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芳;许军;代伟萍;华华;舒畅;杨明;李滨香
目的 探讨营养控制结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应用于孕晚期妇女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产科自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75例孕晚期产妇,对其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及产前宣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42例.对照组入院时由责任护士接待,临产后按产时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营养控制与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提高(x2=8.96,P<0.01),剖宫产率显著降低(X2=6.55,P<0.01),差异有显著性.对两组产妇剖宫产原因及产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控制结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应用于孕晚期妇女,可明显减轻其分娩时的疼痛,增强其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吴小英;程晓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静脉化疗是大部分乳腺癌患者规范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易给静脉造成损伤,常表现为注射部位血管出现红、肿、灼热及疼痛.特别是乳腺癌患者静脉选择的限制,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稍有不慎,会给患者造成更多的伤害,如皮肤坏死、心理损害以及影响化疗的正常进度等.而锁骨下、颈内静脉和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3种深静脉穿刺留置化疗方法,因其费用高、留置时间长、出现的各类并发症以及出院后仍需定期到医院做静脉置管护理,而使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农村妇女患者难以接受.为了更好地解决乳腺癌患者化疗的静脉选择问题,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本科对5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颈外静脉Y型留置针穿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彩荣;陈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胎儿宫内窘迫是指以胎儿胎盘系统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它是胎儿宫内缺氧和酸中毒引起的一种危急病理状态,其中有2/3会延续至新生儿窒息,可并发多器官系统损伤,甚至胎死宫内[1].很多研究发现,窒息新生儿的血清心肌酶谱往往升高,重者可发生严重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2-3].但对有宫内窘迫史、出生时羊水清、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的研究报道很少.
作者:毛春仙;王秀萍;宋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冬春季尤为多见[1].一氧化碳中毒轻者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重者引起昏迷甚至死亡,对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形成极大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泛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中毒原因多以燃煤取暖、生活做饭为主,还包括炭火取暖、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人工煤气泄漏和汽车尾气等[2].近几年来,章丘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时有发生,并且出现了中毒死亡病例,较为严重地影响了我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作者:陈秀荣;孙淑滨;刘琳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内死胎发生的原因,寻找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孕满28周的胎儿宫内死亡病例的死胎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分类依次为妊娠合并症24例,占31.58%;脐带因素20例,占26.32%;胎盘因素17例,占22.37%;胎儿因素巧例,占19.74%.胎儿畸形是宫内死胎的主要致死原因.结论 加强产前保健、监护和高危妊娠管理,积极防治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正确估计胎儿成熟,适时终止妊娠,是减少胎儿宫内死亡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黎文清;孙艳萍;杨妹;王菁鹏;罗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的认知与评价情况.方法 采用医生填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开展调查.结果 58.8%的区级医院医生和80.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支持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大多表示支持,但相关的财政补偿机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陈丞;陈家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乳腺病是妇女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日渐增高的趋势,已跃居妇女癌症发病率之首位,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随着乳腺钼靶检查及乳腺彩超的普及,红外线扫描尤其适合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进行筛检.电脑红外线乳腺检查能迅速、准确、无痛和无损地诊断各类乳腺病,如乳腺炎、乳腺囊肿和乳腺小小叶增生,尤其对乳腺癌的发现独具慧眼.我院2010年10月对我市机场752名女职工进行乳腺红外线扫描筛查,以发现妇女乳腺疾病的多发年龄,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同时对乳腺的良恶性病变做出明确诊断,为临床医生的尽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春波;范胜歧;王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指从子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 h,经产妇较快,但也有长达1h者.第二产程不得超过2h.目前,在第二产程中,产妇可采用多种分娩体位,但每种体位都有其利弊.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娩体位,以提高分娩质量,减轻产妇痛苦,已成为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2010年3-4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50例(孕37~42周)在第二产程中合理运用侧卧与半卧交替卧位的分娩体位,提高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增加了产妇的舒适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丽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病,按其损伤机制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损伤[1].但因基层医务人员因医疗水平、观念、设备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发生漏诊误治,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现对我科2003年3月-2010年10月治疗的260例挠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治疗中常见的失误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志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与需求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长春市9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医护比例不合适,医生比例偏大;性别差异较大,女性占多数;接受专业培训比例较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仅占2.59%.结论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必须将人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因此,建立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关健所在.
作者:李新;王昌辉;张莉莉;田晓琳;聂文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目前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200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发展到1.77亿人,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可达3亿人[2].随着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由过去的疾病防治发展到增进健康、合理营养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等.
作者:陈笑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分娩时的产痛是大多数妇女一生中所经历的剧烈的疼痛之一,产程中的疼痛和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升高,抑制子宫收缩,延长产程[1].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的镇痛方法是产妇与家属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独生子女孕妇的逐渐增多,很多产妇会对产痛产生焦虑、恐慌和紧张等心理应激反应,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F波是超强刺激作用于一条神经后引出的一个较晚的肌肉反应,对运动神经元活性的检查可选择F波检查法,其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3]F波检查法兼有腰麻(SA)起效快、用药量小、硬膜外麻醉(EA)麻醉时间灵活和便于术后镇痛等特点,近年来己广泛用于临床麻醉[4].本文探讨了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下肢F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宗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近年来,由于手足口病、甲型HI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增加了家长对预防保健知识的渴求.为了解幼儿园儿童家长对预防保健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我们对本辖区内1所幼儿园的儿童家长进行了现状调查,为制订幼儿园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提供依据.
作者:万华杰;倪云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代谢性骨病,主要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患者常常合并骨痛,并易发生骨折.然而骨质丢失的过程较为隐匿,自觉症状感觉不明显,一般在发生骨折时才能意识到.因此,分析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对控制骨质疏松和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俊;谢金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宝鸡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为建立结构合理的公共卫生专业队伍提供依据.方法 对宝鸡市市、县(区)、乡、村公共卫生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宝鸡市公共卫生人员配置不足,学历、职称普遍较低,且分布不均衡,非专业人员比例偏大,总体专业素质偏低.结论 建立在职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合理调整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结构,促进宝鸡市公共卫生事业整体发展.
作者:贾敏;何朝辉;杨海峰;梁文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MNA-SF量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中营养不良者占11%,营养状况良好者占89%.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仍然存在营养不良现象.MNA-SF问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枯具有可行性.
作者:肖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全面了解甘肃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系统开展慢性病监测能力现状,为建立健全全省慢性病监测与干预体系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一采用<2010年甘肃省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问卷>,开展定性访谈和网络境报,总结和分析全省CDC系统主要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能力.结果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和网络填报问卷各101份,回收率为100.00%.全省总计有25.74%的CDC开展了针对主要慢性病和主要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其中有28个CDC开展了主要慢性病的监测工作,有24个CDC开展了主要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各级CDC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覆盖范围非常有限,缺乏连续系统的监测数据,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尚未成为CDC常规的工作任务.结论 应加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慢性病监测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慢性病综合监测系统,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陆琛;格鹏飞;张丑吉;任晓岚;董彩霞;张静;范浩强;张永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针对男男性接触(MSM)人群的艾滋病社区干预项目开展2年后的效果.方法 在某市浴池和会所内开展对MSM的干预,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与当地NGO合作,采取以检测为主要干预手段的综合干预方法;基线调查于2008年6月进行,通过滚雪球法共抽取500名调查对象,终末调查于2010年6月进行,通过滚雪球法抽取496名调查对象.对每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状况和接受千预状况;同时抽取5 ml静脉血,检测HIV感染状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2年的项目实施,共计检测3063人,发现HIV阳性88人;2010年与2008年相比,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2008年的56.8%(284/500)上升到2010年87.0%(432/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092,P<0.01);近6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2008年的12.5%(50/401)上升到2010年的 27.5%(109/398)(X2=27.888,P<0.01).结论 针对MSM人群以检测为主要手段的干预项目促进了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和安全性行为的采用,为其他地区MSM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作用.
作者:王亮;刘中夫;曹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技术实施前后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效采.方法 对2007-2009年浙大御跸社区高血压病人群的疾病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改进社区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技术.结果 通过3年的规范化管理,社区高血压病的控制率上升了4.00%,访视率上升了4.00%;高血压病患者总体收缩压实施前为146.14±14.781 mmHg,实施后为136.37±13.149 mmHg,舒张压实施前为82.80±9.613 mmHg,实施后为 80.22±8.954 mmHg;结论 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技术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水平,也促进了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
作者:刘宇婷;潘雪凤;杜亚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对社区居民进行糖尿病健康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对社区4 107位居民实施问卷调查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健康筛查新诊断糖尿病人498例,检出率为12.78%;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BMI、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值与健康人群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通过社区健康筛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病人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建瑜;徐学凡;赵新平;武桂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