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芳;黄声岳
目的:了解郑州市儿童的乳牙萌出、前囟闭合及语言、大动作发育的长期变化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市3家医院儿保门诊的所有儿童系统管理资料,回顾性分析自2001-2010年10年间出生健康儿童的0~3岁体检资料,进入该研究的男女儿童共4230例,其中男2141例,女2089例。调查自出生至3岁期间的出生情况、动态体格发育及乳牙萌出、语言及大运动发育、前囟闭合情况。结果(1)10年来郑州市儿童体质量、身长呈持续和显著地增长。(2)男女童之间乳牙萌出时间及前囟闭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随着年代的推移,婴儿大运动发育及囟门闭合时间略有提前。结论郑州市儿童的体质量、身高的增长呈现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正常,并呈现略为提前的趋势。
作者:刘慧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化瘀杀胚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收集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82例,按随机化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观察组41例,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50 mg联合化瘀杀胚汤;B组为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甲氨蝶呤50 mg肌内注射,同时口服米非司酮。按上述方案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促绒毛膜激素水平、输卵管包块大小及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血β-HCG下降水平(1360.54 U/L)与B组下降水平(1266.29 U/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A组盆腔内输卵管包块治疗前后大小改变情况(2.3 cm)与B组(1.9 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5);患侧输卵管通畅性检测A组(90.24%)优于B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3,P<0.05)。结论宫腔镜下经输卵管腔注射甲氨蝶呤配合中药化瘀杀胚汤的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可有效降低血清促绒毛膜激素水平,促进输卵管妊娠包块的软化和吸收,且能够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生殖功能和身体健康。
作者:周婧君;杨素琴;陈海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患者,男,60岁。以腰痛、活动受限4年,咳痰带血5 d于2014年4月8日入住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患者于2010年发病初曾经骨髓穿刺、固定免疫电泳等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λ型”,先后完成4个疗程VAD方案化疗,末次化疗于2011年中旬结束,化疗后腰痛等不适症状完全缓解。其后患者停止治疗,亦未定期复查。2012年5月再次就诊,骨髓穿刺示原浆+幼浆占96%,再次予以单周VAD(长春新碱0.4 mg+吡柔比星18 mg)方案治疗2疗程,治疗后腰痛再次缓解。2012年12月初感双侧季肋部及双下肢虫蚀样疼痛,予曲马多缓释片止痛治疗。2013年1月初自觉排尿困难,予导尿对症处置。因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衰竭期,泌尿系感染,予改善肾功、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好转后。2014年4月无诱因出现咯血,左鼻腔流血,咯血4~5口/d,量少,为鲜红色,呈痰中带血,伴周身不适。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结节灶,可见毛刺影。胸椎、肋骨、胸骨及肩胛骨多发低密度灶,右侧肾上腺小结节灶,双肾周多发小结节灶。查体:神清语明,贫血貌,周身皮肤无瘀点,睑结膜轻度苍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胸骨无压痛,左侧第5~8肋骨压痛阳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无哮鸣音,心律齐,率整,各瓣膜区均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动,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可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检查 IgG 63.8 g/L,λ轻链27.6 g/L,β2微球蛋白38.2 mg/L,本周氏蛋白阳性,红细胞沉降率145 mm/h,总蛋白112 g/L,白蛋白32.7 g/L,球蛋白79.3 g/L,尿素14.6 mmol/L,肌酐322.7μmol/L,血清胱抑素C 3.34 mg/L,癌胚抗原(CEA)1.72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0.17 ng/mL,细胞角化19片段(cy211)2.59 ng/mL。骨扫描、腰椎MRI检查提示骨质均有破坏。穿刺病理检查,结果为右肺腺癌。
作者:刘渤娜;尤振宇;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中抬高手术床背板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妇科择期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58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头低臀高30°截石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摇高手术床背板30°,分别记录麻醉插管后5 min眼内压(T0)、气腹并改变体位后30 min(T1)、60 min(T2)、气腹结束后10 min(T3)和麻醉拔管后10 min(T4)时的眼内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手术野的暴露情况、眼内压和术后眼部不适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后5 min眼内压分别为(16.23±2.16)mmHg和(16.21±2.1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和T2时眼内压分别为(18.06±2.15)mmHg和(19.60±2.16)mmHg,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手术野暴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部不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抬高手术床背板能降低患者眼内压,并减少术后眼部不适的发生。
作者:李晓芬;樊理华;韩蔚;应秀华;郑红枫;吴伯乐;徐巧敏;曾凤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LESS)在胆囊切除术中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LC)在胆囊手术中的疗效,其中LESS组24例,LC组24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体温、并发症、肠道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术后住院时间、疼痛指数、美容效果等。术后第2天早晨700采血检测白细胞(WBC)、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免疫球蛋白A(IgA)和补体(C3)。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LESS组手术时间(110.2±29.3)min,较LC组的(77.8±31.2)min长(t=5.07,P<0.05);LESS组术后排气时间(35.3±4.2)h、术后住院时间(4.5±0.7)d,均短于LC组的(46.6±19.2)h、(5.2±0.7)d(t=3.29、3.23,均P<0.05)。LESS组美容评分(3.5±0.5)分,较LC组的(2.1±0.5)分高(t=9.70,P<0.05)。LESS组Cor(144.5±28.5)μg/L、C3(30.4±1.8)g/L,较 LC组的(160.3±11.8)μg/L、(42.40±2.00)g/L均明显降低(t=2.51、21.69,均P<0.05)。结论 LESS在胆囊切除术中安全可行,与LC相比,LESS法手术时间长,但是术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明显。
作者:吴永强;张权锋;卢志坤;葛勇飞;何德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拟行手术的7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氯胺酮、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15 min和手术结束时HR和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显著增加(t=7.33、7.19、8.26、8.11,均P<0.05),而观察组各时间点HR和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1.10、1.12、2.01,均P>0.05);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为(12.54±2.1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54±6.27)min(t=7.78,P<0.05);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χ2=8.33,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较好,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患儿术后可快速苏醒,不良反应少。
作者:石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体特点。方法选取确诊肺结核患者158例。收集患者病历结合临床医师报告,由专门人员填写统一表格后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取患者新鲜痰液,经细菌分离和鉴定分析病原体特点。结果继发性肺结核、肺结核复治、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作为自变量均为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均≥2,P<0.05)。病原学分析发现,革兰阳性菌、阴性菌、真菌分别占感染致病菌的25.95%、70.25%、3.86%。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比例高。药敏实试显示头孢吡肟(马斯平)敏感性高(87.8%),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性高(72.0%)。结论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继发性肺结核、肺结核复治、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常规应用普通青霉素及一代和二代头孢类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应在药敏结果回报前考虑使用三代头孢、半合成青霉素、喹诺酮类及氨基苷类等敏感度高的药物。
作者:邬恒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对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的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心理健康干预为主的路径式健康教育,并在三个不同时间点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1天SAS和SDS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以及出院前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SAS:(50.7±2.8)、(36.1±2.3);SDS:(51.4±2.6)、(34.4±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AS:(64.6±3.7)、(51.1±3.4);SDS:(63.5±4.3)、(57.3±2.7)][SAS-t:20.153、24.611;SDS-t:16.235、32.82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17.5±3.5)、(7500.2±225.2)、4.3%]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2.2±4.2)、(9125.5±242.9)、13.6%,t或χ2:5.753、32.936、4.509, P<0.05]。结论以心理健康干预为主的路径式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疗成本,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作者:吴燕利;廖解志;晏玉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及优秀人格是现代社会对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优点是体现医学学科系统性、基础性、循序渐进教学,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节省财力等等,但以学科为中心,将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临床见习完全分开,理论课局限于教室,教师灌输式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呆板,课时负担过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中整体概念的的培养[1]。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其发展影响着整个教育的发展,故教学改革主要是改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2]。新型教学模式需要在当今流行的教育观念的知道下充分利用教学要素,充分体现其活动性、创造性、差异性、协作性以及情感性特点[3],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医学生[1],学者钟志贤认为只有将教学手段与高端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这一目的[4]。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将国内外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学的教学中,而不是一味照搬,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以及医院先进技术[5],我们尝试了“典型病例学习与讨论”、“腹腔镜系统教学”、“PBL模式为基础的学生教学”以及“小品式教学”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对理论知识加深了理性认识,学习成绩也显著提升,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作者:阳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急性肺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分为对照组和CRRT组。对两组IL-1β、IL-6、TNF-α水平、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变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发生率及入住 ICU 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1天IL-6水平均明显升高(t=2.265,P<0.05);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3天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t=2.305、2.471、2.293,均P<0.05);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3天氧合指数均明显降低(t=2.386,P<0.05)。与对照组比较,CRRT组ALI/AR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SAP患者能通过清除重症胰腺炎患者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降低SAP患者ALI/ARDS发生率及升高氧合指数,使重症胰腺炎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作者:谢敏丹;陈海丽;林肖琴;张近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期脑切口疝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大骨瓣减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早期(术后1周以内)、中期(术后7~30 d)和晚期(术后1~6个月)脑切口疝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并比较不同时期脑膨胀患者GCS 评分和GOS 评分。结果全组脑切口疝发生率为75.55%,早期、中期和晚期膨胀发生率分别为42.22%、21.11%和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早与中=4.312,P<0.05;χ2中与晚=4.523,P<0.05;χ2早与晚=4.543,P<0.05),且早期脑膨胀患者膨胀程度(1.83±0.14)cm,显著高于中期和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早与中=6.301,P<0.05;t早与晚=6.551, P<0.05);早期、中期和晚期脑切口疝患者GCS评分分别为(3.22±0.41)分、(6.53±0.37)分和(12.05±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早与中=5.215,P<0.05;t早与晚=6.312,P<0.05;t中与晚=6.312,P<0.05);三个不同时期脑切口疝患者GOS分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外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1周脑切口疝发生率高,膨胀程度大;颅脑外伤患者术前GCS评分越低,其脑切口疝发生时间越早;患者脑切口疝发生时间越迟,患者预后效果越差。
作者:赖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2010-2013年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趋势,为临床评价、管理和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2010-2013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出库数据及临床电子处方,将处方药物、类别、规格、零售价、年使用数量、年使用金额、处方信息录入至EXCEL表格内,计算DDD(限定日剂量)、DDDs(用药频度)、DDC(日均费用),采用透视表分析统计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及趋势。结果2010-2013年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金额稳居第1、第2位,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复方制剂增长速度快速,2013年位居第3位,其他类型抗高血压使用金额无明显变化。2010-2013年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使用频度稳居第1、第2、第3位,且呈明显增长趋势,利尿剂使用频度及使用金额呈下降趋势。2010-2013年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分散片、坎地沙坦酯片使用金额及使用频度稳居第1、第2、第3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使用金额增长迅速,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无显著变化,吲达帕胺片的使用频度及使用金额呈下降趋势。2010-2013年单独使用或二联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给药方式,分别占到84%、84.5%、83.94%、86.2%,基本符合高血压治疗原则。结论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基本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临床处方符合高血压用药原则,销售金额及使用频度逐年增长,达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王慧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门诊药房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3年1~6月73493张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样,每月抽取2 d的处方,共计5158张,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条例》标准进行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有191张,占全部抽查处方的3.70%,其中不规范处方119张、用药不适宜处方50张,其他不适宜22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2.31%、0.97%、0.43%。结论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门诊处方合格率达96.30%。处方点评是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药师在处方审核和合理用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余爱民;汪克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情绪的改善作用及对分娩方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产前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分别为(43.3±6.4)分、(45.2±5.9)分,护理后分别为(41.4±5.3)分、(43.4±5.6)分;观察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分别为(43.1±6.5)分、(45.7±6.4)分,护理后分别为(34.6±5.1)分、(37.8±4.5)分;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护理前(t=2.78、3.89、2.76、4.89,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4.35,均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2.0%、剖宫产率为20.0%,对照组分别为51.0%、36.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5、3.99,均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5.0%、4.0%、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12.0%、11.0%(χ2=4.02、3.98、4.65,均P<0.05)。结论产前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孕产妇焦虑情绪,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余末兰;余有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抗脑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亚低温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Ⅰ组(n=60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为Ⅱ组(n=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Ⅰ组分为A组(n=30例)和B组(n=30例),A组给予亚低温治疗,B组给予常温治疗,应用酶联免疫法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中抗脑抗体水平,采用多普勒观察A组和B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并观察A组和B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结果 Ⅰ组血清抗脑抗体水平为(0.59±0.02)U/mL,显著高于Ⅱ组的(0.38±0.01)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192,P=0.029);治疗后 A 组血清抗脑抗体水平为(1.58±0.03)U/mL,显著低于B组的(1.82±0.04)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2,P=0.019);治疗后A组平均血流速度、脉搏指数以及GCS评分分别为(54.20±0.23)cm/s、(0.51±0.02)、(10.03±1.03)分,均显著优于B组的(40.03±0.04)cm/s、(0.72±0.02)、(8.12±0.0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2、10.041、9.189,P=0.021、0.018、0.02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水平会显著升高,亚低温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水平,增加脑血流量。
作者:赵诚;杜贵胜;张本超;王明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 CT血管造影(CTA )检查,采用 CT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获得CTA图像,其中有41例存在下肢动脉病变;40例为双侧,39例为双侧或单侧均有严重狭窄或闭塞;25例存在明显的侧支循环。下肢动脉各个节段CTA与DSA比较两者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87),阳性预测值92.5%,阴性预测值98.6%。延迟扫描后,CTA对足动脉血管支数显影增多,结果与DSA检查一致。结论 CTA能准确评估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可作为该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高艳;陈连红;王甲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 )严重程度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其中,DN Ⅲ期、Ⅳ期、Ⅴ期各40例,另选40例NDN患者作为对照(NDN)。比较各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钾、甲状腺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Ⅲ、Ⅳ和Ⅴ期患者血浆白蛋白分别为(41.3±3.6)g/L、(30.5±4.8)g/L和(28.3±5.9)g/L,均低于NDN组(F=11.36,P<0.05);Ⅲ、Ⅳ和Ⅴ期患者24 h尿蛋白分别为(0.48±0.29)g、(1.86±0.54)g 和(1.69±0.67)g,均高于 NDN 组(F=7.12,P<0.05);Ⅲ、Ⅳ和Ⅴ期患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分别为(0.98±0.38)nmol/L、(0.75±0.41)nmol/L和(0.60±0.28)nmol/L,均低于 NDN 组(F =7.64,P <0.05);Ⅲ、Ⅳ和Ⅴ期患者甲状腺素(T4)分别为(6.06± 1.76)nmol/L、(5.31±1.98)nmol/L和(4.65±1.87)nmol/L,均低于NDN组(F=6.83,P<0.05);Ⅲ、Ⅳ和Ⅴ期患者游离型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分别为(4.37±2.12)pmol/L、(3.33±2.30)pmol/L 和(2.91± 1.82)pmol/L,均低于N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P<0.05);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FT3是DN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DN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异常,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了解糖尿病肾病病情。
作者:金剑虹;洪郁芝;徐新鹏;朱岚;傅莉萍;王保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在常规稳定斑块、扩张冠脉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凝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χ2=4.142,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SV、CO显著高于对照组(t=2.475、2.397、3.052,均P<0.05);两组治疗后MAADP、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93、12.285、10.38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MAADP、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82、8.668、8.051,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FIB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5、4.39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TC、TG、HGL、LDL等指标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6、2.834、2.448、3.298、3.006、2.927、2.446、3.695,均P<0.05);观察组再发冠心病、再次入院人数均优于对照组(χ2=4.126、8.256,均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更加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凝血功能达到快速、高效抗栓作用,提高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且短期使用安全性良好。
作者:仇晓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青年组(<60岁),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后第2周检测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水平,与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老年组和青年组CD3[(51.87±2.56)%,(58.98±3.87)%]、CD4[(35.01±5.12)%,(42.12±3.54)%]、CD4/CD8[(0.89±0.49)%,(1.08±0.8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3(69.38±8.54)%、CD4(48.21±3.45)%、CD4/CD8(1.87±0.85)%(t=10.586、5.998、10.087、6.093、5.170、3.236,均 P<0.05),老年组和青年组 CD8[(32.68± 3.64)%、(30.24±2.4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6.10±2.89)%]水平(t=6.777、5.531,均P<0.05);老年组患者的CD3与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青年组患者(t=8.472、6.394、3.059,均P<0.05),老年组CD8水平高于青年组患者(t=3.114,P<0.05);化疗2个周期后老年组与青年组患者的CD3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t=10.233、16.847,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化疗后CD4水平低于青年组患者(t=7.130,P<0.05),两组化疗后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的CD3水平明显高于Ⅲ~Ⅳ患者(t=1.584、1.721,均P<0.05),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辅助针对性的免疫治疗,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调整患者化疗药物剂量。
作者:李全奎;徐梅;傅新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通水散辅助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肥胖型高血压患者15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B组联合氨氯地平及二甲双胍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使用自制中药通水散外用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后胰岛素、血压等指标。结果 C组降压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A组(80.00%)及B组(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95,P=0.008;χ2=6.215,P=0.010);C组治疗后DBP(73.75±6.83)mmHg,改善均优于A组及B组(t=5.395,P=0.015;t=5.529,P=0.013),SBP为(122.66±11.46)mmHg,改善均优于A组及B组(t=4.765,P=0.021;t=4.664,P=0.024);B组及C组TC、TG、HDL-C、LDL-C降幅均优于A组(均P<0.05), C组降脂效果优于B组(P<0.05);三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降幅C组>B组>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用中药通水散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明显,同时可以有效改善血脂及胰岛素抵抗。
作者:陈专心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