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良枝;郭俊芳;李楠;司亚东;杨莹莹
目的:调查脑外科护理危险因素认知情况及探讨危机管理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脑外科3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依据管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给予对照组人员常规管理,给予观察组人员常规管理基础上的危机管理。结果观察组人员对护理质量、病房管理和制度、患者病情、储备人力资源管理、护患关系、医疗费用、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认知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人员赢得的护理服务满意度93.3%(14/15)明显比对照组的60%(9/15)高(P<0.05)。结论脑外科护理主要的危险因素为护理人员服务不当,其次为管理不当和患者因素。危机管理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陈春巧;刘莲珠;叶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患者,男,60岁。以腰痛、活动受限4年,咳痰带血5 d于2014年4月8日入住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患者于2010年发病初曾经骨髓穿刺、固定免疫电泳等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λ型”,先后完成4个疗程VAD方案化疗,末次化疗于2011年中旬结束,化疗后腰痛等不适症状完全缓解。其后患者停止治疗,亦未定期复查。2012年5月再次就诊,骨髓穿刺示原浆+幼浆占96%,再次予以单周VAD(长春新碱0.4 mg+吡柔比星18 mg)方案治疗2疗程,治疗后腰痛再次缓解。2012年12月初感双侧季肋部及双下肢虫蚀样疼痛,予曲马多缓释片止痛治疗。2013年1月初自觉排尿困难,予导尿对症处置。因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衰竭期,泌尿系感染,予改善肾功、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好转后。2014年4月无诱因出现咯血,左鼻腔流血,咯血4~5口/d,量少,为鲜红色,呈痰中带血,伴周身不适。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结节灶,可见毛刺影。胸椎、肋骨、胸骨及肩胛骨多发低密度灶,右侧肾上腺小结节灶,双肾周多发小结节灶。查体:神清语明,贫血貌,周身皮肤无瘀点,睑结膜轻度苍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胸骨无压痛,左侧第5~8肋骨压痛阳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无哮鸣音,心律齐,率整,各瓣膜区均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动,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可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检查 IgG 63.8 g/L,λ轻链27.6 g/L,β2微球蛋白38.2 mg/L,本周氏蛋白阳性,红细胞沉降率145 mm/h,总蛋白112 g/L,白蛋白32.7 g/L,球蛋白79.3 g/L,尿素14.6 mmol/L,肌酐322.7μmol/L,血清胱抑素C 3.34 mg/L,癌胚抗原(CEA)1.72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0.17 ng/mL,细胞角化19片段(cy211)2.59 ng/mL。骨扫描、腰椎MRI检查提示骨质均有破坏。穿刺病理检查,结果为右肺腺癌。
作者:刘渤娜;尤振宇;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急性肺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分为对照组和CRRT组。对两组IL-1β、IL-6、TNF-α水平、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变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发生率及入住 ICU 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1天IL-6水平均明显升高(t=2.265,P<0.05);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3天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t=2.305、2.471、2.293,均P<0.05);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3天氧合指数均明显降低(t=2.386,P<0.05)。与对照组比较,CRRT组ALI/AR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SAP患者能通过清除重症胰腺炎患者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降低SAP患者ALI/ARDS发生率及升高氧合指数,使重症胰腺炎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作者:谢敏丹;陈海丽;林肖琴;张近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拟行手术的7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氯胺酮、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15 min和手术结束时HR和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显著增加(t=7.33、7.19、8.26、8.11,均P<0.05),而观察组各时间点HR和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1.10、1.12、2.01,均P>0.05);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为(12.54±2.1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54±6.27)min(t=7.78,P<0.05);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χ2=8.33,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较好,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患儿术后可快速苏醒,不良反应少。
作者:石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随着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 mg/d治疗,B组给予10 mg/d治疗,C组给予20 mg/d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同时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为87.9%,对高脂血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A组及B组(χ2=6.54,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TC、TG、HDL-C及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C组较另外两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5,P<0.05);三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张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应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73例,其中64例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依据Berg平衡量表将随访患者分为A、B、C、D四个等级,将符合A、B、C三个等级的54例患者纳入中远期随访研究。其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73~94岁,平均81.6岁。骨折类型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28例,Ⅲ型26例。结果54例术后随访24~78个月,平均42个月。随访期间9例死亡,无转子部骨折块不愈合、股骨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发生,3例钢丝有移位现象,4例患者出现髋臼磨损,3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按Engh标准评定股骨假体均获骨性固定。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价标准:优23例,良17例,优良率88.9%。结论应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作者:郭前进;王亮;甄相周;陈宏峰;杨彦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2010-2013年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趋势,为临床评价、管理和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2010-2013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出库数据及临床电子处方,将处方药物、类别、规格、零售价、年使用数量、年使用金额、处方信息录入至EXCEL表格内,计算DDD(限定日剂量)、DDDs(用药频度)、DDC(日均费用),采用透视表分析统计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及趋势。结果2010-2013年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金额稳居第1、第2位,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复方制剂增长速度快速,2013年位居第3位,其他类型抗高血压使用金额无明显变化。2010-2013年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使用频度稳居第1、第2、第3位,且呈明显增长趋势,利尿剂使用频度及使用金额呈下降趋势。2010-2013年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分散片、坎地沙坦酯片使用金额及使用频度稳居第1、第2、第3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使用金额增长迅速,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无显著变化,吲达帕胺片的使用频度及使用金额呈下降趋势。2010-2013年单独使用或二联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给药方式,分别占到84%、84.5%、83.94%、86.2%,基本符合高血压治疗原则。结论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基本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临床处方符合高血压用药原则,销售金额及使用频度逐年增长,达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王慧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4例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恶性肿瘤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化疗次数、化疗时间、用药途径、是否联合用药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次数为(1.6±0.8)次,用药时间为(47.7±11.4)d,用药途径口服36例、静脉86例,联合用药113例;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6±1.0)次、(27.8±11.1)d、39例、35例、51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或t=15.581、12.102、9.983、18.425,均P<0.01)。结论化疗次数、用药时间、给药途径及联合用药均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桂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间苯三酚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输尿管结石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均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照组碎石后1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观察组碎石前15 min应用间苯三酚,观察两组排石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0例(58.8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0,P=0.00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肾绞痛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0.101,P=0.646、0.749)。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前15 min应用间苯三酚可以促进结石排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吉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剖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且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3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组)和剖腹子宫肌瘤剔出术组(B组),均为190例,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注射镇痛药应用比例分别为(96±35)min、(24±8.5)h、(12±4)h、(2.0±1.5)分、(4.0±2)d、17.8%,B组患者分别为(98±28)min、(40±12)h、(20±8)h、(6.0± 1.3)分、(8.0±2.0)d、84.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8、33.96、45.810、50.571、34.120,χ2=169.89,均P<0.05);A组和B组出血量分别为(186±78)mL和(175±8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4%,低于B组的1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5)。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桂青;赵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5例,采用疏肝健脾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临床普遍应用的匹维溴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评分(IBS)情况、治疗效果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IB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后对照组为(157.38±72.72)分,观察组为(101.52±60.16)分(t=-7.994,P=0.000);3个月后对照组为(172.71±62.91)分,观察组为(109.92±42.38)分(t=-8.428,P=0.000);两组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5.7%,观察组为95.6%(χ2=6.909,P=0.019),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6.5%,观察组为100.00%(χ2=6.476,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照组腹痛缓解21例,观察组腹痛缓解38例(χ2=7.713,P=0.007)、腹泻对照组缓解15例,观察组缓解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6,P=0.009)。结论采用疏肝健脾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发挥各中药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嬴之功效,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IBS积分,减轻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将其归类总结,研究其CT表现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双期扫描。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385例,其中23例为2个以上结节;甲状腺腺瘤136例,其中滤泡性腺瘤122例、非典型性腺瘤11例、嗜酸性腺瘤3例;甲状腺癌69例,其中乳头状癌63例、滤泡状癌3例、未分化癌2例、髓样癌1例;桥本氏病2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5例。结论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综合分析其CT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对结节的定性很有帮助,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秀琴;王峰;孙勇;温平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等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现已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90%以上[1-3]。2型糖尿病(T2DM)是以胰岛素分泌相对或者绝对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生理学基础和显著特征,继而引起体内葡萄糖和脂质代谢产生紊乱的一类全身代谢性疾病。为深入探讨T2 DM的病因、病机及药物治疗,理想的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糖尿病研究的重要途径。因大鼠操作成本较低、便于饲养,被大量用于建立糖尿病模型。目前,糖尿病鼠模型主要有三种:自发性模型、实验性诱发模型以及转基因模型等,本文对当前常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具体如下。
作者:魏良兵;单莉;宋俊梅;庄星星;高家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肝切除术;观察组46例,采用腹腔镜射频消融术。观察两组复发率、生存时间、生活质量。结果分别对不同直径肿瘤的复发率进行比较,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1.92,均 P>0.05)。两组间3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1.96、2.08,均P>0.05);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预期生存率,对照组生存时间为22.3个月,观察组生存时间为21.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3个月进行统计,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比术前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t=2.676,P<0.05)。结论腹腔镜射频消融术与肝切除术手术疗效相当,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血过程中出现抽取血型标本与患者血型不符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与研究郑州市20所医院输血科2008-2012年间发生的抽取血型与患者所需血型不相符的事例,分析输血错误的原因。结果血液标本不符49.6%,取血和输注错误31.2%,仅输注错误15.2%,干细胞移植后血型改变4.0%,导致血液标本错误的原因主要有血液中心或者血站提供的血液与标识血型不符16.13%、用血申请单填写错误20.97%、检验血型错6.45%、血液标本取错29.03%、血液标本标签贴错27.42%。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坚决杜绝血液标本错误的发生。
作者:韦良枝;郭俊芳;李楠;司亚东;杨莹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期脑切口疝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大骨瓣减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早期(术后1周以内)、中期(术后7~30 d)和晚期(术后1~6个月)脑切口疝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并比较不同时期脑膨胀患者GCS 评分和GOS 评分。结果全组脑切口疝发生率为75.55%,早期、中期和晚期膨胀发生率分别为42.22%、21.11%和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早与中=4.312,P<0.05;χ2中与晚=4.523,P<0.05;χ2早与晚=4.543,P<0.05),且早期脑膨胀患者膨胀程度(1.83±0.14)cm,显著高于中期和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早与中=6.301,P<0.05;t早与晚=6.551, P<0.05);早期、中期和晚期脑切口疝患者GCS评分分别为(3.22±0.41)分、(6.53±0.37)分和(12.05±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早与中=5.215,P<0.05;t早与晚=6.312,P<0.05;t中与晚=6.312,P<0.05);三个不同时期脑切口疝患者GOS分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外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1周脑切口疝发生率高,膨胀程度大;颅脑外伤患者术前GCS评分越低,其脑切口疝发生时间越早;患者脑切口疝发生时间越迟,患者预后效果越差。
作者:赖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体、麻醉科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指导的服务模式(NBAS-APS)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规范干预中的成效。方法390例骨折围手术期患者按队列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给予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服务模式规范化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睡眠时间和镇痛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大值(VAS max)、围手术期疼痛VAS评分均值(VASmean)及疼痛VAS评分大于3分持续时间(PVAS>3)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1 d、术日、术后24~72 h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镇痛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32.80%(χ2=609.88,P<0.01)。结论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优势,明显提高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及满意度。
作者:崔立敏;苏全志;张玉香;马风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条形码管理系统在白内障手术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按照条形码管理系统的要求制定眼科白内障手术器械的管理流程,对2856台白内障手术器械包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使用环节使用条形码技术进行管理,总结应用效果。通过模拟实验组有31件和对照组有21件灭菌白内障器械包不合格进行追溯,实验组使用条形码管理系统进行追溯,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追溯,统计两组器械质量追溯花费时间并比较差异。结果 2856台白内障手术的器械包都应用条形码管理系统进行了管理,整个器械使用流程直接、简单、易操作,工作效率提高。实验组白内障手术器械的质量追溯时间(2.12±0.62)min,短于对照组的(34.78±13.51)min,两组追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P<0.1)。结论白内障手术中实施器械质量条形码系统管理,完善了手术器械质量管理机制,提高了眼科白内障手术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器械质量的追溯时间,为白内障手术器械质量追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潘雪萍;杨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青年组(<60岁),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后第2周检测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水平,与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老年组和青年组CD3[(51.87±2.56)%,(58.98±3.87)%]、CD4[(35.01±5.12)%,(42.12±3.54)%]、CD4/CD8[(0.89±0.49)%,(1.08±0.8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3(69.38±8.54)%、CD4(48.21±3.45)%、CD4/CD8(1.87±0.85)%(t=10.586、5.998、10.087、6.093、5.170、3.236,均 P<0.05),老年组和青年组 CD8[(32.68± 3.64)%、(30.24±2.4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6.10±2.89)%]水平(t=6.777、5.531,均P<0.05);老年组患者的CD3与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青年组患者(t=8.472、6.394、3.059,均P<0.05),老年组CD8水平高于青年组患者(t=3.114,P<0.05);化疗2个周期后老年组与青年组患者的CD3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t=10.233、16.847,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化疗后CD4水平低于青年组患者(t=7.130,P<0.05),两组化疗后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的CD3水平明显高于Ⅲ~Ⅳ患者(t=1.584、1.721,均P<0.05),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辅助针对性的免疫治疗,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调整患者化疗药物剂量。
作者:李全奎;徐梅;傅新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腹胀及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轻度损害(碱性磷酸酶291.2 U/L,γ-谷氨酰转肽酶168.1 U/L,总蛋白59.9 g/L,白蛋白32.2 g/L,总胆红素21.0μmol/L,直接胆红素11.5μmol/L),腹部超声及CT可见正常肝脏及肾脏实质被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代替,囊肿相互不交通,给予保肝、营养肝细胞、利尿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临床上多囊肝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比较少见,容易漏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孙秀静;钱筠;张倩;王天懿;徐欣萍;徐有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