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药品管理路径的优化研究

刘秀娥;张燕;曲正方

关键词:手术室, 药品, 管理路径, 护理
摘要:目的:规范手术室药品的管理,确保手术室药品按时应用,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保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以2011年采用常规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563例手术作为对照组,2012年采用优化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619例手术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的护理缺陷、满意度、手术药品配送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药品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6%(χ2=2.18,P<0.05)。观察组手术者与麻醉师满意度为97.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5%(χ2=4.32,P<0.05)。观察组每天配送药物时间平均为(37.87±3.2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00±6.74)min(t=4.73,P<0.05);观察组每例患者的药物配送时间平均为(4.26±0.7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4±2.16)min(t=2.18,P<0.05)。结论优化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能够显著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缩短配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半导体532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532激光对50例(95只眼)非增殖性和增殖性DR患者进行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及眼底OCT的变化,光凝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光凝术后36眼(37.9%)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52眼(54.7%),视力下降7眼(7.4%),总有效88眼(92.6%)。伴黄斑水肿者26眼,经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未出现新的黄斑水肿。结论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DR安全有效。

    作者:王云;谢驰;于燕;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冠心病支架置入治疗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80例给予循证护理监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者的舒适度。结果通过医护的默契配合,两组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P<0.05)。观察组介入术后0、6、12、24 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39、11.43、4.38、14.37,均P<0.05)。结论冠心病支架置入手术过程中,严密手术过程中心脏并发症的循证护理监护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晓燕;胡翠花;常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 LEEP )与微波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宫颈炎患者77例,采取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接受微波治疗,观察组40例接受LEE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轻度慢性宫颈炎治愈率(100.0%比93.3%)、总有效率(100.0%比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重度慢性宫颈炎治愈率(87.5%比63.6%)、总有效率(100.0%比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4.3,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分别为(5.3±3.2)mL、(8.1±3.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2±3.7)mL、(14.8±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2.6,均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感染发生率、宫颈外翻、宫颈瘢痕率、脱痂出血多、复发等发生率分别为0.0%、2.5%、2.5%、2.5%、2.5%,对照组分别为5.4%、5.4%、13.5%、16.2%、10.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0.4、14.9、15.8、13.0,均P<0.05)。结论与微波相比,LEEP应用于中重度糜烂的慢性宫颈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泮萌萌;李梅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曲普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体质量指数及终身高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类似物( GnRHa)曲谱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ICPP)女童体质量指数(BMI)及终成年身高(FAH)的影响。方法总结及追踪回访120例ICPP女童。62例ICPP女童接受曲普瑞林治疗(治疗组),观察治疗后6、12、18、24、36个月的骨龄(BA)、生长速率(GV)、BMI、预测身高(PAH),终身高及达终身高时的BMI。未治疗组(对照组)也观察相关的指标如BMI及终身高。结果曲普瑞林治疗后骨龄的增长低于年龄的增长,预测身高随着治疗疗程的增长有所提升。治疗后12、18、24、36个月PAH分别为(153.4±7.1)cm、(154.6±6.2)cm、(155.7±4.7)cm、(156.9±5.9)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67、3.01、2.88,均P <0.01);BMI 分别为(16.37±1.41) kg/m2、(16.99±1.21) kg/m2、(17.17±1.38)kg/m2、(17.02±1.42)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28、0.89、1.11,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终身高分别为(158.2±3.9) cm、(153.7±2.8) 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达终身高时两组BMI分别为(19.1±1.9)kg/m2、(18.7±1.8)kg/m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5,P>0.05)。结论曲普瑞林能有效抑制ICPP的性征发育、骨龄增长、改善成年终身高,对BMI无明显影响。

    作者:冯海英;张蕾;周燕;黄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乙酰半胱氨酸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抽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放疗;治疗组于放疗同时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每次600 mg,2次/d。两组放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TGF-β1,比较两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放射治疗前后两组血浆TGF-β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52、2.76,均P<0.01);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5.48%,高于治疗组的28.13%(χ2=5.16,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能抑制放射治疗后血浆TGF-β1的过度表达,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值得在肺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段昕波;刘伟;徐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患者38例39眼。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在36~67 mmHg,术前做前房穿刺,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降低眼压,2%利多卡因2.5 mL进行球后麻醉。做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止血;做以上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约4 mm ×3 mm大小,继续放出一点房水,然后在巩膜瓣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39眼经过手术治疗及6~20个月的回访,眼压控制正常稳定30眼,占84.6%;37眼视力明显提高,占94.9%。结论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方伟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急诊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诊脓毒血症患者12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参照2004国际拯救脓毒症战役( SSC)指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 h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PCT)、CRP、机械通气时间、E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72 h时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下降(t=11.12、7.23,均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4.32,P<0.05)。两组治疗72 h时PCT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9.45、12.31、5.87、9.10,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t=4.91、5.12,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E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9.60、5.12、13.60,均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34.72%、26.39%,对照组分别为55.36%、3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22,均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急诊脓毒血症患者可快速逆转病情,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顾益萍;唐和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妊娠期贫血176例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分娩的孕产妇进行Hb水平检测,并对其中贫血者(贫血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孕晚期贫血的发病率,统计贫血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影响,并与同期分娩的非贫血孕产妇(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贫血组剖宫产率(50.57%)明显高于对照组(29.79%)(χ2=17.62,P<0.05)。贫血组孕产妇产后更容易发生贫血和早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13.44,均P<0.05);两组孕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及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52、0.85、0.48,均P>0.05)。结论贫血与妊娠分娩不良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动态监测Hb和RBC变化,从妊娠中期常规补铁,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王月姣;郭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行剖宫产手术并有潜在出血征兆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缩宫素进行预防治疗,比较两组防治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422.41±213.49) mL、(35.29±16.44) 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89.64±345.21)mL、(69.31±29.47)mL(t=6.732、8.915,均P<0.05);观察组无1例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出血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减少剖宫产子宫出血的发生并减少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有利于产妇的康复。

    作者:丁霄雁;冯涛;耿慧;刘芳;马爱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的冠心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108例受检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74例,阳性检出率68.5%;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43、6.37、163.55,均P<0.05)。单支病变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狭窄<50%)或正常,而根据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表现及家族史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临床作出了冠心病的诊断。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重要的微创手段,与其他无创检查方法相比,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及准确性高,并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位置、范围,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方法。

    作者:余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Ⅰ期切除吻合术对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影响。方法92例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采用Hartman术,术前、术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GF-1和VEG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9±6.4)d,短于对照组的(28.3±9.6)d(t=5.426,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分别为2例、1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1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9、1.29,均P>0.05);两组术后血清IGF-1和VEGF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 t=3.064、2.394,均P<0.05)。结论Ⅰ期切除吻合术可以明显减少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血清IGF-1和VEGF的表达。

    作者:潘福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瘦素诱导下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瘦素诱导下端粒酶反转录酶与乳腺癌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以乳腺癌MCF-7细胞系为处理对象,通过细胞培养传代得到足量乳腺癌细胞,以1×105个/孔种植于96孔板,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以10 nmol/L瘦素处理细胞,对照组饥饿后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利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瘦素刺激前后两组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端粒酶反转录酶单表的表达情况的改变。设计针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的特异性实验,下调乳腺癌细胞中STAT3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下调STAT3表达水平前后及瘦素刺激前后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瘦素处理后,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都出现了倍数增加,其中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比对照组增加了(3.2±0.5)倍(t=2.675,P=0.009),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比对照组增加了(2.5±0.3)倍(t=2.352,P=0.032)。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 STAT3表达水平下调的情况下,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也随之下调(t=2.019,P=0.045),而且经瘦素处理后,瘦素对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上调的现象也没有出现(t=2.348,P=0.037)。结论瘦素通过STAT3信号途径上调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丁敏;崔世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共治疗24周。测定患者肝功能、HBV DNA和血清TGF-β1。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总胆红素、白蛋白均有明显改善( t =6.724、13.306、3.064、4.172、2.924、3.172,均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2.469、2.160、3.06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为90%,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75%,两组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均有明显降低(t=6.842、8.062,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178,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明显减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TGF-β1,减轻肝脏纤维化。

    作者:邹同;陈彩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行人工流产的特点及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人工流产的特点及结局,为同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129例为观察对象,其中手术流产组( A组)54例,药物流产组( B组)75例;另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220例为对照组,其中手术流产组( A′组)105例,药物流产组( B')115例。对两组术后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血清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流产后疼痛感、完全流产、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与A′组相比、B组与B′组相比,流产后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血清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及流产后疼痛感显著提高,而完全流产率则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tA-A′=3.521、3772、3.962、3.425、3.776,均P<0.05;tB′-B=3.712、3.476、4.021、4.115、3.863,均P<0.05);手术流产组(A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85%,药物流产组(B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8,P<0.05)。结论瘢痕子宫意外妊娠者行人工流产时应严格掌握患者流产指征,以便对患者采取合适的流产方式,降低患者流产风险。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COP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重症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生化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病情转归。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pH值、血氧分压、碳酸氢根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二氧化碳分压、尿素氮、血肌酐、B型脑利钠肽以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897、3.015、2.681、3.241、3.266、3.334、2.815、2.784、3.248,均P<0.05);100例患者中,81例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后出院,7例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2例死亡。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清除重症COPD患者体内过多的水分和有害物质,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曹校校;陈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30例与Ⅱ组30例,Ⅰ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或人工股骨头置换,Ⅱ组行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7±48.4) min、(662.7±324.3) mL、(1.9±0.9)周、(87.2±15.5)分、23%,Ⅱ组分别为(151.8±64.3) min、(393.2±304.1) mL、(11.3±6.5)周、(70.6±20.8)分、60%,两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484、12.224、5.615,χ2=8.297,均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各有优劣势,无严重合并症且能耐受卧床的患者应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能耐受长期卧床,追求早期下地活动者,可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吕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叶酸( FA)及维生素B12( VitB12)与老年血管性痴呆( V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6例VD患者、152例脑梗死非痴呆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Hcy、FA、VitB12水平并分析其变化;按MMSE评分标准评估VD患者的认知功能,按痴呆程度将其分为重度、中度及轻度三组,并检测各组血清Hcy浓度,分析Hcy水平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 VD组及脑梗死非痴呆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3.14,均P<0.01),其中以VD组高;VD组及脑梗死非痴呆组血清FA及VitB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6、2.98、3.21、2.91,均P<0.01),其中以VD组低。 VD患者血清Hcy水平随痴呆程度的加重而升高,Hcy浓度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9,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VD具有相关性,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V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FA及VitB12缺乏可引起Hcy的增高,FA及VitB12缺乏可能是导致VD发生的间接因素。

    作者:田华;王红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随访两组术后6个月的粘连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患者的切口长度[(4.95±0.87)cm]、手术时间[(37.21±9.82) min]、术中出血量[(13.41±3.79) mL]及术后住院时间[(3.25±0.81)d]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6.42±1.04) cm、(49.18±10.75) min、(18.95±4.16) mL 和(4.71±0.94)d](t=2.19、2.21、2.38、2.32,均P<0.05)。改良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皮下积液1例,术后继发出血再次手术1例。传统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皮下积液3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术后随访6个月,改良手术组术后粘连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χ2=11.08,P<0.01)。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颈部粘连较轻和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沈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 CT 检查分析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 PLAM)的高分辨率CT( HRCT)表现及病理表现,探讨HRCT对PLA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PLAM患者8例资料,分析其病理表现与HRCT特点。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肺组织呈弥漫性囊状改变,增生的不典型平滑肌细胞沿细支气管壁、肺泡壁、淋巴管壁和血管壁周围分布,形成结节。所有病例HRCT可见两肺弥漫、多发、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薄壁囊腔影,囊腔影直径约3~32 mm,囊壁厚小于2 mm,囊壁外可见贴壁的血管影。2例囊腔间可见正常肺组织,伴发胸膜下肺大疱1例,气胸2例,小叶间隔增厚2例,局限性磨玻璃影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乳糜胸2例,胸腔积液4例,腹部淋巴管肌瘤、乳糜腹1例。结论 PLAM的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可显示PLAM的病理特征,对明确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雌激素下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治疗周期中,控制性超促排卵(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在改善卵子质量、保证获得优质胚胎和总的妊娠率的同时,导致内分泌水平改变尤其是雌二醇( E2)在黄体期迅速下降,本文旨在就黄体期雌激素的下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除补充孕激素外是否需补充雌激素作一综述。

    作者:李汝斐;吴洪波;李柳铭;姜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