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田亚丽;白晓霞;龚萍萍;罗娜;张兴娟;刘云;张晓庆;徐潇

关键词:电子阴道镜, 宫颈病变,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摘要:目的 评价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妇科门诊2010年1-9月间2 279例阴道镜检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的灵敏度为85.1%(40/47),特异度为53.0%(71/134);对宫颈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8.9%(8/9);对湿疣诊断的灵敏度为100%(2/2).阴道镜的阳性预测值为64.5%(40/62),阴性预测值为89.9%(71/79).CIN分级与宫颈糜烂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阴道镜是一种可行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但又有其局限性,需积累经验,综合分析,慎重诊断.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

    目的 为了探索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进一步探索防治策略,控制乙肝的流行态势.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不同的免疫策略对安定区乙型肝炎流行趋势的影响.结果 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特别是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免疫策略后,安定区乙型肝炎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感染率及发病率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重点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工作是控制乙肝流行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成人乙肝疫苗免疫的问题.

    作者:何佩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下肢F波的影响分析

    分娩时的产痛是大多数妇女一生中所经历的剧烈的疼痛之一,产程中的疼痛和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升高,抑制子宫收缩,延长产程[1].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的镇痛方法是产妇与家属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独生子女孕妇的逐渐增多,很多产妇会对产痛产生焦虑、恐慌和紧张等心理应激反应,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F波是超强刺激作用于一条神经后引出的一个较晚的肌肉反应,对运动神经元活性的检查可选择F波检查法,其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3]F波检查法兼有腰麻(SA)起效快、用药量小、硬膜外麻醉(EA)麻醉时间灵活和便于术后镇痛等特点,近年来己广泛用于临床麻醉[4].本文探讨了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下肢F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宗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频电波刀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临床统计,60%~80%的已婚、已生育妇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1].宫颈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就会由宫颈炎症发展成癌前病变,再到宫颈癌,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高频电波刀(LEEP)利用组织本身阻抗产生瞬间高热,达到切割组织的目的,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2],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宫颈疾病,尤其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可有效阻止CIN发展为宫颈癌.本文对我站2008年5月-2010年5月采用LEEP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作用.

    作者:吴妙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白内障是由于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及局部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的晶状体混浊.其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严重者甚至可以致盲.白内障初期对视力的影响很轻微,甚至觉察不到,到了成熟期,晶状体混浊,引起严重的视力下降,影响老年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由白内障导致的盲和低视力患者占我国总盲和低视力患者的49.83%[1].目前,白内障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可以治愈.白内障在我国的患病率较高,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致盲患者约40万[2].为了进一步了解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我们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眼科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白内障提供依据,将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旭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我国农村地区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如基金不流通、风险池小和筹资难等等.笔者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现状、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应该从明确制度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和加快立法工作等几个路径加以调整与发展.

    作者:蔡滨;柏雪;张莹;王俊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上海市闵行区结核病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实践效果分析

    多年来,闵行区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结核病防控工作.成绩卓著,为辖区推进其他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对闵行区历年来逐步推进结核病项目均等化的工作实践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实现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成玉萍;倪政;唐利红;严慧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苏州市成年居民体质指数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苏州市区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苏州市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州市6个区640名18周岁以上常驻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等指标测量,对BMI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居民体重过低者占4.5%,超重和肥胖者占37.3%;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和饮食行为对BMI的影响有显著性.结论 苏州市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尤其男性.中老年人和低学历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应加强健康教育,使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保持健康体重.

    作者:李伟;膝臣刚;傅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钼靶和CR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钼靶和CR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过病理确诊的5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观察乳腺癌钼靶和计尊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logy,CR)典型的影像学诊断征象.结果 在50例患者中,14例可见泥沙样钙化,28例可见等密度及高密度肿块,8例边缘可见小分叶,10例可见毛刺征象,7例可见局部血管增生及皮肤局限性增厚,2例可见结构扭曲.结论 乳腺钼靶和CR摄影是早期发现乳腺癌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梁艳秋;刘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宝鸡市四级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宝鸡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为建立结构合理的公共卫生专业队伍提供依据.方法 对宝鸡市市、县(区)、乡、村公共卫生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宝鸡市公共卫生人员配置不足,学历、职称普遍较低,且分布不均衡,非专业人员比例偏大,总体专业素质偏低.结论 建立在职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合理调整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结构,促进宝鸡市公共卫生事业整体发展.

    作者:贾敏;何朝辉;杨海峰;梁文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实施城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制度后农民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柳州市城区自2007年年底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为了客观掌握我市新农合市级统筹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了解广大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真实评价和总体要求,为调整和完善各项新农合政策提供客观依据,以推进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市城区成立了新农合制度研究项目组,组织人员于2009年1-3月对辖区内的农民参合意愿、缴费能力、政策掌握以及新农合评价等情况进行了统一问卷调查.

    作者:徐璇;胡国威;周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32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代谢性骨病,主要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患者常常合并骨痛,并易发生骨折.然而骨质丢失的过程较为隐匿,自觉症状感觉不明显,一般在发生骨折时才能意识到.因此,分析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对控制骨质疏松和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俊;谢金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形势下做好当前卫生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前,卫生监督面临职能调整和体制改革的重要关口,理清思路、稳定队伍、依法履职和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1],笔者拟就新形势下泰州市如何做好卫生监督工作谈几点体会.1认清形势,努力形成推动卫生监督事业发展的共识(1)迎挑战奋力拼搏.正视来自传统监管领域职能调整的挑战,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突出工作重点,重视舆论宣传,强化素质提高,勇于实践创新.研究来自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挑战,理清思路,兼顾全局,妥善处理.

    作者:朱霞惠;孙正太;浦政轶;陈东周;刘海凤;何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MNA-SF量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中营养不良者占11%,营养状况良好者占89%.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仍然存在营养不良现象.MNA-SF问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枯具有可行性.

    作者:肖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鲁南地区3052名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现状调查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各种病因导致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l)及性功能障碍[1].为T解鲁南地区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认知情况,以便寻找一定的方法提高产妇对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重要性的认知,达到早期预防、早期检查和早期治疗的目的,我们于2011年1-4月对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 168名产妇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进行PFD认知水平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敏;房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B超与声学造影对心梗前心肌微循环的评价

    目的 运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技术探讨心肌梗塞前心纹痛与心肌徽循环、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梗塞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分成心绞痛组(A组)和无心绞痛组(B组),其中A组17例.B组12例;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63.3±7.5)岁.采用Philips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S4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显像,造影剂采用德国先灵公司生产的Levovist.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血管重建术,并于术后第5周复查二维超声.结果 (1)A组出现术后无再流现象的患者明显低于B组(P<0.001).(2)A、B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在术后第1周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第5周A组的EDD明显小于B组(P<0.05).A组的EDD逐渐减小(P<0.05),而B组的EDD无明显变化(P>0.05).(3)A组的射血分数(EF)显著改善,而B组的EF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心肌梗塞前心绞痛有利于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左室重构的改善,有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作者:丛晓丽;丁淑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护工作中手部卫生与消毒的合理应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在国际医学界一直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大约有二分之一的医院感染可以通过良好的手部卫生行为来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5年10月颁发了手卫生指南的高级手稿,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有的国家详细规定了医院中应有的洗手设备及设备位置和所需物品的数量等,并规定了医务人员和病人在哪些情况下必须洗手,甚至在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医院中都推荐使用酒精类手消毒液作为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的方法等.因而,在医护工作中手部卫生与消毒的合理应用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致关重要.

    作者:黄新宇;丛瑞华;胡明;路瑶;贾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需求与利用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与需求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长春市9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医护比例不合适,医生比例偏大;性别差异较大,女性占多数;接受专业培训比例较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仅占2.59%.结论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必须将人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因此,建立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关健所在.

    作者:李新;王昌辉;张莉莉;田晓琳;聂文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黑龙江省2010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约20%的成年人和5%的儿童患一次流感.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复杂,迄今为止人们还不能有效地控制.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建立了完整的监测网络,进行季节性流感的监测,每年定期发布流感流行动态和防治标准,推荐疫苗株.本文对我省2010年度的流感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我省流感流行趋势和特点,为科学防控流感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闫芳;许军;代伟萍;华华;舒畅;杨明;李滨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失误与对策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病,按其损伤机制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损伤[1].但因基层医务人员因医疗水平、观念、设备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发生漏诊误治,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现对我科2003年3月-2010年10月治疗的260例挠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治疗中常见的失误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志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肃省定西市2010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目的 了解定西市结核病的疫情状况,评价<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执行效果,为制订2011-202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计划及实施方案>,在定西市3个县、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实检人数为4 485人,占应检人数的96.16%.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33.78/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22.30/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44.59/10万,较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00/10万,涂阳患病率为122.00/10万,菌阳患病率为160.00/10万,分别下降了63.55%,81.72%和72.13%,年均下降率分别为7.06%,9.08%和8.01%.调查人群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的知晓率为80.69%.结论 定西市结核病疫情明显下降,说明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只要严格实施,其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作者:葛秀群;梁成智;张永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