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渤娜;尤振宇;刘洋
目的:对比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将150例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E峰/A峰比值(E/A)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并比较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LVEF、Tei 指数、E/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31、4.92、4.11、4.62、6.34、5.78,均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t=4.56、4.92、4.13、4.90,均P<0.05)。治疗后两组HbA1 C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t=1.68、1.20,均P>0.05),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11,P>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4.68、10.20,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4.11,P<0.05)。对照组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3%(10/75),观察组为4.0%(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观察组出现8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结论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效果优于美托洛尔,能够进一步改善心功能,降低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且长期应用有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师静梅;原武红;师布朵;李蕾;梁引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体、麻醉科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指导的服务模式(NBAS-APS)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规范干预中的成效。方法390例骨折围手术期患者按队列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给予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服务模式规范化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睡眠时间和镇痛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大值(VAS max)、围手术期疼痛VAS评分均值(VASmean)及疼痛VAS评分大于3分持续时间(PVAS>3)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1 d、术日、术后24~72 h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镇痛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32.80%(χ2=609.88,P<0.01)。结论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优势,明显提高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及满意度。
作者:崔立敏;苏全志;张玉香;马风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期脑切口疝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大骨瓣减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早期(术后1周以内)、中期(术后7~30 d)和晚期(术后1~6个月)脑切口疝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并比较不同时期脑膨胀患者GCS 评分和GOS 评分。结果全组脑切口疝发生率为75.55%,早期、中期和晚期膨胀发生率分别为42.22%、21.11%和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早与中=4.312,P<0.05;χ2中与晚=4.523,P<0.05;χ2早与晚=4.543,P<0.05),且早期脑膨胀患者膨胀程度(1.83±0.14)cm,显著高于中期和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早与中=6.301,P<0.05;t早与晚=6.551, P<0.05);早期、中期和晚期脑切口疝患者GCS评分分别为(3.22±0.41)分、(6.53±0.37)分和(12.05±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早与中=5.215,P<0.05;t早与晚=6.312,P<0.05;t中与晚=6.312,P<0.05);三个不同时期脑切口疝患者GOS分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外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1周脑切口疝发生率高,膨胀程度大;颅脑外伤患者术前GCS评分越低,其脑切口疝发生时间越早;患者脑切口疝发生时间越迟,患者预后效果越差。
作者:赖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雌激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63例,分别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检测,根据血管狭窄程度,依次分为IMT正常组(A组)、IMT增厚组(B组)、斑块组(C组),同时以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NS、FPG、HbA1c、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等。结果C组FINS、IR、HbA1c、TC、LDL-C较A组增高(t=16.83、14.44、2.50、2.38、2.42,P<0.01或P<0.05),E2、HDL-C下降(t=7.32、5.51,均P<0.01);D组FINS、HbA1c、TC、LDL-C、FSH、IR均较C组降低(t=19.74、36.44、8.64、7.95、27.13、6.71,均P<0.01),HDL-C、E2升高(t=11.34、8.72,均P<0.01)。经过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E2与FINS、IR、TC、LDL-C 呈负相关(P<0.01或P<0.05),与HDL-C 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T与FINS、IR、HbA1c、LDL-C呈正相关(OR值=2.94、72.63、27.30、98.18,均P<0.01),而与E2水平呈负相关(OR值=2.94,P<0.01)。结论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雌激素是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李开军;吴聪聪;吴伟东;吕玲春;曾春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急性肺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分为对照组和CRRT组。对两组IL-1β、IL-6、TNF-α水平、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变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发生率及入住 ICU 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1天IL-6水平均明显升高(t=2.265,P<0.05);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3天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t=2.305、2.471、2.293,均P<0.05);与CRRT组比较,对照组第3天氧合指数均明显降低(t=2.386,P<0.05)。与对照组比较,CRRT组ALI/AR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SAP患者能通过清除重症胰腺炎患者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降低SAP患者ALI/ARDS发生率及升高氧合指数,使重症胰腺炎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作者:谢敏丹;陈海丽;林肖琴;张近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Ⅰ组(40例)和Ⅱ组(40例),Ⅰ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常规剂量埃索美拉唑,奥曲肽静脉注射0.1 mg,以50μg/h速度静脉滴注48~72 h,埃索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1次/12 h。Ⅱ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奥曲肽同Ⅰ组,埃索美拉唑首剂80 mg静脉滴注,以8 mg/h速度静脉滴注72 h,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情况,记录止血与住院时间,测定胃内pH值,统计平均输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Ⅱ组和Ⅰ组止血时间分别为(40.5±3.8)h和(26.2±4.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9,P<0.05);Ⅱ组和Ⅰ组治疗后72 h胃内pH分别为(6.2±1.0)和(3.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2,P<0.01);Ⅱ组和Ⅰ组平均输血量分别为(495±150)mL和(635±1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4,P<0.05。Ⅱ组和Ⅰ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5);Ⅱ组和Ⅰ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和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Ⅱ组和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强止血效果、低再出血风险令人满意,有助于输血量的降低,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尤其适用于大出血患者。
作者:陈剑平;许秉正;包黎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能力-基础教育对护理系学生综合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实习的70名实习护士,对其进行编号后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人,对她们进行以能力培养为教学中心的培养方式;对照组35人,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培训前后两组护士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结果在培训前,两组实习护士的急救能力、操作水平、理论知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培训后,两组护士各方面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培训前后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1、11.01、13.39,均P<0.05)。并且观察组在培训后有明显的提高,其中合格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9),观察组急救能力评价等级为“弱”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9),相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习护士进行能力-教育的培训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系学生综合能力,增加了临床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鲍冬儿;盛红;蒋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寒战的佳有效剂量。方法选择100例择期行开腹手术的老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B 组(右美托咪定0.25μg/kg),C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D组(右美托咪定0.75μg/kg)。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情况及围术期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C、D组寒战发生率为24%、20%,较A组的64%明显降低(χ2=5.333、6.876,均P<0.05),但C、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P>0.05)。各组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1,P>0.05),拔管时间D组(24.4±2.8)min,较A组的(21.6±4.0)min明显延长(F=6.194,P<0.05)。结论给予0.5μg/kg、0.75μg/kg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寒战的发生,但随着剂量增大,可产生拔管时间延长等不良影响,提示0.5μg/kg剂量为合适。
作者:贾彤;王会娟;王丽;陈晓夏;刘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2例脑血管病并发吸入性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病例532例,合格病例有488例,治愈198例,好转174例,死亡67例,放弃治疗49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为主;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脑血管病并发吸入性肺炎临床较为常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病死率较高,应以综合治疗为主,适时行鼻饲饮食,同时应根据病原学进行有效抗菌治疗。
作者:董晨光;王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出院后除定期了解患者状况外不作特殊处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经过对症护理后予追综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02个月,再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问卷(PSQI)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评定。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SQI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SQI量表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时间(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陈戈婷;卢丽娜;李月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拟行手术的7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氯胺酮、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15 min和手术结束时HR和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显著增加(t=7.33、7.19、8.26、8.11,均P<0.05),而观察组各时间点HR和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1.10、1.12、2.01,均P>0.05);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为(12.54±2.1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54±6.27)min(t=7.78,P<0.05);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χ2=8.33,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较好,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患儿术后可快速苏醒,不良反应少。
作者:石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及优秀人格是现代社会对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优点是体现医学学科系统性、基础性、循序渐进教学,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节省财力等等,但以学科为中心,将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临床见习完全分开,理论课局限于教室,教师灌输式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呆板,课时负担过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中整体概念的的培养[1]。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其发展影响着整个教育的发展,故教学改革主要是改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2]。新型教学模式需要在当今流行的教育观念的知道下充分利用教学要素,充分体现其活动性、创造性、差异性、协作性以及情感性特点[3],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医学生[1],学者钟志贤认为只有将教学手段与高端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这一目的[4]。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将国内外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学的教学中,而不是一味照搬,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以及医院先进技术[5],我们尝试了“典型病例学习与讨论”、“腹腔镜系统教学”、“PBL模式为基础的学生教学”以及“小品式教学”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对理论知识加深了理性认识,学习成绩也显著提升,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作者:阳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随着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 mg/d治疗,B组给予10 mg/d治疗,C组给予20 mg/d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同时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为87.9%,对高脂血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A组及B组(χ2=6.54,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TC、TG、HDL-C及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C组较另外两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5,P<0.05);三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张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对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膀胱癌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的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心理健康干预为主的路径式健康教育,并在三个不同时间点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1天SAS和SDS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以及出院前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SAS:(50.7±2.8)、(36.1±2.3);SDS:(51.4±2.6)、(34.4±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AS:(64.6±3.7)、(51.1±3.4);SDS:(63.5±4.3)、(57.3±2.7)][SAS-t:20.153、24.611;SDS-t:16.235、32.82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17.5±3.5)、(7500.2±225.2)、4.3%]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2.2±4.2)、(9125.5±242.9)、13.6%,t或χ2:5.753、32.936、4.509, P<0.05]。结论以心理健康干预为主的路径式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疗成本,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作者:吴燕利;廖解志;晏玉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苏芬太尼麻醉诱导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预测困难气道需清醒气管插管的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前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苏芬太尼麻醉诱导,后者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苏芬太尼麻醉诱导。详细观察和记录麻醉前、插管前和插管成功即刻Ramsay评分,插管舒适度评分,记录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成功情况和气管插管期间循环系统反应及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术后24 h患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 Ramsay评分:研究组T1(3.6±0.8)分、T2(3.4±0.7)分,与对照组的T1(3.1±0.6)分、T2(2.2±0.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10.08,均P<0.05);气管插管时间:研究组(6.2±2.6)min与对照组(11.3±3.4)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P<0.05);插管适度评分:研究组0分13例,1分16例,2分1例,与对照组的5例、8例和1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4.44、20.23,均P<0.05);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研究组70.0%(21/30),与对照组的40%(12/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高血压10.0%(3/30)、心动过速20.0%(6/30)和低氧血症6.7%(2/30),与对照组的46.7%(14/30)、50.0%(15/30)和26.7%(8/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2、5.934、4.32,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苏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时能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具有镇静和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杨可;张三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2010-2013年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趋势,为临床评价、管理和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2010-2013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出库数据及临床电子处方,将处方药物、类别、规格、零售价、年使用数量、年使用金额、处方信息录入至EXCEL表格内,计算DDD(限定日剂量)、DDDs(用药频度)、DDC(日均费用),采用透视表分析统计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及趋势。结果2010-2013年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金额稳居第1、第2位,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复方制剂增长速度快速,2013年位居第3位,其他类型抗高血压使用金额无明显变化。2010-2013年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使用频度稳居第1、第2、第3位,且呈明显增长趋势,利尿剂使用频度及使用金额呈下降趋势。2010-2013年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分散片、坎地沙坦酯片使用金额及使用频度稳居第1、第2、第3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使用金额增长迅速,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无显著变化,吲达帕胺片的使用频度及使用金额呈下降趋势。2010-2013年单独使用或二联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给药方式,分别占到84%、84.5%、83.94%、86.2%,基本符合高血压治疗原则。结论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基本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临床处方符合高血压用药原则,销售金额及使用频度逐年增长,达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王慧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观察组采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χ2=9.78,P<0.05);观察组治疗4周末和8周末时NIHSS评分分别为(10.85±1.22)分和(6.03±0.78)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t=6.18、6.62,均P<0.05);观察组治疗4周末和8周末时Barthel指数分别为(49.56±4.68)分和(67.43±4.75)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6.63、7.00,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孟凡振;鲁晓燕;李圣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血过程中出现抽取血型标本与患者血型不符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与研究郑州市20所医院输血科2008-2012年间发生的抽取血型与患者所需血型不相符的事例,分析输血错误的原因。结果血液标本不符49.6%,取血和输注错误31.2%,仅输注错误15.2%,干细胞移植后血型改变4.0%,导致血液标本错误的原因主要有血液中心或者血站提供的血液与标识血型不符16.13%、用血申请单填写错误20.97%、检验血型错6.45%、血液标本取错29.03%、血液标本标签贴错27.42%。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坚决杜绝血液标本错误的发生。
作者:韦良枝;郭俊芳;李楠;司亚东;杨莹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63例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喹硫平片治疗8周,根据疗效和耐受性调整剂量。治疗4、8周末分析患者的血药浓度、疗效及副作用。结果4周喹硫平血药浓度与年龄(r=0.297)、病程(P=0.315)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r=-0.297)呈负相关;8周血药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8)。4周喹硫平血药浓度与4周剂量存在正相关(r=0.429);8周喹硫平血药浓度与8周剂量存在正相关(r=0.292)。喹硫平血药浓度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无明显相关(P>0.05)。喹硫平治疗4、8周时的副作用与4周血药浓度存在正相关。结论喹硫平可有效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剂量和副作用与血药浓度存在相关性。喹硫平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无明显关联。
作者:龚坚;宋伟明;杜香菊;王玉成;刘灵江;刘会国;吴柳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