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玉凤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2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出生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黄国英教授负责的原国家卫生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和诊断技术应用》课题研究确立的7项筛查指标作为入选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儿的标准.通过临床筛查,对符合7项筛查指标中一项以上者,进一步到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儿童心血管诊疗中心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按疾病情况给予手术、药物干预及随访等处理.结果 5 321名新生儿临床筛查阳性154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150例(97.40%),男婴76例(26.78‰),女婴74例(29.80‰),经统计学分析,男、女婴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种排位依次为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临床7项筛查指标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使基层产院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尽早得到诊断治疗干预并随访,简便易行,操作性和实用性强.
作者:王双燕;赵鸣趣;章敏姬;卞咏梅;肖丽萍;黄俊;李云;吴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青年路街道办事处的新民路西社区居民,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社区内对一般和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结果 通过社区综合干预,提高了社区人群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运动参与率和近1年血糖检测率(P<0.01或P<0.05);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率、控制率分别提高了1.00%、17.41%,其中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参与率提高了14.83%(P<0.05);吸烟率、饮酒率有所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综合干预成效明显,应研究有效提高良好行为形成率的措施,进一步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高峰;谢惠芳;赵娥;伊力努尔·阿吉;万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分析家长文化程度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按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潍坊市城区700名学龄前儿童,对其家长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采用构成比、率和X2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7.9%的家长主要通过广播、电视及网络获取口腔保健知识.有90.2%的儿童家长认为口腔健康很重要,但家长对部分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并不高.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越好,口腔保健态度和行为也越好(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问题,家长的文化程度影响其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应通过提高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水平来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水平.
作者:庞艳蕾;王一超;冯昊;杨淑香;张惠兰;李向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孕产妇2006-2010年死亡资料进行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孕产妇保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2010年黑龙江省孕产妇死亡水平及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年来,黑龙江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波动在30.86/10万~22.30/10万之间,我省因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比例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引起的孕产妇死亡比例增加.在乡镇卫生院分娩的比例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在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分娩的比例逐年上升,在县级和省市级以上医院死亡的比例增加.黑龙江省孕产妇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通过加强产科建设与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提高对危重孕产妇的识别能力和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王佳俣;郝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运用定性访谈的方法,对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共29名对象进行知情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访谈.了解闸北区家庭医生制的开展现况,总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家庭医生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上海市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一飞;汤真清;武桂英;赵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山东地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就医方式及就诊机构选择的现状,为促进农村高血压患者科学、合理就医以及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 18.0分析数据.结果 在调查的5 363名农村高血压患者中,有5.95%的患者选择自我医疗,还有16.91%的患者未进行治疗.对于医疗机构的选择,大部分患者选择将村卫生室作为诊断、门诊及复查机构.结论 应科学指导高血压患者选择正确的就医方式;患者对于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村卫生室,建议提高村卫生室设备及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指导患者更合理的选择医疗机构,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颖;孙强;赵凌波;郭晓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患者手术中出血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手术者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99例,将其中发生大出血的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大出血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者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病率和低血钾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尿瘘、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和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复发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术中大出血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患者的预后仍较好.术中大出血与术者的手术技巧熟练程度相关.
作者:范颖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沈北新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规律,探讨其流行特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67例,年均发病率为5.45/10万,2005年发病率高为14.06/10万;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农民多发;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及12月份.结论 疫情监测和灭鼠并重、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并重是当前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作者:马继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子宫肌瘤行动脉栓塞介入.(UAE)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行UAE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取UAE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应用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评价两组患者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及NHP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及SAS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SDS及S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NHP各项评分明显改善,观察组NHP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子宫肌瘤行UAE治疗者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以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
作者:兰晓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确认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切开显露股动脉或经皮穿刺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血管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随后将干细胞悬浊液注射于缺血小腿肌肉内.结果 46例患者术后冷、凉感觉得到改善,跛行距离增加,踝肱指数提升(P<0.05).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寅冬;王爱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以往诊断此病主要依靠X线血管造影,但这种传统的检查方法有其明显的应用局限性,即创伤性、X线辐射危害性和可重复性差,孕妇、碘过敏及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进行此项检查,且患者有可能在检查过程中发生过敏,检查后可能出现感染、假性动脉瘤等不良并发症.同时约有2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而显影不佳,导致近端的血栓常常不能明确诊断[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则无上述弊端,作为一种安全、方便和重复性强的检查手段,患者更易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状态,并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跟踪进行观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诊治了32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现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凤玲;刘凤艳;肖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对省级精神病医院-乡镇卫生院开展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风险,探索省级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
作者:姚丰菊;许存洲;吕路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发放问卷调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妇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由本病区10位护士组成品管圈,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是改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莹莹;王瑞华;谢南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佛山市南庄镇某村村民期望寿命及其主要死因对生命的影响.方法 利用该村2013年人口学信息和死因监测数据,编制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及其寿命损失率.结果 南庄镇该村村民的期望寿命为84.60岁,其中男性为78.36岁,女性为98.59岁;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影响村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造成的寿命损失分别为8.32%、5.28%和2.77%,其中男性村民中的寿命损失分别为4.91%、1.43%和3.28%,女性村民的寿命损失分别为10.63%、12.71%和0.88%,影响大小与死因顺位对应一致.结论 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提高村民的期望寿命.
作者:李锐冰;陈海娟;汤洁英;梁响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盱眙县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盱眙县2009-2013年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盱眙县2009-2013年共报告乙型肝炎1 15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9.64/10万.全年均有发病,病例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占84.24%.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1.60%.乡村高于城区.结论 以加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降低盱眙县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学健;刘欣;骆培林;周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许多国家和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4~8∶1,城市多于农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少数病人在40岁以下.近年来,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肺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原发癌肿局限在支气管、肺内,尚未发生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时,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但多数病人在第一次来外科就诊时病变已属晚期,已失去根治性切除机会.虽然肺癌的病因学、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有了较大发展,但肺癌早期诊断困难,即使是美国也有50%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诊断时已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Ⅲ期、Ⅳ期),在我国有70%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丧失了手术机会[1].近年来,粒子植入技术发展较快,在肺癌治疗方面国内外均有相关报道[2].我科自2009年开展此项技术,至今已完成59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杨云龙;王薇;徐路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重症肝炎患者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坏死,肝功能急剧恶化,极易诱发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等重型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预后[1].目前,肝移植手术治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仍以护肝为主,但是常规的护肝治疗有效率和对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均不甚理想[2-3].
作者:常荣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效果.方法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对19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分别在管理前、管理3年后进行效果观察.结果 高血压患者管理3年后与管理前相比,患者的部分危险因素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分级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可变危险因素、降低血压级别和提高血压达标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芹;牛晓兰;刘晓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寻求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医特色护理及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方法,以降低医疗及护理成本,避免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储留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结合自我间歇性导尿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进行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测定、实验室尿沉渣测定以及细菌计数评价.出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后指导,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为基础,自制评分量表.从两组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及常见并发症发病率的角度,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尿管护理,出院后进行常规护理教育.结果 两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尿沉渣检查、细菌计数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WBC数量、细菌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重建十分有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亢连茹;杨忠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消化性溃疡多指与胃部和十二指肠部发生的慢性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的消化内科疾病[1]..造成消化性溃疡的因素较多,基本因素是酸性胃液对消化道黏膜的消化作用,导致消化道黏膜受损而发生消化性溃疡.近年来的研究发现[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不断上升,而采用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感染率,达到治愈消化性溃疡的目的[3].消化性溃疡常伴有消化道出血,易引发患者的恐惧、悲观情绪.本研究旨在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并对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确定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发病病因,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魏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