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予红
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溃疡性结肠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双歧三联活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症状及结肠镜检查镜下表现差异,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CRP、TNF-α、IL-6、IL-8检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 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腹泻、腹痛、黏液血便比例分别为20.0%和0.0%,22.5%和2.5%,20.0%和0.0%,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x2=46.036、72.381、26.467、52.379、22.175、48.000,均P<0.01),观察组对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8.941、7.895、9.574,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镜下表现溃疡、糜烂、出血点的比例分别为22.5%和5.0%,32.5%和10.0%,37.5%和7.5%,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X2 =31.427、48.813、12.832和32.273、29.574、64.962,均P<0.01),观察组对镜下表现溃疡、糜烂、出血点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5.084、6.74、10.853,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IL-6、IL-8分别为(13.6±3.6) mg/L和(7.8±1.2) mg/L,(28.4±9.6)ng/L和(15.6±7.1) ng/L,(141.3 ±21.4) ng/L和(90.5±14.7)ng/L,(202.4±32.8)ng/L和(155.2±25.4) n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15.525和20.672,13.851和17.524,8.243和12.021,9.101和11.132,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IL-6、IL-8明显低于对照组(t=6.302、7.456、6.325、7.543,均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 (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 (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0,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确切临床疗效,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及及镜下表现,下调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褚江洪;徐婷;符鸿钧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吞咽康复训练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康复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及对症处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康复组入院当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降钙素原分别为(5.41±1.34) ng/mL、(4.09±1.18) ng/mL、(2.50±0.94)ng/mL、(1.06±0.63) ng/mL,对照组分别为(5.52±1.29) ng/mL、(4.51±1.15) ng/mL、(3.11±1.02) ng/mL、(1.56±0.81) ng/mL,两组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9、3.419、3.741,均P<0.05).结论 吞咽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降钙素原水平.
作者:王俐滢;胡日光;孙培军;姜雪松;高美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Dickkopf-1(DKK-1)在体外成骨细胞分化过程对Wnt信号途径的调控效应.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用DMEM+ DKK-1溶液、DMEM+0.9%氯化钠溶液体外诱导培养,分别在1、6、12、21 d进行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Wnt信号通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 经DKK-1体外诱导培养,成骨细胞中ALP随培养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加深.实验组Wnt信号表达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两组在诱导21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278,P<0.05).结论 DKK-1能调控Wnt信号途径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的表达,提示DKK-1可能通过调控Wnt信号传导途径参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影响骨重建过程.
作者:万修阳;孙守芳;刘永辉;邓念;邢志军;袁红艳;张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活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左西孟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及HIF-1α活化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x2=4.114,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HIF-1α活化水平分别为(49.36±3.65)%、(76.29±5.31)mL、(0.47 ±0.15),与治疗前比较,LVEF、SV均明显增高(t=14.998、10.267,P<0.05),HIF-1α活化水平明显降低(t=9.624,P<0.05),而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64、4.726、4.411,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左西孟旦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还可抑制HIF-1α的活化,且安全性可靠.
作者:李永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妇炎康复片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致流产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子宫内膜炎导致流产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妇炎康复片.记录并比较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腹痛时间(2.96±0.88)d、出血时间(4.51±1.12)d,出血量(102.16 ±21.82)m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3±1.32)d、(7.14±1.50)d、(174.28±33.3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28、8.885、11.445,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腹痛VAS评分分别为(4.57±0.79)分、(2.12 ±0.41)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8.68±1.40)分、(8.72±1.38)分(t=16.170、28.995,均P<0.05),同时观察组腹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7.409,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TNF-α、hs-CRP水平分别为(2.61±0.20) pg/mL、(6.40±1.36) mg/L及(1.13±0.12) pg/mL、(3.01±1.02)m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95 ±0.31) pg/mL、(11.35±3.14) mg/L及(4.02 ±0.35) pg/mL、(11.52±3.20) mg/L(t=22.972、9..149、49.400、16.025,均P<0.05),血清IL-2水平(4.13±0.75) μg/mL、(7.12±0.91) μg/m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98±0.51) μg/mL、(1.87±0.60) μg/mL(t=14.993、30.462,均P<0.05),同时,观察组血清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0.132、12.612,均P<0.05),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6.036,P<0.05).结论 妇炎康复片能够明显减少慢性子宫内膜炎导致流产患者的腹痛时间、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减轻患者腹部疼痛和机体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淼;张卫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男AD组25例,对照组25例,女AD组25例,对照组25例,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血清性激素的水平,并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与对照组之间雌二醇水平[(40.820±23.249) pmol/L比(153.700±113.900)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P<0.001);男性患者与对照组之间雌二醇[(99.243±34.657) pmol/L比(124.100±38.432) pmol/L]、睾酮[(7.904±3.944) nmol/L比(19.142±7.882) nmol/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6.37,均P<0.05);女性组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孕酮、泌乳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女患者组的简易智能筛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与雌二醇水平有明显相关性(r=-0.281,P<0.05).结论 女性雌二醇水平下降是AD发病的相关因素,男性雌二醇、睾酮水平下降是AD发病的相关因素.雌二醇水平越低,疾病严重程度越重.
作者:邹展平;沈娟萍;周琍;李鸿;封敏;朱世敏;胡安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mAlb/Cr)、转铁蛋白(TRF)、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早期预测儿童抗生素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61例肺炎患儿,尿常规蛋白定性阴性,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正常,无肾脏疾病史,单独静脉滴注1种抗生素,分为青霉素类(青霉素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定等)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三组,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7d后,观察尿mAlb/Cr、TRF、IgG、α1-MG、β2-MG、RBP、NAG及BUN、Scr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霉素类组和大环内酯类组在用药前后尿系列微量蛋白和尿酶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头孢菌素类组尿液的mAlb/Cr、TRF、β2-MG和NAG测定值分别为(21.08±10.88) mg/g、(1.66±0.14) mg/L、(0.28±0.11) mg/L和(4.98 ±3.97) U/L,较用药前[(15.56±5.98) mg/g、(1.61±0.14) mg/L、(0.25±0.09) mg/L和(4.62±3.80) U/L]明显增高(t=-5.11、-3.24、-2.29、-2.04,P <0.05~0.001).BUN、Scr在各组用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 尿系列微量蛋白联合尿酶的测定对抗生素早期肾损害的判断和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善浦;刘红艳;吴月超;苏青弟;李永臣;董虹;潘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S100β、CRP、IL-6、TNF-α分别为(7.1±1.5) μg/L、(0.2±0.1) μg/L、(14.5±3.7)mg/L、(20.9±5.3) ng/L、(11.2±3.0)μg/L,对照组分别为(8.9±2.0) μg/L、(0.4±0.2) μg/L、(21.3±4.2)mg/L、(29.7±3.2) ng/L、(18.8±3.6) μg/L,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898、2.894、3.012、2.998、3.025,均P<0.05).治疗后7d、14 d,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8±3.0)分、(7.3±2.2)分,对照组分别为(15.2±3.9)分、(10.5±3.0)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984、3.03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比61.7%)(x2=7.064,P<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其效果优于单纯依达拉奉治疗.
作者:元丽芳;郭惠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技术在诊断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各种因素中的作用及优势.方法 选择以发作性、可逆性的眩晕、头痛为主诉入院的60例患者120条椎动脉经超声检查后获得的客观信息,进行汇总归纳,分析其内在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中椎动脉狭窄者占38.2%,椎动脉走行弯曲度改变者占33.3%,先天发育异常者占9.8%,混合病因者占18.6%,主要病因是椎动脉硬化和椎动脉弯曲度改变.结论 超声检查技术在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扩展临床诊断思维.
作者:何彩云;梁传香;卢静文;梁月婵;胡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患者男,48岁.因“饮酒后上腹疼痛14 h”于2013年1月23日至解放军第二三四医院诊治.检查:体温38℃,脉搏104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50/90 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平软,全腹未触及包块,上腹部压痛,左上腹及剑突下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征阴性,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约1次/min.既往无心血管病史及其他疾病史.
作者:程玉强;王立强;李辉;杨华;李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基因DD3(Differentialdisplay code 3,DD3)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27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26例非前列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检测所有患者的外周血DD3 mRNA水平,观察各组的DD3吸光度值,DD3 mRNA相对含量值与前列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液和外周血中DD3 mRNA检测结果.结果 在非前列腺疾病与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标本中,共有4例患者没有出现DD3特异性条带,而在前列腺癌患者的标本中,均发现存在DD3特异性条带.非前列腺疾病患者相对含量值为(0.18±0.05)拷贝/mL,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相对含量值为(0.30±0.09)拷贝/mL,前列腺癌患者相对含量值为(0.78±0.23)拷贝/mL;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尿液中DD3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85.18% (23/27)、51.85% (14/27),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21.42% (6/28)、7.14% (2/27)(x2=22.416、13.319,均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DD3 mRNA的特异性表达,能够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有效依据,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包燕兰;杨晓;陈兆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优化临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 4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420例新生儿中,有90例新生儿出现重症感染,发生率为6.34%,其中男新生儿52例,占57.78%,女新生儿38例,占42.22%.出现重症感染的新生儿的分娩情况、出生体质量与未出现重症感染的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20,P<0.05);出现重症感染的新生儿侵入性操作、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时间以及基础等因素与未出现重症感染的新生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258.465,P=0.000;x2 =196.449,P=0.000;x2=11.715,P=0.000,x2=11.715,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低体质量儿、侵袭性操作及住院时间是新生儿重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1,P=0.025;OR =2.721,P=0.006;OR =4.861,P=0.011;OR=8.329,P=0.000;).结论 加强对新生儿病房内的护理,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等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重症感染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
作者:徐秀小;彭晓菊;王思思;曾珍;郑靖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为SAT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5年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确诊的SAT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城乡、发病时间等表现特征,探讨SAT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 1 865例患者中,年龄大74岁,年龄小9岁,平均年龄42.16岁,其中21~50岁居多,占62.36%(1 163/1 865).女性患者占83.70%(1 561/1 865).居住在农村的患者偏多,占60.54%(1 129/1 865).SAT发病以1月份多,占20.48%(382/1 865);7月份少,占1.77% (33/1 865).临床上轻、中型患者居多,有1 716例,占92.01%;重型149例,占7.99%.临床表现以颈前不适多见,有1 701例,占91.21%;其次症状为颈前疼痛、咽痛和心悸,分别有1 439例、1 351例和1 341例,分别占77.16%、72.44%和71.90%.实验室检查甲状腺摄碘率均降低1 865例(100.00%);伴有甲状腺结节1 396例(74.8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明显升高,促甲状腺素(TSH)明显降低532例(28.53%),FT3、FT4轻度升高,TSH轻度降低949例(50.88%),FT3、FT4、TSH均在正常范围331例(17.75%),FT3、FT4降低,TSH升高53例(2.84%).治疗后甲状腺摄碘率上升,甲状腺结节缩小,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3、133.2,均P<0.001).治愈1 813例(97.21%),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52例(2.79%).结论 农村青年女性是SAT的主要易感人群,秋冬季是发病的高峰期,临床上以轻中型患者居多,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十分关键.
作者:马玉琴;刘树芳;王敬涛;张霞;汪春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诊治方法及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置胎盘患者40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36例.比较凶险性前置胎盘组(A组,36例)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B组,371例)孕妇年龄、妊娠次数、剖宫产次数的差异,总结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诊治情况及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结果 A组孕妇年龄≥35岁、妊娠≥3次、剖宫产次数≥2次的发生率分别为55.6%、61.1%、25.0%,均明显高于B组的25.6%、27.7%、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71、8.99、21.97,均P<0.01).A组合并胎盘植入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敏感度83.9%(10/12)、特异度90.5%(19/21),MRI检查敏感度87.5% (7/8)、特异度100.0% (3/3).A组除2例妊娠<28周因计划外妊娠行引产术,其余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5例因产后出血难以控制行子宫切除术,其余31例均采用保守性手术,子宫切除率13.9% (5/36).结论 高龄孕妇、多次妊娠、多次剖宫产与凶险性前置胎盘相关;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前应通过超声联合MRI进行充分评估,确定是否胎盘植入及植入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作者:杨丽娟;滕振娟;关鑫;任利;常靖;付静;曲昌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针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CD;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针灸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7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治疗7d后,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20.23±1.12)%、(78.70±7.65)%,针灸组外周血CD4+ CD25+ Treg 细胞、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7.32±0.78)%、(68.53±8.0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7、2.749,均P<0.05).治疗7d后,对照组、针灸组外周血中Foxp3 mRNA的表达分别为(1.21±0.02)、(1.02±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9,P<0.05).结论 针灸可能是通过减少CD4+ CD25+Treg细胞比例、下调Foxp3 mRNA表达,调节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免疫状态.
作者:金友平;江丽平;郭净;陶勇军;刘建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且中医证型属于气虚血瘀的患者共81例纳入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依据指南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分别为(12.36±3.09) mg/L、(129.62±29.27)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6.71±4.29) mg/L、(186.52±37.62) ng/L(t=8.189、5.287,均P<0.05);治疗7d和30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8 ±3.24)分、(5.23±1.4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76±4.53)分、(8.16±2.42)分(t=14.689、12.827,均P<0.05);观察组IL-10水平为(49.82±6.59) pg/mL,高于对照组的(42.57±9.82) pg/mL(t=6.759,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7.50%(x2=4.897,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脑梗后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黄阳萍;林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烧伤救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且成为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造成的休克、感染、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及急性呼吸系统损伤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一直是烧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治疗理念也被提出,该研究对当前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郝擎宇;葛乃航;徐建;张林林;温从吉;严晓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去氧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在限制性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5例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去氧肾上腺素复合限制性输液)32例和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复合限制性输液)33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T0、T1、T2时的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比较两组中心静脉血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Lac)浓度、中心静脉血氧分压(PcvO2)、PaO2、Hb浓度、静脉血氧含量(Cc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cvO2)以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ASA分级(Ⅰ/Ⅱ级)分别为11例/21例、13例/2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98,P=0.052);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BMI分别为(20.61±1.65) kg/m2、(21.57±1.42) 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52,P=1.980);观察组、对照组补液量分别为(1 162±113)mL、(1 171±10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4,P=0.065);观察组、对照组失血量分别为(276± 41) mL、(294±42)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3,P=1.023);观察组、对照组尿量分别为(524±113) mL、(532±109)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4,P=0.053);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2±24) min、(197±21)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7,P=0.073);两组患者的MAP于T1 ~T2不断升高,两组CVP于T1时明显升高,两组的HR于T2明显升高,两组间的MAP、CV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T1时ScvO2、PcvO2、较T0时升高,T2时ScvO2、PcvO2、PaO2较To时明显降低;观察组Hb在T1、T2时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的Hb浓度在T1、T2时降低,观察组低于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CcvO2、CaO2、Ca-cvO2、ER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去氧肾上腺素较去甲肾上腺素在限制性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对组织氧代谢影响明显.
作者:周龙媛;毕兴华;漆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炎琥宁对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含量及氧化应激产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分别为(14.61±1.65) U/L、(42.67±5.62) μmol/L,均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243.57±33.64) μg/mL、(21.63±3.78) μg/mL,均高于对照组(t=15.155、15.432、7.651、4.72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h17为(1.03±0.15)%、Th17/Treg细胞为(0.21 ±0.03),均低于对照组,Treg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15、14.805、4.541,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385,P<0.05).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有助于改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构、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夏天;李金秀;董亮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3干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对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及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肾病组(B组),活性维生素D3小剂量组(0.5 μg·kg-1·d-1,C组)、大剂量组(1 μg·kg-1·d-1,D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不同处理.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qRT-PCR检测肾脏TGF-β1、Smad3、Smad7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12周末B组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t=-16.566,P<0.05;t=-16.949,P<0.05;t=-11.844,P<0.05;t=-19.778,P<0.05;t=-14.013,P<0.05),肾组织TGF-β1、Smad3 mRNA表达水平增加,伴随Smad7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B组大鼠相比,活性维生素D3干预后上述指标有明显的降低(F=37.892,P <0.05;F =70.068,P <0.05;F =21.95,P <0.05;F=77.619,P <0.05;F=37.670,P <0.05),肾组织TGFβ1、Smad3 mRNA表达水平降低,Smad7表达增加(F=1062.562,P<0.05;F=2463.789,P<0.05;F=81.745,P<0.05),而C、D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8,P>0.05;t=1.737,P>0.05;=0.671,P>0.05;t=1.763,P >0.05;t =0.997,P >0.05;t=1.653,P >0.05;t=1.543,P>0.05;t=-1.313,P>0.05).结论 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及Smad3、增加Smad7的表达相关.活性维生素D3可能具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价值.
作者:虞建新;周理兰;许仁炜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