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潘玲燕

关键词:急诊,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危险因素, 护理
摘要:急诊科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常需要到其他科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在转运的过程中可能因患者病情不稳定、检测设备限制、人员素质差异等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事件,导致患者死亡[1-2].因此,如何做好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条件,我院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0例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脑卒中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常见疾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急性卒中病人约51%有吞咽障碍[1],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因吞咽障碍而产生营养不良,极度消瘦,甚至因窒息或吸人性肺炎而死亡.虽然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尚无重大突破,但尽早进行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作者:赵燕;胡敏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在老年胆囊炎手术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胆囊炎是由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外科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机体处于衰退的状态,疾病发作时若未能及时、明确的诊治,极易导致胆囊坏疽、穿孔.同时,由于老年人各种基础性疾病的存在,增加了手术和护理的难度川.为此,我院将循证护理应用到老年胆囊炎患者预见性护理中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莹;冯剑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杭州市浙大御跸社区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技术实施前后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效采.方法 对2007-2009年浙大御跸社区高血压病人群的疾病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改进社区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技术.结果 通过3年的规范化管理,社区高血压病的控制率上升了4.00%,访视率上升了4.00%;高血压病患者总体收缩压实施前为146.14±14.781 mmHg,实施后为136.37±13.149 mmHg,舒张压实施前为82.80±9.613 mmHg,实施后为 80.22±8.954 mmHg;结论 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技术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水平,也促进了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

    作者:刘宇婷;潘雪凤;杜亚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目前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200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发展到1.77亿人,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可达3亿人[2].随着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由过去的疾病防治发展到增进健康、合理营养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等.

    作者:陈笑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下肢F波的影响分析

    分娩时的产痛是大多数妇女一生中所经历的剧烈的疼痛之一,产程中的疼痛和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升高,抑制子宫收缩,延长产程[1].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的镇痛方法是产妇与家属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独生子女孕妇的逐渐增多,很多产妇会对产痛产生焦虑、恐慌和紧张等心理应激反应,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F波是超强刺激作用于一条神经后引出的一个较晚的肌肉反应,对运动神经元活性的检查可选择F波检查法,其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3]F波检查法兼有腰麻(SA)起效快、用药量小、硬膜外麻醉(EA)麻醉时间灵活和便于术后镇痛等特点,近年来己广泛用于临床麻醉[4].本文探讨了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下肢F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宗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乳腺红外线扫描752例体检结果分析

    乳腺病是妇女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日渐增高的趋势,已跃居妇女癌症发病率之首位,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随着乳腺钼靶检查及乳腺彩超的普及,红外线扫描尤其适合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进行筛检.电脑红外线乳腺检查能迅速、准确、无痛和无损地诊断各类乳腺病,如乳腺炎、乳腺囊肿和乳腺小小叶增生,尤其对乳腺癌的发现独具慧眼.我院2010年10月对我市机场752名女职工进行乳腺红外线扫描筛查,以发现妇女乳腺疾病的多发年龄,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同时对乳腺的良恶性病变做出明确诊断,为临床医生的尽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春波;范胜歧;王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50例临床分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大肠癌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相关科研机构对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岁以上的人群每增加7岁,大肠癌的发病率约升高1倍[2].而老年人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临床观察表明,大肠癌致肠梗阻是大肠癌患者的晚期临床表现之一,由于老年大肠癌患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易被人们忽视.一旦达到完全梗阻阶段,出现典型肠梗阻表现时,临床处理非常棘手[3].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老年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对老年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常需要到其他科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在转运的过程中可能因患者病情不稳定、检测设备限制、人员素质差异等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事件,导致患者死亡[1-2].因此,如何做好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条件,我院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玲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居民高血压病人分层随访干预的研究

    目的 对适合在家庭康复的高血压群体实施分层随访干预,旨在控制病人血压水平,探索家庭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将肃南裕固族居民185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家庭干预,试验组按病人近3个月血压水平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几率预测疾病的预后及危险性,制定分组干预指标,规律而又连续地给予不同分组的随访干预措施.结果 两组病人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率、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频数和血压控制率变化显著(P<0.01),试验组在不同随访阶段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规律而连续的分层随访干预模式可以提高病人血压控制率和知识知晓率,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是改善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有效的、可行的家庭综合防治手段.

    作者:黄瑞萍;邓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苏州市成年居民体质指数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苏州市区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苏州市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州市6个区640名18周岁以上常驻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等指标测量,对BMI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居民体重过低者占4.5%,超重和肥胖者占37.3%;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和饮食行为对BMI的影响有显著性.结论 苏州市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尤其男性.中老年人和低学历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应加强健康教育,使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保持健康体重.

    作者:李伟;膝臣刚;傅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3例临床治疗分析

    肱骨髁卜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5~7岁为发病率高峰年龄.该骨折有较多并发症及合并症,如肘内翻、骨突形成、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直及肌间隔综合征,以及Volkmann挛缩等.如早期处理不当,可造成终身残疾[1-2],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损伤.肱骨髁上骨折根据骨折块移位的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3-4].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中又分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挠偏型.Garland分类标准是国际比较通用的分型[3-4],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骨折分为:I型:无移位骨折;II型:有移位骨折,但有部分骨皮质仍完整;Ⅲ型;完全移位骨折.

    作者:夏松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颈外静脉Y型留置针在乳腺癌CAF方案化疗中的应用

    静脉化疗是大部分乳腺癌患者规范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易给静脉造成损伤,常表现为注射部位血管出现红、肿、灼热及疼痛.特别是乳腺癌患者静脉选择的限制,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稍有不慎,会给患者造成更多的伤害,如皮肤坏死、心理损害以及影响化疗的正常进度等.而锁骨下、颈内静脉和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3种深静脉穿刺留置化疗方法,因其费用高、留置时间长、出现的各类并发症以及出院后仍需定期到医院做静脉置管护理,而使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农村妇女患者难以接受.为了更好地解决乳腺癌患者化疗的静脉选择问题,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本科对5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颈外静脉Y型留置针穿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彩荣;陈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孕晚期营养控制结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营养控制结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应用于孕晚期妇女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产科自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75例孕晚期产妇,对其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及产前宣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42例.对照组入院时由责任护士接待,临产后按产时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营养控制与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提高(x2=8.96,P<0.01),剖宫产率显著降低(X2=6.55,P<0.01),差异有显著性.对两组产妇剖宫产原因及产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控制结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应用于孕晚期妇女,可明显减轻其分娩时的疼痛,增强其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吴小英;程晓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肃省疾控系统慢性病监测能力调查

    目的 全面了解甘肃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系统开展慢性病监测能力现状,为建立健全全省慢性病监测与干预体系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一采用<2010年甘肃省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问卷>,开展定性访谈和网络境报,总结和分析全省CDC系统主要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能力.结果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和网络填报问卷各101份,回收率为100.00%.全省总计有25.74%的CDC开展了针对主要慢性病和主要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其中有28个CDC开展了主要慢性病的监测工作,有24个CDC开展了主要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各级CDC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覆盖范围非常有限,缺乏连续系统的监测数据,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尚未成为CDC常规的工作任务.结论 应加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慢性病监测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慢性病综合监测系统,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陆琛;格鹏飞;张丑吉;任晓岚;董彩霞;张静;范浩强;张永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10年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既是患者安全有效治疗康复的前提,也是临床药学的核心问题.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我院门诊用药情况,笔者筛选出我院2010年门诊不合理的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类,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处方进行分析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吐尔逊然木·吐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钼靶和CR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钼靶和CR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过病理确诊的5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观察乳腺癌钼靶和计尊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logy,CR)典型的影像学诊断征象.结果 在50例患者中,14例可见泥沙样钙化,28例可见等密度及高密度肿块,8例边缘可见小分叶,10例可见毛刺征象,7例可见局部血管增生及皮肤局限性增厚,2例可见结构扭曲.结论 乳腺钼靶和CR摄影是早期发现乳腺癌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梁艳秋;刘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析平衡记分卡在慢性病防治机构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将平衡记分卡应用到慢性病防治机构绩效管理中,以进一步提高慢性病防治机构绩效管理质量.方法 采用文献法,平衡计分卡和德尔菲法构建慢性病防治机构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结果 本研究根据国内外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现状,探索慢性病防治机构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出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情况下慢性病防治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结论 鉴于我国慢性病防治机构绩效管理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慢性病防治机构绩效管理中的研究有助于为慢性病防治机构绩效管理提供一个借鉴.

    作者:黎佩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38例疗效观察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仅侧重于降压药物治疗并不能减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血脂是诱发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降压结合降脂治疗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我们于2009年1月-2011年2月对我院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章伟;韩笑;郑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宫内窘迫新生儿心肌酶谱临床分析

    胎儿宫内窘迫是指以胎儿胎盘系统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它是胎儿宫内缺氧和酸中毒引起的一种危急病理状态,其中有2/3会延续至新生儿窒息,可并发多器官系统损伤,甚至胎死宫内[1].很多研究发现,窒息新生儿的血清心肌酶谱往往升高,重者可发生严重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2-3].但对有宫内窘迫史、出生时羊水清、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的研究报道很少.

    作者:毛春仙;王秀萍;宋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上海市黄浦区居民食源性腹泻病现况调查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类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发达国家约有1/3的人群发生食源性疾病,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不足,食源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更为严重[1].我国自2000年开始建立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网络,监测结果显示,中国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不容乐观[2].为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居民食源性腹泻病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2010年7月对黄浦区居民开展了食源性腹泻病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霭娜;马立芳;徐洁;周伟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