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张干;宫鑫;周媛;孙静
目的:探讨栝楼根提取物( EOT)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EOT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应用Western blot 法和RT-PCR法观察Hela细胞Caspase-3酶原和mRNA表达的变化;用Caspase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8,9的活性。结果同一浓度EOT分别作用Hela细胞12、24、36、48和60 h后,细胞凋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长时间(60 h)作用主要导致细胞坏死;在EOT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过程中,Caspase-3酶原的蛋白表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EOT作用Hela细胞的过程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Caspase-3,8,9活性均有时间依赖性增高的趋势,并且Caspase-8和9早于Caspase-3被激活。结论 EOT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是通过Caspase-3的活化来实现的,且活化的Caspase-8和9共同参与了Caspase-3的激活。
作者:吴震宇;万明发;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患者38例39眼。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在36~67 mmHg,术前做前房穿刺,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降低眼压,2%利多卡因2.5 mL进行球后麻醉。做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止血;做以上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约4 mm ×3 mm大小,继续放出一点房水,然后在巩膜瓣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39眼经过手术治疗及6~20个月的回访,眼压控制正常稳定30眼,占84.6%;37眼视力明显提高,占94.9%。结论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方伟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共治疗24周。测定患者肝功能、HBV DNA和血清TGF-β1。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总胆红素、白蛋白均有明显改善( t =6.724、13.306、3.064、4.172、2.924、3.172,均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2.469、2.160、3.06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为90%,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75%,两组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均有明显降低(t=6.842、8.062,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178,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明显减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TGF-β1,减轻肝脏纤维化。
作者:邹同;陈彩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PAE)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泛耐药菌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和评价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347例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347例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较严重,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均为100.0%,氨苄西林/舒巴坦、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95.1%、86.8%、83.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19.6%,泛耐药菌的检出率为4.9%。结论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耐药性日趋严重,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止泛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
作者:尚旭明;栾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COP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重症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生化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病情转归。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pH值、血氧分压、碳酸氢根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二氧化碳分压、尿素氮、血肌酐、B型脑利钠肽以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897、3.015、2.681、3.241、3.266、3.334、2.815、2.784、3.248,均P<0.05);100例患者中,81例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后出院,7例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2例死亡。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清除重症COPD患者体内过多的水分和有害物质,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曹校校;陈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估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对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96例I级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依据血压情况予降压治疗,观察组同时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维生素C)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血压和hs-CRP变化情况,分析hs-CRP与血压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hs-CRP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收缩压、hs-CRP分别为(139±5) mmHg、(2.4±0.4) 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46±3)mmHg、(3.1±0.4)mg/L(t=1.03、0.8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hs-CRP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842,P<0.05),与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r=0.506,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检测血浆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降压药物疗效。
作者:伍传琦;许文水;赵华平;韦宏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5%葡萄糖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两种溶媒对注射用阿奇霉素局部刺激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应用溶媒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对比两组患者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过程中出现局部刺激性疼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刺激性疼痛0度21例(35.0%),对照组局部刺激性疼痛0度42例(70.0%),两组局部刺激性疼痛0度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4,P<0.05)。结论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可减少局部刺激性疼痛的发生,有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叶荣荣;朱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择胎盘早剥晚期早产儿58例(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分娩的非胎盘早剥早产儿58例(对照组),对两组出生、产程等情况及并发症、住院时间、出院体质量、治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胎龄、多胎、出生体质量、胎盘早破史、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妊娠糖尿病史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2.124,χ2=30.082, t =2.945,χ2=33.956、χ2=6.170,t=2.354,χ2=4.921,均P<0.05),两组早产儿分娩方式、先兆子痫、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出院体质量、治愈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胎盘早剥新生儿胎龄较小、出生体质量较轻、一般多胎并多见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患儿的母亲年龄也偏大,并多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对胎盘早剥患儿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余深锁;束龙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4例,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A、B两组,各102例。 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 mg/kg,B组患者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丙泊酚诱导剂量、追加剂量和总量,以及检查中呛咳反应、体动的发生率,麻醉时间,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丙泊酚诱导剂量[(1.51±0.39)mg/kg]较B组[(1.69±0.47)mg/kg]减少约0.17 mg/k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能减少丙泊酚诱导剂量。
作者:董丽萍;刘虹;柴建威;方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冠心病支架置入治疗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80例给予循证护理监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者的舒适度。结果通过医护的默契配合,两组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P<0.05)。观察组介入术后0、6、12、24 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39、11.43、4.38、14.37,均P<0.05)。结论冠心病支架置入手术过程中,严密手术过程中心脏并发症的循证护理监护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晓燕;胡翠花;常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针刀疗法与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以小针刀治疗;对照组78例,以颈椎牵引治疗,同时配合服用中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0例(89.6%),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愈44例(56.7%),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2.02、11.57,均P<0.0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优于颈椎牵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郝俊;张晓伟;宇光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和对心功能影响。方法7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以双盲法1瞷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36例增加氯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 LVDP、+DP/dtmax、-DP/dtmax、LVEDP)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141、75.458、18.562、21.254,均P<0.05);LDH、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951、15.694、8.552,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89.47%,对照组有效率78.95%,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6.951,P<0.01);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7.89%,对照组10.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5,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临床可考虑二联用药,从不同机制改善患者心功能。
作者:张丽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方卡力孜然酊应用于白癜风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白癜风患者纳入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 )照射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NB-UVB照射治疗,观察两组的皮损疗效和皮肤病生活质量( DLQI )评分。结果观察组第1、第2、第3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32.56%、58.14%、81.40%,均高于对照组的25.58%、41.86%、60.47%,组间第3疗程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P<0.05);观察组治疗第1、第2、第3疗程后的DL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916、t2=4.298、t3=4.661,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8%、11.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7,P>0.05)。结论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胃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的价值。方法76例胃镜检查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插镜前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005、-3.479,均P<0.05),观察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4.997,P<0.05);观察组焦虑发生率及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001,t=-8.024,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胃镜检查,有利于减轻术前焦虑,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亚;戴满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对早产儿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儿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20例,四组早产儿自出生第1周起口服维生素E、元素铁及叶酸片,于第4周注射维生素B12。分别于发现血红蛋白( Hb)下降后第1周、2周、3周、4周开始给予EPO治疗,每周200 IU/kg皮下注射,隔天1次,每周分3次使用;同时每天口服铁剂5 mg/kg,维生素E 25 mg,维生素C 25 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测定红细胞比容( HCT)、Hb、血清铁(SI)﹑网织红细胞(RET),并均于4月龄查HCT、Hb、SI ﹑RET,对4项贫血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B组HCT、Hb、SI、RE及ALT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2周、4周及6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5.292,5.033,4.118,3.799,4.556;t2=6.099,7.112,4.383,5.936,6.039;t3=7.114,5.565,4.399,5.103,6.778;t4=7.388,6.113,5.882,4.190,6.664,均P<0.05),且B组治疗后与其他三组治疗后对应的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6.727,5.332,4.117,5.050,6.118;t2=3.393,4.134,5.996,4.176,5.002;t3=3.679,5.668,3.737,6.011,5.338,均P<0.05),但其余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早产儿4月龄时HCT、Hb、SI及RE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下降后第2周给予EPO治疗,其效果显著,为佳治疗时间,能够起到有效预防早产儿贫血的作用。
作者:余宇龙;李绍锦;方全中;黄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的冠心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108例受检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74例,阳性检出率68.5%;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43、6.37、163.55,均P<0.05)。单支病变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狭窄<50%)或正常,而根据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表现及家族史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临床作出了冠心病的诊断。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重要的微创手段,与其他无创检查方法相比,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及准确性高,并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位置、范围,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方法。
作者:余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82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对症治疗继发性腹泻,观察组40例在其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统计两组患儿腹泻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2.3±1.1) d]、肺炎治疗疗程[(4.4±1.9) d]、住院时间[(4.5±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4±1.6)d]、[(6.8±2.3)d]、[(7.1±2.4)d](t=7.39、7.35、7.39,均P<0.05)。结论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瘦素诱导下端粒酶反转录酶与乳腺癌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以乳腺癌MCF-7细胞系为处理对象,通过细胞培养传代得到足量乳腺癌细胞,以1×105个/孔种植于96孔板,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以10 nmol/L瘦素处理细胞,对照组饥饿后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利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瘦素刺激前后两组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端粒酶反转录酶单表的表达情况的改变。设计针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的特异性实验,下调乳腺癌细胞中STAT3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下调STAT3表达水平前后及瘦素刺激前后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瘦素处理后,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都出现了倍数增加,其中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比对照组增加了(3.2±0.5)倍(t=2.675,P=0.009),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比对照组增加了(2.5±0.3)倍(t=2.352,P=0.032)。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 STAT3表达水平下调的情况下,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也随之下调(t=2.019,P=0.045),而且经瘦素处理后,瘦素对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上调的现象也没有出现(t=2.348,P=0.037)。结论瘦素通过STAT3信号途径上调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丁敏;崔世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单药与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临床效果。方法Ⅲb期和Ⅳ期老年NSCLC患者5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单药组)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组(联合组),每组28例。单药组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联合组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化疗剂量按曲线下面积=5的剂量水平给药,第2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两组方案均化疗3个周期。结果单药组完全缓解( 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有效率为46.4%;联合组CR 1例,PR 13例,有效率为50.0%,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1.3%、12.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1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3.8%、15.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743、1.529、1.739,均P>0.05)。联合组3~4度白细胞减少及3~4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0.0%、46.4%,明显高于单药组的28.6%和18.0%(χ2=4.41、4.69,均P<0.05)。肺癌症状量表观察者表评分显示单药组治疗后食欲缺乏、乏力及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2.687、2.789、2.603,均P<0.05),而联合组无明显改善;治疗后单药组有3种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联合组(t=2.986、3.569、2.764,均P<0.05)。结论治疗老年人晚期NSCLC,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方案与联合化疗方案疗效相当且耐受性较好。
作者:陈明;程东苗;苏兆顶;李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等主要住院指标的管理效果。方法收集2007-2012年某院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年度数据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2010-2012年间各项指标的每月数据绘制时间序列图进行分析。结果平均住院日与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次均住院费用指数、平均药占比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工作量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呈不断下降趋势,次均住院费用相对收入水平的增长并未增加,平均药占比得以控制,但危重症患者比例有所下降。结论近年来的指标管理使平均住院日逐渐缩短,在基本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促进整体医疗效率的提高。
作者:路阳;郭阿娟;席峰;陆晨;李士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