将双侧股骨近端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左侧股骨与右侧股骨镜像模型相配准,对配准后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并测量左右股骨近端的形态参数,使用SPSS 16.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股骨近端形态和髓腔内部结构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及内部结构具有高度对称性.股骨头直径为(45.71±4.08)mm,股骨头高度为(53.61±5.43) mm,偏心距为(39.91±5.07) mm,股骨颈中央直径为(36.71±3.75) mm,颈干角为(127.88±6.28)°,股骨颈长度(46.61±4.74) mm,小粗隆中点所在平面的髓腔内径为(26.21±4.59)mm,其中偏心距、颈干角与白种人形态参数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供了一种验证双侧股骨对称性的新方法.结论 正常成人双侧股骨内外部形态存在一定的对称性,变异较小,为股骨形态的测量提供理论依据;三维重建更利于对股骨近端形态参数的测量;新配准方法的提出对于临床中股骨近端骨折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杜长岭;马信龙;张弢;马剑雄;付鑫;卢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评价及近期疗效

    目的 评价MRI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1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6~47岁,平均年龄42岁;体质量指数(BMI )20.45~27.34,平均BMI2357.对其进行MRgFUS治疗,在治疗后即刻行子宫肌瘤增强MRI扫描.测量每例肌瘤的无灌注体积(NPV),评价治疗完整性.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症状改善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每次随访均进行子宫肌瘤症状-生活质量问卷(UFS-QOL)调查,分析症状严重度评分(SSS),评价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对21例患者的23个子宫肌瘤进行了 MRgFUS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每例耗时230min,平均每例肌瘤当天治疗后NPV百分比62.86%(25%~99%),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1例患者均接受了6个月的随访.术后6个月平均SSS降低70.63%,由术前的28.87±9.69(9.38~40.63)降至8.48±7.1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gFUS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高,真正无创,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评价.

    作者:梁松年;苏洪英;赵杨;孙文阁;吴文颖;牛蒙;徐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晚期肝癌的异常血液供应影像及对介入治疗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中晚期肝癌的异常血液供应及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旨在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资料143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26例;年龄11~ 80岁,平均年龄53.8岁.对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3例中,规则性供血111例,占77.62%;异常供血32例,占22.38%,其中变异性供血17例(占11.89%),寄生性供血15例(占10.49%).32例中,29例成功进行超选择插管并给予化学治疗栓塞治疗,其中18例使用SP微导管插管;3例异常供血未能成功超选择插管,只进行单纯灌注化学治疗.结论 中晚期肝癌的异常供血发生率较高,认识其变异特点,才能确保肝癌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彻底性.

    作者:戴社教;王深皓;李红;邹百仓;刘强;相里伟;赵红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LHRH-MPG△NLS/siRNA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观察

    目的 设计并合成新型小干扰RNA(siRNA)载体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MPGΔNIS(LHRH-MPGΔNIS),考察不同N/P情况下LHRH- MPG△ΔNIS与siRNA结合情况并探索稳定的LHRH-MPGΔNIS/siRNA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方法 将LHRH-MPGΔNIS与针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的siRNA按N/P比为4∶1、6∶1、10∶1、12∶1的比例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制备多肽/siRNA复合物,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多肽与siRNA的结合情况.分别在pH值为7.0、75、8.0、8.5的溶液中制备N/P为20∶1的多肤/siRNA复合物,另在pH为7.0时按N/P为10∶1、15∶1、20:1制备多肽/siRNA复合物,BI-9000AT激光光散射仪分别检测其16d和20d内粒径大小变化情况,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LHRH-MPGΔNIS与siRNA在N/P大于10∶1时形成完全结合的复合物,即siRNA被多肽完全包裹.不同pH值溶液中形成的多肽/siRNA复合物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差别,且粒径均在100~280 nm,16d内未发生明显聚集.在pH为7.0时按N/P比为10∶1、15∶1、20∶1制备的LHRH-MPGΔNIS/siRNA复合物在20 d内粒径在150~450 nm分布,且未发生明显聚集,较为稳定.结论 实验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siRNA载体LHRH-MPGΔNIS,当N/P大于10∶1时其可将siRNA完全包裹;pH为7.0时N/P为10∶1、15∶1、20∶1时该载体与siRNA均可形成稳定的纳米级复合物,其中N/P为15∶1和20∶1的复合物粒径稳定性优于N/P为10∶1的复合物;在pH 7.0~8.5的溶液中形成的LHRH-MPGΔNIS/siRNA复合物均较稳定,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朱琳;刘兰霞;宋丽萍;冷希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药物涂层球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及述评

    文章介绍了新的药物涂层球囊技术(DCBs)预防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在球囊表面被以抗组织增生药物.由于扩压作用迅速转移,释放药物到血管壁中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导致微管功能障碍而产生抗组织增生、减轻炎症作用的,目前在冠状动脉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中初步应用效果明显.文章还述评了今后重点需要研究DCBs的优化、球囊涂层载体技术、球囊技术与其他技术如斑块切除术或支架技术的结合研究、DCBs仅需要一次治疗还是多次使用更佳、血管壁对涂层药物吸附攘取的研究、涂层药物有无毒副反应及毒理如何等,以便促进其广泛临床应用.

    作者:刘勇;刘怡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和不同步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并对其不同步性作初步研究.方法 选择30例健康受试者和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心力衰竭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8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4岁.用RT-3DE进行左心房时间-容积曲线分析,获取容积指标:大容积(LAVmax)、小容积(LAVmin)、主动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主动射血分数(LAAEF).同时获得左心房不同步性参数:达小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16-SD 、Tmsv-12-SD 、Tmsv-6-SD和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容积指标用体表面积进行标化,时间参数用R-R间期校正.并分析校正后的不同步性指标Tmsv-16- SD% 、Tmsv-16-Dif%与容积指数LAVmaxⅠ等的相关性.结果 ①各容积指标校正前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容积均增大,左心房射血分数LATEF、LAPEF和LAAEF均减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步性指标Tmsv- 16-SD%、Tmsv- 16-Dif%等在心力衰竭组增大,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Tmsv-1 6-SD %、Tmsv- 16- Dif%与各容积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各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LAVmaxⅠ相关性强,r分别为0.73、0.75(均为P< 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减低,存在着不同步性,RT-3DE可以较好地评价左心房功能和不同步性.

    作者:曹省;郭瑞强;陈金玲;郝力丹;何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人星状病毒1型衣壳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的研究

    目的 表达纯化人星状病毒1型(HAstV-1)衣壳蛋白VP26片段,制备多克隆抗体,初步建立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病毒抗原方法,为进一步大量表达VP26片段、构建基因工程疫苗和临床检测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重组VP26蛋白,并以Ni2+-NTA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运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二噻啉甲酸法(BCA)实验、Western blot等方法对重组蛋白纯度、浓度、抗原性进行评价鉴定.以重组VP26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耳兔获得多抗血清并对其效价、特异性用 ELISA鉴定.结果 原核表达载体pET30a(+)-VP26构建成功,重组VP26蛋白可在大肠杆菌Rosetta2宿主菌中大量表达.免疫兔所得多抗血清效价达到1∶8000,可以满足夹心法ELISA实验的需要.结论 HAstV-1衣壳蛋白原核表达系统建立和多克隆抗体制备可以作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基础,有助于对HAstV-1感染致病机制、免疫诊断和疫苗研制的更深入研究.

    作者:吴立梦;翁康生;陆晔;陈敏;吴凡;王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

    目的 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M-PLGA-OM-NP)的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子进行评价.方法 运用复乳法制备M-PLGA-OM-NP,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并对纳米粒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 纳米粒外观呈规则球形,其平均粒径为146.5 nm,载药量为7.61%.包封率为44.8%.突释后至第72小时,纳米粒维持较稳定的释药速度,累积释放达52.9%.72 - 240 h,药物释放缓慢,累计释放约为16.6%,体外释放符合Ritger peppas方程lny=1.2806 +lnt.氧化苦参碱药性不受温度影响.结论 获得了较满意的M-PLGA-OM-NP制备工艺,其过程简单,粒子性状符合要求.

    作者:郑智武;陈岳祥;陈伟忠;宋春燕;钱慧;高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FibroScan(R)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应用现状

    FibroScan(R)是一种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新型超声影像学方法,具有无创、快速、可重复性高的特点,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其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文章主要对FihroScan(R)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临床应用及该检查的影响因素做一综述,同时将其与其他无创性模型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

    作者:王银玲;高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DR组织均衡技术在低剂量鼻骨侧位X射线摄影中的应用

    目的 探寻在鼻骨侧位X射线摄影中利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获取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研究.方法 利用人体模型进行常规的鼻骨侧位摄影,然后固定千伏值,在原有的mAs值上分别降低0.4 、0.8、1.2mAs进行摄片,再将降低剂量的图像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处理,比较不同图像对于满足诊断的需要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结果 常规摄影技术得到的图像需反复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显示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与软组织:降低0.4、0.8 mAs,虽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但是采用 DR组织均衡技术可在同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鼻骨与邻近软组织结构,同时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1.2 mAs,不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而且无法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使图像达到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不仅能将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及邻近软组织在同一副图像上清晰显示,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王嵇;唐辉;殷焱;陈洁;许建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30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经临床筛选的位于肝脏左外叶及Ⅵ肝段适合行腹腔镜手术的肝脏肿瘤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1岁.所有患者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地在腹腔镜下施行了肝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及延长腹壁小切口,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手术时间 52min.术中出血量20~200 mL,平均出血量110 mL,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住院时间6d.术后未发现并发症.术后病理组织检查证实23例肝细胞癌,7例肝脏血管瘤.结论 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对肝脏边缘型小病灶行完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更具微创意义.

    作者:刘亚辉;王英超;王广义;纪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造影分析蒙古族和汉族股动脉分叉位置差异

    目的 通过造影分析蒙古族和汉族股动脉分叉位置差异,为今后蒙古族和汉族患者行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方法 540例经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患者,其中蒙古族患者270例(部分来自蒙古国)(蒙古族组),汉族270例(汉族组)蒙古族组男性201例,女性69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4岁.汉族组男性198例,女性7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3.1岁.术中常规行股动脉造影.以股骨头和耻骨联合为参照,透视下在股骨头上缘和耻骨联合中点之间做一连线,再沿股骨头下缘、股骨头中心做两条平行线,由上到下将腹股沟部分为A、B1、B2、C共4个区,对常规穿刺股动脉位置行造影评价,并对因穿刺位置引起的相关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蒙古族患者股动脉分叉位于A、B1、B2、C区分别为5.1%、29.4%、44.3%和21.2%;汉族患者股动脉分叉位于A、B1、B2、C区分别为1.2%、26.3% 、32.7%和39.8%,两组患者股动脉分叉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因股动脉穿刺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分别为11.1%和2.2%(P<0.01).结论 蒙古族患者股动脉分叉位置较汉族患者股动脉分叉位置普遍偏高,股总动脉在股骨头中点以上区域分叉分别为73.7%和59.0%.在股骨头中点以下区穿刺股动脉蒙古族患者易出现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所以对蒙古族患者行经股动脉径路介入时应在股骨头中点以上穿刺.

    作者:王悦喜;阿荣;任保军;张迎军;刘晓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原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装置的构建与初步评价

    目的 在高原环境条件下构建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装置,通过在线运行初步评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应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已适应本地环境的健康长白仔猪2头,雌雄不限,体质量分别为29.5 kg和31.0kg.建立经颈外静脉至下腔静脉/颈外静脉插管组合血路、以驱动泵、血流管路、辅助加热器及含有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构建生物型人工肝装置,于体外血液循环中持续转流8h,观察实验前后动物的一般状态、心率、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改变,有无出血倾向发生,血流管路凝血情况及培养肝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分离所得肝细胞量为2.72×109,肝细胞纯度为93%,肝细胞活率为96%.体外血液循环实验后,动物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心率无显著改变,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均正常,未见出血倾向;血流管路凝血不明显;反应器内培养肝细胞活率,实验前后分别为(87.33±2.08)%和(84.67±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方法构建的高原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装置较为稳定、可靠,动物耐受性好.

    作者:张明森;李素芝;龙仁玲;宋克轩;江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声换能器特性的磁感应磁声成像正问题分析

    目的 在考虑声换能器特性的基础上,对磁感应磁声成像的正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声源的产生、传播及接收机制.方法 参考CT的三维Phantom仿真模型建立磁感应磁声成像正问题的模型,并结合电磁场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仿真分析模型内部电导率分布与磁场和磁感应电场的关系,得到模型内部的磁感应电流分布.然后再深入研究声偶极子模型,并检测分析声换能器的特性后.给出相应的仿真声信号检测结果.结果 磁感应电流密度在中心位置处为0,在电导率边界处变化较大.声换能器的检测声场分布和声偶极子传播的指向性会极大的影响声换能器接收到的磁声信号的值.结论 为磁感应磁声成像实验研究及由声信号重建物体内部的电导率分布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马任;殷涛;张顺起;刘志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