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在无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沈芝红;吕志刚;王明明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 肺炎, 通气, 人工
摘要:目的:观察无痛支气管镜检查(FOB)在行无创机械通气(NPPV)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NPPV的重症肺炎患者13例作FOB检查,除常规局部麻醉外,另静脉注射丙泊酚1~3 mg/kg,注药后2 min进行镇静评分,当患者达到Ramsay 4~5级时,即通过NPPV面罩行经鼻FOB检查,检查重点是对病变部位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标本作病原学检查等。同时,比较FOB检查前即刻、检查结束后10 min时的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变化,并观察FOB检查中的上述生命体征是否超过设定的警戒线。结果所有患者都较顺利地完成FOB检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检查中,有3例患者因生命体征超警戒线(1例SpO2<90%,伴HR>150次/min;1例HR>150次/min;1例SBP<90 mmHg)而暂停操作,经适当处理后均完成检查,未发生中途拔镜现象;13例患者在FOB检查前与检查结束后10 min的生命体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NPPV重症肺炎患者而言,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术后不同腋下负压球容量对皮下积液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下负压球容量大小与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将8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分两组,A组术后腋下负压球容量200 mL,B组术后腋下负压球容量400 mL,均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结果 A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7.91%,皮瓣坏死率为2.33%,置管时间为(25.00±2.59)d;B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11%,皮瓣坏死率为0,置管时间为(12.00±2.34)d;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下负压球容量不宜过小,至少要大于每日大引流量,如负压球容量过小,在术后早期起不到引流通畅的目的,容易导致皮瓣无法完全贴合创面,延长拔管时间,易致皮下积液。

    作者:劳玲玲;黄小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路径式健康教育对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对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的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心理健康干预为主的路径式健康教育,并在三个不同时间点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1天SAS和SDS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以及出院前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SAS:(50.7±2.8)、(36.1±2.3);SDS:(51.4±2.6)、(34.4±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AS:(64.6±3.7)、(51.1±3.4);SDS:(63.5±4.3)、(57.3±2.7)][SAS-t:20.153、24.611;SDS-t:16.235、32.82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17.5±3.5)、(7500.2±225.2)、4.3%]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2.2±4.2)、(9125.5±242.9)、13.6%,t或χ2:5.753、32.936、4.509, P<0.05]。结论以心理健康干预为主的路径式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疗成本,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作者:吴燕利;廖解志;晏玉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益气养阴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铁蛋白及胰岛功能指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基础西药治疗同时加用中药芪麦汤煎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铁蛋白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加用中药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血清铁蛋白、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主要观察在基础西药治疗同时加用芪麦汤煎剂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观察组FPG (8.3±1.3)mmol/L 及 SF(208.70±110.62)ng/mL 明显降低,FINS(8.54±4.28)uIU/mL、FCP(2.43± 1.24)ng/mL及HOMA2-%B(3.97±0.41)明显升高;SF与BMI、HbA1c、FPG、FINS、FCP及HOMA2-IR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基础西药治疗联合中医辩证施治能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及铁蛋白。

    作者:李唯佳;陈雄威;田云龙;葛星;楼南方;丁丽清;嵇兴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腹腔镜胆道造影的经验。方法对16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3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9例患者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其中有3例患者表现为顽固性高淀粉酶血症,8例患者术后并发继发性急性胰腺炎,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酶(加用生长抑素)、制酸、止痛、抗感染、补液处理后缓解。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对预防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预防和及时发现术中胆管损伤以及提高胆管损伤修复的成功率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掌握术中胆道造影的适应证并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岑峰;严强;张国雷;倪俊;魏云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T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将其归类总结,研究其CT表现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双期扫描。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385例,其中23例为2个以上结节;甲状腺腺瘤136例,其中滤泡性腺瘤122例、非典型性腺瘤11例、嗜酸性腺瘤3例;甲状腺癌69例,其中乳头状癌63例、滤泡状癌3例、未分化癌2例、髓样癌1例;桥本氏病2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5例。结论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综合分析其CT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对结节的定性很有帮助,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秀琴;王峰;孙勇;温平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情绪的改善作用及对分娩方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产前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分别为(43.3±6.4)分、(45.2±5.9)分,护理后分别为(41.4±5.3)分、(43.4±5.6)分;观察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分别为(43.1±6.5)分、(45.7±6.4)分,护理后分别为(34.6±5.1)分、(37.8±4.5)分;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护理前(t=2.78、3.89、2.76、4.89,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4.35,均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2.0%、剖宫产率为20.0%,对照组分别为51.0%、36.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5、3.99,均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5.0%、4.0%、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12.0%、11.0%(χ2=4.02、3.98、4.65,均P<0.05)。结论产前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孕产妇焦虑情绪,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余末兰;余有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寒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寒战的佳有效剂量。方法选择100例择期行开腹手术的老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B 组(右美托咪定0.25μg/kg),C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D组(右美托咪定0.75μg/kg)。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情况及围术期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C、D组寒战发生率为24%、20%,较A组的64%明显降低(χ2=5.333、6.876,均P<0.05),但C、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P>0.05)。各组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1,P>0.05),拔管时间D组(24.4±2.8)min,较A组的(21.6±4.0)min明显延长(F=6.194,P<0.05)。结论给予0.5μg/kg、0.75μg/kg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寒战的发生,但随着剂量增大,可产生拔管时间延长等不良影响,提示0.5μg/kg剂量为合适。

    作者:贾彤;王会娟;王丽;陈晓夏;刘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儿鼻窦炎患者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小儿鼻窦炎患者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小儿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进行治疗小儿鼻窦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χ2=10.23,P<0.05),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少于对照组(33.33%)(χ2=12.48,P<0.05)。研究组患儿细菌清除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细菌清除率(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P<0.05)。结论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小儿鼻窦炎可提高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细菌清除率,有益于患儿恢复健康,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林永东;段汉忠;夏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2010-2013年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与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2010-2013年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趋势,为临床评价、管理和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2010-2013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出库数据及临床电子处方,将处方药物、类别、规格、零售价、年使用数量、年使用金额、处方信息录入至EXCEL表格内,计算DDD(限定日剂量)、DDDs(用药频度)、DDC(日均费用),采用透视表分析统计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及趋势。结果2010-2013年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金额稳居第1、第2位,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复方制剂增长速度快速,2013年位居第3位,其他类型抗高血压使用金额无明显变化。2010-2013年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使用频度稳居第1、第2、第3位,且呈明显增长趋势,利尿剂使用频度及使用金额呈下降趋势。2010-2013年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分散片、坎地沙坦酯片使用金额及使用频度稳居第1、第2、第3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使用金额增长迅速,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无显著变化,吲达帕胺片的使用频度及使用金额呈下降趋势。2010-2013年单独使用或二联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给药方式,分别占到84%、84.5%、83.94%、86.2%,基本符合高血压治疗原则。结论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基本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临床处方符合高血压用药原则,销售金额及使用频度逐年增长,达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王慧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剖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且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3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组)和剖腹子宫肌瘤剔出术组(B组),均为190例,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注射镇痛药应用比例分别为(96±35)min、(24±8.5)h、(12±4)h、(2.0±1.5)分、(4.0±2)d、17.8%,B组患者分别为(98±28)min、(40±12)h、(20±8)h、(6.0± 1.3)分、(8.0±2.0)d、84.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8、33.96、45.810、50.571、34.120,χ2=169.89,均P<0.05);A组和B组出血量分别为(186±78)mL和(175±8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4%,低于B组的1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5)。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桂青;赵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8例,对照组92例),治疗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消银颗粒3.5 g,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口服消银颗粒3.5 g,每天3次,同时给予氨肽素5片,每天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108例患者中痊愈55例,显效44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91.7%;对照组92例中痊愈31例,显效29例,好转6例,无效26例,治疗有效率6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2,P<0.01)。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消银颗粒口服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等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现已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90%以上[1-3]。2型糖尿病(T2DM)是以胰岛素分泌相对或者绝对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生理学基础和显著特征,继而引起体内葡萄糖和脂质代谢产生紊乱的一类全身代谢性疾病。为深入探讨T2 DM的病因、病机及药物治疗,理想的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糖尿病研究的重要途径。因大鼠操作成本较低、便于饲养,被大量用于建立糖尿病模型。目前,糖尿病鼠模型主要有三种:自发性模型、实验性诱发模型以及转基因模型等,本文对当前常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具体如下。

    作者:魏良兵;单莉;宋俊梅;庄星星;高家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在常规稳定斑块、扩张冠脉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凝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χ2=4.142,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SV、CO显著高于对照组(t=2.475、2.397、3.052,均P<0.05);两组治疗后MAADP、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93、12.285、10.38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MAADP、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82、8.668、8.051,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FIB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5、4.39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TC、TG、HGL、LDL等指标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6、2.834、2.448、3.298、3.006、2.927、2.446、3.695,均P<0.05);观察组再发冠心病、再次入院人数均优于对照组(χ2=4.126、8.256,均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更加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凝血功能达到快速、高效抗栓作用,提高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且短期使用安全性良好。

    作者:仇晓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患者,女,34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周入院。患者于2014-02-04无意中触及左乳内一肿块,无疼痛,无乳头溢血溢液等不适,到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门诊就治。门诊检查示:双乳对称,双乳头及皮肤无异常,左乳晕内下一2.0 cm ×1.5 cm肿块,质地偏软,边界尚清、活动度可,无触痛,双腋窝及锁骨淋巴结(-)。双乳彩超检查示:左乳晕内下见22 mm ×11 m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内回声紊乱,内见血流信号。门诊拟“左乳肿块性质待查”收治入院。患者月经14岁来潮,月经规则,24岁育一子,1-0-0-1,末次月经2014-01-28。否认家族乳癌史。入院后双乳钼靶示:左乳内下限见1.5 cm ×2.0 cm肿块影,密度均,边界清,未见细小钙化。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X线胸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后腹膜淋巴结未见异常。于2014-2-13在局麻下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约2 cm ×2cm大小,无完整被膜,质地软,术中冰冻报告示:肿块由淋巴细胞组成,异性型性大,核分裂多见,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待免疫组化进一步诊断。2014-2-17石蜡及免疫组化:高度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合形态及免疫表型,倾向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 AE 1/AE3(-),BCL-2(+),BCL-6(部分+),CD10(-),CD20(+), CD21(-),CD3(-),CD44(+),CK7(-),Ki67+(约90%), MUM1(+),PAX5(+),TCL-1A(-)。2-18转入上海肿瘤医院化疗科进一步治疗。

    作者:张英辉;焦家军;李菊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选择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阴道试产的11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试产成功的相关因素及母儿结局。结果(1)115例阴道试产的孕妇,成功阴道分娩87例,成功率75.65%,无子宫破裂发生;(2)该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5年组及>5~7年组试产成功率均高于>7~9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3, P<0.05);(3)有阴道分娩史的孕妇试产成功率(100.00%)显著高于无阴道分娩史的孕妇(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9,P<0.05);(4)试产成功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试产失败再次剖宫产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2,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绝对剖宫产指征,剖宫产术后再孕间隔时间2~7年且胎儿体质量适中、剖宫产前后有阴道分娩史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

    作者:呼松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腹胀及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轻度损害(碱性磷酸酶291.2 U/L,γ-谷氨酰转肽酶168.1 U/L,总蛋白59.9 g/L,白蛋白32.2 g/L,总胆红素21.0μmol/L,直接胆红素11.5μmol/L),腹部超声及CT可见正常肝脏及肾脏实质被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代替,囊肿相互不交通,给予保肝、营养肝细胞、利尿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临床上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比较少见,容易漏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孙秀静;钱筠;张倩;王天懿;徐欣萍;徐有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出牙、前囟闭合时间和语言、大运动发育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郑州市儿童的乳牙萌出、前囟闭合及语言、大动作发育的长期变化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市3家医院儿保门诊的所有儿童系统管理资料,回顾性分析自2001-2010年10年间出生健康儿童的0~3岁体检资料,进入该研究的男女儿童共4230例,其中男2141例,女2089例。调查自出生至3岁期间的出生情况、动态体格发育及乳牙萌出、语言及大运动发育、前囟闭合情况。结果(1)10年来郑州市儿童体质量、身长呈持续和显著地增长。(2)男女童之间乳牙萌出时间及前囟闭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随着年代的推移,婴儿大运动发育及囟门闭合时间略有提前。结论郑州市儿童的体质量、身高的增长呈现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正常,并呈现略为提前的趋势。

    作者:刘慧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T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 CT血管造影(CTA )检查,采用 CT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获得CTA图像,其中有41例存在下肢动脉病变;40例为双侧,39例为双侧或单侧均有严重狭窄或闭塞;25例存在明显的侧支循环。下肢动脉各个节段CTA与DSA比较两者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87),阳性预测值92.5%,阴性预测值98.6%。延迟扫描后,CTA对足动脉血管支数显影增多,结果与DSA检查一致。结论 CTA能准确评估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可作为该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高艳;陈连红;王甲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门诊处方5158张点评及分析

    目的:对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门诊药房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3年1~6月73493张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样,每月抽取2 d的处方,共计5158张,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条例》标准进行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有191张,占全部抽查处方的3.70%,其中不规范处方119张、用药不适宜处方50张,其他不适宜22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2.31%、0.97%、0.43%。结论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门诊处方合格率达96.30%。处方点评是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药师在处方审核和合理用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余爱民;汪克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青年组(<60岁),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后第2周检测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水平,与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老年组和青年组CD3[(51.87±2.56)%,(58.98±3.87)%]、CD4[(35.01±5.12)%,(42.12±3.54)%]、CD4/CD8[(0.89±0.49)%,(1.08±0.8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3(69.38±8.54)%、CD4(48.21±3.45)%、CD4/CD8(1.87±0.85)%(t=10.586、5.998、10.087、6.093、5.170、3.236,均 P<0.05),老年组和青年组 CD8[(32.68± 3.64)%、(30.24±2.4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6.10±2.89)%]水平(t=6.777、5.531,均P<0.05);老年组患者的CD3与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青年组患者(t=8.472、6.394、3.059,均P<0.05),老年组CD8水平高于青年组患者(t=3.114,P<0.05);化疗2个周期后老年组与青年组患者的CD3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t=10.233、16.847,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化疗后CD4水平低于青年组患者(t=7.130,P<0.05),两组化疗后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的CD3水平明显高于Ⅲ~Ⅳ患者(t=1.584、1.721,均P<0.05),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辅助针对性的免疫治疗,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调整患者化疗药物剂量。

    作者:李全奎;徐梅;傅新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