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管阳太
目的:探讨孕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危险度,为指导育龄妇女孕早期自然流产的预防及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接受国家免费健康检查发生孕早期自然流产的813例育龄妇女为研究组,同期900例正常维持妊娠>28周的妇女为对照组,进行包括孕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生育史、月经情况、不良妊娠史、人工流产史、孕后发热、孕期异常出血8项指标进行单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自然流产发生呈正相关的有:年龄(OR=2.942)、BMI指数异常(OR=2.524)、月经异常(OR=4.572)、既往不良妊娠史(OR=13.551)、孕后发热(OR=4.762)、孕期异常出血(OR=1.985),负相关为既往生育史(OR=0.38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不良妊娠史、月经异常、孕期发热、BMI指数异常是清河当地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既往不良孕孕史、月经异常、孕期发热、BMI指数异常、年龄是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积极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育龄期妇女实施对应的医学检查及必要的医疗处置,降低孕早期自然流产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孙巧霞;王柳;随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应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73例,其中64例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依据Berg平衡量表将随访患者分为A、B、C、D四个等级,将符合A、B、C三个等级的54例患者纳入中远期随访研究。其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73~94岁,平均81.6岁。骨折类型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28例,Ⅲ型26例。结果54例术后随访24~78个月,平均42个月。随访期间9例死亡,无转子部骨折块不愈合、股骨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发生,3例钢丝有移位现象,4例患者出现髋臼磨损,3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按Engh标准评定股骨假体均获骨性固定。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价标准:优23例,良17例,优良率88.9%。结论应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作者:郭前进;王亮;甄相周;陈宏峰;杨彦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腹腔镜胆道造影的经验。方法对16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3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9例患者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其中有3例患者表现为顽固性高淀粉酶血症,8例患者术后并发继发性急性胰腺炎,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酶(加用生长抑素)、制酸、止痛、抗感染、补液处理后缓解。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对预防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预防和及时发现术中胆管损伤以及提高胆管损伤修复的成功率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掌握术中胆道造影的适应证并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岑峰;严强;张国雷;倪俊;魏云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血过程中出现抽取血型标本与患者血型不符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与研究郑州市20所医院输血科2008-2012年间发生的抽取血型与患者所需血型不相符的事例,分析输血错误的原因。结果血液标本不符49.6%,取血和输注错误31.2%,仅输注错误15.2%,干细胞移植后血型改变4.0%,导致血液标本错误的原因主要有血液中心或者血站提供的血液与标识血型不符16.13%、用血申请单填写错误20.97%、检验血型错6.45%、血液标本取错29.03%、血液标本标签贴错27.42%。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坚决杜绝血液标本错误的发生。
作者:韦良枝;郭俊芳;李楠;司亚东;杨莹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医学生在学校经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再通过对实物、实例的学习,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临床实习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带教老师手把手的示范,进行初步的临床技能培训,对将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来说,意义重大[1]。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务人员的法治意识相对滞后,妇产科学又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学科,完全涉及女患者的隐私,实践性非常强,男实习医生(以下简称男生)接触女患者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男生在妇产科的实习过程中注定会遇到诸多实际困难[2]。本研究旨在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到如何解决问题对策,跨越此障碍,能让每位男生很好的完成在妇产科的实习任务。
作者:黄明钜;毛世华;谭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随着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 mg/d治疗,B组给予10 mg/d治疗,C组给予20 mg/d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同时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为87.9%,对高脂血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A组及B组(χ2=6.54,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TC、TG、HDL-C及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C组较另外两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5,P<0.05);三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张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苏芬太尼麻醉诱导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预测困难气道需清醒气管插管的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前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苏芬太尼麻醉诱导,后者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苏芬太尼麻醉诱导。详细观察和记录麻醉前、插管前和插管成功即刻Ramsay评分,插管舒适度评分,记录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成功情况和气管插管期间循环系统反应及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术后24 h患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 Ramsay评分:研究组T1(3.6±0.8)分、T2(3.4±0.7)分,与对照组的T1(3.1±0.6)分、T2(2.2±0.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10.08,均P<0.05);气管插管时间:研究组(6.2±2.6)min与对照组(11.3±3.4)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P<0.05);插管适度评分:研究组0分13例,1分16例,2分1例,与对照组的5例、8例和1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4.44、20.23,均P<0.05);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研究组70.0%(21/30),与对照组的40%(12/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高血压10.0%(3/30)、心动过速20.0%(6/30)和低氧血症6.7%(2/30),与对照组的46.7%(14/30)、50.0%(15/30)和26.7%(8/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2、5.934、4.32,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苏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时能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具有镇静和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杨可;张三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抗脑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亚低温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Ⅰ组(n=60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为Ⅱ组(n=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Ⅰ组分为A组(n=30例)和B组(n=30例),A组给予亚低温治疗,B组给予常温治疗,应用酶联免疫法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中抗脑抗体水平,采用多普勒观察A组和B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并观察A组和B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结果 Ⅰ组血清抗脑抗体水平为(0.59±0.02)U/mL,显著高于Ⅱ组的(0.38±0.01)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192,P=0.029);治疗后 A 组血清抗脑抗体水平为(1.58±0.03)U/mL,显著低于B组的(1.82±0.04)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2,P=0.019);治疗后A组平均血流速度、脉搏指数以及GCS评分分别为(54.20±0.23)cm/s、(0.51±0.02)、(10.03±1.03)分,均显著优于B组的(40.03±0.04)cm/s、(0.72±0.02)、(8.12±0.0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2、10.041、9.189,P=0.021、0.018、0.02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水平会显著升高,亚低温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水平,增加脑血流量。
作者:赵诚;杜贵胜;张本超;王明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急性肺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分为对照组和CRRT组。对两组IL-1β、IL-6、TNF-α水平、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变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发生率及入住 ICU 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1天IL-6水平均明显升高(t=2.265,P<0.05);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3天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t=2.305、2.471、2.293,均P<0.05);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3天氧合指数均明显降低(t=2.386,P<0.05)。与对照组比较,CRRT组ALI/AR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SAP患者能通过清除重症胰腺炎患者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降低SAP患者ALI/ARDS发生率及升高氧合指数,使重症胰腺炎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作者:谢敏丹;陈海丽;林肖琴;张近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出院后除定期了解患者状况外不作特殊处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经过对症护理后予追综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02个月,再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问卷(PSQI)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评定。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SQI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SQI量表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时间(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陈戈婷;卢丽娜;李月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 )严重程度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其中,DN Ⅲ期、Ⅳ期、Ⅴ期各40例,另选40例NDN患者作为对照(NDN)。比较各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钾、甲状腺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Ⅲ、Ⅳ和Ⅴ期患者血浆白蛋白分别为(41.3±3.6)g/L、(30.5±4.8)g/L和(28.3±5.9)g/L,均低于NDN组(F=11.36,P<0.05);Ⅲ、Ⅳ和Ⅴ期患者24 h尿蛋白分别为(0.48±0.29)g、(1.86±0.54)g 和(1.69±0.67)g,均高于 NDN 组(F=7.12,P<0.05);Ⅲ、Ⅳ和Ⅴ期患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分别为(0.98±0.38)nmol/L、(0.75±0.41)nmol/L和(0.60±0.28)nmol/L,均低于 NDN 组(F =7.64,P <0.05);Ⅲ、Ⅳ和Ⅴ期患者甲状腺素(T4)分别为(6.06± 1.76)nmol/L、(5.31±1.98)nmol/L和(4.65±1.87)nmol/L,均低于NDN组(F=6.83,P<0.05);Ⅲ、Ⅳ和Ⅴ期患者游离型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分别为(4.37±2.12)pmol/L、(3.33±2.30)pmol/L 和(2.91± 1.82)pmol/L,均低于N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P<0.05);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FT3是DN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DN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异常,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了解糖尿病肾病病情。
作者:金剑虹;洪郁芝;徐新鹏;朱岚;傅莉萍;王保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5例,采用疏肝健脾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临床普遍应用的匹维溴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评分(IBS)情况、治疗效果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IB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后对照组为(157.38±72.72)分,观察组为(101.52±60.16)分(t=-7.994,P=0.000);3个月后对照组为(172.71±62.91)分,观察组为(109.92±42.38)分(t=-8.428,P=0.000);两组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5.7%,观察组为95.6%(χ2=6.909,P=0.019),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6.5%,观察组为100.00%(χ2=6.476,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照组腹痛缓解21例,观察组腹痛缓解38例(χ2=7.713,P=0.007)、腹泻对照组缓解15例,观察组缓解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6,P=0.009)。结论采用疏肝健脾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发挥各中药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嬴之功效,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IBS积分,减轻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Ⅰ组(40例)和Ⅱ组(40例),Ⅰ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常规剂量埃索美拉唑,奥曲肽静脉注射0.1 mg,以50μg/h速度静脉滴注48~72 h,埃索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1次/12 h。Ⅱ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奥曲肽同Ⅰ组,埃索美拉唑首剂80 mg静脉滴注,以8 mg/h速度静脉滴注72 h,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情况,记录止血与住院时间,测定胃内pH值,统计平均输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Ⅱ组和Ⅰ组止血时间分别为(40.5±3.8)h和(26.2±4.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9,P<0.05);Ⅱ组和Ⅰ组治疗后72 h胃内pH分别为(6.2±1.0)和(3.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2,P<0.01);Ⅱ组和Ⅰ组平均输血量分别为(495±150)mL和(635±1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4,P<0.05。Ⅱ组和Ⅰ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5);Ⅱ组和Ⅰ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和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Ⅱ组和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强止血效果、低再出血风险令人满意,有助于输血量的降低,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尤其适用于大出血患者。
作者:陈剑平;许秉正;包黎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剖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且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3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组)和剖腹子宫肌瘤剔出术组(B组),均为190例,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注射镇痛药应用比例分别为(96±35)min、(24±8.5)h、(12±4)h、(2.0±1.5)分、(4.0±2)d、17.8%,B组患者分别为(98±28)min、(40±12)h、(20±8)h、(6.0± 1.3)分、(8.0±2.0)d、84.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8、33.96、45.810、50.571、34.120,χ2=169.89,均P<0.05);A组和B组出血量分别为(186±78)mL和(175±8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4%,低于B组的1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5)。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桂青;赵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切痂一期腹部轴型皮瓣修复腕部深度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试行腹部轴型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实际处理情况将其分为早期切痂移植组和延迟切痂组,各35例。观察两组恢复的效果,针对患者术后出现创面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等级、截肢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早期切痂组患者创面感染率11%、创面愈合时间(24.0±6.0)d、皮瓣成活率97%、创面愈合等级(甲级33例,乙级和丙级共2例)、截肢率3%,延迟切痂组患者创面感染率31%、创面愈合时间(35.0±7.4)d、皮瓣成活率83%、创面愈合等级(甲级10例,乙级和丙级共25例)、截肢率1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51、t=6.831、χ2=3.968、χ2=31.895、χ2=3.968,均P<0.05)。结论早期清创切痂利用腹部各轴型皮瓣修复腕部深度电烧伤,能够有效覆盖创面,减少瘢痕增生,促进手部功能恢复,保护手部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杨永熙;冯佳雄;黄晓涛;孙泽光;许研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肝切除术;观察组46例,采用腹腔镜射频消融术。观察两组复发率、生存时间、生活质量。结果分别对不同直径肿瘤的复发率进行比较,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1.92,均 P>0.05)。两组间3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1.96、2.08,均P>0.05);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预期生存率,对照组生存时间为22.3个月,观察组生存时间为21.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3个月进行统计,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比术前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t=2.676,P<0.05)。结论腹腔镜射频消融术与肝切除术手术疗效相当,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中抬高手术床背板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妇科择期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58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头低臀高30°截石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摇高手术床背板30°,分别记录麻醉插管后5 min眼内压(T0)、气腹并改变体位后30 min(T1)、60 min(T2)、气腹结束后10 min(T3)和麻醉拔管后10 min(T4)时的眼内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手术野的暴露情况、眼内压和术后眼部不适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后5 min眼内压分别为(16.23±2.16)mmHg和(16.21±2.1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和T2时眼内压分别为(18.06±2.15)mmHg和(19.60±2.16)mmHg,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手术野暴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部不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抬高手术床背板能降低患者眼内压,并减少术后眼部不适的发生。
作者:李晓芬;樊理华;韩蔚;应秀华;郑红枫;吴伯乐;徐巧敏;曾凤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无痛支气管镜检查(FOB)在行无创机械通气(NPPV)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NPPV的重症肺炎患者13例作FOB检查,除常规局部麻醉外,另静脉注射丙泊酚1~3 mg/kg,注药后2 min进行镇静评分,当患者达到Ramsay 4~5级时,即通过NPPV面罩行经鼻FOB检查,检查重点是对病变部位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标本作病原学检查等。同时,比较FOB检查前即刻、检查结束后10 min时的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变化,并观察FOB检查中的上述生命体征是否超过设定的警戒线。结果所有患者都较顺利地完成FOB检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检查中,有3例患者因生命体征超警戒线(1例SpO2<90%,伴HR>150次/min;1例HR>150次/min;1例SBP<90 mmHg)而暂停操作,经适当处理后均完成检查,未发生中途拔镜现象;13例患者在FOB检查前与检查结束后10 min的生命体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NPPV重症肺炎患者而言,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
作者:沈芝红;吕志刚;王明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