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建新;周理兰;许仁炜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对急性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肺脓肿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以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27、0.366、0.678,P=0.678、0.852、0.724);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37、6.547、4.357,P=0,024、0.036、0.041);治疗后,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657、5.027、4.672、4.604,P=0.048、0.017、0.026、0.032).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对急性肺脓肿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总体有效率,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作者:薛艳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3干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对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及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肾病组(B组),活性维生素D3小剂量组(0.5 μg·kg-1·d-1,C组)、大剂量组(1 μg·kg-1·d-1,D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不同处理.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qRT-PCR检测肾脏TGF-β1、Smad3、Smad7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12周末B组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t=-16.566,P<0.05;t=-16.949,P<0.05;t=-11.844,P<0.05;t=-19.778,P<0.05;t=-14.013,P<0.05),肾组织TGF-β1、Smad3 mRNA表达水平增加,伴随Smad7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B组大鼠相比,活性维生素D3干预后上述指标有明显的降低(F=37.892,P <0.05;F =70.068,P <0.05;F =21.95,P <0.05;F=77.619,P <0.05;F=37.670,P <0.05),肾组织TGFβ1、Smad3 mRNA表达水平降低,Smad7表达增加(F=1062.562,P<0.05;F=2463.789,P<0.05;F=81.745,P<0.05),而C、D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8,P>0.05;t=1.737,P>0.05;=0.671,P>0.05;t=1.763,P >0.05;t =0.997,P >0.05;t=1.653,P >0.05;t=1.543,P>0.05;t=-1.313,P>0.05).结论 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及Smad3、增加Smad7的表达相关.活性维生素D3可能具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价值.
作者:虞建新;周理兰;许仁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作用机制,为该病的中医治疗寻求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老年复发难治性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输注机器单采血小板及氨甲环酸、酚磺乙胺、卡络磺钠、血凝酶等对症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止血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两组CD;/CD;比值、CD4 CD25 Treg表达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CD4+/CD8+比值、CD;CD25+Teg的表达、血小板计数分别为(0.96±0.36)、(1.21±0.67)%、(13.14±6.92)×109/L,观察组CD4+/CD8+比值、CD4+ CD25+ Treg的表达、血小板计数分别为(0.92±0.37)、(1.19±0.59)%、(11.51±6.21)×109/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3周、4周外周血CD4+/CD8+比值分别为(1.04±0.56)、(1.55±0.34)、(1.59±0.41),治疗后3周、4周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94、9.79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3周、4周的CD4+ CD25+ Treg分别为(1.01±0.61)%、(1.06±0.57)%、(5.92±0.65)%,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8,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3周、4周外周血CD4+/CD8+比值分别为(1.01±0.60)、(0.89±0.50)、(0.96±0.51),CD4+ CD25+ Treg分别为(0.99±0.72)%、(1.15±0.66)%、(1.22±0.56)%,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与对照组CD4+/CD8+比值、CD4+ CD25+ Treg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89,P<0.01;t =2.369,P<0.05),两组治疗后4周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3周出血症状相对较轻.结论 雷公藤多苷可提高老年复发难治性ⅡP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及CD4 CD4+ Treg表达,是治疗老年人复发难治性1TP的一种较理想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江锦红;汪笑秋;刘永华;王晓丽;曲志刚;马光丽;章俏雷;金伟媚;江妤;方炳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炎琥宁对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含量及氧化应激产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分别为(14.61±1.65) U/L、(42.67±5.62) μmol/L,均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243.57±33.64) μg/mL、(21.63±3.78) μg/mL,均高于对照组(t=15.155、15.432、7.651、4.72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h17为(1.03±0.15)%、Th17/Treg细胞为(0.21 ±0.03),均低于对照组,Treg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15、14.805、4.541,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385,P<0.05).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有助于改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构、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夏天;李金秀;董亮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姜夏脐疗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1~ 12月收治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时间分为两组,其中2016年1~6月化疗患者为对照组,7~12月化疗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化疗前予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姜夏脐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缓解情况.应用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STO22分析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呕吐有效率达88.10%,对照组治疗呕吐有效率为61.9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9.571,P<0.01).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20.34 ±5.84)分比(14.32±5.97)分,t=8.6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舌质量中总分、焦虑领域、返流症状领.域、进食受限领域、口干症状、味道改变症状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姜夏脐疗不仅能减轻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同时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晓兰;周雪玲;吴彩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S100β、CRP、IL-6、TNF-α分别为(7.1±1.5) μg/L、(0.2±0.1) μg/L、(14.5±3.7)mg/L、(20.9±5.3) ng/L、(11.2±3.0)μg/L,对照组分别为(8.9±2.0) μg/L、(0.4±0.2) μg/L、(21.3±4.2)mg/L、(29.7±3.2) ng/L、(18.8±3.6) μg/L,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898、2.894、3.012、2.998、3.025,均P<0.05).治疗后7d、14 d,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8±3.0)分、(7.3±2.2)分,对照组分别为(15.2±3.9)分、(10.5±3.0)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984、3.03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比61.7%)(x2=7.064,P<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其效果优于单纯依达拉奉治疗.
作者:元丽芳;郭惠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柴胡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6-2015年国内医药数据库,收集柴胡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柴胡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8例,男女相当,均为肌内注射给药;13例(72.2%)发生在用药后的5 min以内,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经积极的抗休克治疗,17例恢复正常,1例死亡.结论 柴胡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临床时有发生,临床用药须重视过敏史询问、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减少用药安全隐患.
作者:张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外科手术中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的临床优越性.方法 将106例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每组53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的手术切口长度为(4.50±1.35) cm,明显小于DHS组的(12.63±2.50) cm,PFNA组的手术时间为(68.50±10.22) min,明显短于DHS组的(102.36±17.55) min,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52.40±35.08) mL,明显少于DHS组的(298.33±70.11)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32、12.138、13.551,均P<0.05);PFN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9.70±2.45)周,略短于DHS组的(10.22±2.38)周,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8,P>0.05);PFNA组的Hams评分优良率为94.34%,略高于DHS组的86.79%,PFNA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6%,低于DHS组的9.43%,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767、0.541,均P>0.05).结论 PFNA的手术创伤较小、出血较少,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易于骨折愈合和骨关节功能恢复,该固定方式优于DHS.
作者:沈晓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对抚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67种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为在该地区甚至省内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路径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对抚州市境内实施了基本诊疗路径的193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 21.0进行分析.结果 抚州市开展基本诊疗路径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后平均治疗费用比实施前减少了11.25%(t=15.02,P=0.002),平均治疗天数比实施前缩短了15.56%(t=8.892,P=0.000).结论 实施基本诊疗路径可以减少治疗费用与治疗时间,表明路径的实施可以缓解患者的负担,符合新医改的期望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诊疗路径管理应该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作者:曹蒙蒙;胡容容;韩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针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CD;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针灸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7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治疗7d后,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20.23±1.12)%、(78.70±7.65)%,针灸组外周血CD4+ CD25+ Treg 细胞、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7.32±0.78)%、(68.53±8.0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7、2.749,均P<0.05).治疗7d后,对照组、针灸组外周血中Foxp3 mRNA的表达分别为(1.21±0.02)、(1.02±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9,P<0.05).结论 针灸可能是通过减少CD4+ CD25+Treg细胞比例、下调Foxp3 mRNA表达,调节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免疫状态.
作者:金友平;江丽平;郭净;陶勇军;刘建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男AD组25例,对照组25例,女AD组25例,对照组25例,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血清性激素的水平,并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与对照组之间雌二醇水平[(40.820±23.249) pmol/L比(153.700±113.900)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P<0.001);男性患者与对照组之间雌二醇[(99.243±34.657) pmol/L比(124.100±38.432) pmol/L]、睾酮[(7.904±3.944) nmol/L比(19.142±7.882) nmol/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6.37,均P<0.05);女性组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孕酮、泌乳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女患者组的简易智能筛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与雌二醇水平有明显相关性(r=-0.281,P<0.05).结论 女性雌二醇水平下降是AD发病的相关因素,男性雌二醇、睾酮水平下降是AD发病的相关因素.雌二醇水平越低,疾病严重程度越重.
作者:邹展平;沈娟萍;周琍;李鸿;封敏;朱世敏;胡安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宫腔镜检查的547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束后进行诊断性刮宫,所得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分析宫腔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结果.结果 宫腔镜诊断子宫腔内异常病变的敏感性为95.83%(161/168),特异性为97.63%(370/379),假阳性率为2.37%(9/379),假阴性率为4.17%(7/168),阳性预测值为94.71%(161/170),阴性预测值为98.14%(370/377),约登指数为0.934.宫腔镜诊出子宫内膜息肉54例,病理诊断符合率79.63%(43/54);单纯性增生93例,病理诊断符合率90.32%(84/93);非典型增生16例,病理诊断符合率87.50%(14/16);分化子宫内膜腺癌4例,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0% (4/4);浆乳癌2例,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0%(2/2);子宫内膜移行细胞癌1例,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0%(1/1).结论 宫腔镜能够直观的对宫颈管与子宫腔内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同时对子宫内膜息肉、单纯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诊出率较高,故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青卫;刘红;郭立杰;周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且中医证型属于气虚血瘀的患者共81例纳入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依据指南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分别为(12.36±3.09) mg/L、(129.62±29.27)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6.71±4.29) mg/L、(186.52±37.62) ng/L(t=8.189、5.287,均P<0.05);治疗7d和30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8 ±3.24)分、(5.23±1.4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76±4.53)分、(8.16±2.42)分(t=14.689、12.827,均P<0.05);观察组IL-10水平为(49.82±6.59) pg/mL,高于对照组的(42.57±9.82) pg/mL(t=6.759,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7.50%(x2=4.897,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脑梗后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黄阳萍;林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使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作为造影剂进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使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作为造影剂进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的4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超声造影检查流程、静脉穿刺技术、正确配置和使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剂、操作过程、不良反应的正确处理等进行护理观察与配合.结果 413例患者造影成功率为100%,完成造影检查后2例轻微头晕,1例造影剂外渗,其他患者未发生头晕、造影剂外渗、皮疹、瘙痒、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 熟练掌握整个超声造影流程、穿刺者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正确配置和使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剂、操作过程中细致的护理观察和对不良反应的正确处理等护理要点对于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超声造影检查的造影成功率提高、减少毒副反应至关重要.
作者:伍冬冬;吴丽萍;吴昌财;郑笑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etal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CR)是常见的围生期疾病之一,其不仅增加患儿围生期患病率及病死率,影响远期神经系统发育,而且可导致成年后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发病风险明显增加.多项研究提示,系统A氨基酸转运体表达下调与IUCR有着紧密的联系.该研究就系统A氨基酸转运体在IUCR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申子云;程秀永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6年3~8月入住老年病科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在接受药物等正规治疗的同时只采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接受药物等正规治疗的同时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饮食护理进行干预,调查分析两组老年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的基础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 采用常规宣教的对照组在入院后基础知识、行为、态度三方面知晓率分别为53.07%、68.45%、38.80%,观察组采用QCC实施健康教育知晓率为51.32%、77.6%、40.5%;对照组在出院前基础知识、行为、态度三方面知晓率分别为74.56%、72.4%、58.9%,观察组采用QCC实施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5.97%、88.2%、66.8%.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出院前,采用QCC实施健康教育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宣教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宣教中,应用QCC活动较常规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刘婷婷;肖瑛;刘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Tr)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PS患者60例(APS组)外周血Tr细胞数量及占CD4+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水平,并与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PS组Tr、Tr/CD;、Foxp3 Tr/Tr分别为(3.03±0.40)%、(0.11±0.02)、(0.40±0.10),均低于对照组的(5.76±0.84)%、(0.15±0.03)、(0.73±0.1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3、8.59、14.18,均P<0.05);APS组IL-17、IL-17/Tr分别为(15.31±2.00) pg/mL、(5.05±0.29) 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6.63±1.52) pg/mL、(1.15±0.14)g/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7、93.81,均P<0.05);APS组Tr水平与IL-17水平呈负相关(r=-0.801,P<0.01).结论 APS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CD4+ CD25+ Tr细胞数目变化、活性变化以及IL-17/Tr比值失衡可能在APS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AECOPD患者156例(AECOPD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与健康体检者156例(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ECOPD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1.35±1.46)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5±0.16) 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4,P<0.05).AECOPD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69±0.87) mg/L,与治疗前的(1.35±1.4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0,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有相关性,可作为患者是否处在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诊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冯爽;杨兰;金勇;韩艳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抽取8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出血时间、总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x2 =6.646,P<0.05),观察组出血时间、总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t出血时间=5.069,t出血量=5.44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x2=5.541,P<0.05).结论 对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患者采取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咯血症状,缩短出血时间,减少总出血量,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作者:李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技术在诊断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各种因素中的作用及优势.方法 选择以发作性、可逆性的眩晕、头痛为主诉入院的60例患者120条椎动脉经超声检查后获得的客观信息,进行汇总归纳,分析其内在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中椎动脉狭窄者占38.2%,椎动脉走行弯曲度改变者占33.3%,先天发育异常者占9.8%,混合病因者占18.6%,主要病因是椎动脉硬化和椎动脉弯曲度改变.结论 超声检查技术在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扩展临床诊断思维.
作者:何彩云;梁传香;卢静文;梁月婵;胡昊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