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军;李勇;陈亚光;刘庆海;杨文冲;刘颖
目的探讨蛋白对HCV/HBV 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将构建的HCV/HBV真核表达载体pcDNA-PCXS和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的方法检测抗-HBs和抗-HCV Ab;3H-TdR掺入法检测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51Cr释放法检测免疫小鼠特异性CTLs杀伤作用.结果DNA-蛋白组抗-HBs和抗-HCV抗体均较DNA组出现早,且抗体水平明显高,DNA-蛋白组的CTL应答水平也明显高于DNA组.结论蛋白能提高DNA疫苗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为DNA疫苗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作者:马绍辉;刘龙丁;李健峰;董承红;胡方;陈丽珊;任大明;李琦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制备鸡卵黄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EYHBV-TF),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用乙肝疫苗免疫母鸡,收集鸡蛋,取卵黄进行透析,制备EYHBV-TF,参照药典要求,采用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Lowry法等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白细胞粘附抑制法(LAI)和迟发型皮肤超敏试验(DTH)检测特异免疫活性.结果EYHBV-TF是一种可透析、含有18种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2 000的小分子物质,其多肽含量为1.2 mg/ml,核糖含量为152.94μg/ml,pH 6.9±0.5,蛋白反应阴性,大紫外吸收光谱在270 nm处.该EYHBV-TF能明显抑制小鼠白细胞粘附(P<0.01),并能诱导小鼠跖趾部皮肤的迟发型超敏反应(P<0.01),与猪脾淋巴细胞制取的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PSHBV-TF)检测结果接近(P>0.05).而正常卵黄提取液组、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和甲肝抗原(HAAg)对照组均不能表现出这两种效应(P>0.05).结论EYHBV-TF与PSHBV-TF主要理化性质和作用相类似,均具有乙肝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活性.
作者:徐燕萍;湛学军;杨淑华;谢大泽;彭赛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环境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在静态和动态培养系统中培养7 d后,收集CD34+造血干/祖细胞,利用SMART-PCR技术从少量RNA中扩增cDNA用于标记探针,与基因芯片杂交后分析培养前后以及不同培养模式下培养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在所检测的588个基因中,45个基因在培养前后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差异表达,其中20个基因在培养后表达上调,25个基因表达下调.另外,12个基因在不同培养模式中差异表达,只有CCL2在动态培养中高表达,而其余11个基因均在静态培养中高表达.结论通过分析体外培养环境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理解CD34+造血干/祖细胞对培养环境的生理响应.
作者:李群良;蔡海波;刘启威;谭文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不同载体蛋白(TT、DT和rEPA)制备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AMP)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溴化氰(CNBr)活化多糖,以无水己二酸二肼(ADH)为连接剂,1-乙基-1-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AC)为偶联剂,制备结合物并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抗GAMP与抗载体蛋白抗体及抗GAMP抗体的杀菌活性.结果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质结合物均具有GAMP抗原特异性;结合物免疫小鼠可诱生较单独多糖更高水平的血清抗GAMP IgG抗体和更强的体外杀菌活性,并能产生免疫记忆.结论3种载体蛋白制备的结合物均能提高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
作者:刘方蕾;吴兵;杜琳;曹鑫;杨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3种常见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蛋白谱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标志物,双缩脲法检测总蛋白,溴甲酚绿法(BCG)检测白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血清蛋白组分.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各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各组分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HBcAb(+)组与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b(+)、HBcAb(+)组血清蛋白各组分相比较,AIb呈显著降低(P<0.05);α1、α2、β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γ球蛋白呈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蛋白电泳、总蛋白、白蛋白联合检测可全面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蛋白谱的变化特征,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廖群;吴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构建融合表达IL-2和EGFP报告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设计载体pRevTet-On和pEGFP-C1的接头序列,经酶切连接重组为过渡载体pRevEGFP-C1,同时对质粒pBV220-IL-2和pEGFP-C1进行酶切,连接重组为过渡载体pEGFP-C1-IL-2.分别酶切质粒pRevEGFP-C1和pEGFP-C1-IL-2,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IL-2,并将其连接到pRevEGFP-C1的多克隆位点(MCS)中,转化至E. coli DH5α进行扩增,提取质粒DNA获得重组体pRevEGFP-C1-IL-2.结果经分析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载体pRevEGFP-C1-IL-2完全正确.结论已成功地构建了融合表达IL-2和EGFP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RevEG-FP-C1-IL-2.
作者:石艳春;梁浩;旭日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获得具有高活性的重组降血压多肽.方法人工合成高活性降血压肽单体,经酶切位点串联,克隆至表达载体,并转化宿主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结果经酶切、PCR和测序均证明,串联的基因ACEIP已成功克隆至pGEX-4T-2表达载体中,融合蛋白GST-ACEIP的表达水平达24.6%,表达产物的融合蛋白和多肽含量分别为1.1 g/L和0.14 g/L,其抑制活性达85%.结论已成功制备出高活性的重组降血压多肽,为进一步开发降血压药物奠定基础.
作者:李世敏;刘冬;张丽君;梁世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细胞法代替小鼠法检测狂犬病毒毒力.方法将34批病毒样品采用小鼠法检测半数致死量LD50.同时,将病毒样品感染BSR细胞,检测病毒的荧光灶单位(FFU/ml).结果用细胞法所得的logFFU值与对应的小鼠法所得LD50之间呈正相关性;分次测得同一狂犬病毒logFFU值在3.03~3.28之间,而logLD50值在2~3之间.结论细胞法代替小鼠法检测狂犬病毒的毒力是可行的.
作者:朱蓉;薛红刚;徐葛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HBsAg ELISA试剂盒的质量.方法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HBsAg临床科研血清盘样本60份及随机抽取的某市无偿献血者血清样本200份,用国产及进口ELISA试剂进行双盲法筛检;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清盘及献血者HBsAg阳性并经中和试验证实者为金标准,用四格表法计算比较真实性及可靠性指标,并对截断点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国产与进口ELISA试剂的灵敏度分别为86%和100%;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6%;尤登指数分别为0.86和0.96;两种试剂的重复符合率均为100%;国产英科新创规定的截断点较合理,进口试剂盒截断点规定值偏小.结论试剂的灵敏度以进口试剂盒较好,但特异度比国产试剂差,两种试剂的重复性均好.两种试剂联合筛检可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作者:孙文利;张献清;穆士杰;吴远茹;胡兴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剂进行质量检定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连续试制3批样品,进行各项质控指标的检定及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本品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治疗组宫颈糜烂的有效率为74.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0%.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和8.3%.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剂质量稳定,安全性好,疗效确切.
作者:郭桥;肖艳玲;王晓波;郑辉;赵世新;王万明;丁晓红;鲁文艳;陈维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国狂犬病疫苗生产用毒株aG(PG)株和CTN株糖蛋白结构及抗原位点的差异.方法登录GenBank搜寻aG株和CTN株糖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用Vector NTI Suite 8软件分析两毒株糖蛋白的同源性;用DNAStar5分析两毒株糖蛋白的二级结构和潜在的抗原位点.结果aG株和CTN株的糖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8.2%,特征性二级结构的位置与数量相似,主要的抗原位点均为13个.结论两毒株的糖蛋白氨基酸序列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生产的狂犬病疫苗均能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提示某些表位是产生中和抗体的关键.
作者:尹娟;肖健;周志军;朱华松;端义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rProEMAPⅡ/P43蛋白的纯化工艺,明确疏水作用层析(HIC)在纯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由疏水作用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肝素层析组成的工艺对rProEMAPⅡ/P43蛋白进行纯化,并与由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肝素层析组成的工艺相比较,分别进行总蛋白含量测定、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含量及纯度检测.结果在pH为7.4~7.5时,采用HIC方法纯化的蛋白较不采用HIC法回收率提高了28.4%,纯化后rProEMAPⅡ/P43蛋白纯度为92%.结论在rProEMAPⅡ/P43蛋白纯化过程中增加疏水作用层析,可以提高rProEMAPⅡ/P43蛋白收率.
作者:魏健;刘大涛;谭小钉;储炬;庄英萍;张嗣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构建HBV前S1基因和截短C基因分泌型大肠杆菌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方法以含HBV基因组质粒pCP10序列为模板,PCR扩增前S1基因和C基因截短片段,依次克隆至分泌型穿梭表达载体pDE22,电穿孔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耻垢分枝杆菌,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及PCR鉴定,阳性克隆热休克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结果扩增到了预期长度的2个目的基因,构建了分泌型穿梭载体,SDS-PAGE分析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23 000蛋白表达条带.结论已成功构建耻垢分枝杆菌分泌表达前S1基因和截短C基因的穿梭载体,为研究含前S基因和截短C基因的重组BCG疫苗奠定了基础.
作者:胡兴斌;徐志凯;尹文;韦三华;雷迎锋;杨敬;吕欣;孙梦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抗HBs-Fab抗体的纯化工艺,并对其结构等特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分子筛层析法分离纯化由酵母工程菌(GS115/Fab)发酵的重组人抗HBsAg Fab抗体,并经ELISA检测其抗体活性,等电聚焦电泳法检测其等电点(pI),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和肽质量图谱.结果纯化的重组Fab抗体的纯度可达90%以上,经Sephacryl-100进一步层析后,纯度达99%以上,总收率可达80%以上.Fab抗体具有较好的抗体活性,其pI值为7.6,为一碱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0 494,比其理论值约多2 579.35,经Endoglycosidase H内切酶消化后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9 609,证明Fab的一级结构中有糖基化现象,且分布于Fab抗体的H链和L链上.胰酶酶解肽段中有21个与理论肽段相符,另检测到1对二硫键正确.结论已建立了重组人抗HBs-Fab抗体的稳定的纯化工艺,且Fab抗体的一级结构正确.
作者:饶桂荣;陈文吟;粟宽源;任向荣;郑业华;余宙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亲代人内毒素结合肽一级结构,选择可能影响其生物学活性的氨基酸对应碱基位点进行突变,克隆基因突变体mEBP基因并研究其蛋白表达.方法以亲代EBP基因为基础,结合DNASIS软件理化性质分析确定突变碱基,应用PCR定点诱变技术进行第5、18位谷氨酰胺→赖氨酸的定点突变.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inpointXa-3,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进行表达,经Western blot鉴定.结果突变EBP基因13及52位核苷酸由C突变为A,构建的阳性重组子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生物素化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显示能与抗生物素单克隆抗体结合.结论已成功获得EBP基因突变体,并在大肠杆菌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进行表达.
作者:孙亚丽;刘友生;王长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钾离子通道Kv4.3和Kv1.4在正常与心衰的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差别,为进一步阐明心衰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建立狗的心衰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对正常与心衰的狗心肌组织中Kv4.3、Kv1.4及辅助亚基Mink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在心衰时,Kv4.3表达有明显下降;Kv1.4表达有所上升,在心肌组织的不同部位,即外层和内层Kv1.4的表达明显不同;同时Mink的表达在心肌外层也有明显下降.结论心衰时,心肌组织中形成It.的钾离子通道Kv4.3和Kv1.4以及辅助亚基Mink的蛋白表达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些相关性.
作者:李皓;于湘晖;姜春来;吴永革;李惟;孔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DNAzyme特异切割H-ras mRNA的效率.方法针对H-ras 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7个10-23DNAzyme,分别进行DNAzyme的细胞外酶切反应;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脂质体介导DNAzyme的转染效果,利用实时定量PCR、MTT法在细胞水平检测DNAzyme对H-ras基因表达的抑制.结果合成的7个10-23 DNAzyme均可以细胞外近生理条件下对H-ras mRNA进行有效切割.利用LipofectamineTM可将荧光标记的DNAzyme No.1转染Hep-2细胞.转染后DNAzyme在细胞核及细胞质内均存在,且在细胞质中多位于核周围.实时定量PCR检测,DNAzyme No.1在转染后24 h及48 h能显著降低Hep-2细胞中H-ras RNA的含量,从而抑制ras基因的表达.利用MTT检测到DNAzyme No.1在转染Hep-2细胞24 h及48 h后对细胞增殖及分化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DNAzyme在细胞内外均能够有效抑制H-ras基因的表达.
作者:吕峰;胡凝珠;施海晶;瞿素;刘国栋;胡云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制第5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方法从国内13省市几十万名供血员中筛选样品,用多种试剂对收集到的2 000多份血样进行复检,从中选出317份样品,用国外3种抗-HCV EIA试剂及国内4种抗-HCVEIA试剂进行检测,对可能被选入参考品的样品,再用CHIRON公司抗-HCV RIBA确证试剂,HCV RNA PCR试剂和CHIRON公司HCV RNA TMA试剂进行了确证.利用HCV基因分型试剂对部分样品进行HCV基因型别检测,并对部分分型结果用核苷酸序列测定的方法确证.21个实验室会同标定.结果建立了第5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及相应的质量标准.结论自2004年10月1日起,第5套抗-HCV国家参考品已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
作者:谷金莲;祁自柏;扬振;于洋;张华远;李河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短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arvum,Cp)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方法用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柱前衍生荧光法,分析Cp水解液中各种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除色氨酸被水解而未被检出外,Cp水解液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结论对Cp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曹芳;洛淑萍;李冰;郭立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瞬时表达.方法用PCR方法扩增核心区羧基端部分缺失的基因片段;分别合成HCV E2区模拟表位和NS3~NS5 7个T或Th细胞表位基因;PCR方法将羧基端部分缺失的HCV核心区基因与合成的表位基因串联,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并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COS7细胞.结果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Em已成功转染COS7,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证实,pcDNA3.1(-)-CtEm可在COS7中表达复合多表位基因.结论已成功构建HCV复合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瞬时表达,为进一步复合多表位的基因免疫奠定基础.
作者:韦三华;尹文;雷迎峰;胡兴斌;吕欣;杨敬;孙梦宁;徐志凯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