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普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体质量指数及终身高的影响

冯海英;张蕾;周燕;黄邀

关键词:曲普瑞林,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体质量指数, 成年终身高
摘要: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类似物( GnRHa)曲谱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ICPP)女童体质量指数(BMI)及终成年身高(FAH)的影响。方法总结及追踪回访120例ICPP女童。62例ICPP女童接受曲普瑞林治疗(治疗组),观察治疗后6、12、18、24、36个月的骨龄(BA)、生长速率(GV)、BMI、预测身高(PAH),终身高及达终身高时的BMI。未治疗组(对照组)也观察相关的指标如BMI及终身高。结果曲普瑞林治疗后骨龄的增长低于年龄的增长,预测身高随着治疗疗程的增长有所提升。治疗后12、18、24、36个月PAH分别为(153.4±7.1)cm、(154.6±6.2)cm、(155.7±4.7)cm、(156.9±5.9)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67、3.01、2.88,均P <0.01);BMI 分别为(16.37±1.41) kg/m2、(16.99±1.21) kg/m2、(17.17±1.38)kg/m2、(17.02±1.42)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28、0.89、1.11,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终身高分别为(158.2±3.9) cm、(153.7±2.8) 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达终身高时两组BMI分别为(19.1±1.9)kg/m2、(18.7±1.8)kg/m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5,P>0.05)。结论曲普瑞林能有效抑制ICPP的性征发育、骨龄增长、改善成年终身高,对BMI无明显影响。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 CT 检查分析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 PLAM)的高分辨率CT( HRCT)表现及病理表现,探讨HRCT对PLA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PLAM患者8例资料,分析其病理表现与HRCT特点。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肺组织呈弥漫性囊状改变,增生的不典型平滑肌细胞沿细支气管壁、肺泡壁、淋巴管壁和血管壁周围分布,形成结节。所有病例HRCT可见两肺弥漫、多发、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薄壁囊腔影,囊腔影直径约3~32 mm,囊壁厚小于2 mm,囊壁外可见贴壁的血管影。2例囊腔间可见正常肺组织,伴发胸膜下肺大疱1例,气胸2例,小叶间隔增厚2例,局限性磨玻璃影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乳糜胸2例,胸腔积液4例,腹部淋巴管肌瘤、乳糜腹1例。结论 PLAM的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可显示PLAM的病理特征,对明确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COP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重症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生化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病情转归。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pH值、血氧分压、碳酸氢根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二氧化碳分压、尿素氮、血肌酐、B型脑利钠肽以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897、3.015、2.681、3.241、3.266、3.334、2.815、2.784、3.248,均P<0.05);100例患者中,81例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后出院,7例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2例死亡。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清除重症COPD患者体内过多的水分和有害物质,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曹校校;陈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评价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女性60例,男性38例,年龄75~94岁,平均83.5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Ⅲ型56例,Ⅳ型42例。均采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后X线片显示转子间骨折均复位固定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术后96例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按Harris评分,优良率85.4%。结论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术后功能恢复快、负重活动早、可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

    作者:柏文昆;鲁木;胡红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部手术术中寒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术中发生寒战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8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输液及腹腔冲洗液均为室温,观察组采用输液加温、冲洗液加温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7.5%,对照组寒战发生率为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P<0.01)。结论通过输液加温、冲洗液加温等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少腹部手术的寒战发生率。

    作者:韩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美罗培南两步输注法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两步输注法治疗老年人COPD并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COPD并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112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两步输注法,第一步,在30 min内把单次剂量中的一半药物快速滴注完;第二步,把单次剂量的剩余一半药物在2.5 h内持续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常规30 min滴注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2%(46/56)、57.1%(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5,P<0.05);观察组、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5.0%(42/56)、46.4%(2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5,P<0.05)。结论使用美罗培南两步输注法治疗老年人COPD并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疗效优于传统输注方案。

    作者:吕燕平;刘炯;潘春香;冯羡菊;喻东;梁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栝楼根提取物诱导 Hela 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栝楼根提取物( EOT)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EOT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应用Western blot 法和RT-PCR法观察Hela细胞Caspase-3酶原和mRNA表达的变化;用Caspase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8,9的活性。结果同一浓度EOT分别作用Hela细胞12、24、36、48和60 h后,细胞凋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长时间(60 h)作用主要导致细胞坏死;在EOT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过程中,Caspase-3酶原的蛋白表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EOT作用Hela细胞的过程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Caspase-3,8,9活性均有时间依赖性增高的趋势,并且Caspase-8和9早于Caspase-3被激活。结论 EOT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是通过Caspase-3的活化来实现的,且活化的Caspase-8和9共同参与了Caspase-3的激活。

    作者:吴震宇;万明发;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行人工流产的特点及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人工流产的特点及结局,为同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129例为观察对象,其中手术流产组( A组)54例,药物流产组( B组)75例;另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220例为对照组,其中手术流产组( A′组)105例,药物流产组( B')115例。对两组术后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血清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流产后疼痛感、完全流产、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与A′组相比、B组与B′组相比,流产后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血清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及流产后疼痛感显著提高,而完全流产率则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tA-A′=3.521、3772、3.962、3.425、3.776,均P<0.05;tB′-B=3.712、3.476、4.021、4.115、3.863,均P<0.05);手术流产组(A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85%,药物流产组(B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8,P<0.05)。结论瘢痕子宫意外妊娠者行人工流产时应严格掌握患者流产指征,以便对患者采取合适的流产方式,降低患者流产风险。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发生精神分裂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住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01例(病例组),另选择无精神病史的患者101例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F1)为保护因素(OR=0.643,95%CI=0.235~0.863,P=0.01;OR=0.582,95%CI=0.168~0.906,P=0.01;OR=0.478,95%CI=0.174~0.834,P=0.01),而矛盾性、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拒绝否认(F5)及母亲过分干涉(M2)为危险因素(OR=1.535,95%CI=1.096~2.187,P=0.01;OR=1.516,95%CI=1.097~2.096,P<0.01;OR=1.375,95%CI=1.034~1.989,P=0.01;OR=1.347,95%CI=1.272~1.915,P<0.01)。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作者:史青;李丛梅;崔中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连续脑电监测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脑电监测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方法40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恶性组(14例)和良性组(26例),入院24 h内进行连续床旁脑电监测,分析脑电图变化与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患者连续床旁脑电图( CEEG )异常检出率为85.71%(12/14),与良性组[65.38%(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5,P=0.001)。恶性组脑电图呈重度异常者4例,入院第2天昏迷,中度异常者6例,轻度异常者2例,正常者2例。结论早期连续脑电监测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苗青;张干;宫鑫;周媛;孙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室药品管理路径的优化研究

    目的:规范手术室药品的管理,确保手术室药品按时应用,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保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以2011年采用常规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563例手术作为对照组,2012年采用优化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619例手术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的护理缺陷、满意度、手术药品配送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药品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6%(χ2=2.18,P<0.05)。观察组手术者与麻醉师满意度为97.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5%(χ2=4.32,P<0.05)。观察组每天配送药物时间平均为(37.87±3.2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00±6.74)min(t=4.73,P<0.05);观察组每例患者的药物配送时间平均为(4.26±0.7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4±2.16)min(t=2.18,P<0.05)。结论优化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能够显著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缩短配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秀娥;张燕;曲正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下咽癌术前 BPF 方案化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行BPF方案化疗在晚期下咽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晚期下咽癌患者行术前化疗+手术治疗,化疗方案为奈达铂+博安霉素+氟尿嘧啶,观察化疗疗效、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部增强CT扫描显示CR 4例,PR 32例,NC 6例,PD 1例,有效率66.7%,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9.0%,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0.0%,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4%。结论下咽癌术前行BPF化疗,能缩小病灶,降低分期,提高保留咽喉功能的安全性,且化疗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项洋锋;郭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清hs-CRP、IL-10和MMP-9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 t=2.44、2.27、2.45、3.05、2.90、2.93,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2.31、2.37、2.24,P<0.05);强化组临床总有效率(91.4%)明显优于对照组(68.6%)(χ2=5.7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效果,能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从而抑制斑块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张雄斌;陈卓亮;蔡磊;陈维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协办单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曲普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体质量指数及终身高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类似物( GnRHa)曲谱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ICPP)女童体质量指数(BMI)及终成年身高(FAH)的影响。方法总结及追踪回访120例ICPP女童。62例ICPP女童接受曲普瑞林治疗(治疗组),观察治疗后6、12、18、24、36个月的骨龄(BA)、生长速率(GV)、BMI、预测身高(PAH),终身高及达终身高时的BMI。未治疗组(对照组)也观察相关的指标如BMI及终身高。结果曲普瑞林治疗后骨龄的增长低于年龄的增长,预测身高随着治疗疗程的增长有所提升。治疗后12、18、24、36个月PAH分别为(153.4±7.1)cm、(154.6±6.2)cm、(155.7±4.7)cm、(156.9±5.9)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67、3.01、2.88,均P <0.01);BMI 分别为(16.37±1.41) kg/m2、(16.99±1.21) kg/m2、(17.17±1.38)kg/m2、(17.02±1.42)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28、0.89、1.11,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终身高分别为(158.2±3.9) cm、(153.7±2.8) 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达终身高时两组BMI分别为(19.1±1.9)kg/m2、(18.7±1.8)kg/m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5,P>0.05)。结论曲普瑞林能有效抑制ICPP的性征发育、骨龄增长、改善成年终身高,对BMI无明显影响。

    作者:冯海英;张蕾;周燕;黄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瘦素诱导下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瘦素诱导下端粒酶反转录酶与乳腺癌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以乳腺癌MCF-7细胞系为处理对象,通过细胞培养传代得到足量乳腺癌细胞,以1×105个/孔种植于96孔板,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以10 nmol/L瘦素处理细胞,对照组饥饿后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利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瘦素刺激前后两组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端粒酶反转录酶单表的表达情况的改变。设计针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的特异性实验,下调乳腺癌细胞中STAT3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下调STAT3表达水平前后及瘦素刺激前后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瘦素处理后,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都出现了倍数增加,其中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比对照组增加了(3.2±0.5)倍(t=2.675,P=0.009),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比对照组增加了(2.5±0.3)倍(t=2.352,P=0.032)。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 STAT3表达水平下调的情况下,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也随之下调(t=2.019,P=0.045),而且经瘦素处理后,瘦素对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上调的现象也没有出现(t=2.348,P=0.037)。结论瘦素通过STAT3信号途径上调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丁敏;崔世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卡力孜然酊应用于白癜风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白癜风患者纳入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 )照射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NB-UVB照射治疗,观察两组的皮损疗效和皮肤病生活质量( DLQI )评分。结果观察组第1、第2、第3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32.56%、58.14%、81.40%,均高于对照组的25.58%、41.86%、60.47%,组间第3疗程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P<0.05);观察组治疗第1、第2、第3疗程后的DL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916、t2=4.298、t3=4.661,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8%、11.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7,P>0.05)。结论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腔镜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治疗的2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手术(传统组)治疗的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分别为(97.2±15.6) min、(17.8±8.6)mL、(30.2±11.8)mL、(4.7±0.9)d、15%、90%,传统组分别为(70.3±19.0)min、(24.6±15.2) mL、(35.6±19.6)mL、(5.2±0.6)d、10%、30%,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美容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3、-2.427,χ2=54.432,均P<0.05)。结论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且颈部无瘢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包召玉;谢芳;王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乙酰半胱氨酸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抽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放疗;治疗组于放疗同时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每次600 mg,2次/d。两组放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TGF-β1,比较两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放射治疗前后两组血浆TGF-β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52、2.76,均P<0.01);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5.48%,高于治疗组的28.13%(χ2=5.16,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能抑制放射治疗后血浆TGF-β1的过度表达,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值得在肺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段昕波;刘伟;徐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胃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的价值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胃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的价值。方法76例胃镜检查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插镜前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005、-3.479,均P<0.05),观察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4.997,P<0.05);观察组焦虑发生率及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001,t=-8.024,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胃镜检查,有利于减轻术前焦虑,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亚;戴满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本期广告目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