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目的:探究感觉神经元病的临床、生化、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长海医院6例诊断为感觉神经元病患者的临床、生化、电生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发病年龄50~70岁,平均61岁;男女比例为51;入院时大都表现为四肢深、浅感觉减退及感觉性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神经电生理表现为广泛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减低或消失。可有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结论对伴有深、浅感觉受累,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广泛性减低或消失的患者应考虑该病可能。
作者:高睿;管阳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脑外科护理危险因素认知情况及探讨危机管理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脑外科3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依据管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给予对照组人员常规管理,给予观察组人员常规管理基础上的危机管理。结果观察组人员对护理质量、病房管理和制度、患者病情、储备人力资源管理、护患关系、医疗费用、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认知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人员赢得的护理服务满意度93.3%(14/15)明显比对照组的60%(9/15)高(P<0.05)。结论脑外科护理主要的危险因素为护理人员服务不当,其次为管理不当和患者因素。危机管理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陈春巧;刘莲珠;叶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观察组采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χ2=9.78,P<0.05);观察组治疗4周末和8周末时NIHSS评分分别为(10.85±1.22)分和(6.03±0.78)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t=6.18、6.62,均P<0.05);观察组治疗4周末和8周末时Barthel指数分别为(49.56±4.68)分和(67.43±4.75)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6.63、7.00,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孟凡振;鲁晓燕;李圣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剖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且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3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组)和剖腹子宫肌瘤剔出术组(B组),均为190例,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注射镇痛药应用比例分别为(96±35)min、(24±8.5)h、(12±4)h、(2.0±1.5)分、(4.0±2)d、17.8%,B组患者分别为(98±28)min、(40±12)h、(20±8)h、(6.0± 1.3)分、(8.0±2.0)d、84.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8、33.96、45.810、50.571、34.120,χ2=169.89,均P<0.05);A组和B组出血量分别为(186±78)mL和(175±8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4%,低于B组的1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5)。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桂青;赵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Ⅰ组(40例)和Ⅱ组(40例),Ⅰ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常规剂量埃索美拉唑,奥曲肽静脉注射0.1 mg,以50μg/h速度静脉滴注48~72 h,埃索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1次/12 h。Ⅱ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奥曲肽同Ⅰ组,埃索美拉唑首剂80 mg静脉滴注,以8 mg/h速度静脉滴注72 h,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情况,记录止血与住院时间,测定胃内pH值,统计平均输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Ⅱ组和Ⅰ组止血时间分别为(40.5±3.8)h和(26.2±4.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9,P<0.05);Ⅱ组和Ⅰ组治疗后72 h胃内pH分别为(6.2±1.0)和(3.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2,P<0.01);Ⅱ组和Ⅰ组平均输血量分别为(495±150)mL和(635±1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4,P<0.05。Ⅱ组和Ⅰ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5);Ⅱ组和Ⅰ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和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Ⅱ组和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强止血效果、低再出血风险令人满意,有助于输血量的降低,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尤其适用于大出血患者。
作者:陈剑平;许秉正;包黎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切痂一期腹部轴型皮瓣修复腕部深度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试行腹部轴型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实际处理情况将其分为早期切痂移植组和延迟切痂组,各35例。观察两组恢复的效果,针对患者术后出现创面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等级、截肢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早期切痂组患者创面感染率11%、创面愈合时间(24.0±6.0)d、皮瓣成活率97%、创面愈合等级(甲级33例,乙级和丙级共2例)、截肢率3%,延迟切痂组患者创面感染率31%、创面愈合时间(35.0±7.4)d、皮瓣成活率83%、创面愈合等级(甲级10例,乙级和丙级共25例)、截肢率1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51、t=6.831、χ2=3.968、χ2=31.895、χ2=3.968,均P<0.05)。结论早期清创切痂利用腹部各轴型皮瓣修复腕部深度电烧伤,能够有效覆盖创面,减少瘢痕增生,促进手部功能恢复,保护手部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杨永熙;冯佳雄;黄晓涛;孙泽光;许研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腹胀及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轻度损害(碱性磷酸酶291.2 U/L,γ-谷氨酰转肽酶168.1 U/L,总蛋白59.9 g/L,白蛋白32.2 g/L,总胆红素21.0μmol/L,直接胆红素11.5μmol/L),腹部超声及CT可见正常肝脏及肾脏实质被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代替,囊肿相互不交通,给予保肝、营养肝细胞、利尿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临床上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比较少见,容易漏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孙秀静;钱筠;张倩;王天懿;徐欣萍;徐有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抗脑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亚低温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Ⅰ组(n=60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为Ⅱ组(n=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Ⅰ组分为A组(n=30例)和B组(n=30例),A组给予亚低温治疗,B组给予常温治疗,应用酶联免疫法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中抗脑抗体水平,采用多普勒观察A组和B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并观察A组和B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结果 Ⅰ组血清抗脑抗体水平为(0.59±0.02)U/mL,显著高于Ⅱ组的(0.38±0.01)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192,P=0.029);治疗后 A 组血清抗脑抗体水平为(1.58±0.03)U/mL,显著低于B组的(1.82±0.04)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2,P=0.019);治疗后A组平均血流速度、脉搏指数以及GCS评分分别为(54.20±0.23)cm/s、(0.51±0.02)、(10.03±1.03)分,均显著优于B组的(40.03±0.04)cm/s、(0.72±0.02)、(8.12±0.0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2、10.041、9.189,P=0.021、0.018、0.02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水平会显著升高,亚低温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水平,增加脑血流量。
作者:赵诚;杜贵胜;张本超;王明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能力-基础教育对护理系学生综合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实习的70名实习护士,对其进行编号后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人,对她们进行以能力培养为教学中心的培养方式;对照组35人,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培训前后两组护士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结果在培训前,两组实习护士的急救能力、操作水平、理论知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培训后,两组护士各方面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培训前后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1、11.01、13.39,均P<0.05)。并且观察组在培训后有明显的提高,其中合格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9),观察组急救能力评价等级为“弱”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9),相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习护士进行能力-教育的培训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系学生综合能力,增加了临床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鲍冬儿;盛红;蒋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随着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 mg/d治疗,B组给予10 mg/d治疗,C组给予20 mg/d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同时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为87.9%,对高脂血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A组及B组(χ2=6.54,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TC、TG、HDL-C及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C组较另外两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5,P<0.05);三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张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间苯三酚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输尿管结石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均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照组碎石后1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观察组碎石前15 min应用间苯三酚,观察两组排石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0例(58.8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0,P=0.00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肾绞痛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0.101,P=0.646、0.749)。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前15 min应用间苯三酚可以促进结石排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吉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瘤(MC)的MRI特征,及其瘤周水肿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1.5 T磁共振仪平扫加增强观察48例MC 的MRI表现,对手术切除的瘤组织行VEGF免疫组化测定。结果48例MC患者的MRI特征表现为3型,瘤组织VEGF表达越强,瘤周水肿越重(χ2=33.34,P<0.01)。结论 MC的临床诊断中,MRI扫描不可或缺;其VEGF的表达和瘤周水肿产生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肖来华;尉继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 )严重程度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其中,DN Ⅲ期、Ⅳ期、Ⅴ期各40例,另选40例NDN患者作为对照(NDN)。比较各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钾、甲状腺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Ⅲ、Ⅳ和Ⅴ期患者血浆白蛋白分别为(41.3±3.6)g/L、(30.5±4.8)g/L和(28.3±5.9)g/L,均低于NDN组(F=11.36,P<0.05);Ⅲ、Ⅳ和Ⅴ期患者24 h尿蛋白分别为(0.48±0.29)g、(1.86±0.54)g 和(1.69±0.67)g,均高于 NDN 组(F=7.12,P<0.05);Ⅲ、Ⅳ和Ⅴ期患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分别为(0.98±0.38)nmol/L、(0.75±0.41)nmol/L和(0.60±0.28)nmol/L,均低于 NDN 组(F =7.64,P <0.05);Ⅲ、Ⅳ和Ⅴ期患者甲状腺素(T4)分别为(6.06± 1.76)nmol/L、(5.31±1.98)nmol/L和(4.65±1.87)nmol/L,均低于NDN组(F=6.83,P<0.05);Ⅲ、Ⅳ和Ⅴ期患者游离型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分别为(4.37±2.12)pmol/L、(3.33±2.30)pmol/L 和(2.91± 1.82)pmol/L,均低于N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P<0.05);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FT3是DN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DN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异常,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了解糖尿病肾病病情。
作者:金剑虹;洪郁芝;徐新鹏;朱岚;傅莉萍;王保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苏芬太尼麻醉诱导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预测困难气道需清醒气管插管的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前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苏芬太尼麻醉诱导,后者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苏芬太尼麻醉诱导。详细观察和记录麻醉前、插管前和插管成功即刻Ramsay评分,插管舒适度评分,记录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成功情况和气管插管期间循环系统反应及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术后24 h患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 Ramsay评分:研究组T1(3.6±0.8)分、T2(3.4±0.7)分,与对照组的T1(3.1±0.6)分、T2(2.2±0.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10.08,均P<0.05);气管插管时间:研究组(6.2±2.6)min与对照组(11.3±3.4)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P<0.05);插管适度评分:研究组0分13例,1分16例,2分1例,与对照组的5例、8例和1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4.44、20.23,均P<0.05);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研究组70.0%(21/30),与对照组的40%(12/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高血压10.0%(3/30)、心动过速20.0%(6/30)和低氧血症6.7%(2/30),与对照组的46.7%(14/30)、50.0%(15/30)和26.7%(8/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2、5.934、4.32,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苏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时能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具有镇静和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杨可;张三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儿鼻窦炎患者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小儿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进行治疗小儿鼻窦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χ2=10.23,P<0.05),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少于对照组(33.33%)(χ2=12.48,P<0.05)。研究组患儿细菌清除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细菌清除率(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P<0.05)。结论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小儿鼻窦炎可提高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细菌清除率,有益于患儿恢复健康,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林永东;段汉忠;夏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青年组(<60岁),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后第2周检测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水平,与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老年组和青年组CD3[(51.87±2.56)%,(58.98±3.87)%]、CD4[(35.01±5.12)%,(42.12±3.54)%]、CD4/CD8[(0.89±0.49)%,(1.08±0.8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3(69.38±8.54)%、CD4(48.21±3.45)%、CD4/CD8(1.87±0.85)%(t=10.586、5.998、10.087、6.093、5.170、3.236,均 P<0.05),老年组和青年组 CD8[(32.68± 3.64)%、(30.24±2.4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6.10±2.89)%]水平(t=6.777、5.531,均P<0.05);老年组患者的CD3与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青年组患者(t=8.472、6.394、3.059,均P<0.05),老年组CD8水平高于青年组患者(t=3.114,P<0.05);化疗2个周期后老年组与青年组患者的CD3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t=10.233、16.847,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化疗后CD4水平低于青年组患者(t=7.130,P<0.05),两组化疗后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的CD3水平明显高于Ⅲ~Ⅳ患者(t=1.584、1.721,均P<0.05),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辅助针对性的免疫治疗,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调整患者化疗药物剂量。
作者:李全奎;徐梅;傅新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04例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4例)给予奥氮平,起始剂量为2.5 mg/d,1周内加至5~10 mg/d;齐拉西酮起始剂量为40 mg/d,2周内加至120~160 mg/d。对照组(n=54例)给予奥氮平,起始剂量为5 mg/d,2周内加至10~20 mg/d;疗程为8周。比较分析两组PANSS总分、HAMD评分,肥胖、血脂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NSS总分[(40.19±9.23)比(59.29±10.14)]、HAMD评分[(8.58±3.16)比(12.19±4.04)]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9.41、4.91、6.51、5.20,均P<0.05),而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t=5.11、3.01,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腰围(83.45±5.29)cm、BMI(26.95±2.53)kg/m2均明显升高(t=5.14、3.18,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腰围(77.86±3.70)cm、BMI(23.76±2.55)kg/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38、4.53,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 TC(6.54±0.86)mmol/L、TG(2.26±0.83)mmol/L、LDL-C(3.94± 0.43)mmol/L均明显升高,HDL-C(1.02±0.18)mmol/L明显降低,治疗组TC(5.35±0.58)mmol/L明显升高(t=4.20、3.27、3.91、2.97、4.47,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18、3.01、2.76、2.87,均P<0.05);治疗组TESS评分(3.35±0.5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3±1.03)分(t=3.98, 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且对体质量及血脂代谢的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作者:邵文良;吕望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发病后12 h内行急诊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36 h的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功能、血小板抑制率,随访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C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36h 的 CK -MB 水平(56.5±8.3)U/L、血小板抑制率(45.9±6.4)mm,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的(74.3±9.6)U/L 与(35.6±7.3)mm、(P=0.043、0.038),在6个月的随访中,替格瑞洛组心绞痛发生率(1.7%)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6.7%)(P=0.042),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 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替格瑞洛治疗较氯吡格雷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减少MACCE,改善预后。
作者:毛幼林;黄琼;陈俭;张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LESS)在胆囊切除术中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LC)在胆囊手术中的疗效,其中LESS组24例,LC组24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体温、并发症、肠道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术后住院时间、疼痛指数、美容效果等。术后第2天早晨700采血检测白细胞(WBC)、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免疫球蛋白A(IgA)和补体(C3)。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LESS组手术时间(110.2±29.3)min,较LC组的(77.8±31.2)min长(t=5.07,P<0.05);LESS组术后排气时间(35.3±4.2)h、术后住院时间(4.5±0.7)d,均短于LC组的(46.6±19.2)h、(5.2±0.7)d(t=3.29、3.23,均P<0.05)。LESS组美容评分(3.5±0.5)分,较LC组的(2.1±0.5)分高(t=9.70,P<0.05)。LESS组Cor(144.5±28.5)μg/L、C3(30.4±1.8)g/L,较 LC组的(160.3±11.8)μg/L、(42.40±2.00)g/L均明显降低(t=2.51、21.69,均P<0.05)。结论 LESS在胆囊切除术中安全可行,与LC相比,LESS法手术时间长,但是术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明显。
作者:吴永强;张权锋;卢志坤;葛勇飞;何德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将其归类总结,研究其CT表现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双期扫描。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385例,其中23例为2个以上结节;甲状腺腺瘤136例,其中滤泡性腺瘤122例、非典型性腺瘤11例、嗜酸性腺瘤3例;甲状腺癌69例,其中乳头状癌63例、滤泡状癌3例、未分化癌2例、髓样癌1例;桥本氏病2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5例。结论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综合分析其CT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对结节的定性很有帮助,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秀琴;王峰;孙勇;温平贵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