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陈旭锋

关键词: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白内障术后低视力
摘要:白内障是由于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及局部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的晶状体混浊.其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严重者甚至可以致盲.白内障初期对视力的影响很轻微,甚至觉察不到,到了成熟期,晶状体混浊,引起严重的视力下降,影响老年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由白内障导致的盲和低视力患者占我国总盲和低视力患者的49.83%[1].目前,白内障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可以治愈.白内障在我国的患病率较高,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致盲患者约40万[2].为了进一步了解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我们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眼科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白内障提供依据,将结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宫内窘迫新生儿心肌酶谱临床分析

    胎儿宫内窘迫是指以胎儿胎盘系统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它是胎儿宫内缺氧和酸中毒引起的一种危急病理状态,其中有2/3会延续至新生儿窒息,可并发多器官系统损伤,甚至胎死宫内[1].很多研究发现,窒息新生儿的血清心肌酶谱往往升高,重者可发生严重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2-3].但对有宫内窘迫史、出生时羊水清、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的研究报道很少.

    作者:毛春仙;王秀萍;宋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在老年胆囊炎手术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胆囊炎是由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外科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机体处于衰退的状态,疾病发作时若未能及时、明确的诊治,极易导致胆囊坏疽、穿孔.同时,由于老年人各种基础性疾病的存在,增加了手术和护理的难度川.为此,我院将循证护理应用到老年胆囊炎患者预见性护理中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莹;冯剑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失误与对策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病,按其损伤机制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损伤[1].但因基层医务人员因医疗水平、观念、设备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发生漏诊误治,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现对我科2003年3月-2010年10月治疗的260例挠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治疗中常见的失误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志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MNA-SF量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中营养不良者占11%,营养状况良好者占89%.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仍然存在营养不良现象.MNA-SF问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枯具有可行性.

    作者:肖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肃省疾控系统慢性病监测能力调查

    目的 全面了解甘肃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系统开展慢性病监测能力现状,为建立健全全省慢性病监测与干预体系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一采用<2010年甘肃省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问卷>,开展定性访谈和网络境报,总结和分析全省CDC系统主要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能力.结果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和网络填报问卷各101份,回收率为100.00%.全省总计有25.74%的CDC开展了针对主要慢性病和主要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其中有28个CDC开展了主要慢性病的监测工作,有24个CDC开展了主要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各级CDC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覆盖范围非常有限,缺乏连续系统的监测数据,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尚未成为CDC常规的工作任务.结论 应加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慢性病监测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慢性病综合监测系统,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陆琛;格鹏飞;张丑吉;任晓岚;董彩霞;张静;范浩强;张永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安阳市2007-2009年老年人住院患者分性别疾病谱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与女性老年人住院疾病谱的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治疗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安阳市2007-2009年老年男性与女性住院疾病谱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疾病患病率及构成,并进行排序.结果 不同性别老年人住院疾病谱的描述:(1)老年男性与女性住院疾病谱总体的顺位有较高的一致度(x2=0.866 7,P<0.05).(2)老年男性与女性住院疾病构成比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肿瘤、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结果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应根据不同性别老年人疾病谱的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建立良好的老年保健体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作者:王雪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38例疗效观察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仅侧重于降压药物治疗并不能减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血脂是诱发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降压结合降脂治疗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我们于2009年1月-2011年2月对我院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章伟;韩笑;郑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孕晚期营养控制结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营养控制结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应用于孕晚期妇女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产科自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75例孕晚期产妇,对其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及产前宣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42例.对照组入院时由责任护士接待,临产后按产时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营养控制与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提高(x2=8.96,P<0.01),剖宫产率显著降低(X2=6.55,P<0.01),差异有显著性.对两组产妇剖宫产原因及产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控制结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应用于孕晚期妇女,可明显减轻其分娩时的疼痛,增强其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吴小英;程晓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居民高血压病人分层随访干预的研究

    目的 对适合在家庭康复的高血压群体实施分层随访干预,旨在控制病人血压水平,探索家庭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将肃南裕固族居民185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家庭干预,试验组按病人近3个月血压水平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几率预测疾病的预后及危险性,制定分组干预指标,规律而又连续地给予不同分组的随访干预措施.结果 两组病人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率、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频数和血压控制率变化显著(P<0.01),试验组在不同随访阶段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规律而连续的分层随访干预模式可以提高病人血压控制率和知识知晓率,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是改善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有效的、可行的家庭综合防治手段.

    作者:黄瑞萍;邓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评价与分析干预效果并提出完善建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调400人作为研究对象,评价与分析对其开展社区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与干预后1年研究对象坚持锻炼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和药物依从性3项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教育程度、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以及是否规律服药为血压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 政府应加大利民卫生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促进居民健康改善;加强对能够胜任社区慢性病健康干预工作的适宜人才的培养;提高对社区规范化管理考核的科学性.

    作者:姜燕;鲁翔;公丕裕;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鲁南地区3052名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现状调查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各种病因导致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l)及性功能障碍[1].为T解鲁南地区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认知情况,以便寻找一定的方法提高产妇对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重要性的认知,达到早期预防、早期检查和早期治疗的目的,我们于2011年1-4月对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 168名产妇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进行PFD认知水平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敏;房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常需要到其他科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在转运的过程中可能因患者病情不稳定、检测设备限制、人员素质差异等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事件,导致患者死亡[1-2].因此,如何做好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条件,我院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玲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瑞安市不同人群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瑞安市现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总体情况,探索适宜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分别对瑞安市小学生、中学生和国家工作人员等6大类2 800人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状况及健康信息需求4大方面的内容做调查研究.结果 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高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分别为82.77%和81.11%.健康状况:53.60%的企业员工感觉睡眠质量好或很好,22.00%的老年人睡眠质童差或很差;46.47%的小学生感觉心情好或很好;24.05%的中学生表示不能应付压力;60.00%的国家工作人员体重正常;38.57%的育龄妇女超重或肥胖.健康信息需求方面:71.96%的人通过电视获取卫生保健信息;小学生想拥有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治知识;中学生想拥有心理卫生与青春期保健知识;企业员工想拥有急救与预防意外伤害知识;老年人想拥有慢性病防治知识.讨论被调查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都低于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的指标要求.调查人群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电视、报刊仍是各类人群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6类人群对健康信息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急救预防、意外伤害及心理健康等内容普遍受关注.

    作者:陈江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B超与声学造影对心梗前心肌微循环的评价

    目的 运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技术探讨心肌梗塞前心纹痛与心肌徽循环、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梗塞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分成心绞痛组(A组)和无心绞痛组(B组),其中A组17例.B组12例;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63.3±7.5)岁.采用Philips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S4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显像,造影剂采用德国先灵公司生产的Levovist.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血管重建术,并于术后第5周复查二维超声.结果 (1)A组出现术后无再流现象的患者明显低于B组(P<0.001).(2)A、B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在术后第1周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第5周A组的EDD明显小于B组(P<0.05).A组的EDD逐渐减小(P<0.05),而B组的EDD无明显变化(P>0.05).(3)A组的射血分数(EF)显著改善,而B组的EF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心肌梗塞前心绞痛有利于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左室重构的改善,有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作者:丛晓丽;丁淑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甲硝唑治疗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阴道炎是妇科一种常见病,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往往会造成阴道炎的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引起很多妇科炎症,影响性生活质量,还可以引起不育症,影响胎儿发育,对女性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便.目前虽然治疗阴道炎的药物种类很多,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反复发作,易产生耐药性[1],成为近年来长期困扰妇科医生的一道难题.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应用甲硝唑治疗阴道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灵芝;陈耿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上海市闵行区结核病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实践效果分析

    多年来,闵行区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结核病防控工作.成绩卓著,为辖区推进其他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对闵行区历年来逐步推进结核病项目均等化的工作实践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实现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成玉萍;倪政;唐利红;严慧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苏州市成年居民体质指数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苏州市区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苏州市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州市6个区640名18周岁以上常驻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等指标测量,对BMI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居民体重过低者占4.5%,超重和肥胖者占37.3%;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和饮食行为对BMI的影响有显著性.结论 苏州市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尤其男性.中老年人和低学历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应加强健康教育,使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保持健康体重.

    作者:李伟;膝臣刚;傅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上海市松江区社区预防保健人力资源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基层预防保健人力资源的发展现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15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人员进行调查,并与2004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9年全区防保人员总计262人,平均年龄为37岁,比2004年下降了3岁;从事防保工作平均10.78年,与2004年相比,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明显增加,占59.15%;防保人员的技术职称仍以初级为主,占74.42%;所学专业为公共卫生者仅占37.78%,还有10.68%为非医学专业人员.结论 基层预防保健工作人员需进一步增加配置、加强培训和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作者:张颖;陈文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流行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型(CoxA 16)感染为主,多发生于4岁以下婴幼儿,偶尔出现成人患者[1].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手、足和臀部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呼吸道感染、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相关的疾病,易导致患儿死亡.由于其临床表现明显、传染性强和病情进展较快,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极易造成患儿家属紧张焦虑恐慌情绪,不利于患儿健康恢复.

    作者:耿慧霞;呼军明;陈建设;王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侧卧与半卧交替卧位在第二产程中的效果观察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指从子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 h,经产妇较快,但也有长达1h者.第二产程不得超过2h.目前,在第二产程中,产妇可采用多种分娩体位,但每种体位都有其利弊.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娩体位,以提高分娩质量,减轻产妇痛苦,已成为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2010年3-4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50例(孕37~42周)在第二产程中合理运用侧卧与半卧交替卧位的分娩体位,提高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增加了产妇的舒适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丽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