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90例临床分析

王桂青;赵玉杰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子宫肌瘤, 妇产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剖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且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3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组)和剖腹子宫肌瘤剔出术组(B组),均为190例,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注射镇痛药应用比例分别为(96±35)min、(24±8.5)h、(12±4)h、(2.0±1.5)分、(4.0±2)d、17.8%,B组患者分别为(98±28)min、(40±12)h、(20±8)h、(6.0± 1.3)分、(8.0±2.0)d、84.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8、33.96、45.810、50.571、34.120,χ2=169.89,均P<0.05);A组和B组出血量分别为(186±78)mL和(175±8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4%,低于B组的1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5)。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养阴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铁蛋白及胰岛功能指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基础西药治疗同时加用中药芪麦汤煎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铁蛋白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加用中药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血清铁蛋白、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主要观察在基础西药治疗同时加用芪麦汤煎剂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观察组FPG (8.3±1.3)mmol/L 及 SF(208.70±110.62)ng/mL 明显降低,FINS(8.54±4.28)uIU/mL、FCP(2.43± 1.24)ng/mL及HOMA2-%B(3.97±0.41)明显升高;SF与BMI、HbA1c、FPG、FINS、FCP及HOMA2-IR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基础西药治疗联合中医辩证施治能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及铁蛋白。

    作者:李唯佳;陈雄威;田云龙;葛星;楼南方;丁丽清;嵇兴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LESS)在胆囊切除术中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LC)在胆囊手术中的疗效,其中LESS组24例,LC组24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体温、并发症、肠道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术后住院时间、疼痛指数、美容效果等。术后第2天早晨700采血检测白细胞(WBC)、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免疫球蛋白A(IgA)和补体(C3)。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LESS组手术时间(110.2±29.3)min,较LC组的(77.8±31.2)min长(t=5.07,P<0.05);LESS组术后排气时间(35.3±4.2)h、术后住院时间(4.5±0.7)d,均短于LC组的(46.6±19.2)h、(5.2±0.7)d(t=3.29、3.23,均P<0.05)。LESS组美容评分(3.5±0.5)分,较LC组的(2.1±0.5)分高(t=9.70,P<0.05)。LESS组Cor(144.5±28.5)μg/L、C3(30.4±1.8)g/L,较 LC组的(160.3±11.8)μg/L、(42.40±2.00)g/L均明显降低(t=2.51、21.69,均P<0.05)。结论 LESS在胆囊切除术中安全可行,与LC相比,LESS法手术时间长,但是术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明显。

    作者:吴永强;张权锋;卢志坤;葛勇飞;何德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T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将其归类总结,研究其CT表现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双期扫描。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385例,其中23例为2个以上结节;甲状腺腺瘤136例,其中滤泡性腺瘤122例、非典型性腺瘤11例、嗜酸性腺瘤3例;甲状腺癌69例,其中乳头状癌63例、滤泡状癌3例、未分化癌2例、髓样癌1例;桥本氏病2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5例。结论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综合分析其CT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对结节的定性很有帮助,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秀琴;王峰;孙勇;温平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肾癌螺旋CT的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小肾癌螺旋CT的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56例小肾癌患者的螺旋CT图像特征,并对误诊患者的原因予以总结。结果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正确诊断52例,全部经术后病理证实,正确诊断率为92.9%(52/56),2例误诊为错构瘤、2例被误诊为复杂肾囊肿。结论螺旋CT在小肾癌的定性和定位的临床诊断及鉴别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提高小肾癌的检出率,是小肾癌影像学诊断的准确可靠的方法。

    作者:朱永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路径式健康教育对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对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的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心理健康干预为主的路径式健康教育,并在三个不同时间点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1天SAS和SDS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以及出院前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SAS:(50.7±2.8)、(36.1±2.3);SDS:(51.4±2.6)、(34.4±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AS:(64.6±3.7)、(51.1±3.4);SDS:(63.5±4.3)、(57.3±2.7)][SAS-t:20.153、24.611;SDS-t:16.235、32.82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17.5±3.5)、(7500.2±225.2)、4.3%]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2.2±4.2)、(9125.5±242.9)、13.6%,t或χ2:5.753、32.936、4.509, P<0.05]。结论以心理健康干预为主的路径式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疗成本,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作者:吴燕利;廖解志;晏玉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将150例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E峰/A峰比值(E/A)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并比较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LVEF、Tei 指数、E/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31、4.92、4.11、4.62、6.34、5.78,均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t=4.56、4.92、4.13、4.90,均P<0.05)。治疗后两组HbA1 C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t=1.68、1.20,均P>0.05),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11,P>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4.68、10.20,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4.11,P<0.05)。对照组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3%(10/75),观察组为4.0%(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观察组出现8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结论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效果优于美托洛尔,能够进一步改善心功能,降低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且长期应用有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师静梅;原武红;师布朵;李蕾;梁引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液标本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输血过程中出现抽取血型标本与患者血型不符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与研究郑州市20所医院输血科2008-2012年间发生的抽取血型与患者所需血型不相符的事例,分析输血错误的原因。结果血液标本不符49.6%,取血和输注错误31.2%,仅输注错误15.2%,干细胞移植后血型改变4.0%,导致血液标本错误的原因主要有血液中心或者血站提供的血液与标识血型不符16.13%、用血申请单填写错误20.97%、检验血型错6.45%、血液标本取错29.03%、血液标本标签贴错27.42%。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坚决杜绝血液标本错误的发生。

    作者:韦良枝;郭俊芳;李楠;司亚东;杨莹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T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 CT血管造影(CTA )检查,采用 CT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获得CTA图像,其中有41例存在下肢动脉病变;40例为双侧,39例为双侧或单侧均有严重狭窄或闭塞;25例存在明显的侧支循环。下肢动脉各个节段CTA与DSA比较两者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87),阳性预测值92.5%,阴性预测值98.6%。延迟扫描后,CTA对足动脉血管支数显影增多,结果与DSA检查一致。结论 CTA能准确评估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可作为该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高艳;陈连红;王甲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颅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期脑切口疝发生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期脑切口疝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大骨瓣减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早期(术后1周以内)、中期(术后7~30 d)和晚期(术后1~6个月)脑切口疝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并比较不同时期脑膨胀患者GCS 评分和GOS 评分。结果全组脑切口疝发生率为75.55%,早期、中期和晚期膨胀发生率分别为42.22%、21.11%和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早与中=4.312,P<0.05;χ2中与晚=4.523,P<0.05;χ2早与晚=4.543,P<0.05),且早期脑膨胀患者膨胀程度(1.83±0.14)cm,显著高于中期和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早与中=6.301,P<0.05;t早与晚=6.551, P<0.05);早期、中期和晚期脑切口疝患者GCS评分分别为(3.22±0.41)分、(6.53±0.37)分和(12.05±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早与中=5.215,P<0.05;t早与晚=6.312,P<0.05;t中与晚=6.312,P<0.05);三个不同时期脑切口疝患者GOS分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外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1周脑切口疝发生率高,膨胀程度大;颅脑外伤患者术前GCS评分越低,其脑切口疝发生时间越早;患者脑切口疝发生时间越迟,患者预后效果越差。

    作者:赖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疏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5例,采用疏肝健脾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临床普遍应用的匹维溴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评分(IBS)情况、治疗效果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IB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后对照组为(157.38±72.72)分,观察组为(101.52±60.16)分(t=-7.994,P=0.000);3个月后对照组为(172.71±62.91)分,观察组为(109.92±42.38)分(t=-8.428,P=0.000);两组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5.7%,观察组为95.6%(χ2=6.909,P=0.019),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6.5%,观察组为100.00%(χ2=6.476,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照组腹痛缓解21例,观察组腹痛缓解38例(χ2=7.713,P=0.007)、腹泻对照组缓解15例,观察组缓解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6,P=0.009)。结论采用疏肝健脾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发挥各中药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嬴之功效,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IBS积分,减轻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感觉神经元病六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感觉神经元病的临床、生化、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长海医院6例诊断为感觉神经元病患者的临床、生化、电生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发病年龄50~70岁,平均61岁;男女比例为51;入院时大都表现为四肢深、浅感觉减退及感觉性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神经电生理表现为广泛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减低或消失。可有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结论对伴有深、浅感觉受累,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广泛性减低或消失的患者应考虑该病可能。

    作者:高睿;管阳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外用中药通水散辅助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通水散辅助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肥胖型高血压患者15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B组联合氨氯地平及二甲双胍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使用自制中药通水散外用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后胰岛素、血压等指标。结果 C组降压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A组(80.00%)及B组(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95,P=0.008;χ2=6.215,P=0.010);C组治疗后DBP(73.75±6.83)mmHg,改善均优于A组及B组(t=5.395,P=0.015;t=5.529,P=0.013),SBP为(122.66±11.46)mmHg,改善均优于A组及B组(t=4.765,P=0.021;t=4.664,P=0.024);B组及C组TC、TG、HDL-C、LDL-C降幅均优于A组(均P<0.05), C组降脂效果优于B组(P<0.05);三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降幅C组>B组>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用中药通水散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明显,同时可以有效改善血脂及胰岛素抵抗。

    作者:陈专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儿鼻窦炎患者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小儿鼻窦炎患者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小儿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进行治疗小儿鼻窦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χ2=10.23,P<0.05),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少于对照组(33.33%)(χ2=12.48,P<0.05)。研究组患儿细菌清除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细菌清除率(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P<0.05)。结论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小儿鼻窦炎可提高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细菌清除率,有益于患儿恢复健康,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林永东;段汉忠;夏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剖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且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3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组)和剖腹子宫肌瘤剔出术组(B组),均为190例,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注射镇痛药应用比例分别为(96±35)min、(24±8.5)h、(12±4)h、(2.0±1.5)分、(4.0±2)d、17.8%,B组患者分别为(98±28)min、(40±12)h、(20±8)h、(6.0± 1.3)分、(8.0±2.0)d、84.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8、33.96、45.810、50.571、34.120,χ2=169.89,均P<0.05);A组和B组出血量分别为(186±78)mL和(175±8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4%,低于B组的1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5)。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桂青;赵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应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73例,其中64例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依据Berg平衡量表将随访患者分为A、B、C、D四个等级,将符合A、B、C三个等级的54例患者纳入中远期随访研究。其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73~94岁,平均81.6岁。骨折类型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28例,Ⅲ型26例。结果54例术后随访24~78个月,平均42个月。随访期间9例死亡,无转子部骨折块不愈合、股骨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发生,3例钢丝有移位现象,4例患者出现髋臼磨损,3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按Engh标准评定股骨假体均获骨性固定。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价标准:优23例,良17例,优良率88.9%。结论应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作者:郭前进;王亮;甄相周;陈宏峰;杨彦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选择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阴道试产的11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试产成功的相关因素及母儿结局。结果(1)115例阴道试产的孕妇,成功阴道分娩87例,成功率75.65%,无子宫破裂发生;(2)该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5年组及>5~7年组试产成功率均高于>7~9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3, P<0.05);(3)有阴道分娩史的孕妇试产成功率(100.00%)显著高于无阴道分娩史的孕妇(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9,P<0.05);(4)试产成功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试产失败再次剖宫产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2,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绝对剖宫产指征,剖宫产术后再孕间隔时间2~7年且胎儿体质量适中、剖宫产前后有阴道分娩史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

    作者:呼松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时间应用间苯三酚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间苯三酚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输尿管结石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均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照组碎石后1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观察组碎石前15 min应用间苯三酚,观察两组排石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0例(58.8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0,P=0.00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肾绞痛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0.101,P=0.646、0.749)。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前15 min应用间苯三酚可以促进结石排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吉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发病后12 h内行急诊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36 h的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功能、血小板抑制率,随访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C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36h 的 CK -MB 水平(56.5±8.3)U/L、血小板抑制率(45.9±6.4)mm,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的(74.3±9.6)U/L 与(35.6±7.3)mm、(P=0.043、0.038),在6个月的随访中,替格瑞洛组心绞痛发生率(1.7%)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6.7%)(P=0.042),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 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替格瑞洛治疗较氯吡格雷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减少MACCE,改善预后。

    作者:毛幼林;黄琼;陈俭;张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肝切除术;观察组46例,采用腹腔镜射频消融术。观察两组复发率、生存时间、生活质量。结果分别对不同直径肿瘤的复发率进行比较,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1.92,均 P>0.05)。两组间3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1.96、2.08,均P>0.05);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预期生存率,对照组生存时间为22.3个月,观察组生存时间为21.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3个月进行统计,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比术前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t=2.676,P<0.05)。结论腹腔镜射频消融术与肝切除术手术疗效相当,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青年组(<60岁),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后第2周检测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水平,与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老年组和青年组CD3[(51.87±2.56)%,(58.98±3.87)%]、CD4[(35.01±5.12)%,(42.12±3.54)%]、CD4/CD8[(0.89±0.49)%,(1.08±0.8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3(69.38±8.54)%、CD4(48.21±3.45)%、CD4/CD8(1.87±0.85)%(t=10.586、5.998、10.087、6.093、5.170、3.236,均 P<0.05),老年组和青年组 CD8[(32.68± 3.64)%、(30.24±2.4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6.10±2.89)%]水平(t=6.777、5.531,均P<0.05);老年组患者的CD3与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青年组患者(t=8.472、6.394、3.059,均P<0.05),老年组CD8水平高于青年组患者(t=3.114,P<0.05);化疗2个周期后老年组与青年组患者的CD3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t=10.233、16.847,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化疗后CD4水平低于青年组患者(t=7.130,P<0.05),两组化疗后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的CD3水平明显高于Ⅲ~Ⅳ患者(t=1.584、1.721,均P<0.05),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辅助针对性的免疫治疗,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调整患者化疗药物剂量。

    作者:李全奎;徐梅;傅新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